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聖地】星堡,方宇並沒有返回反抗者組織總部星艦。
當務之急,是找到下一個世界是修真世界的恆星系,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力。
否則以真仙境飛升仙界,豈不是去當弟弟的?
除了找修真世界,方宇還要找合適的恆星系,給他所掌控的星堡、星艦以及各種星際時代的武器再通過世界刷新提升下科技等級。
當然,能達到這個目的的恆星系那可就多了。
例如紫宿星,七天後就會從蒸汽時代刷新到冰封末日。
冰封末日大概率是現代都市背景,那麼科技水平就比蒸汽時代高,就可以用來卡bug。
方宇準備在找下一個世界是修真世界的恆星系時,順帶留意一下,找一個前後兩個世界科技水平提升幅度最大的恆星系,一步到位。
<73星系之中移動無比自如。
不過兩個小時,他就找到一個恆星系,三天後將從古代刷新到星際殖民時代。
方宇拿出量子通訊設備︰“流響,我馬上會在藍星總部星堡附近開一個空間之門,你操控星堡、星艦穿過空間之門,準備迎接刷新。”
“好,沒問題。”墨流響應一聲,“你這是找到合適的恆星系了?”
“嗯,這次刷新之後,星堡和星艦的空間武器,應該會變成更先進的反物質武器。就是不知道曲速引擎,會不會進一步升級。”方宇心中隱隱有些期待。
科技發展的脈絡,他從自己的高科技存儲器中也能窺得一二。
但引擎技術的發展階段,並沒有武器技術那麼多。
曲速引擎再往下發展,是真空工程引擎,通過調控量子漲落形成時空波,推動飛船超光速航行。
這項技術在速度上並不會比曲速引擎快太多,但能量效率遠高于曲速引擎。
這個階段更類似于宇宙航行的普及,而非躍升。
再之後,則是高維空間跳躍。
這項技術已經突破了三維時空的限制,別說是兩個恆星系,即便是兩個星系團之間,也有可能通過高維通道瞬間到達。
但開啟和穩定高維通道的難度可想而知,若能做到這一步,意味著這個文明有能力使用維度武器。
這麼看來,曲速引擎很難刷新成高維空間跳躍引擎。
這其中的科技跨度,實在是太大了。
再往後的技術,即便是方宇卡過幾次bug的高科技存儲器,也沒有詳細的實現路徑,只有正在研究的理論方向資料。
“這次沒升級到下一階段,你就多刷新幾次。”墨流響笑笑,“只要……73星系沒有被高維生物設置上限。”
<73星系大概率有上限。”
“不需要杞人憂天,試試就知道了。”墨流響安慰一句,“對了,那個雲陽道人你準備怎麼處理?我看他差不多快醒過來了。”
“小靈芝和疏桐相處的怎麼樣?能不能離得開雲陽道人?”方宇問道。
“相處得不錯,不過我還是建議讓雲陽道人在這兒待一段時間。”墨流響回一句。
“那就讓他自求多福吧。”方宇聳聳肩。
雲陽道人這個年紀,可不像小靈芝那麼好糊弄。想讓雲陽道人相信反抗者組織總部星艦是仙宮,怕是沒那麼容易。
萬一雲陽道人察覺到什麼,極有可能會被高維生物直接抹殺。
但方宇並不在意。
小靈芝畢竟從小跟雲陽道人在一起,驟然分開,幼小的心靈說不定會留下陰影。
還是等小靈芝和墨疏桐相處一段時間後,再把雲陽道人送回紫宿星不遲。
中斷通訊後,方宇心念一動,打開一道通往藍星總部星堡的空間之門。
藍星總部星堡附近,一百多艘曲速星艦已經在墨流響的操控下做好準備,蓄勢待發。
方宇穿過空間之門,心念一動,空間之門迅速擴大。
曲速星艦拱衛著星堡,緩緩啟動,穿過空間之門,來到方宇剛剛選定的恆星系。
方宇也跟在後面穿過空間之門,待總部星堡停穩後,身形一閃,進入總部星堡內自己的辦公室中。
“星堡和曲速星艦要在這兒等大概幾天?”墨流響的聲音在辦公室內響起。
“三天左右。”方宇從腦中空間內將高科技存儲器取出,放在自己辦公室的桌上。
“刷新後的星堡和星艦,通訊系統可能會和我身上現有的設備不兼容。”墨流響有些擔憂,“到時我說不定會失去對星堡以及星艦的掌控。”
“通訊短暫中斷會有什麼問題嗎?”方宇問道。
“短時間內應該問題不大,但我覺得你最好把我現在這具身體也帶去一起刷新。”墨流響提出建議。
“那等快刷新時,我去取你的身體?”方宇毫不避諱自己能預知刷新信息的事。
他和墨流響之間,足夠信任。
“不用,我有植入腦部芯片的備用生物軀體,你忘了?”墨流響輕笑一聲,“不過生物軀體現在還被保存在藍星總部星堡里,等會有機器人送到你面前。到時你開個蟲洞,把備用生物軀體和我現在的軀體替換一下。”
“我知道了。”方宇點點頭,“這樣也好,你身上的各種設備都能同步更新一下。”
沒過多久,一輛自動機器車便拖著一台冷凍艙進入方宇辦公室。
方宇撕開一道空間之門,連通反抗者組織總部星艦,將冷凍艙送了過去。
墨流響也操控反抗者組織總部星艦的機器人,將她的機器軀體送了過來。
萬事俱備,方宇離開藍星總部星堡,繼續去搜尋下一個世界是修真世界的恆星系。
一天不到,方宇便成功找到合適的恆星系。
這個恆星系離反抗者組織和願景教會掌控的星域有一定距離,屬于一個中等規模的覺醒者組織管理。
方宇看著自己視線右下角。
【當前世界類型︰都市異能】
【下一次世界刷新剩余時間︰21天】
【下一個世界類型︰修真世界】
方宇眼珠一轉。
<73星系有沒有上限一事,通過科技水平的刷新應該已經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