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劉永剛對黎衛彬的了解的確超過了很多人,甚至連黎衛彬自己都不清楚劉永剛對他的關注會如此之多。
不過對他而言,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重要。
這次他看似是在拒絕林清泉,其實完全可以換個說法,那就是坐地起價。
松和食品有沒有消耗整個豐水縣產能的能力,這一點他非常清楚。
按照燕宏那邊反饋回來的信息,到今年上半年結束,松和食品的規模跟去年年底相比恐怕會實現成倍的增長。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東海市場的開拓以及整個江南市場的全面鋪開。
在這種情況下,松和縣要不要為豐水縣的產能托底?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需要考慮太多。
因為松豐真正實現產業和經濟上的一體化,這是他黎衛彬最想推動實現的一個經濟目標。
然而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那就必然要解決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松豐之間以誰為主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松豐一體化真正實現的先決條件。
早在董帥出任豐水縣書記之前,其實松和縣在這個問題上是完全不佔優勢的,連黎衛彬自己都萌生過依托豐水縣發展松和經濟的想法。
但是隨著董帥一個錯誤決策的做出,這種局勢仿佛在一夜之間發生了根本性的偏轉。
如今松和在前,豐水在後,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趨勢。
不過做為松和縣的縣長,松和經濟巨輪的掌舵人之一。
黎衛彬同樣很清楚,他們松和要想徹底把這種優勢進一步擴大,那就必須掌控,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豐水縣的綠色產業。
而消化豐水縣的綠色產業產能就是第一步。
……
清明節前後,空氣中原本還有些發寒的氣溫似乎漸漸消失。
幾場綿密的細雨灑過。
窗外的景象仿佛終于從隆冬的季節甦醒過來。
春蕾吐苞,萬物飛長。
4月7號。
在副縣長黃莉莉和縣政府辦公室主任賓雲華的陪同下。
松和縣縣長黎衛彬先後前往柳南鎮和漕關鎮,考察了今年開年後蔬菜大棚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情況。
“黎縣長,今年的平均氣溫相較于往年的確是要冷一點,我們大棚這邊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不過總體上問題不大。”
“現在這一批大棚出棚的時間基本上都在5月份左右。”
作為漕關鎮的書記,衛明論年紀比黎衛彬足足大了兩個輩分。
不過此刻站在黎衛彬身側,這位衛書記臉上卻沒有半點輕松的表情。
上次漕關鎮這邊的大棚被積雪壓得出現了塌頂的情況,他這個漕關鎮的一把手差點就被黎衛彬當場訓斥的下不來台。
彼時黎衛彬還只是縣里的副書記,但是在松和官場已經是積威頗盛。
如今這一位已經是松和縣的縣長,衛明心里的謹慎和小心翼翼自然可想而知。
而對于衛明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麼,黎衛彬自然也知道。
這個衛明論年紀確實大了一些,但是工作方面的確可圈可點。
眼下的漕關鎮的確很了不起啊,比之當初的柳南鎮只強不弱,即使是他這個縣長,也不得不認可漕關鎮在推動綠色產業快速落地方面的成績。
當初撤銷柳南鎮的試點單位資質,轉而把漕關鎮列為綠色產業的示範單位,雖然當時的考慮主要是殺雞儆猴,但是也有進一步促進綠色產業發展的考慮,如今漕關鎮這邊顯然達到了當初的要求。
“目前漕關鎮這邊種植的作物主要是什麼?”
黎衛彬其實已經看了不少地方,上午還去了一趟柳南鎮。
相比于漕關鎮這邊,柳南鎮的綠色產業雖然最早起步,但是管理上確實要比漕關鎮這邊薄弱一些。
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作物的種類問題,當然這也跟縣農貿公司那邊的布局有關。
“黎縣長,目前我們漕關鎮這邊主要是覆蓋兩大類,一類是綠葉菜,一類是瓜果和豆類,因為漕關鎮這邊起步晚一些,所以現階段我們主要是對各個品種的種植周期,習性以及管理模式和市場進行摸索。”
“後期的話,我們會把作物的品種主要集中在35個小品種上面。”
“按照農科院專家的意思,成規模種植的話成本更能可控,風險相對來說也比較小。”
黎衛彬其實對技術方面的東西了解的並不算少。
當年在河塔鎮的時候,他幾乎是跟農科院研究基地那邊的技術人員同吃同勞作,很多問題也做過了解。
對于衛明的這個說法,總體上他還是比較認同的。
其實不僅僅是漕關鎮,將來整個松和縣的綠色大棚一旦完成全面鋪開,在品種的選擇上,肯定也要做相關的技術論證和市場調查。
結束漕關鎮和柳南鎮的調研後。
8號上午。
黎衛彬再次前往縣里的其他幾個鄉鎮考察了正在施工中的大棚項目。
其實這項工作按照松和縣原本的計劃是在23年左右完成的,但是隨著松和食品的爆發式發展,去年燕宏就跟他提出了要加快速度的意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然而因為資金的缺口,松和縣很難滿足快速推進的條件。
而這也是為什麼黎衛彬高度重視豐水縣那邊提出合作意向的原因。
說白了。
豐水縣要的是松和食品的渠道,而松和縣要的則是豐水縣的資金。
……
豐水縣。
縣委會議室里。
隨著林清泉臉色凝重地在主位上坐下來,整個會議室里頓時就變得鴉雀無聲。
而此刻。
在會議室里一眾班子成員的面前都放著一份並不厚,但是卻重如千鈞的材料。
就在剛剛過去的4月10號,松豐兩縣已經就綠色產業合作的問題開展了第一次會談。
這一次會議雖然並沒有達成最終的合作意向,但是豐水縣卻面臨著一次極為重要的選擇,因為在這一次會議上,松和縣已經正式提出了相關的合作條件。
“好了,既然人都到了那就開會吧。”
“材料大家都看過了,說說各自的想法吧。”
會議室里。
抬頭朝眾人極快地掃了一圈,其實林清泉心底的想法也十分復雜。
這次松豐第一次會談,松和縣那邊是由常務副縣長李素娥出面,而豐水縣這邊則是由常務副縣長王星皓出面。
雙方的一二把手都沒有參加這次會談,個中的意味自然也是耐人尋味。
而根本的原因,恐怕是因為雙方都怕談崩了,後面不好開展進一步的對話,所以才組了這麼一個由各自的常務副縣長出面的局。
但是即使如此,會談的結果也不是十分理想。
松和縣那邊提出來的條件屬實不算低。
然而對于豐水縣而言,松和縣這一次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他們豐水要麼接受這個條件,認可松和縣在綠色產業上的主導地位,要麼終止接下來的會談,另起爐灶重新搭建起屬于豐水自己的渠道。
問題就在于,這個代價他林清泉付得起嗎?或者說,豐水縣幾十萬群眾承受得起嗎?
喜歡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請大家收藏︰()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