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新知青的院子也已經完成了,也不能說是新知青的院子,畢竟新知青中就兩個人建了房子,老知青中還有三個建房子的。
隨著房子的慢慢完工,時間也在流逝,新知青的糧食也見底了。
一開始見糧食見底了新知青也沒有當回事的,而是立馬就去大隊買糧了。
雖然大隊的糧食比糧站的糧食要貴一點,但不需要糧票,一群人都覺得自己佔便宜了。
但也有人發現了事情的不對勁,雖然自己佔便宜了,但再這麼繼續下去,他們好像就要餓肚子了。
他們一開始是按家里的想法來看待買糧這件事的,因為家里也是每個月都要買糧食了,所以他們就覺得自己佔便宜了,也沒有發現不對勁。
但有幾個女孩子慢慢的就發現不對勁了,家里是每個月都要買糧食,但家里每個月都是有工資,他們可不是每個月都有工資的。
從下鄉到現在,手里一分錢沒有分下來,倒是身上的錢越來越少了。
其他的人都是分糧的時候分下來的糧食,雖然現在沒有錢分下來,但他們不需要買糧食,他們有一年的余糧。
而他們再這麼繼續下去,他們的手里的錢就要用光了。
每個月這麼用、都這麼吃的話,手里的錢就要見底了,他們就要買不起糧食了。
發現了這件事的人也沒有隱瞞,將這些事情人和其他知青說了。
就這麼一提醒,大家才反應過來,他們的情況可和家里不一樣的,他們每個月是沒有工資,他們只有手里那點錢,每次買糧食都在靠老本。
這個發現對于眾人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那些家里有幫襯的事情還好說一點,起碼有點收入來源。
家里沒有幫襯的人就只能靠秋收完後那點工分分錢了。
但他們的工分根本就沒有多少,分不到多少錢和糧食的。
只期盼大隊養殖場那里賣個好價錢,分錢的時候能讓他們的工分的單價高一些,讓他們這點工分值錢一些,能多分一點錢。
然而這注定是要讓他們失望的,今年根本就沒有錢分的。
畢竟要買拖拉機,這可是一件大件,去年沒分錢,今年那養殖場的豬還得賠進去一大半才能夠買得起那拖拉機,所以根本就沒有余錢,哪來的錢分。
而那些有家里有支援的知青其實主要也就胡詩秀和王世佑家里能夠稍微支援一些。
但兩人心里也不樂觀,他們家里是能夠支援,但也不可能每個月都有支援的,也沒有那麼多錢,一年到頭的支持那點錢兩個月的口糧的買不到。
所以在這里主要還是靠自己老底以及自己掙的那點工分,還是要省著點用的。
因此新知青在揮霍了一個月之後,不得不省吃儉用了起來。
看到他們這樣老知青心中了然,知道他們反應過來了。
他們還以為這是知青吃幾天就會反應過來的。
畢竟大隊的其他人家可沒有哪戶人是這麼吃的,看到人家吃一次飯,應該就能夠看出來的。
而新知青是沒有菜園子的,他們沒有種菜,出了之前那樣的事,老知青自然也不可能讓他們吃菜的,他們自己都不夠吃。
因此新知青都是去隊里買菜的,老知青還以為他們沒幾天就會知道這件事的,沒想到硬是拖了一個月才看出來。
對此老知青直接給了他們幾個白眼。
老知青里面劉陽和李紅都是比較會做人的,而王瑩受了教訓之後也老實了很多。
這會兒房子建成了自然是要聚一下,建房要暖房,這是這邊的規矩。
而新知青里面胡詩秀和王世佑算是最會察言觀色的。
這不見一向比較節省的李紅和劉陽都忙碌了起來,都采購了起來,連忙問道是怎麼回事。
見是胡詩秀,李紅和王瑩的態度也稍微好一點,也願意提點她一兩句。
主要是這群新知青給他們的感觀太差了,這群新知青里面也就對胡詩秀的感觀稍微好一點。
胡詩秀除了剛開始的時候提了幾個建議,後面一直是在後面沒有出聲的,也沒主動惹過事,因此王瑩和李紅還能對胡詩秀擺個好臉色。
至于王世佑,李紅和王瑩也不想多搭理。
雖然這個人還挺會察言觀色的,也不主動惹事,但這人太管閑事了,沒有那個能力還要管那個閑事,也跟著惹出來了不少事,所以她們也不想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