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一場大雪不期而遇,仿佛一夜之間整個縣城都被披上了一層雪毯。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在黎衛彬的印象里,其實在松豐一帶也並非是每年冬天都能看到落雪,尤其是這種一夜之間積雪半尺厚的情況更是少見。
“小潘,動作挺麻利嘛。”
松和縣。
辦公室里,看著桌子上2008年全新的日歷,黎衛彬剛一坐下就笑著朝進來擺弄綠植的潘瑞問道。
“領導,哪里是我麻利。”
“前幾天李書記說我沒眼力見,上次給您換的那個日歷,高主任說上面還有銀行的廣告,讓我趕緊給您換一份縣文化局那邊定制的。”
跟著黎衛彬一年,在領導身邊,潘瑞也是越發的如魚得水。
黎衛彬對自己的這個秘書還是很滿意的,此前的王炯硯做人做事都是中規中矩,少了一份年輕人該有的活力,更加顯得年少老成。
潘瑞為人處事情商極高,可謂是外圓內方,聞言他笑著擺了擺手。
一份日歷而已,還犯不著大驚小怪。
不過日歷這東西的花樣還真是越來越多了。
之前潘瑞給他換的那一份,多半是哪個銀行送過來的東西,偏偏高原眼尖,來過一次辦公室就說領導用這個日歷不合適。
都說松和縣的財政緊張,行政經費更是一少再少,就連縣委幾個領導的房補和交通補貼都砍掉了一大半,但是也不至于窮到連份日歷都買不起的地步。
“行了,一本日歷嘛,用什麼都一樣,換一份上面的日子也不會多一天。”
“下午的會議通知,辦公室那邊已經發下去了吧?”
“已經發下去了。”
“縣委領導那邊,我已經按照您的要求單獨通知到位了。”
听到黎衛彬的話,潘瑞趕緊點了點頭答道。
見黎衛彬沒有多說什麼,而是埋頭開始翻閱辦公桌上的材料,當即就靜悄悄地拉上門回了縣委辦那邊。
當天,也就是1月7號下午。
松和縣全縣干部大會在縣委第二綜合會議室內隆重舉行,會議由淮陽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丁得鑫主持,全縣副科級及以上的領導干部全部要求參加會議。
會上,丁得鑫宣讀了市委關于任命劉德林同志為松和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的文件。
隨即在講話中,松和縣委書記黎衛彬表示,松和縣領導班子堅決擁護和支持市委的決定,並對劉德林同志調任松和縣表示熱烈歡迎。
會議結束後。
丁得鑫並沒有馬上離開松和縣,而是被黎衛彬請到了自己的辦公室里小敘了一會兒。
其實這已經是丁得鑫元旦過後第二次來松和縣了,就在前幾天,他已經親自到訪過松和縣,並且宣布了關于任命黎衛彬為松和縣委書記的決定。
辦公室里。
潘瑞給兩位領導送上茶水出去之後,黎衛彬笑著給了丁得鑫一根煙。
潘瑞眼疾手快,先一步進來把那塊禁止吸煙的牌子給拿掉了。
“你倒是舒坦,坐在辦公室里足不出戶,我給你跑了兩回腿。”
從黎衛彬手里接過煙點上。
丁得鑫朝辦公室里掃了一圈跟黎衛彬打趣了一句。
“老領導,您這是能者多勞啊,我們松和縣可是多虧了您給我們挑選精兵強將過來。”
說劉德林是精兵強將,黎衛彬也不算是違心。
這位劉縣長在調任松和擔任縣長職務之前,曾經長期在基層任職,一直到正處崗位才調任市機關部門。
這次來松和,據說是市委書記陳正清親自點的將。
黎衛彬已經在私底下跟王憲打听過,按照王憲冬的說法,這位劉縣長根子深,算是比較草根的干部,能爬到這一步,既有運氣的成分使然,個人做事的能力也很強,唯一的缺點就是為人處事非常講原則性,屬于那種認死理的牛脾氣。
市里給自己送了這麼一個人過來搭班子,黎衛彬多少也能猜到陳正清是什麼意思。
劉德林的根子不深,脾氣卻不小。
這分明是既怕他黎衛彬手中無權,干不了事,又怕他這個書記在有些問題上過于大膽,專門找個人過來給他添堵,免得步子跨得太大,導致最後收不了場。
“我看你這個書記的辦公室還是老樣子嘛,你們松和縣已經窮到這個地步了?連書記的辦公室都沒有備用的。”
聞言黎衛彬也只好搖了搖頭解釋了兩句。
說是換了個牌子但是地方就不用換了。
其實松和縣委縣政府本身就是在一個辦公樓里面,甚至連兩辦的科室都是兩層樓交替分布,倒是沒有什麼嚴格意義上的劃分。
黎衛彬不換辦公室也不是單純的嫌麻煩,橫豎搬東西也不用他自己動手,主要是他不想給人一種葛宏偉剛剛走,自己就迫不及待地要宣誓做這棟樓的主人的印象。
這次葛宏偉卸任松和縣委書記一職,自己隨之接任,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水到渠成,順利得就連黎衛彬自己都沒敢這麼想。
“你倒是挺有想法。”
“這次來松和,陳書記給我交代了兩句話,說你們松和千折騰萬折騰,都不如經濟上增加一個數字來得有效。”
“另外還有個喜事,市委常委會已經表決通過了你們松和縣政務大廳的項目,估計這幾天市財政局就會把款子撥下來。”
猛吸了兩口煙。
盯著黎衛彬臉上平靜的表情,其實丁得鑫也有種恍如夢中的感覺。
幾年前黎衛彬去市委辦公室擔任秘書科科長的時候,他就曾經跟黎衛彬談過話,如今時光荏苒,兩人再次當面而談,即使是他也不得不感慨萬分。
當年又有幾個人能料到,區區四年出頭的時間,黎衛彬就能做到現在這一步。
年輕的干部江南省不是沒有,就連淮陽市機關部門里面也有幾個三十出頭的副處級干部。
但是不到三十歲的縣委書記,不要說淮陽了,就算是整個江南省也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黎衛彬如此人生際遇,當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
時間如流水,勝似白駒過隙。
忙碌之中,眨眼就到了1月底。
對于松和的市民而言,剛剛過去的1個月,松和縣還是那個松和縣,但是對于松和縣官場而言,卻宛如隔世一般。
葛宏偉卸任縣委書記,縣長黎衛彬成為縣委的一把手,人還是那個人,地位卻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了。
最大的變化卻並非是人事上的變動,而是從各個方面來看,松和縣都已經在悄然之間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突破和變化。
1月25日。
松和縣隆重召開了2008年的首次經濟工作會議。
在會上,縣長劉德林通報了2007年松和縣全年經濟運行情況和相關的經濟數據。
按照最終的統計結果,2007年松和縣全年的生產總值歷史性地突破了60億的大關,達到了65億元,年度增幅為32.65。
會議現場,當這個數字從劉德林的口中脫口而出的時候,整個會議室里頓時就響起一陣經久不息的掌聲。
即使是黎衛彬自己,盡管早就已經知道了準確的數據,甚至連更為詳細的數據都了然于胸,此刻仍然有些掩飾不住地激動。
作為親自參與並主持推動了松和縣整個發展戰略規劃的主要領導班子成員,黎衛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松和縣能走到這一步有多不容易。
當然,他黎衛彬並不是喜歡躺在功勞薄上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性格,松和縣的發展還遠遠沒有到止步于此的時候。
只不過如今眼前的形勢確實變了。
他毫不懷疑,在現有的情況下,隨著前幾年的產業布局逐步發力,整個松和縣即將迎來的肯定是一日千里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