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山渡船,在阮秀的操控下,沿著一條大致線路,沒有停留,龐大鯤魚游走于青天雲海,往北而去。
寧遠在船頭靜靜站了一會兒。
直到以他的目力,也看不見那座老龍城渡口之時,年輕人方才回到廂房。
坐在桌前,寧遠從方寸物中取出一頂銀色蓮花冠,擱在桌面。
這東西,大有來頭。
而此前那座渡口,跟在陳姓少年身後的那位布衣老人,來頭更大。
寧遠攜帶這蓮花冠,與那武瘋子朱斂擦肩而過,冥冥之中,就起了某種玄之又玄的大道感應。
所以另一座天下的某個年輕道士,坐不住了。
寧遠一手橫放桌面,一手輕輕揉著眉心,想著事情,暫時沒有打算跟三掌教聯系。
這東西,處理好了,說不定就能撈到不少好處,可要是沒辦好,或是做的差了,可就很是麻煩了。
蓮花冠是陸沉的本命物,之一。
寧遠無法煉化,所以也做不到佔為己有。
他糾結的是,最後要把這件燙手山芋,給誰。
還給身在白玉京的三掌教陸沉?
助他躋身十五偽境?
亦或者是一步登天,直入真正的十五?
還是說,交給那個武瘋子朱斂?
讓陸沉的大道,出現瑕疵,限制其抬升修為的腳步。
無論哪個,都是有利有弊。
到了後來,寧遠還是沒想出個所以然,只好伸出一手,輕輕搭在了蓮花冠頂部。
一瞬間,道化萬千。
不同于以往桐葉洲那次,這次兩人的聯系,不知是陸沉動用了什麼通天道法,在浩然天下這邊的渡船廂房里,出現了一位年輕道士。
而同樣的,現在的青冥天下,白玉京南華城上,陸沉的身旁,一樣出現了一襲青衫背劍。
道祖的道法,委實是高,其小弟子的道法,同樣如此。
寧遠微眯起眼,看著身邊的“虛影陸沉”。
防人之心不可無。
他還真怕,陸老三不顧臉面,以無上神通悄悄算計自己。
不過好在,經過一番凝神細看,身側的年輕道士,只是一個沒有實體的虛影,好比陸沉的一個影子。
沒有修為,自然也不會有殺力。
白玉京上,陸沉頭戴蓮花冠,罕見的手捧拂塵,正兒八經的打了個道門稽首,微笑道︰“寧劍仙,又見面了。”
寧遠眼皮子一跳。
嘖嘖,與三掌教相識數年,這還是陸沉頭一次對他認真行禮。
看來真是有求于我了。
寧遠不動聲色的側過身,避開三掌教這一禮。
然後他又馬上拱手抱拳,朗聲笑道︰“陸沉重回十四境,可喜可賀,他日去往白玉京,小子我定然備好禮物。”
陸沉同樣側身,沒受這一禮。
年輕道士眉頭緊鎖,哪怕是三掌教,在此刻,居然都有些猶豫不決。
寧遠則是恰恰相反,靠著椅背,翹著腿,平心靜氣。
愛說不說,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
良久,陸沉說道︰“寧遠,可否幫貧道做成一件事?”
年輕人伸出一手,“說。”
陸沉剛要開口,寧遠又趕忙打斷道︰“三掌教,可以先與我說說,你那五夢七心相。”
“我知道個大概,但還是想听一听,這條大道,最終會成就一個怎樣的陸沉,是十五,還是……十六。”
陸沉想了想,開始解釋起了這樁緣由。
數千年前,比那斬龍一役還要早的年代,一名中土神洲陸氏家族出身的年輕人,在躋身上五境過後,就一直被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困擾心頭。
所以這個“小道士”,開始乘船出海,離開家鄉。
出海訪仙,周游列國,九洲各地,五湖四海,都有他的身影。
約莫在三千年前,早已證道飛升境的年輕道人,在某一次泛舟遠游之時,莫名其妙就滿臉淚水。
修道三千載,他覺得,下五境,中五境,上五境,哪怕到了最後,躋身了失傳二境,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與凡人無異。
仍在天地之間。
所以那個“浩然陸沉”,于北海飛升,破開天幕,以十三境修為,苦苦抵御天外罡風的侵襲,想要遠游太虛。
听到此處,寧遠頗有些感慨。
不得不說,陸沉的修道之心,是他見過之人里,最為純粹的。
不說現在,只說當年的那個浩然陸沉,就當的上這句話。
那時的陸沉,在選擇飛升之時,就真正斬斷了凡塵,一往無前。
想要獨自一人,離開浩然天下,離開整個人間,朝著那空曠無比的無垠太虛,年復一年的遠游。
只為尋找某個虛無縹緲的答案。
浩然陸沉,當時朝著某處太虛,輕輕喂了一聲,問了句,在嗎?
無人回答他。
遠游天外百年,離開人間這麼久,不知身在多少個千萬里之外的道士陸沉,他的最終下場,本該是身死道消的。
他也做好了死的打算。
十三境,很厲害嗎?
當然厲害,擱在任何一座天下,都是山巔處的強者。
可與那無垠太虛相比,不值一提。
別說是飛升境,就算是十四境,十五境,也走不出這塊“方寸之地”。
要是遙遠的星海深處,有另一座,或者許多個不知名人間,萬載過去,三教祖師無法發現嗎?
還真就尋覓不得。
太過遙遠,別說縮地成寸,一步千萬里,就算是億萬里,又能如何?
遠古天庭,已經足夠大了,後世的幾座天下,湊在一起,都只是它的邊邊角角。
可這樣的一座神道天庭,也被茫茫太虛所包裹。
可見一斑。
陸沉之所以能返回人間,是因為在數千年前,青冥天下的白玉京上,有個道人在一次夜觀天象,推衍天機之時,踫巧望見了他。
那個十四境巔峰的大掌教,從未見過有如此道心純粹之人,見獵心喜之下,選擇請動師尊道祖,將那近乎肉身與神魂皆腐朽的年輕道人,從天外帶了回來。
之後的故事,就天下皆知了。
大掌教寇名,代師收徒,浩然陸沉搖身一變,成了道祖小弟子,也當了白玉京的三掌教。
因為師弟的那個答案,也為了徹底解決化外天魔的大患,大師兄提出了一個理論,最後踐行實施,于白玉京青翠城,一氣化三清。
散道于三人,研習三教學問,舍小道,走大道,將來一旦三魂合一,將那三教學問融會貫通,起碼都是十五境。
道祖因為合道一座天下的地利,有那恐怖無比的“道化天下”,所以騰不出手,無法處理化外天魔。
想要永絕後患,白玉京就必須出現第二位十五境。
而現在的青冥天下,陸沉就是最有希望,繼師尊道祖之後,躋身十五境的存在。
昔年在蠻荒大地,一名十四境劍修,天外來客的隕落,造就了一場“天地通”。
陸沉走了一遭,勘破了那個答案。
心魔一除,重回十四境,隨時可為。
而在此基礎上,要是再將五夢七心相全數收回,那麼陸沉的十五境,也不是什麼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