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既是革命,也是一場豪賭。賭的是人心向背,賭的是舊世界早已脆弱不堪。穆特勒先生,你敢下這個賭注嗎?”
穆特勒死死盯著德萊恩,胸膛在劇烈起伏。
後者提出的方案,不僅規避了武裝沖突的風險性,還將革命的“正當性”和“破壞力”……都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面!
沉默良久,穆特勒的眼中燃起了決絕的火焰。
“我明白了……”
他緩緩站起身,“我會讓泰勒尼亞的夜空,被火把照亮!”
……
回程的路上,夜色深沉。
德萊恩和萊娜博士並肩而行,腳步聲在小巷中回蕩。
“這樣好嗎?把底牌交給一個並不熟悉的人。”
萊娜博士忍不住詢問,眉宇間帶著一絲憂慮。
“他的理想听起來很崇高,但往往越是極端的人,越容易失控……和這種人走到一起,你的處境也會岌岌可危。”
“你不太了解他,萊娜博士。”
德萊恩的目光望著昏暗的路徑,聲音非常平靜。
“這個世界上的部分人,並不會為了金錢和貪欲,妥協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側頭看向萊娜博士。
“只要給他一個合適的契機,他就會爆發出不可思議的能量,爬上這個國家的高位,改變一些事情的走向。”
萊娜博士並不理解德萊恩的說法,這種近乎直覺的信任……听起來並不靠譜。
但她相信對方的判斷。
兩人推開旅館的門扉,這家店位于小巷深處,招牌也毫不起眼。
他們沿著吱呀作響的木制樓梯,走上二樓。
推開一間客房的房門,溫暖的燈光和少女們的身影,映入眼簾。
亞爾薇特、格蕾等人,正慵懶的靠在地毯上。
她們有的坐姿散漫,有的干脆半躺著,晃動著自己的小腳。
因為長時間居家的關系,大多數少女的雙腳都穿著白色短襪,這些腳丫小巧玲瓏,修長縴細,各具特色。
看到德萊恩的身影,她們歡呼雀躍的圍上來。
“指揮官!”
“情況怎麼樣?”
“……”
德萊恩將手中的大衣,遞給一旁安靜站立的布倫希爾德,臉上露出一絲疲憊。
“非常成功。”
他言簡意賅地宣布道︰“穆特勒先生答應了我的請求。”
少女們的臉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德萊恩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策劃自己的事情了。”
穆特勒既然答應了他,那他肯定會做到那一步,給泰勒政府施壓。
當然,德萊恩並不指望用幾場游行,就能改變帝國的現狀,讓威廉二世坦白內情。
他真正的目的,是想借穆特勒制造的混亂,偷偷潛入聖女的住所。
聖女作為教廷的代表,是整起事件的起因和關鍵人物,也是守衛的重中之重。
一旦出現影響力更大、迫在眉睫的政治事件,守衛力量必然會被抽調,他們潛入的可能性也會大大提高。
見到聖女,便能知道事情的原委,還有那封信的由來。
……
穆特勒像一個最普通的黨員一樣,坐在台下的陰影處。
他正在觀察另一位激進分子的演講。
那個人的情緒足夠飽滿,言辭也足夠激烈,他試圖把社會不公、戰爭失利、物價飛漲的怒火,淋灕盡致的傾瀉出來,引起其他黨眾的共鳴。
果不其然,不少人發泄自己的情緒,咒罵政府當局。
但穆特勒卻听得微微皺眉。
他听得出來,這篇演講空有熱血澎湃的情緒,卻缺乏堅核心理念和政治藍圖,只是為了拉取選票。
好比一團野火,即使它燒得再猛烈,也無法指引方向。
最終,野火只會在混亂的喧囂中,自行熄滅,或者是引火燒身,一無所有……這不是革命的動員,而是一場情緒的發泄,沒有任何意義。
終于,台上的演講者耗盡了辭藻,不得不提高音量,重復著空洞的口號,導致台下的響應也變得零星和疲憊,場面有了混亂和浮躁的苗頭。
就在這一刻——
穆特勒緩緩起身。
他並沒有立刻走向講台,而是走向了那位剛剛結束演講、有些自得的演講者。
“穆……穆特勒。”
剎那間,演講者的得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絲敬畏和順從。
在認出來人的身份後,他默默地退到一邊。
穆特勒伸出手,拍了拍對方的肩膀,走上了高台的中心——毫無疑問,集會開始,自己才是演講台上的主角。
“那個人,是被捕入獄的穆特勒吧?”
“是的,他居然被放出來了!”
“他回到這里,是想做些什麼?”
“……”
台下的議論聲不斷,夾雜著躁動和不安。
穆特勒沒有說話,而是用那雙銳利的眼楮,掃視全場。
奇跡發生了。
原本有些喧囂混亂的酒館,竟然迅速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望向這個剛剛出獄,卻帶著無形魅力的男人。
寂靜,如同暴風雨前的鋪墊。
“兄弟們!姐妹們!”
穆特勒的聲音響起。
他的聲音並不十分響亮,卻帶著一種非常奇特,能洞穿人心的力量。
“我听到了你們的憤怒!也感受到了你們的絕望!”
穆特勒首先肯定了所有人的情緒,將彼此的距離拉近。
“但是!憤怒是不夠的!”
他的話鋒一轉,聲音變得鏗鏘有力。
“漫無目的地吶喊,更是軟弱的象征!我們的帝國正在流血!正在被蛀蟲和叛徒從內部啃噬!正在被異族從外部吞噬!”
他的手臂猛地揮下,如同戰斧。
“我們需要的不是抱怨!不是混亂!我們需要的是紀律!是方向!是一個明確的目標!和一個實現目標的領袖!”
穆特勒的目光變得無比銳利,仿佛能看透每一個人。
“有人告訴我,讓我安分守己!有人告訴我,不要沖突!看看埃里希大公的下場!”
他捶打自己的胸膛,發出沉悶的響聲。
“但我告訴你們!退縮和妥協換不來尊重!只會讓敵人更加肆無忌憚!埃里希大公的悲劇,恰恰證明了改革派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