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洪建軍現在所處的層次,到基層考察工作自然不是簡單的听一听成績,看一看做法那麼簡單。
相比之這些東西,他更關注的其實是基層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發展理念和經驗性的東西。
對于任何一個一把手來說,怎麼搞好經濟工作都是一盤大棋,絕對不是說弄幾個噱頭足的項目,修兩條路,造幾個橋就能解決問題,而是要在發展的思路和方向上有全面系統的規劃。
當前的江南,在經濟發展上面其實已經顯現出了活力不足的嚴重問題。
進入新世紀以前,沿海地區得益于政策,經濟發展一日千里,中部地區則較為緩慢。
但是整體都是如此,不是某一個省發展不快。
所以大家都有一種吃大鍋飯,你慢我也慢,誰也不壓過誰的想法。
然而隨著政策的支持力度逐步西移,這幾年中部地區的差異化就開始顯現了。
中部各省中。
漢江和湘南的經濟明顯出現了新的顯著特征,這兩年兩地的經濟發展速度已經明顯有所提升。
河東跟豫北得益于區位和人口的優勢,也漸漸迸發出一些不一樣的特點,只有西江和江南仍然在墨守陳規地走老路,啃老本。
他這次履新江南。
一方面是為了鞏固洪家在江南的地位。
但是這終究是小利,而非大道。
大道朝天,走的是經濟這條路。
如果經濟這條路走不通,那就不是大道朝天,而是一條死胡同。
穩住洪家在江南的地位也好,他洪建軍想更進一步也好,都必須把江南的經濟搞上去。
經過一年時間的調研和沉澱之後,眼下關于如何發展江南的經濟問題,洪建軍心底其實已經勾畫出了一個明確的發展路線。
一是著眼十年二十年後,重點布局優勢產業,尤其是工業集群,以期在將來厚積薄發。
二是整合資源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和旅游文化產業。
三是深入開展國企改革。
這三條路哪一條都不好走,需要做的遠不是發展經濟本身,而是要配套在組織人事方面、行政改革方面以及社會治安和教育等多方面共同發力。
這一次來淮陽市視察。
在洪建軍看來,起碼有兩個點是他重點關注的內容。
一個是淮陽市的國家科技園區建設。
這是江南省搞優勢產業,發展工業集群的一個探索。
如果淮陽市能把這個科技園搞起來的話,那起碼足以說明這個方向是對的。
另一個就是豐水縣和松和縣的綠色生態農業。
當前淮陽市的綠色農業發展極為迅速,尤其是豐水縣,連續兩年經濟增速在全省的區縣中都是名列前茅。
按照省發改委和統計局的預計,如果豐水縣能保持住當前的發展勢頭,未來三年內,豐水縣極有可能會成為江南省首個沖進全國百強的區縣。
只不過洪建軍也沒想到,自己在松和縣這麼一個小地方居然也會有所收獲,而且是大收獲。
這個叫柳南窯廠的鄉鎮企業,竟然會在企業改革中取得連省屬的企業都沒有的成果。
反倒是其他的項目,包括老城區拆遷改造以及鴻雁集團的項目並沒有讓他過于重視。
更令他倍感詫異的是,不管是豐水縣的綠色生態農業,還是松和縣這個柳南窯廠的改革,居然都是出自同一個年輕人的手筆。
看來這個黎衛彬肚子里的確有點東西。
“老年啊,我看咱們這麼興師動眾也不合適。”
“這樣吧,讓市里和縣里的其他領導同志都回去,該干什麼就干什麼。”
“你們淮陽市你跟陳正清跟著就行了,至于松和縣這邊……”
說到這里,洪建軍突然頓了一下猛吸了兩口煙。
過了一會兒才繼續說道︰“松和縣讓黎衛彬留下來,其他人就不要跟著了。”
柳南鎮。
鎮政府接待室里。
會議結束後,洪建軍一行稍作休息,接下來就準備去柳南窯廠,大棚種植基地以及縣城老城區和農業機械公司的施工現場看看。
臨行前洪建軍突然又改了主意,要求縮減陪同視察人員的規模。
聞言年家華也沒有堅持,只是從接待室里出來之後,他這個市委書記心里的想法卻難免有些復雜。
洪建軍的話里其實听得出來,黎衛彬應該是受到了特殊的關注,否則洪建軍不可能只留下他一個常務副縣長而不是葛宏偉和林清泉。
對黎衛彬來說這當然是個好事情。
但是洪建軍此舉也是有利有弊啊。
要知道作為江南的一把手,洪建軍下基層視察和調研工作,按照新聞管理的要求,很多東西都要進行對外公布。
黎衛彬太年輕了。
此前他把黎衛彬調到市委辦公室就是想壓一壓這小子的風頭,結果一轉眼的功夫,黎衛彬就被調到了松和縣任職,而且是直接出任縣委常委。
之前因為鴻雁集團的兩個項目落戶松和縣,黎衛彬這個名字本身就在一眾地市領導口中廣為傳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正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洪建軍如此看重黎衛彬,可不見得一定就是好事情。
這小子如果穩得住,有足夠的能力和強大的內心,那這就是助力。
如果稍有不慎,今後的發展就會受到極大的壓制。
吧嗒一聲。
一間小會議室里,年家華點了根煙。
隨即就把目光投向同樣一臉凝重的陳正清。
“老陳啊,看來有些事情咱們關心則亂啊。”
陳正清當然明白年家華的意思,其實陳正清的想法跟年家華也差不多。
黎衛彬的運氣固然好。
但是古人講究壓勝二字。
禍福天賜。
運勢人求。
三分在天,七分在人。
黎衛彬要是在松和縣能一步踏進正處級的序列,而且還能把那些質疑聲壓下去,將來就是登天之資。
要是壓不下去,松和這個地方就能困住他很多年。
洪建軍作為省委一把手,當然不會跟一個副處級的小干部過不去,如此安排只能說是機緣巧合。
但是這種人物,有時候一句話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如何。
“年書記,我看也未必是壞事情。”
“小黎那小子頭腦靈活懂得變通,這次對他有可能就是一次好機會。”
聞言年家華也沒說什麼。
好機會肯定是好機會。
只要得到洪建軍的肯定,將來松和縣但凡在經濟工作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那黎衛彬的仕途就會一帆風順。
但是事在人為,能不能抓住這個好機會,就看黎衛彬個人的能力了。
很快。
重新調整視察人員名單之後,一行二十余人就離開柳南鎮政府,第一站就是去了柳南窯廠那邊。
而此時,隨行的省電視台記者也發現了人員的變動。
實際上,此前得知黎衛彬居然是松和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之後,其實這幾個記者就已經對黎衛彬很關注了。
畢竟25歲的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別說在江南省了,就是放眼全國恐怕都沒有幾個。
于是接下來的整個行程之中。
記者手里的鏡頭時不時就會從黎衛彬臉上掠過。
尤其是這一路下來,關于松和縣的一些問題,基本上都是黎衛彬貼身跟著洪建軍在進行講解。
所以整個松和視察的行程里,不說每一幀,但是大部分鏡頭里面都有黎衛彬的身影。
當天晚上。
隨著江南省電視台的新聞正式播出之後。
果然如同年家華所料,伴隨著省委書記洪建軍走基層的系列報道播出後,黎衛彬這個名字首次正式公開出現在了整個江南省的視野之內。
當天晚上。
客廳里。
看著電視新聞里面的畫面,黎衛彬自己也是哭笑不得。
他知道這次自己出鏡大概率會上新聞,但是也沒想到會是這麼一個情況啊。
這一次洪建軍走基層的新聞內容一共長達十多分鐘,結果這十幾分鐘里面,他黎衛彬出鏡的次數居然佔了三分之一還要多。
雖說絕大多數鏡頭都是他講解工作的畫面,並沒有那種單一的鏡頭。
然而這可是省級新聞啊!
他一個縣級干部能出鏡這麼久,怕是不知道多少人都羨慕得摳腳指頭了。
喜歡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請大家收藏︰()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