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京都,九國聯盟使者再次遞交談判書。
從安寧十四年七月至今,已有九年時間。
這九年,雖有有摩擦,但相互並沒有撕破臉。
也許是南楚的退讓,讓九國盟主陳星楠有了不一樣的心思。
九國聯軍,蠢蠢欲動。
廣陵城位于南楚、陳國、梁國的交界處。
如今廣陵城已成了聯軍的駐扎之地。
雙方陳兵厲馬,相互提防。
南楚調入猛虎軍兩萬,龍騎軍四十萬,精兵百萬,嚴防死守。
只是南楚邊境億城,無險可守,只以城池為托,進行布防。
聯軍兵將雖然只有百萬,但都是精兵之中的精兵。
在另一邊,元國和南楚的交界處,時常有相互小隊的獵殺。
特別是望城坡,早已重兵駐守,隨時等待京都進攻的命令。
鎮南軍五十萬、龍騎軍四十萬,精兵八十萬,讓元國忐忑不安。
兩國的仇恨,只有血能洗干淨。
韓安國這幾年一直都在操練周天星斗陣,此陣由十隊人馬組成,每隊人五萬人,五十萬人同攻同守,以陣基為底,以殺氣為凝,令天地變色。
此陣可殺聖!
大殿內,寧皇掃視了一眼文武百官,淡然問道,
“賀尚書,聯盟使者為何人?他想要干什麼?”
禮部尚書賀言琦躬身道,
“來者是陳國丞相陳木冉,他想要南楚重兵撤出望城坡!”
大殿之內,頓時熱鬧非凡。
如今,南楚雄霸一方,正是兵強馬壯,兩次大戰,都是以秋風掃落般大勝。
南楚百姓,無不揚眉吐氣,腰挺得筆直。
今日,居然有人想讓南楚解除武力。憑什麼?
這世間,只有南楚要求別人,沒有人有資格要求南楚。
寧皇一臉平靜,再次開口道,
“他還說了什麼?”
“陳木冉說,如若南楚不同意。九國盟軍將來南楚叩關!”
此言一出,怒罵之聲充斥大殿。
兵部尚書王知誠大聲道,
“皇上,如今南楚大地,無不以楚人自居。南楚之勢,已然無敵。一個松散的九國聯盟,就想為所欲為?南楚將士不會答應!南楚百姓更不會答應!臣,請陛下出兵,該讓天下見見南楚的鐵騎。”
兵部侍郎也出聲道,
“皇上,南楚的刀劍已十年不出,這天下已經忘了南楚之威。凡敢犯南楚者,必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
又有大臣高呼道,
“皇上,鎮南大將軍張虎的血仇還沒報。他的靈魂,在天上看著呢!”
他的聲音在嘶吼,他的呼喊震動人心。
離上一次大戰,已過十年。
張虎之死,南楚將士沒忘,南楚百姓更沒忘。
寧皇的臉色依舊平淡,無喜也無悲。
這時,文武百官齊跪,高呼,
“皇上,請出兵!”
寧皇此時開口道,
“大司馬,你有何看法?”
賈誼走了出來,肅目道,
“臣以為,百官所言,極為有理。國與國之間,一昧的退讓,反而讓敵國步步緊逼。不如,主動出擊。聖人有言︰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賈誼停頓了一下,再次開口道,
“然,一旦興兵,再無退路。如諾大勝,南楚之勢將一往無前。如諾失敗,則內外皆危。南楚已安十余年,其中有些勢力,蠢蠢欲動,欲借勢亂國,分權奪利。皇上,應三思而後行!”
賈誼之言,令大殿安靜異常。
一股說不明道不清的氣氛漫延開來。
戰與不戰,皆有心。只是不知何心。
天子之意,難以揣測。
寧皇看著跪在下面的文武百官,臉上的寒氣涌上心頭。
都言,臣諫于心,為國為民。如今,一個個的不敢言語。
“怎麼,無人敢言了嗎?”
就在此時,吏部尚書龍牙出聲道,
“皇上,天下大勢在于南楚。有兵、有錢、有甲冑、有修真門派的鼎力支持,更有軍民一心。戰,將雄霸天下。戰,南楚無敵。臣,請戰!”
柳如琢也站了出來,開口道,
“皇上,大元帥常常在家哀嘆,張虎血仇何時能報。忠勇侯夫人阿梅臨死之時,也曾言,夫君之仇得報,要焚香以告之。安陽郡主張夭夭,已在鎮南軍任職,想報父仇。軍中將士,也時常懷念鎮南大將軍張虎,也言,一旦開戰,願為先鋒。元國,殺南楚將士,欺凌南楚百姓,此等惡行,天誅地滅。臣,柳如琢,請戰!”
文武百官的眼光全部匯聚于柳如琢,她之言,不僅代表的是自己,更是大元帥段文鴦。
寧皇臉上的寒氣退去,點了點頭。
此時,岳麓書院文院院長林語柔也開口道,
“大司馬之考慮不無道理,但如今箭在弦上 ,不得不發。何況,陰溝中的老鼠,使終見不了世面。南楚,即使有最壞的結果,那些宵小,也掀不起波瀾。這南楚之根基在皇上,在百姓。而不在吸民脂民膏的水蛭里。皇上,臣,請戰!”
寧皇站了起來,身上氣勢翻滾。
文武百官高呼,
“臣,請戰!”
一條金龍沖天而起,無數金光落下。
寧皇如沐聖浴,不可直視。
“朕,乃南楚皇帝。維護的是南楚尊嚴。如今,九國聯盟步步緊逼,想慢慢蠶食南楚。朕,不會答應。南楚將士,也不會答應。南楚百姓,更不會答應。南楚,不是朕的南楚,而是南楚百姓的南楚。九國聯盟想戰,朕就奉陪到底,直至南楚最終勝利。”
龍飛鳳舞,龍嘯鳳吟。
寧皇身上有一把劍,直沖天穹。
“日月山河永在,南楚江山永在!”
眾臣高呼,震天動地。
寧皇上一壓,大殿頓時安靜。
“朕,不是好殺之人。想給那個狗屁盟主一次機會。”
“賀言琦!”
“臣在!”
“你傳朕令,一切要求,南楚皆不同意。如諾想戰,那就戰場不死不休!”
“臣,遵旨!”
“大戰在即,諸君應啟動戰爭準備!”
“臣,遵旨!”
“朕,始終相信,南楚終將獲得勝利。”
“吾皇萬歲萬元萬萬歲!”
群臣退去,寧皇留下了幾人,而且還派人去請段文鴦。
有些事,該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