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扶南國十五萬大軍北上。
再加上為大軍效力的民夫,後勤,扶南國差不多動員了全國近三十萬人員。
雖然知道不可能對楚國有什麼實質性的威脅,只是想要拿出扶南國的態度,要擺出東南地域大邦之國的架勢。
但同時,這樣動用全國之力,對于扶南國而言,也是不得不為之事。
畢竟當時的情況,是士頌展開了對扶南國的經濟封鎖,廢除了扶南國的楚侯匯票,導致整個扶南國陷入動蕩,導致了整個國家破產。
對于扶南國國主而言,他所想要的,不過是使用扶南國的軍事力量,在南面生事,逼著士頌讓步。
他想要求士頌認可原來“讓步”的楚侯匯票的利益。
同時,範金生覺得自己,又何嘗沒有一絲期望,覺得自己或許真有可能在南面成事。
只要是楚國的北面,或者東面出現了新的情況,他們扶南國,或許還真有可能在楚國版圖上割走一塊地盤。
別的不說,扶南國從前便對交州的日南郡打過主意。
一旦楚國出現破綻,他們就真敢上來撕咬。
不過他們沒有估量準確士頌對于南面版圖的重視。
交州日南郡,是大漢領土,即便是自己以後輸給曹操都行,大漢的領土,絕不能在自己手上,被異族奪走。
是的,士頌而言,北面的曹操已經成為了他心中的一座大山。
他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為今後面對曹操做好準備,要集中力量,備戰不久後的赤壁大戰。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更讓士頌在意南面。
一來,不論是什麼人,什麼勢力。只要是對他的這條主線任務,起到了不好的影響,那麼他就會用盡全力去消除這些隱患。
二來,為了能有更多的力量,用來對抗曹操,不論是糧食軍械,還是可以有用的人力物力,兵員或民夫,那都是多多益善。
不論是因為哪一條原因,扶南國這種有一定實力的南疆大邦,當然是不應該存在的。
所以,範金生在被孫權的使者忽悠,開始挑釁楚國在東南亞地區建立的南疆都護府統治體系時,就已經被士頌認定,是必須要除去的不安因素。
以上,正是眼見扶南國大廈崩潰,扶南國的相國余贊,終于明白過來的事情。
現在的他,已經是盡全力在維持扶南國國都的秩序了。
不對,現在已經可以說是,原扶南國的國都。
而余贊的手段也是簡單,廢除了所有貨幣,在這城內,執行以物易物的原始辦法。
多少布匹可以換多少糧食,多少糧食可以換多少鹽巴,多少鹽巴可以換多少生活用具。
雖然說不上是事無巨細,但是也算是十分周全了。
尤其是現在貨幣崩潰的情況下,還真是一個十分有效的做法。而且也很容易就能在百姓之中推行。
若是給余贊一定的時間,或許還真能讓他慢慢穩定住扶南國的情況。
但士頌怎麼會可能給他那麼多的時間。
扶南國自制的匯票崩潰後,蔣干立刻策反了三大家族,帶動了諸多中小家族的叛亂。
陸遜那邊,又立刻發力,瞬間擊潰了扶南國所謂的主力大軍,更是直接斬殺了範金生。
範金生這位名義上扶南國國主,在身隕之後,扶南國中,即便是有些人想要和楚國繼續對峙下去,也失去了最後的依靠。
最終,這些人也都匯聚在了余贊身邊,差不多也能聚集起兩三萬軍力。
只是這些所謂的軍隊,對付普通百姓也就罷了,想要對抗來勢洶洶的楚軍,還真是不夠看的。
“余相,您是我扶南國中,最具有智慧之人,如今之局勢。我等該當如何處置啊?”一個滿臉褶子的老頭沮喪著臉,拱手求教。
他身邊還有幾人,顯然也是周邊小世家,又或者是範氏一脈的族老。
不論這些人是何種表情,但顯然,這一群人,都是願意听從余贊吩咐的。
他們想要余贊給出的意見,他們這群原來扶南國的遺老遺少,到底該怎麼選。
余贊心中好笑,現在都是什麼局面了,難道就靠手上這點實力,繼續選一個範氏子弟,繼承扶南國國主之位?
不說十萬多楚軍的強橫。就說三大家族自立的國家,以及地方中小家族的叛亂,都是他們無力對付的。
他們目前勉強能做到的,不過是自保而已,守護住扶南國的都城就不錯了。
“唉。”余贊先是嘆了一口氣。
而後說道︰“你們以為,扶南國還有復起之希望嗎?”
見周圍幾人都低下了頭,余贊知道周圍這幾人也算是明白人,對大局怎麼看不明白,只是抱著一絲期望,想著說不定余贊還有什麼奇謀。
“如今,我們的選擇不外乎三條。第一條上策,我們這就立刻佔據扶南城,建立新的國度,宣布和從前的扶南國勢不兩立,同時上書楚王,希望楚國認可我們的新國度。”
“若是能成,我們當仿效北面那三家的行為,承在楚國認我們新建立的國家後,我們立刻用收集到的楚侯匯票兌換五銖錢和銅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且,我們也有優勢,我們佔據都城,國家底蘊都在此地。我們全力投效楚國,獻上扶南國底蘊,將多年存儲下來的糧食,全部都繳納給楚國,作為買命錢。”
“而後,以我們在國內的力量,佔據更多的地盤,別的不說,扶南國東南之地,我們還是能得到的。”
听完這話,周圍不少人的臉色都便白了不少。
尤其是範氏子弟,他們之中不少人,其實還是想要守住自家這範氏王朝的。
就好像從前混氏王朝覆滅後,混氏依舊還有一批族人佔據一隅之地,成為一方封疆大吏。
余贊也是敏感之人,自然知道眼前這些人心里不舒服。
而後,他便說出了第二條中策。
“其二,便是我們從範氏子弟中,選出一位幼子。絕對不能是範金生後人,而是其他旁系子弟。繼承扶南國國主之位。”
“而後,我們給楚王上降表,正式承認戰敗。向楚國商議歸降,接受楚國之懲罰。”
“同時,承認所有楚國承認的叛立諸國,求楚國為我們做主,讓他們不要再起刀兵,而是和我扶南國和平相處,以後都是楚國南疆都護府下的南部小邦,楚國附屬。”
“之後,大家都是為楚國囤積糧草的農種田小國罷了。”
余贊最後嘆了口氣,顯得很是落寞,顯然他自己不想要選這個選項。
“最後一條嘛?便是一條死路。我們繼續以扶南國正統自居。昭告全國,集中力量,和楚國以及那些叛國家族,逐一決戰。”
“但若是這樣選擇,我們的結果,就是被諸反叛勢力給瓜分,而後被楚國定義為有罪之人,楚國記錄的書籍之中,我們將被恥笑萬年。”
顯然,余贊對于這最後一條選擇,很是不屑。
若是這些人想要選擇這最後一條道路,為了面子而要和楚國死拼的這種做法。他余贊是絕對不會順從的。
即便是他以個人名義投降士頌,他也會離開扶南國,以扶南國前首相的名義,以荊南後裔的名義,帶著家族北上,投降士頌。
在他看來,自己這身份,對于士頌還是有用的。
“這,這,這。”周圍的扶南國諸人,面色難看。
最後,還是那位老者開口,說道︰“我們也不是愚笨之人。如今這個局面,我們哪里還有那樣的非分之想,想要靠這麼點實力,就和楚王叫板。”
余贊微微點頭,心說還好這些人算是有自知之明,沒有逼自己到絕路。
接著,這老者又說道︰“唉,如今我們只能在一二兩策之中,抉擇罷了。誠如余相所言,上策便是我等自立新國,和從前的扶南國一刀兩斷,一了百了,再無瓜葛。”
“從此之後,便是楚國附庸,好處嘛,自然是不少,可以讓我們這些人瞬間擺脫困境,甚至扶南國舊境之內的百姓,也能早日免除刀兵。”
“但是我們這些人,畢竟是扶南國子民,要麼是範氏旁系,要麼就是範氏故舊老臣,眼睜睜地看著國家敗亡也就罷了,最後臨了,還要去當個叛國之人,終究內心這關不好過啊。”
“而且,若是目光放得長遠一些,想得更多一些。”這人支支吾吾幾句後,又說道。
“北面那位楚王,還並未佔據中原,還並非中原之主。那中原華夏膏腴之地,盡在曹操之手,未來之事,我等尚未可知。”
“若是士頌敗于曹操,我等在南面,也再無起事的大義了。”
“更進一步而言,就算是士頌以後能借我南疆都護府各邦國之力,積草屯糧,北上擊敗了曹操,稱霸了中原。成為華夏之主。”
“但那華夏之地,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改朝換代,待楚國動蕩之時,我們這些無用之人的後代,是否還能有起事的機遇呢?”
原來這些人,考慮的是這些所謂的名義。在他們看來,一句“自古以來”的話語,似乎很是重要。
但是在余贊听來,簡直可笑。
余贊大笑一聲,而後說道︰“哈哈哈,諸位若是擔心的是這個,且听我一言,無需多余的考慮,我們就選第一條。”
“直接廢除扶南國國號,將我等手上還可以掌握的疆域,直接分掉。我們這些人,各自佔據城池州郡,南面稱孤即可。”
見眾人不解。
余贊說道︰“所謂的成例,所謂的歷史,所謂的傳承。在我看來,都不過是借口而已,若是日後我扶南國強盛,兵強馬壯。而他楚國因為各種原因陷入疲乏困境之中,我們的後人想要出兵北上,為我們復仇,哪里找不到借口。”
“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而且說到底,就算是沒有任何的罪名,只要我們軍力強盛,對方實力弱小。我們就這般恃強凌弱,一句‘我乃蠻夷’也是一樣的。”
“為什麼要去遵從所謂的道德規則,國家協議。若是有實力,世間萬國,皆是螻蟻!所謂的規則,不過是強者統治和奴役弱者的工具而已。于人如此,于國亦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余贊說完,端起了面前的茶杯。
這一番話,是否說通了在座的其他人,他不知道。
但是此時此刻的他,已經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諸位,不論大家如何決斷,當此之時,余某也就不推辭了,我余家當舉義旗,響應楚王,獻城自立。若是諸位想要選取其他的道路,以後我們便沙場再見了。”
誰都沒有想到,本來只是商議的局面,這余贊卻突然翻臉。
從前範金生手下,除了他自己掌握的嫡系軍隊外,一切後勤武裝力量,都在余贊手中。
此外便是地方軍閥割據的三大家族和其他中小世家。
現在,三大家族成立了三個新國家,整個扶南國大小起義軍不斷。如今余贊把扶南國最後的實力歸屬到了余家勢力下,自立為南余國主,扶南國的這些遺老遺少們,自然也就再無起復的可能了。
隨著余贊的“歸順”,整個扶南國內,再無抵抗的勢力。
陸遜的大軍,輕輕松松地佔據了扶南國南面各地。在原來扶南國國度,召見了扶南國境內大大小小的國主和新王。
根據之前和士頌商議好的方案,仿照南疆都護府的模式,在扶南國這邊,新成立了一個南洋都護府。
治下,管理著扶南國分裂之後的六個國家,以及出海之後,大大小小的海島國度。
至于各國疆域邊界,則由陸遜來這位南征大都督來進行劃分。
另外。則由日南郡太守士瀚,去兼任南洋都護府大都護,管理南洋諸邦。
劃分疆域的事情,陸遜自己也並未全程參與,只是列出了一個大概的思路。
那就是各國疆域之間,必須犬牙交錯,各國之險要之地,必須交給他國。
例如吳定統治的南吳國,西面的關隘便在柳家掌控之中,柳家的軍隊,只要穿過此關隘,便可以一馬平川地殺到南吳國核心地域。
而柳國的南面,和南面中小家族成立的南定國之間,就隔著一個簡單的叢林,南定國的軍隊,甚至可以偷偷摸摸的穿過叢林,出現在柳國的國都門口。
至于如何談判,如何威壓這些國家,如何在談判中佔據優勢地位。
這些扯皮拉筋的事,陸遜自然交給了蔣干去辦理。
但所有的南疆都護府管轄內的這些國家,必須“感念”“感恩”楚國幫助他們擺脫邪惡的,殘暴的扶南國統治。
簽訂的協議中,明文規定,這些國家未來五十年內,對楚國商人不得收稅,所有物價可由南洋都護府來定價。
且這些國家,將會大力發展農業為主,徹底放棄技術的研發,要麼種地,要麼捕魚。
同時,原本扶南國的戰俘,也會成為這些國家的奴僕,永世勞作。
作為交換,這些國家根據國家疆域大小,人口寡眾,出人出力,以被雇佣的的方式,前往楚國效力。
這些人,都會被士頌安排到後勤民夫的苦力勞工隊伍里,為楚國打工十年。
當然,他們也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那就是被楚軍中的下級軍官看中,被征調進入軍隊,為士頌上戰場搏殺。
以戰功,獲得楚國國民的身份。
不論如何,扶南國的這次“叛亂”,就這麼輕而易舉地被楚國平息了。
看似十五萬大軍的叛亂,就這麼簡簡單單地被消滅了,扶南國,也就此滅國。
喜歡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請大家收藏︰()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