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

第37章 初治四郡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招財的小白貓 本章︰第37章 初治四郡

    也許是士頌的信唬住了劉表,也許是劉表根本沒有南下的實力。

    即便荊北諸郡遠比荊南富裕,但劉表現在三面受敵,他只能認可了士頌的武陵太守。

    對于士頌的劃江而治荊州,只要士頌明面上認他這個荊州刺史,他也認了。

    交州方面,士燮讓五萬交州軍,留在了南海郡。

    只是派人送信給士頌,內容和上一封信的內容大體相似,讓士頌多用荊南士人,選拔賢士為己所用,安定好四郡,依靠長江天塹,靜觀中原成敗。

    士頌看完書信,心中冷笑。

    還在靜觀中原成敗?笑話,到時候天下都是曹操的了,我還拿什麼爭?

    我想要的,可是在這亂世建立基業,問九鼎輕重。

    提前結束中原內亂,平定塞外,免去五胡亂華的悲劇。

    為了這些,自己就絕對不能在荊南坐觀中原成敗。

    對士頌而言,現在最重要的,便是在四郡選拔賢能。

    自己領著武陵太守的頭餃,又讓馬玄領了長沙太守,顧微領了桂陽太守,劉度只身留在零陵郡,任零陵太守。

    各地,都按士頌的政令開始治理地方。

    首先,重商。

    既然決定以武陵為自己的治理中心,士頌便將留在清遠的釀酒師和工匠,調了一部分到武陵郡治所臨沅城,在這里,新修了更大的地下釀酒廠。

    同時,為鼓勵境內商業發展,他興修道路橋梁,減免境內的商稅,鼓勵商人到荊南貿易。

    此外,只要是賣酒獲得的錢財,除了用于軍隊的獎勵外。其余都作為工錢,發給了百姓。

    士頌相信藏富于民的道理,更相信千金散盡,人心齊聚的格言。

    零陵百姓確實感念張羨的恩情,但他們也深刻的感受到,到在士頌的治理下,自家變的有錢起來,也認識到了士頌的好處。

    相信時間一久,士頌對自己反復的正面宣傳之下,百姓自然會更感念自己的恩德。

    第二,屯田。

    除了大力鼓勵商業發展之外,士頌將張家,甦家名下的田產,全部如同桂陽郡那樣,一半封賞給了有功將士,另外一半,招募郡內流民,將土地分給他們。

    而後,便是施行屯田。所得產出,官民對分,官家出耕牛和農業器具。

    至于武陵郡,士頌則是花錢,從武陵境內各個小世族手中,以市價收購了大量的田產。然後將這些地,也分給百姓進行屯田。

    還特地設立典農都尉,典農校尉來管理這些民屯。

    此外,士頌還特地在臨沅城內劃出一塊地,成立了武陵農學院,招募經驗豐富的老農,將他們的經驗編輯成書,然後讓典農吏帶著老農和書籍下鄉,一個縣一個縣的講解這些經驗知識。

    而自己作為後世的文科學生,只是粗淺的知道些大棚農業的知識,也都告訴給了這些人,讓這些老農想辦法改進。

    第三,整軍。

    安定荊南四郡後,士頌很硬氣的讓士匡帶著五千交州軍返回了交州,同時還給了他們一筆勞軍費。

    意思很明白,荊南四郡,是我士頌的,不是交州士家的。

    也正是士匡帶回去了這個信息,士燮才沒有把五萬交州軍派入荊南。

    但地盤越大,兵力的不足就越發的明顯。

    原來的軍隊,除開鐵甲營和自己親衛軍外。

    士頌把清遠軍三營,還有郭鐵的盜匪軍,馬玄等人的商隊護衛軍,甚至是血戰余生的零陵軍,獵戶為主的桂陽新軍,投降的長沙軍,武陵軍等,全部合並。

    他淘汰老弱傷殘,讓他們轉為地方巡捕,鄉長里正。

    剩余兩萬人,正式改編為“定南軍”。

    定南軍以錢振為主將,鮑隆為副將,每五千人為一部,士雲、區巔、郭鐵、劉賢四人為四部都尉。

    另外,在四郡新招募的將士,包括士頌從荊南各郡世家中強行征集而來的兵丁,也有兩萬余人,成立江南新軍,由陳應為主將,進行訓練。

    兩支軍隊的訓練方法,都是士頌親自定下的。

    除了《紀效新書》中記載的練兵之法外,士頌還加入了自己在大學期間的隊列軍訓。

    定南軍都是老兵,原來有等級的,都可以按各自等級領取獎勵。

    其余降軍則統一劃為七等軍士,還是按照連勝三次升等一級的辦法進行捉對斗毆。依舊勝者獎,敗者罰。

    為的,就是訓練將士們的實戰能力。

    但現在軍隊人數過多,比斗日益頻繁,士頌可沒有那麼多的清遠香供應。

    現在得規則改為勝者獎勵錢財代替,只有在以百人隊或者千人隊的比斗中,勝利的一方,才能享受幾大壇清遠香,也是期望各部將領,能更加重視團隊作戰的訓練。

    對于新組建的江南軍,所有新兵都被定義為九等軍士,也就是最低等級的軍士。

    他們沒有軍團協同訓練,所有人都只有戰斗技巧訓練,為的就是每三天一場的實戰比試。

    按士頌的規定,三個月後,能升到七等軍士以上的軍士,將重新編組成營,進行其他的協同訓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沒有達標的新兵,除了要繼續留在新兵營內進行實戰訓練外,還要進行軍屯的勞動。

    軍屯的收獲,可是軍隊所有,這些軍屯兵是一根穗都分不到的。

    為了激勵軍士,規定若是所負責的區域產出不足,則負責這片軍屯區域的新兵,就會淪為軍奴三年。三年後才能再次加入新兵營,接受訓練。

    同樣的,為了獎勵軍士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更是模仿商鞅變法後對秦軍的改革,除了在軍隊中加入士兵的等級劃分外,加入了勛爵的概念。

    也就是唐朝的勛官制度,一種榮譽稱號,有品級而無職掌,但是對于軍人而言,這就是戰功的體現。

    士頌勛爵體系細分為十二級,其實就是他按後世唐朝的勛爵十二轉的叫法而來。

    一般情況下,前面的一轉到六轉,需要軍士們在戰場上殺夠十人便能升一轉,六轉以上,則需要在戰場上殺三十人才能升一等。

    每個級別的軍士若是對應的勛爵升等了,其對應的軍士等級也能提升一等,軍士等級提升後,軍士獲得軍餉自然也多,戰場上分得的戰利品也越豐厚,被提拔當官的機會也越大。

    很多軍士的文化程度不高,弄不明白軍等制度和勛爵制度有什麼區別,但是士頌用最粗俗,最接地氣的說法,給他們做了解釋。

    九等軍制度中的等級,指的是軍士的戰斗力,說白了就是你能不能打,你的戰斗力被劃分為幾等戰斗力,這種等級是以一等戰力為最高的。

    而勛爵制度,則指的是在戰爭或者緊急事件中立下的戰功,和你的戰斗力沒有關系,你戰斗力不高,不妨礙你立下大功,只要是有戰功,那麼便能獲得對應的勛爵。

    這麼一解釋,即便是不識字的文盲,也明白了兩種制度的區別,個個摩拳擦掌,要為自己奪得一個好的軍等和勛官。

    重商,屯田,整軍,這是士頌在荊南四郡的治理過程中,最看中的三件事。

    但真正做起來,千頭萬緒,每天的進展都很慢。

    好在世人都盯著北面,在關注反董卓聯軍的舉動,他在荊南一隅的胡亂搗騰,還沒有引起各方的重視。

    除了這三件事情外,還有一件事,便是士頌接受了士燮的提議,在荊南尋訪賢才,選拔賢能之士。

    還真別說,居然還真讓他找到了幾個可用之才。

    先是長沙郡降臣桓階,舉薦了武陵郡的青年賢才潘靭,說是年紀和士頌相差不大,卻也是難得的少年奇才,建議士頌一用。

    潘靭這個名字,士頌是有印象的。

    劉備留在荊州治理地方的能臣,關羽被襲殺後,投降東吳。

    後來,潘靭也受到了東吳的重用,在士頌的記憶中,這人可是個治理地方的人才。

    至于舉薦他的桓階,更是不得了。

    他是三國後期,曹丕時代的魏國重臣,被曹丕視為寄命之臣。

    這段時間,自己很多的想法主張,都是由恆階來逐步施行完成的。

    現在,他也被士頌委任武陵別駕從事一職,至于他推薦的潘靭,被任命為簿曹從事,也成為了士頌近臣。

    剛提拔了潘靭沒有兩天,又有一人跑來求官。

    這人年紀比士頌大不了幾歲,本來,這種士家子弟士頌並不怎麼在乎。結果潘靭一眼就認出這人,乃是武陵賢才廖立廖公淵。

    听到這個名字,士頌立刻沖出門外迎接。

    這個廖立可不簡單,歷史上,諸葛亮都曾經稱贊他,把他和龐統並列,稱他為楚之良才。

    “廖立廖公淵?”士頌欣喜的表情可不是裝出來的。

    即便他知道這個廖立自持有才華,眼界甚高,喜歡通過貶低別人來提高他自己。

    但自己手下,現在真沒有什麼人可用,反正可以重用這人,想必他也沒有什麼不滿的。

    既然怎麼算都是自己有利,當然要把姿態放低。

    看到士頌沖到門口迎接自己,廖立很是受用,拱手還禮。

    接著,他也不客氣,馬上就開始點評士頌的各項政策,說士頌太過看重商業,應該更加重視農業,減免農業稅,而不是商業稅。

    尤其是現在四郡新定,應該巡視各地,安定民心為上。

    士頌有心用他,便笑著請廖立為武陵的治中從事,巡視各縣,鼓勵百姓開荒,發展農業。

    “這有何難,我且幫你看看。”廖立心高氣傲,一口答應下來,當天就領了官印,到武陵各縣巡視去了。

    重用桓階,潘靭,廖立後,士頌自己終于可以擺脫商業和農業的政務。親自去看看整編的新軍,在軍中,他又獲得了意外之喜。

    就和邢道榮喜歡喝清遠香一樣,又一員貪酒的戰將,進入了士頌的眼簾。

    潘璋潘文,也就是歷史上率部擒拿關羽的那位,貪酒在清遠鬧事被抓。

    清遠縣丞王篷見其勇武,便送到了士頌軍中,被邢道榮看重,推薦給了士頌。

    “主公,你讓我挑選軍中精銳,將鐵甲營擴充到千人,在選人時,遇到這家伙,本來想選他進入鐵甲營,但他心氣極傲,說什麼自己不當小兵,要當大將,鐵甲營里面還真沒有人打得過他,我和他斗了半天,也是不分勝負,就想著把他推薦給主公。”邢道榮倒是實誠,把事情的經過講的很清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潘璋這位東吳重將,自幼家貧,但天性放蕩,喜歡喝酒。

    歷史上很早就追隨孫權,參加過合肥之戰,荊州之戰,夷陵之戰,吳魏江陵之戰等戰役。

    沒有想到清遠香的名頭,為自己引來了這員大將,別的不說,就沖著這位潘璋能打水仗這點,士頌就有足夠的理由提拔他了。

    “好,既然能和邢道榮打的不分勝負,我就讓你在我武陵江南軍中當個都尉如何?”

    “哼。”潘璋冷哼一聲,拱拱手算是行過禮,問道︰“公子想必便是名動荊南的士頌士公子了,我潘璋一身好本事,哪里當不了大將?我只想問問公子,這邢道榮說他天天都有一小壇清遠香喝,可是真的?若是我在你手下當都尉,你也能給我這樣的待遇?”

    還真是無利不起早,士頌笑道︰“你既然有本事,我送你兩大壇子清遠香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你若是想要天天都有清遠香喝,你總得說出你不一樣的本事。”

    “听說公子準備組建武陵水軍,但公子軍中無擅長水戰者,潘璋不才,願統領水軍。”

    “行,若是你能將水軍訓練成型,我當然也天天給你供應清遠香。”

    “只不過,我可沒有現成的軍士給你訓練,得由你自己去新兵營里面選兵,重頭開始訓練。丑話說在前面,若是你練不好水軍,又當如何?”士頌激將道。

    “那我就把頭砍了給你!”潘璋比邢道榮聰明,但也硬氣,就這麼立下了軍令狀。

    有懂水戰的人,為自己訓練水軍,士頌非常滿意。

    檢閱軍隊完畢後不久,士頌便返回武陵太守府。

    這里,有一人拿著推薦信上門毛遂自薦。這人,讓士頌很是尷尬。

    喜歡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請大家收藏︰()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方便以後閱讀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第37章 初治四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第37章 初治四郡並對關于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