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郡的秋意漸濃,街面上的喧囂卻比往日更盛。甦瑤掀開馬車簾一角,望著窗外穿梭的人流,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袖中的一枚玉佩——那是她初到這里時,戴都督親手奉上的郡中暖玉,如今倒成了她微服出行的信物。
三日前,戴都督面色古怪地遞上一本賬冊,她翻開才知,底下人竟將新造出的發電裝置喚作“甦瑤發電”,連帶著街頭巷尾亮起來的燈泡,都在底座刻了“甦瑤制造”。更荒唐的是,新鋪的自來水管叫“甦瑤別水”,官營瓷窯燒出的澡盆竟標著“甦瑤衛浴”。
“胡鬧。”她當時將賬冊拍在案上,聲音里帶著壓不住的憤怒。戴都督忙跪下請罪,說底下人是感念她引入新術,才想以此表敬意。
“敬意不是這麼表的。”甦瑤盯著他,“傳令下去,所有帶‘甦瑤’二字的名號,一律改成‘天龍郡’。發電裝置叫天龍發電,瓷器就刻天龍官窯,自來水系統……便叫天龍水脈。”她頓了頓,語氣不容置疑,“三日之內,必須改完。”
此刻馬車停在集市口,甦瑤換了身素色布裙,頭發簡單挽起,跟著人流往里走。沿街的鋪子果然換了招牌,昨日還亮閃閃的“甦瑤布莊”,如今已改成“天龍布莊”,連挑著擔子叫賣的貨郎,吆喝的都是“天龍新出的胰子,去污得很!”
她走到一個賣糖畫的攤子前,正看著老師傅用糖稀畫龍,忽听旁邊兩個挑著菜筐的漢子閑聊。
“要說咱們王妃,那真是神仙轉世。”穿短打的漢子抹了把汗,往嘴里塞了塊干糧,“你想啊,前兩年夜里走路還得摸黑,現在街燈一照,跟白日似的,這不是仙法是什麼?”
另一個絡腮胡的接過話頭“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前幾日還說,自打用上那‘天龍水脈’,再也不用去河邊挑水了,擰開管子就有水,比井里的還干淨。听說這都是王妃從南邊學來的本事,一般人哪懂這些?”
“還有那發電的機器,轟隆一響,能讓幾百盞燈同時亮,”短打漢子嘖嘖稱奇,“我家小子說,王妃肯定是文曲星下凡,帶著天書來救咱們天龍郡的。”
甦瑤站在糖畫攤前,听著這些話,指尖的玉佩似乎也染上了暖意。她原本怕私名泛濫引來非議,卻沒料到百姓的感念,原是藏在這些最樸素的話語里。
老師傅遞過剛畫好的糖龍,笑問“姑娘也喜歡這個?如今這日子好過了,孩子們才有閑錢買糖畫。這都得謝王妃啊。”
甦瑤接過糖龍,輕聲道“該謝的是肯跟著學新法子的手藝人,是肯修水渠、架電線的百姓。”
老師傅愣了愣,隨即哈哈笑起來“姑娘說的是這個理。不過啊,要是沒有王妃領著路,咱們哪知道往哪走呢?”
陽光穿過集市的幡旗,落在甦瑤手里的糖龍上,晶瑩剔透。她望著遠處正在架設新電線的工匠,忽然明白,那些被改過來的名號里,藏著的從來不是她的名字,而是百姓對好日子的念想。
至于“甦瑤”二字,或許不必刻在器物上。當街燈照亮晚歸人的路,當清水流進尋常百姓家,這兩個字,早就在他們心里扎了根。
甦瑤漫步在集市之中,感受著這份由自己帶來的變化所帶來的溫馨與滿足。她停在一個售賣手工藝品的攤位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精美的編織品和繡品,每一件都透著匠人的心血與巧思。攤主是一位慈祥的老婦人,見甦瑤對這些手工藝品感興趣,便熱情地介紹起來。
“姑娘,你看看這些,都是我親手做的。這繡品上的圖案,都是咱們天龍郡的山水風光,可美啦!”老婦人笑得合不攏嘴,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
甦瑤拿起一件繡著天龍山大橋的繡品,細細欣賞。那大橋橫跨河面,氣勢恢宏,橋上行人絡繹不絕,橋下船只往來如梭,一派繁榮景象。她不禁贊嘆“真是栩栩如生,仿佛能讓人身臨其境。”
老婦人聞言更是高興“姑娘真是識貨之人。這大橋啊,可是咱們天龍郡的標志性建築,多少人都是沖著它來咱們這兒游玩的。現在有了電,晚上大橋上也是燈火通明,更好看啦!”
甦瑤微笑著點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這一切的變化,都離不開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們。是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這美好的生活;是他們,用智慧的大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而她,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為他們了一個學習和實踐的平台。
此刻,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繼續引進和推廣新技術,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和幸福。因為,她深知,真正的功績,不在于個人的名利,而在于能夠造福一方,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喜歡穿越成王妃救夫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成王妃救夫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