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地脈盾的保護下,全球的行星發動機盡數完好,仍在正常運轉。
盡管木星的引力仍在持續拉扯,但當所有發動機同步提升輸出功率後,那股匯聚成洪流的推力,終究為地球注入了足夠的加速度。
監測屏幕上,地球的軌跡曲線逐漸偏離木星的引力陷阱,像一艘掙脫旋渦的航船,緩緩駛向安全區域。
木星引力危機,終于成功化解畫上句點。
地下城內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人們互相擁抱、喜極而泣,連聯合政府的官員們也卸下了連日來的緊繃,露出了劫後余生的笑容。
號地球上,人們正為死里逃生歡呼不已,陳思銘卻突然下令調轉航向。
在他的指令下,這顆地球緩緩地調轉了方向。
它原本的軌跡被徹底改變,開始重新向著原本的軌道飛去。
而他之所以會下達這樣的指令,其實是有著充分的理由和自信的。
因為他所代表的帝國,擁有著無比強大的科技實力和資源儲備,完全有能力化解太陽氦閃所帶來的危機。
如此一來,號地球自然就不必再像之前那樣,耗費巨大的精力和資源,艱難地奔赴4.2光年之外的半人馬座比鄰星了。
隨著號地球再次啟動剎車程序,所有行星發動機的參數都被重新寫入。
這些發動機仿佛是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一般,重新煥發出強大的動力。
它們開始牽引著這顆地球,朝著出發時的方向駛去。
與此同時,靈均也迅速而精準地操控著領航員空間站調轉方向,緊緊地跟在地球的後方。
然而,這樣的航向變動終究還是沒能逃過聯合政府旗下那些科學家們的眼楮。
他們通過各種先進的監測設備和技術手段,很快就發現了地球的異常舉動。
尤其是領航員空間站上的宇航員,親眼看著地球背離預設航線、朝著來時的方向駛去,頓時徹底慌了神。
在他們的認知里,太陽氦閃隨時可能發生,若不趁現在抓緊時間離開太陽系,地球終將跟著整個太陽系一同毀滅。
當地球調轉航向的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靂,狠狠地劈在了聯合政府高層的心頭,讓他們驚愕得合不攏嘴。
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完全超出了他們的預料,誰能想到,剛剛將控制權交還給帝國,對方竟然如此決然地帶著地球往回走!
要知道,為了走到今天這一步,聯合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無數人為此犧牲。
而現在,眼看著所有的努力都將化為泡影,這不是拿那剩下的 35 億人的性命開玩笑嗎?
心急如焚的聯合政府五個常委,不約而同地想要與陳思銘連線,他們迫切地希望能夠說服陳思銘繼續執行流浪地球計劃。
然而,無論他們怎樣苦口婆心地勸說,都被陳思銘毫不留情地一口回絕。
面對這五位面露憂慮的常委,陳思銘的語氣卻異常平靜,他看著他們,緩緩說道︰“各位,請不要忘記,我們可是來自另一個平行世界的高等人類文明。
“或許,太陽氦閃危機對你們來說是道邁不過去的坎,但對帝國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你們盡管放心,帝國來到這個位面,本就是為了開疆拓土,絕不會做沒把握的事。”
“你……你們真的能解決氦閃危機?!”盧卡斯臉上寫滿驚愕。
“你想,一個能自由進行星際航行、甚至能輕易摧毀恆星的文明,要修復一顆恆星,會是難事嗎?”
“接下來的日子,你們只需听帝國安排就行,剩下的事,自有帝國來處理。”
听著陳思銘那篤定的語氣,五人最終還是選擇了相信。 其實不信也沒辦法,如今控制權全在對方手里,再看對方展露的實力,他們也根本沒可能靠武力奪回控制權……
幾天時間很快過去。
陳思銘向主世界請示後,那邊派來一艘“麒麟”級護衛艦,
將帝國科研院在幾年前專為恆星問題研發的能夠令恆星重新穩固的裝置送到了《流浪地球》這個位面。
這個裝置的全名是【星核錨定儀】。
它的核心邏輯,是通過量子層面的物質結構重塑,將太陽核心鎖定在【類主序星狀態】——也就是讓氦元素暫時失去聚變能力,同時重啟部分氫聚變,重建穩定的能量輸出機制。
其關鍵技術基于【重子約束場】理論︰借助人工制造的超強磁場與量子糾纏場,改變原子核的庫侖斥力這是聚變的最大障礙),既能抑制氦的聚變原本需要1億c高溫),又能降低氫的聚變門檻從1500萬c降至1000萬c),讓核心重新以氫聚變為主導,維持穩定的輻射壓。
它的結構主要分為三個關鍵部分
1. 穿透載具︰「日冕鑽地彈」 核心功能︰攜帶核心模塊穿越太陽的對流層、輻射層,精準抵達核心區域半徑約15萬公里的球心)。
2. 核心錨定模塊︰「重聯發生器」 部署位置︰太陽核心中心,形成直徑1000公里的「穩定域」,核心功能︰釋放「重子約束場」,重構核心物質的聚變特性。
3. 外圍穩定環︰「對流層阻尼器」 部署位置︰太陽對流層距離核心約20萬公里處),形成一個直徑5萬公里的引力環形結構,核心功能︰抑制核心穩定域向外擴散的能量波動,避免引發新的對流紊亂。
可以說只要把星核錨定儀送進太陽核心,這場太陽氦閃危機便能迎刃而解。
說干就干
護衛艦很快拖拽著數十平方公里之大的星核錨定儀抵達太陽周邊。
望著眼前這顆灼熱的恆星,遠在旗艦指揮室的陳思銘當即下令,讓護衛艦艦長按預定計劃執行。
護衛艦艦長一聲令下,艦體與星核錨定儀的連接隨即斷開。
在引力牽引下,錨定儀直直墜向太陽。
它那厚重外殼本就是作為穿透載具的日冕鑽地彈,因而毫無阻礙地攜著內部最核心的重聯發生器,精準抵達了太陽核心中心。
緊接著,護衛艦上的帝國科學家遠程激活了重聯發生器。
剎那間,重子約束場從發生器中釋放而出,配合著對流層阻尼器構建的引力環形結構,開始持續作用。
原本正逐漸衰老的太陽,輻射壓慢慢趨于穩定,重新啟動了聚變反應。
帝國科學家再次對太陽數據進行測量,當看到屏幕上的數據已然趨于平穩,他毫不猶豫地開口︰“‘煥發生機’計劃,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