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府
晨光熹微,咸陽城東一處幽靜的宅院內,匾額上“文華府”三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里原是皇室別院,如今被始皇帝欽點為百家爭鳴之地,一時間,吸引了無數目光。
甦齊與張蒼並肩而行,踏入這座被賦予了特殊使命的府邸。還未進門,甦齊便被眼前景象逗得忍俊不禁。只見一群身著各色長袍的儒生,正圍著文華府的匾額指指點點,一個個搖頭晃腦,唉聲嘆氣,仿佛這匾額是什麼洪水猛獸一般。
“這是作甚?”甦齊一臉疑惑地看向張蒼。
張蒼也是一臉無奈,他指了指匾額上那三個大字,解釋道︰“陛下親筆所書,用的是小篆。”
甦齊恍然大悟,始皇帝為了統一文字,推行“書同文”,廢除了其他六國的文字,一律以秦國的小篆作為標準字體。而這些儒生,大多是原六國之人,對小篆自然是頗有微詞。
“嘖嘖,這是要搞事情啊。”甦齊摸了摸下巴,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模樣。
“你可別給我添亂。”張蒼瞪了甦齊一眼,他可不想第一天就鬧出什麼ど蛾子。
“放心,我可是良民。”甦齊拍著胸脯保證道,只是那眼神中閃爍的狡黠光芒,怎麼看都讓人覺得不靠譜。
兩人走進府內,只見院中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或坐或立,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高談闊論,好不熱鬧。這些人中,有儒家的淳于越,有墨家的秦墨巨子,有道家的逍遙子,還有法家的,諸子百家,幾乎齊聚于此。
張蒼作為文華府的府長,自然是眾人矚目的焦點。他一出現,原本喧鬧的院子頓時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地投向了他。
“諸位,”
張蒼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回蕩在文華府寬敞庭院中,
他那八尺身軀挺拔如松,陽光灑在他俊朗面龐上,更顯英氣逼人。
“今日召集諸位前來,所為何事?”
張蒼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每一位,
儒生淳于越捋著胡須,眼神中透著一絲不耐,
墨家巨子秦墨則是一臉嚴肅,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道家逍遙子依舊一副雲淡風輕模樣,仿佛世間萬物都與他無關,
張蒼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
“自然是為了貫徹始皇陛下‘統一百家思想’治國理念!”
張蒼的聲音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敲打在眾人心上。
“始皇陛下雄才大略,一統六國,結束了這亂世紛爭,”
張蒼語氣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那金戈鐵馬的歲月,
“然天下雖定,民心未齊,百家爭鳴,各執一詞,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張蒼的話語讓在場眾人陷入沉思,
淳于越眉頭緊鎖,似乎想反駁,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秦墨巨子眼中閃過一絲贊同,微微點了點頭,
逍遙子依舊面無表情,但那雙深邃眼眸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波動,
“陛下深謀遠慮,早已洞察這一切,”
張蒼語氣一轉,變得肅穆起來,
“修長城以御外患,固國之根本;書同文以通民心,聚萬民之力;車同軌以連國脈,暢天下之行!”
張蒼的聲音越來越高亢,
“此乃陛下三大國策,旨在鞏固大一統,實現國家長治久安!”
“而今日,陛下又添一策,那便是‘統一百家思想’!”
張蒼的話語擲地有聲,
“陛下高瞻遠矚,欲以‘統一百家思想’為指導,整合諸子百家智慧,形成治國安邦核心理念,為大秦奠定萬世基業!”
“此舉意義深遠,關乎國家未來,我等身為臣子,自當竭盡所能,輔佐陛下完成這一偉業!”
張蒼目光灼灼,看向眾人,
“我等將牢牢把握‘法治治國、強基固本’基本原則,以嚴明律法為基礎,構建長治久安治理體系;以中央集權為核心,全面提升行政效能;以兼容並包文化政策,促進民族團結,增強社會認同。”
“在經濟建設方面,堅持‘利出一孔’資源分配原則,推動全國範圍內物資流通和生產力提升。以修建全國性交通干道——秦直道為典範,通過基礎設施建設連通四方,便利商旅,鞏固疆域聯系。”
“在國防領域,以長城修築為契機,進一步強化邊疆安全,為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築起堅不可摧屏障。”
“文化建設方面,始皇陛下推行文字、度量衡標準化,使國家在文化認同上更加統一,這為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經驗。通過‘書同文’,全體國民形成了共同文化紐帶,極大地提升了民族凝聚力。我們將繼承這一偉大傳統,推動現代社會文化認同與和諧發展。”
“當前,我等正處在承前啟後關鍵時期,更需要以始皇陛下思想為燈塔,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以實現社會和諧、國家繁榮為目標,為大秦千秋萬代強盛貢獻力量!”
張蒼說完,
現場一片寂靜,
眾人都在消化著張蒼話語中蘊含信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甦齊站在一旁,
看著張蒼慷慨激昂的樣子,甦齊站在一旁,心中暗自佩服。
‘不愧是能當宰相的人,這話說起來真是老母豬戴胸罩一套接著一套!’
甦齊心中暗自嘀咕著。
‘張蒼這家伙,平日里看起來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沒想到忽悠起人來,也是一套一套的。’
‘就是這開頭差點激起我生理反應,直接睡覺了。’
“張府長,”
淳于越突然開口,打破了沉默,
“你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想讓我們這些不同學派人,都听你指揮,對吧?”
淳于越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
“可你憑什麼認為,你能駕馭得了我們?”
“憑什麼?”
張蒼冷笑一聲,
“就憑這是陛下旨意!”
“你……”
淳于越被張蒼一句話噎得說不出話來,
“淳于越,你莫非想抗旨不成?”
張蒼步步緊逼,
“我……”
淳于越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好了好了,”
逍遙子見狀,連忙出來打圓場,
“張府長,淳于博士並無此意,只是此事事關重大,我等還需從長計議。”
“從長計議?”
張蒼眉頭一挑,
“逍遙子,陛下可沒有那麼多時間讓我們慢慢商議!”
“這……”
逍遙子一時語塞,
“諸位,”
張蒼環視四周,
“我知道你們心中都有自己想法,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既然陛下已經下旨,我等就必須遵從!”
“今日召集大家前來,不是為了爭論,而是為了合作!”
張蒼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聲音,如同晨鐘暮鼓般在眾人耳畔回蕩,每一個字都敲打在他們心上。
他那雙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能夠洞察人心,讓人不敢直視。
“諸位,還望能夠摒棄門戶之見,�齮h 模 餐 瓿殺菹賂秤櫛頤塹納袷Ю姑 br />
張蒼的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在此,諸位大可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為我大秦量身打造一套治國安邦的良策!”
張蒼話音剛落,原本還算安靜的場面瞬間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
各種學說的聲音此起彼伏,如同百鳥爭鳴,熱鬧非凡。
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法家的法術勢,道家的無為而治、黃老之學……
各種思想在這里踫撞、交鋒,激蕩起智慧的火花。
爭論很快從單純的學術探討,延伸到了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
言辭也愈發激烈起來,
火藥味在空氣中彌漫,仿佛一點火星就能引爆。
儒家的人慷慨激昂,引經據典,
他們以仁義為旗幟,強調教化民眾,以德服人。
法家的人則針鋒相對,他們主張嚴刑峻法,認為只有通過嚴厲的法律才能維護社會秩序。
雙方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互不相讓。
爭論逐漸升級,從口角之爭演變成了肢體沖突。
儒家的淳于越一馬當先,他揮舞著寬大的袖袍,仿佛一只展翅的雄鷹,怒目圓睜,聲若洪鐘︰“禮崩樂壞,禮崩樂壞啊!你們法家這幫酷吏,只知嚴刑峻法,濫殺無辜,簡直是禽獸不如!”
與他平日里溫文爾雅的形象大相徑庭。
然而,他還沒來得及靠近,就被法家的人團團圍住,一頓拳打腳踢。
“打!給我狠狠地打!”法家的壯漢在一旁叫囂著,“讓這幫儒生知道,我們法家可不是好惹的!”
一時間,場面徹底失控,儒法兩家的人扭打在一起,拳腳相加,慘叫聲、怒吼聲、桌椅板凳的破碎聲,混成一片,場面混亂不堪。
有人趁亂渾水摸魚,對平日里有舊怨的人,狠狠地踹上幾腳,更有甚者,從地上撿起破碎的木塊,當作武器,砸向對方的腦袋。
張蒼站在人群外圍,看著眼前這混亂的景象,眉頭緊鎖,他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原本只是一場學術討論,現在卻演變成了一場群毆。
他看了看身旁的甦齊,卻發現甦齊正饒有興致地看著熱鬧,絲毫沒有出手阻止的意思。
“你……你就這麼看著?”張蒼忍不住開口。
“不然呢?”甦齊聳了聳肩,“反正打的又不是我們。”
“你……”張蒼被甦齊這副事不關己的態度氣得說不出話來。
“放心吧,”甦齊拍了拍張蒼的肩膀,“他們打累了,自然就停了。”
張蒼無奈地嘆了口氣,他知道甦齊說的沒錯,這種時候,誰上去勸架,誰就是下一個挨打的。
他只希望這場鬧劇能夠盡快結束,別鬧出人命才好。
道家的人倒是顯得超然物外,他們在一旁悠閑地觀戰,
似乎對這場鬧劇並不感興趣。
墨家的人更是自成一派,他們根本沒有參與討論,
幾個人圍坐在一起,自顧自地聊著天,
仿佛與周圍的喧囂格格不入。
他心中暗自感慨,這百家爭鳴的場面,果然是名不虛傳。
喜歡扶甦︰老師你教的儒家不對勁啊!請大家收藏︰()扶甦︰老師你教的儒家不對勁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