“清君王之側,以正漢鼎。”
“大楚王,督荊交雍益四州諸軍事臣士頌,泣血頓首,告天下忠義臣民書。”
這個時空中的公元二一二年,初夏。
士頌發檄文,正告天下,自己將起雄兵三十萬,為季漢皇帝劉備,清君側!
“昔高祖提三尺劍,滌蕩暴秦,光武奮雲台之志,再續炎漢。今上以仁德繼位,本承天景命。士頌不才,受封西楚,夙夜匪懈,繕甲治兵,唯期北滅曹魏,以報陛下深恩。”
“然天不祚漢,宵小竊柄!丞相諸葛亮者,外飾忠勤,內懷虺蜴。鼓動陛下,出兵襲臧齊在前,謀五路大軍伐楚在後,使諸王寒心,黎民受難。”
“孔明其人,效晁錯削藩之毒計,行主父偃推恩之陰策。執白羽而驅虎狼,使陛下負戕害親王之謗,更陷漢室于分崩之險!”
“今巨惡在側,國將不國,士頌雖欲隱忍,奈天下蒼生何?今舉義旗,非敢稱兵向闕,實為陛下清側宮、正朝綱!”
“所求者︰速縛諸葛孔明,押送長安,以治其傾危社稷之罪!若如此,士頌自解甲兵,待罪闕下,任陛下斧鉞加身,九死不悔!”
有楊修在身邊,士頌找人代筆的事,算是有著落了。
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把諸葛亮對標晁錯和主父偃,也算是遵循舊例了。
這兩人,也都是給漢朝帶來了巨大動亂的“忠義之臣”。
晁錯,輔佐漢文帝,進行削藩,結果引發七國叛亂,最終漢文帝出賣了這個一心為他謀劃的忠臣,把晁錯腰斬。
主父偃,就更出名了,他輔佐漢武帝,一手策劃了推恩令,甚至逼著齊王劉次昌自殺。
諸多漢朝宗親,朝廷大臣都主張殺了主父偃平息眾怒。
于是,漢武帝便殺了主父偃,但主父偃留下的《推恩令》,他依舊采用。
現在,士頌的討伐檄文里,諸葛亮就是劉備身邊的晁錯,主父偃。
當然了,士頌終究還是不忍心殺諸葛亮,所以只要要求劉備把諸葛亮捆了,押送到自己這邊來。
其實士頌自己也知道,不論是歷史上的劉備,還是自己這個時空中的劉備,都不可能依照自己的要求,把他“如魚得水”的諸葛丞相給捆到自己面前。
不過這個名義,不過是士頌起兵削弱劉備,削弱季漢的借口罷了。
三十萬大軍之中,其實只有六萬戰兵,十五萬輔兵和民團。
只是依照楚國全民皆兵的訓練方式,這十五萬輔兵和民團士兵,真要到了戰場上,未必不能和季漢那邊的正規軍隊交手。
更何況,士頌這邊最大的優勢,在于自己這邊精良的軍械盔甲。
即便是輔兵和民團,這些人也有簡單的鐵片盔甲和皮甲的。
這次從長安出兵,士頌身邊自然還是帶著賈詡,楊修,馬謖,鄧芝為謀士,參贊軍議戰略。
另外,又讓顧雍,鄭度,士干,趙昂等人,隨軍負責後勤。
畢竟自從稱了楚王之後,暗組中的事情,也逐漸由鄭度這個狠人接手了。
蔣干和伊籍,一個總在外面跑,一個心不甘情不願。更考慮到這次的對手是諸葛亮,士頌還是覺得暗組這邊,得拿一些狠角色上場對抗。
隨軍武將方面,考慮到對面季漢的諸多猛將,自己可不能有絲毫大意。
先鋒大將徐晃,並以廖化、王平為副將,率軍三萬,帶著早就準備好的攻城塔,直接奔襲函谷關,為上次自己在那邊受挫報仇。
自己身邊,霍峻,甘寧,郝昭,李嚴,鮑隆,張泉,丁奉,成公英,阿會喃,董茶娜等將領,不論是武藝出眾,還是統兵將才,自己把能調過來了的都調過來了,何況還有閻行和胡車兒正在趕來的路上。
士頌兵鋒所指,正是自己上次想要拿下,卻沒有拿下的洛陽地區。
他和賈詡商議的戰略目標,便是拿下洛陽地區,佔據司隸東面,拿下虎牢關後,就找理由和劉備停戰。
順便看看那個時候,曹魏和東吳,誰會露出破綻給自己。
函谷關。
扼守洛陽西側咽喉要地,也是上次士頌被諸葛亮埋伏大敗之所。
此刻,正被一股令人窒息的肅殺感所籠罩。
城關上,“漢”字大旗迎風招展,但卻透著一股無力和悲壯。
僅僅只有五天時間!
從諸葛誕收到消息,士頌起兵“清君臣”,到徐晃先鋒大軍出現在函谷關外,留給他諸葛誕的應對時間,只有五天!
不是他沒有認真去做情報工作,但情報所顯示,自家族兄,季漢丞相諸葛亮策劃的五路大軍,已經讓對面的楚國應接不暇了。
尤其是,北面塞外鮮卑頭人之一的步度根,率領五萬大軍走陰山道南下,士頌還在關中集中部隊,做出一副準備派兵北上支援的架勢。
結果呢,士頌明面上說是要集中部隊北上支援,實際上,這批人馬直接朝季漢來了。
“士頌這是蓄謀已久!”
諸葛誕早就想通了,他在洛陽看到士頌發布的檄文後,和季漢的司隸校尉,宗正劉燁商議一番後,便立刻率領兩萬季漢部隊,趕到了函谷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再加上函谷關這里,常年駐守的一萬主力戰兵,他覺得三萬部隊,怎麼也能擋住楚軍先鋒了。
當他站在城關上,看到西面迅速展開的楚國大軍時。
他的面容,冷峻如鐵,心中卻沒有了底氣。
兩員副將,劉琰和高翔分列左右,臉色同樣凝重。
劉琰情況還好點,他本來就在函谷關谷內守著,收到消息後,就開始征集物資,加強城關。
而諸葛誕和高翔帶著洛陽的軍隊和物資趕來,還不到兩天,卻沒有多少時間整休,就不得不帶著部隊,走上了城樓。
“來了!墨家的攻城塔!”
高翔的聲音里,帶著一絲無奈。
函谷關西側,楚軍軍陣之中,出現了四座龐然大物,這是士頌攻克堅城關隘時,為了避免自家部隊損失過重,不斷改良的攻城利器。
楚軍同樣是三萬人馬,只是楚軍這三萬先鋒部隊,是徐晃麾下的主力戰兵。
他提著自己的萱花斧,勒馬而立,玄甲重盔,氣勢如虹。
“公明將軍,那函谷關城牆,靠南面的幾段城牆,有三處垛口的顏色,明確和周邊不同,當是季漢佔據函谷關後,重新修葺的,我軍可重點攻擊此處。”
王平心細,發現城牆破綻,立刻向徐晃指出。
“我軍攻城塔,可重點靠向此處,配合投石車砸毀此段城牆,殺入關內。”
廖化也捋著自己的短須,接口道︰“王將軍所言極是,關內季漢軍隊,常規守護部隊不過萬余人。”
“看旗號,那諸葛誕應該是從洛陽趕了過來,但倉促趕來,士兵必然疲乏,我軍籌備許久,當一鼓作氣,拿下此關。”
徐晃微微頷首,對于自己兩位副將的建議,深以為然。
“等墨家攻城塔,靠近關牆時,王平率一支人馬,以強弩壓制城頭,掩護我軍銳士登城。”
“拿下城牆後,廖化率騎軍直接殺入關中。”
“喏!”王平和廖化二人大聲領命,他們沒有問徐晃準備做什麼,但徐晃卻帶著一隊親衛,走到了跟在了一台攻城塔後。
他準備親自走攻城塔,殺上城樓!
震天的戰鼓,在清晨的陽光下響起,楚軍以四台墨家攻城塔為核心,開始向函谷關靠近。
廖化策馬而出,高聲呼喊︰“清君臣,正漢鼎!除諸葛,報楚王!”
“楚王為國除賊,爾等還不速速開關,獻出奸相,免遭屠戮!”
但諸葛誕給與他的回應,只有冰冷的箭矢。
其實雙方都知道,根本沒有必要談判交流,這一戰,已經無法避免。
“弓弩手,不要吝嗇箭矢,給我把楚軍壓回去。”
廖化揮刀,斬落箭矢,露出一絲冷笑,撥馬回陣。心中對守城將士已經有了初步的感觀︰士氣不錯,但箭矢略有遲滯,季漢軍隊的體力,不行!
“咚!咚!咚!咚!”
四個巨大的戰鼓就在四台攻城塔的後面,發起了攻城的信號。
“殺!”
楚國大軍發出震天的吶喊,高達數丈,蓋著濕牛皮,鐵甲護盾的墨家攻城台,在楚軍輔兵們喊著號子的推動下,逐漸加速,向這函谷關西門碾壓而來。
軍陣後方,王平親自督陣,六十架攻城弩和二十台投石車,也在民團的操作下,開始對著函谷關上那三處新修葺的城垛開始轟擊。
巨大的石塊,碗口粗的重弩弩矢狠狠地砸落在這里,城樓周圍頓時被砸毀,碎石橫飛,慘叫不斷。
季漢在此處的守軍,被打得無力反擊,紛紛退散。
“床弩,快,用床弩射擊那攻城塔的輪軸!”
季漢的城樓上,也有諸葛亮和黃月英射擊的的重弩,威力同樣巨大。
只是數量有限的季漢床弩,高翔想要用在刀刃上。他把重弩的目標,鎖定在了攻城塔的輪軸。
“咚,咚!”
季漢的重弩箭矢射出後,砸中了一座攻城塔,尤其是其中一座攻城塔的巨輪,被精準命中,直接被砸斷,木屑紛飛,塔身一滯,歪倒一旁。
“火油罐,集中所有火油罐,把左側那台攻城塔給我燒掉。”
諸葛誕也知道函谷關南段,比較薄弱,眼見楚軍主要打擊方向是這邊,他立刻組織人手,想要把攻向這邊的攻城塔攔住。
攻城塔靠近城牆的瞬間,數百個火油罐就這麼砸了過去,還有數支火箭,同時射出,想要把這攻城塔點燃。
只是可惜,濕牛皮厚盾,還有鐵甲皮,都保住了這個攻城塔的骨干。
但攻城台外側燃起的黑煙,攻城台內部逐步升高的溫度,都讓塔內楚軍知道,他們必須要加快速度了,後面這攻城塔,即便不被燒毀,塔內的溫度,也不能讓他們繼續從這里登上城樓。
“ 當!”一聲巨響,攻城塔塔頂那沉重的吊橋式跳板,砸到了城關上。
就好像碼頭上有船只靠岸時,船只上會放下跳板,方便船只上的人員走下船只一樣。
“殺!清君臣!”
三座攻城塔成功的靠了上來,楚軍精銳,在悍勇的什長和百人將的帶領下,如猛虎下山,踏著跳板,就殺上了函谷關城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慘烈的近身搏殺,就此上演。
其中,一個脖子上有猙獰疤痕的百人將,手持環首刀,動作迅捷,第一個登上城樓。
他年紀不小,刀法狠辣,刀光過處,血光迸濺。
他要給自己報仇,給自己從前的兄弟報仇。
他脖子上的這道疤痕,當年就是在函谷關這里留下的,當年他被張飛隨手一矛擊飛,脖子上就留下了這道傷疤。
此時,他要找回場子!
兩名試圖將他擊退的漢軍都伯,在他手上,卻連招架的機會都沒有,被他左一刀,右一刀,直接劈死。
“搶佔城樓,守住甬道,為大軍開路!”
幾個失去了隊長的漢軍士兵,還想要擁擠過來,卻被一陣箭雨射殺。
這種聚集在一起的漢軍,會成為城樓下,楚軍弓弩手優先射殺的目標。
北段城牆上的戰斗,則遠比這邊慘烈。
那邊的城牆,質量更好,並沒有被攻城武器擊毀,但是徐晃身披重甲,親自登樓,巨斧橫掃,所向披靡。
這邊,硬生生被徐晃帶著他的親衛部隊,殺出一條血路,在城樓上佔據了一席之地。
後續,更多的楚軍,從攻城塔內沖出來,跟上徐晃的步伐,沖向了城關中央的指揮閣樓。
“將軍,楚軍殺過來了,北段城牆死守,南段城牆告急!”
一個渾身是血的傳令兵,跌跌撞撞,倒在了諸葛誕身前。
諸葛誕臉色慘白。
“太快了,為何楚軍的攻勢,如此凶猛?”
他環顧周周,楚軍根本沒有任何試探,上來就是全力出擊,城頭上的防守,已經陷入混亂,守軍甚至被分割。
那三座巨大的墨家攻城塔,好似永不枯竭的源泉,讓源源不斷的楚軍,從這里殺出。
更要命的是,楚軍的輔兵,居然開始敢架起雲梯,開始蟻附攻城。
他若是再守下去,必是全軍覆沒!
“給高,劉二位將軍傳令。”諸葛誕給那個傳令兵下達了新的軍令。
“讓他們二位率領本部人馬,交替掩護,向東門撤退。”
“其余各部人馬,和我的中軍匯合,一起斷後。”
“快去!告訴他們,此乃軍令,必須執行!”
諸葛誕大聲呵斥,聲音穿透了喧囂。
很快,右肩鮮血淋灕的高翔帶著一批人殺到了諸葛誕身邊。
“公休,城關才守了不到一天啊。”
看樣子,高翔似乎心有不甘。
“族兄教誨過,存人失地,人地兩存,豈可忘乎?楚軍今日,勢在必得,我軍即便死守下來,也得不償失,速退!”
諸葛誕斬釘截鐵,他知道自己不能把季漢好不容易的訓練出來的主力部隊,浪費在這種無關整體戰局的斗爭中。
函谷關雖然重要,但數萬季漢將士的性命,更加重要。
既然擋不住楚軍,那麼如何退敵,自有他家族兄諸葛亮去謀劃,他要做的,便是帶著更多的部隊,安然退去。
“唉,末將領命。”高翔無奈,迅速組織部隊,開始向東撤離。
季漢的部隊,甚至盡可能的攙扶傷員,向函谷關東面撤去。
喜歡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請大家收藏︰()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