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

第183章 豐收大典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招財的小白貓 本章︰第183章 豐收大典

    公元一九六年,東漢建安元年。

    十月初十,中國古代傳統的豐收節,祭祀炎帝神農氏,慶祝一年的豐收。

    士頌率領荊州眾文武來到了江陵,舉行了隆重的慶豐收的祭典。

    這一天,荊襄七郡三十六縣,加上清遠縣的產量冠軍,都被聚集到了這里,共襄盛舉。

    士頌穿著隆重的祭祀服,舉著五谷走到炎帝尊位前,將五谷高舉過頂,繼而鞠躬行禮。

    身後荊州文武大小官員,產糧冠軍,也跟著士頌一並行禮,依次將手中的五谷,放置于炎帝尊位之前,最後回歸本位。

    “始祖神農,盛德皇皇。始作耒耜,教民農耕;首創醫藥,為民療疾;”

    “日中為市、互通有無;削桐為琴,練絲為弦;精作陶器,冶制斤斧;”

    “治麻為布,制作衣裳;相土擇居,造屋建房;墾渠鑿井,澆灌農田。”

    士頌念起了武陵學院事先便準備好了的祭奠文章。

    約莫念了半個時辰,士頌才搖頭晃腦地讀完了祭奠詞。

    “先祖有靈,護佑黎民,風調雨順,百畜興旺。”

    大典的第二步,便是給各縣的產糧冠軍分封文散官。

    “比陽縣從九品上,文林郎沈大貴,其家每畝產量三石七斗,冠絕荊襄。這次,已經是你們家第三次得到比陽縣產量之冠,文林郎沈大貴何在?”士頌笑著看向眾人。

    他心里,則盤算著怎麼讓這些個產糧好手,把自己的秘訣教到武陵農學院去。

    漢朝的糧食產量一般每畝地也就三石左右,用現代的算法計算便是兩百六十斤左右。

    這些年士頌一直大力鼓勵農業研究,甚至派人把日南郡那邊的糧種帶回研究雜交,但糧食產量一直沒有明顯提升。

    倒是自己給予各縣糧食冠軍的文散官爵位一事,激發了各地農民的熱情,紛紛自發研究產糧秘訣。

    正所謂高手在民間,在荊州百姓的努力下,荊州的糧食產量,每畝地都在三石半左右,也就是有三百多斤。

    加上荊州人口眾多,開闢了大量的荒地,今年的糧食收成不菲,士頌當然願意繼續這樣鼓勵下去。

    “老朽在,老朽拜見士荊州。”沈大貴雖然穿著荊州官府發放的文散官官服,但躬著腰,明顯的駝背,讓所有人都看得出他老農的身份。

    沈大貴滿臉褶子,拜見士頌之後,說道︰“大人,您的新法里面說,家里若是多次獲得產量冠軍,可以選擇不提升老朽的散官官職,而是從家里的孩子們里面再選一個人,擔任最低級的散官。我們家今年就想這樣,不知可否?”

    “當然可以,你將你家兒郎的名字,報給典農司馬吧。”士頌指著不遠處司馬芝,讓沈大貴在那里登記。

    “沈家老伯,每年的產量冠軍,都會到武陵農學院中,將自己的心得體驗分享出來。今年雖然是你家兒郎得官,我看還是你去吧。”

    “而且武陵農學院,自今年起,便會擬定出調用各地散官前來述職的章程。大家一起在農學院里研究,如何讓糧食產量更多,為荊州的父老鄉親們,出一份力。您看可好。”士頌想以學術交流,關照父老鄉親的名義,把這些冠軍的種糧秘密套出來。

    “哪有什麼心得體驗,不過是人勤天不懶罷了。”沈大貴咧嘴一笑,露出了口中稀疏的黃牙。

    士頌也知道,這些人肯定不會輕易把秘密說出來,笑著說道︰“您就放心吧,武陵農學院內,若是有所成就,直接是按官員封賞,進行升職的,比這一年一次的提升機會要好得多。”

    士頌說的很明白,在武陵農學院當差,就相當于虛職轉實了。

    若是做的好,直接升官加爵,比辛辛苦苦一年,還要和別家比產量要好得多,穩定的多。

    見沈大貴神色猶豫,士頌知道有戲,只要這些人心動,只要有一個肯去,自己就能樹立典型,讓後面的人,都心甘情願地,去農學院分享種植心得。

    “鄧縣鄧老三。”士頌又念出了一個名字。

    人群中,一個衣著單薄的老農站了出來,雖然衣服很是干淨,但卻有些皺,看起來已經穿了很多年了。

    士頌欣慰一笑,說道︰“這是你第一次獲得你們縣的冠軍,看來全家上下付出了不少心思吧。”

    “回稟大人,正是,我家在鄧縣已有數代。本是新野鄧家的家僕,大人來荊州後頒布新法,區分國民和奴民,我家得以恢復國民身份。”

    “老朽帶著家里的兩孩子,為大人修了兩年路,攢了點錢,在鄧縣附近買房置地。這些年又開闢了附近的一些荒地,今年全家都守在地里,就為了有個好收成。”

    “這次,我們種的是自家的地,全家上下也都認真的很。秋收前,我家老二媳婦就是生小子,我家老二也跟著我一起守在地里搶收麥子。沒有想到,我家居然能得了鄧縣的糧產冠軍。”老頭子嘮嘮叨叨說了半天,但士頌听明白了,這家人是感激自己的。

    至于老人說的新野鄧家,那是光武帝劉秀,雲台二十八將之首,高密侯鄧禹的後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在在荊州,也不過只是個普通的世家而已了。

    士頌笑著問道︰“原來如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鄧縣今年的將仕郎,實至名歸。你們父子三人一起田間勞作,必定多有交流,今年冬天,你可願意前往武陵農學院心得分享?”

    鄧老三對著士頌行禮謝恩後,說道︰“都是些田里的經驗,得看每年的氣候,還有家里土地的特性來定,前些日子,有官吏來家里,讓我口述些經驗,我嘮嘮叨叨說了不少,也不知道他們記好了沒有。這是造福鄉里的事情,這些個經驗要是傳承下去,對子孫後代都好,老朽當然願意去,冬天事情少,家里兩娃應付得來。”

    這個回答士頌很滿意,自己想要在農家樹立典型,這不就是個很好的選擇嗎?

    士頌笑著說道︰“既然你家添了丁口,你又得了你們縣的產量冠軍。年末,還願意前往武陵農學院述職,交流種植經驗。那這樣吧,作為賀禮,你家新出生的孩子,我也給個將仕郎文散官,願他日後長大了,便來我荊州府內效力。”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鄧老三笑的合不攏嘴,沒有想到自己愛嘮叨的習慣,被家里人數落了多少次了,這次在士頌面前嘮叨了數句,就給自己的孫子得了個散官。

    雖然他弄不明白這散官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自己孫子,出身就是官,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啊。

    沈大貴也好,鄧老三也好,都是實在的莊稼老漢。

    沈大貴家里幾年都是產量冠軍,沈大貴自己都已經是從九品上的文林郎的散官官職了,今年又給自己兒子弄了個從九品下的散官。

    但是他心里,總覺得多產糧食的秘訣,是自家的秘訣,不願分享出來。

    而鄧老三就願意,心態就是為了造福更多的莊稼漢。

    兩相對比,士頌當然更喜歡鄧老三。

    這次來接受封官的人中,聰明點的人,立刻明白了士頌的意思,後面出列得官之後,都表示願意在冬天前往農學院分享經驗。

    雖然不像鄧老三是第一個願意去的,但他們有了這個表態,士頌要麼贈送錦緞布匹,要麼直接贈送金銀。

    而且保證,大家若是在農學院內分享有用的經驗,和原來農學院的研究者,一起研究出增產糧食的辦法,家里不但可以再得散官官職,還能減免稅收。

    最後,沈大貴也忍不住了,表示他也願意前去武陵農學院述職分享,士頌當然也笑著說好,自己承若別人的,一樣不會少給他。

    邊上的廖立對士頌的舉動很是不屑,冷哼道︰“真不知道主公怎麼想的。原來在武陵學院里面辦理個什麼農學院,請了一堆鄉下老農來做研究,那些人連字都不認識,只會胡吹大氣,研究了這麼多年,也沒見研究出什麼來?主公怎麼還想要往農學院里面加這些個文盲老農。”

    劉巴拉住廖立微微搖頭,輕聲說道︰“荊州今年的收成,大多都丟在關中了。荊南四郡的糧倉,可是分毫未進。主公本來還想在荊北三郡,也設立糧倉的。只怕要等到明年了,找這些有經驗的農民來互相交流心得,希望能提高荊州的糧產量,也是無奈之舉。”

    “罷了,農乃是立國之本,主公如此仔細,也是應該的。”這次關中大敗回來後,廖立也收斂了不少。

    若是從前,只怕早就當面和士頌懟起來了。

    劉巴看出了廖立的變化,心中寬慰。

    馬玄之後,荊南派系之中,馬良還沒成長起來,現在自己能依靠的,也就只有廖立了。

    荊州三十六縣的產量冠軍封官完成後,荊州的樂署祭酒杜夔,指揮他收集整理的古樂典籍,指揮樂師們演奏起來。

    歷史上的杜夔,在漢靈帝執政時任雅樂郎。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後,天下大亂。杜夔因不滿社會現狀,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八年辭官。追隨一大批音樂文化人士,避亂逃到荊襄,依附荊州牧劉表。

    劉表素有“愛民養士,從容自保”之名,還下令過建造學校,博求儒士,整理失傳書籍。

    他對于杜夔等文化人士的來到表示歡迎,並讓他與孟曜一起整理音樂方面的文獻。

    後曹操南下平荊州,劉表的兒子劉琮投降曹操後,曹操愛憐杜夔之才,任其擔任軍謀祭酒,參太樂事,並令他創制雅樂,使得杜夔的才能能夠充分發揮。自此,杜夔一舉成名。

    而士頌,也是個喜愛音樂的人,回到這個戰亂的年代,想要听後世的流行音樂,怕是不可能了。

    他自己也不是什麼音樂創作人才,在有人推薦杜夔之後,士頌心里還是偷偷樂了幾天的,讓他以整理古典樂曲的名義,在荊州收集樂譜,留存古樂譜。

    又讓他在武陵書院,將整理完成的書籍印刷成冊,招募和訓練樂師,以彰顯“斯文不滅”。

    當然了,其實也就是士頌自己想要听音樂而已,而且還是正宗的宮廷大雅之樂。

    音樂響起之時,士頌閉上眼楮,仿佛自己回到了後世,帶著女朋友到劇院听演奏會的感覺。

    他不自覺的握住了諸葛詩語的手,而諸葛詩語卻有些愣神,看著遠處的長江發呆,似乎在想著什麼心思。

    士頌心想,等下要去巡視水軍。

    但蔡瑁軍中,蔡中,蔡和也都混在里面。暗組有稟告,兩人這些年收斂了不少,不再囂張。

    但諸葛詩語,只怕還是不會喜歡這兩人的吧。

    “主公,襄陽急報!”易欣匆匆來到士頌身邊,打斷了士頌的思緒。

    現在蔣干在荊南,也不知道在做些什麼事情,一直沒有回來。

    伊籍則留在北面,讓暗組監視北面的情報。

    自己的身邊,暗組來的消息也好,荊州各處驛站發來的消息也好,都是經由易欣呈遞。

    “什麼事情,如此慌張?曹操攻過來了?”士頌雖然不承認,但他心里,曹操已經留下了陰影。

    “不是曹操,是張繡!”易欣抹去了額頭的汗水。

    “張繡?”士頌接過急報,似乎想起了什麼。

    喜歡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請大家收藏︰()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方便以後閱讀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第183章 豐收大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第183章 豐收大典並對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