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光和七年,九江郡的淮水兩岸遭了大旱。
河床裸露出干裂的泥塊,蘆葦蕩枯黃如敗絮,唯有少年凌操駕著漁船,仍能在淺灘處尋到魚群的蹤跡。
他赤著腳站在船板上,黝黑的脊背被日頭曬得發亮,手中的漁網在空中劃出流暢的弧線,落水時激起一圈細密的漣漪——這手\"旋網\"的絕技,是他跟著父親練了十年的功夫。
\"公績,今日的魚獲夠換半袋米了!\"岸上的母親揮著圍裙喊。
凌操咧嘴一笑,露出兩排白牙,彎腰將活蹦亂跳的鯽魚扔進艙里。
他今年十六歲,身量已比同齡人高出一個頭,胳膊上的肌肉線條如老樹盤根,這是常年與風浪較勁練出的力道。
收網歸家時,恰逢郡里的稅吏帶著兵丁催繳糧稅。
一個瘸腿的老漁民交不出糧食,被兵丁按在地上抽打。
凌操攥緊了漁網的竹柄,指節泛白。他爹從身後拽住他的衣襟,低聲道︰\"別惹事,咱們惹不起。\"
那晚,凌操躺在漁船的艙板上,听著父親唉聲嘆氣。\"苛政猛于虎啊\",父親說這話時,煙袋鍋里的火星明明滅滅,\"當年你祖父跟著王匡將軍討黃巾,就是看不慣官府欺壓百姓......\"凌操忽然坐起身︰\"爹,我也想當兵。\"
父親的煙袋鍋\"當啷\"掉在艙板上︰\"你瘋了?刀槍無眼,當兵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總比看著稅吏打人強。\"凌操望著艙外的月亮,\"我要學祖父,做個能護著鄉親的漢子。\"
半年後,孫堅在壽春招募義兵的消息傳到淮水。
凌操揣著母親連夜烙的干糧,偷偷溜出家門。
招募處的校場上,他見一個紅臉膛的漢子正與人比試舉重,三百斤的石鎖提在手中面不改色——那是日後威震江東的程普。
輪到凌操時,他沒直接去搬石鎖,反而解開腰間的漁網線,將三石重的沙袋捆在身上,在泥濘的校場上跑了五十圈,氣不喘心不跳。
孫堅恰好巡視至此,見這少年身具蠻力卻不魯莽,不禁撫須笑道︰\"你這力氣,在船上能頂三個壯漢。\"
凌操昂然道︰\"末將不僅有力氣,水性更是淮水第一!\"孫堅來了興致,當即命人備船,要親眼見識。
在淮河的漩渦區,凌操如游魚般穿梭于驚濤駭浪中,甚至能潛入水底,用匕首在船板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孫堅看得撫掌大笑︰\"好個淮水蛟龍!我便讓你統領水軍的先鋒營!\"
凌操就這樣成了孫氏麾下的一名水軍頭目。
他不懂兵法陣圖,卻深諳水戰之道︰漲潮時如何借勢沖鋒,退潮時怎樣設伏攔截,甚至能根據水流聲判斷敵軍戰船的數量。
初平元年討伐董卓時,孫堅的糧船在泗水被徐榮部將截擊,是凌操帶著十艘小船,趁著夜色從蘆葦蕩里繞到敵軍後方,用漁網上的倒鉤纏住敵船的槳葉,硬生生拖延到援軍趕來。
戰後清點戰利品,凌操的船艙里堆著半船銅錢,卻分文未取,全給了陣亡士兵的家屬。
有老兵勸他︰\"你不怕將軍說你收買人心?\"
凌操擦拭著那把從敵軍手里繳獲的環首刀,淡然道︰\"弟兄們把命交出去了,這點錢算什麼。\"
這話傳到孫堅耳中,更添了幾分器重,特意將自己用過的犀皮水犒賞給了他。
初平三年,孫堅征討荊州,在襄陽城外被黃祖的部將呂公暗算。
消息傳來時,凌操正在漢水操練水軍,听聞主帥陣亡,他猛地拔出刀砍在船舷上,木屑飛濺︰\"黃祖匹夫,此仇不共戴天!\"
當晚,他率三百精兵駕著快船偷襲黃祖大營,斬殺守將十余人,繳獲的糧草足夠全軍三日之用。
孫策在江東繼位後,凌操成了最得力的臂膀。
這年他二十三歲,已是身經百戰的宿將,臉上添了三道刀疤,卻更顯悍勇。
在攻打劉繇的牛渚之戰中,敵軍在江面布下鐵索陣,戰船首尾相連如銅牆鐵壁。
孫策召集眾將商議破陣之法,凌操卻早已帶著親衛潛水摸到鐵索連接處,用淬了油脂的麻繩纏在鎖扣上。
\"點火!\"
隨著他一聲令下,火借風勢迅速蔓延,燒得鐵索通紅。
凌操第一個跳上敵軍戰船,環首刀劈砍如電,將敵將的首級挑在槍尖上大喊︰\"劉繇已敗,降者免死!\"
敵軍見主將被殺,頓時潰散。此戰後,孫策親自為他斟酒︰\"公績之勇,江東無雙!\"
凌操接過酒碗一飲而盡,抹了抹嘴道︰\"只要能為將軍打下江東,凌操萬死不辭!\"
他說這話時,眼中閃爍著火焰般的光芒,沒人知道這光芒里,藏著多少淮水少年對\"忠義\"二字的執念。
建安四年的長江,浪濤比往年更急。凌操站在\"破風\"號戰船的甲板上,望著北岸的皖城,手中的環首刀被江風吹得嗚嗚作響。
三天前,孫策下令攻打廬江太守劉勛,凌操的水軍被命為先鋒,需在今夜突破皖水防線。
\"將軍,水溫太低,潛水鑿船怕是要凍壞弟兄們。\"副將周興搓著凍得通紅的手。
凌操解下身上的皮裘扔給他︰\"把這個拆開,給水性最好的二十個弟兄做護具。\"他指著遠處敵軍的了望塔,\"三更時分,你帶船隊從正面佯攻,我去端了他們的眼楮。\"
三更梆子響過,周興的船隊果然吸引了敵軍的注意力。
凌操帶著二十名親衛,嘴里餃著短刀,像一群黑魚潛入水中。
皖水的暗流比淮水更險,好幾次有人被卷向礁石,都被凌操伸手拽了回來。
摸到了望塔下,他用特制的鐵爪抓住木樁,如壁虎般攀援而上,一刀割喉解決掉哨兵,隨即豎起信號旗。
孫策的主力船隊見狀,立刻發起總攻。
凌操在了望塔上指揮調度,哪里敵軍密集就命船隊沖擊,哪里防備薄弱就讓火船靠近。
戰至天明,皖水防線全線崩潰,劉勛帶著殘部逃往曹操麾下。
打掃戰場時,士兵從劉勛的營帳里搜出一箱金銀,凌操卻讓人全部登記入庫︰\"這些都是廬江百姓的血汗,分文不能動。\"
孫策入駐皖城後,听聞凌操的事跡,笑著說︰\"公績如今不僅勇猛,更懂體恤百姓了。\"
凌操躬身道︰\"末將只是記得,當年在家鄉打魚時,最恨的就是貪官污吏。\"
這話讓孫策想起自己少年時的顛沛,當即任命凌操為廬江都尉,鎮守皖城。
在廬江的一年里,凌操沒讓士兵騷擾百姓,反而組織船隊疏通淤塞的河道,幫農戶運送糧種。
有老漁民帶著孫子來軍營,指著凌操說︰\"這就是當年淮水邊上的好後生,如今成了咱們的父母官。\"
凌操握著老人的手,眼眶有些發熱——他想起自己離家時的誓言,終于有了些許慰藉。
建安五年春,孫策決定征討黃祖,徹底報殺父之仇。
凌操主動請纓擔任先鋒,臨行前特意回了趟淮水老家。
母親將他的舊漁網改造成護心甲,哽咽道︰\"帶上這個,就像娘在你身邊。\"
凌操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轉身時沒敢回頭——他怕看見母親鬢邊的白發,會忍不住落淚。
夏口之戰打響時,黃祖的水軍在沔口布下三道防線,戰船連綿數十里。
凌操的\"破風\"號沖在最前面,船首裝著特制的鐵撞角,硬生生撞開敵軍的第一道防線。黃祖的部將陳就見勢不妙,下令投擲火把焚燒吳船。
一時間,江面上火光沖天,濃煙蔽日。
\"將軍,火勢太大,撤吧!\"親衛大喊。
凌操卻抹了把臉上的煙灰,指著陳就的主艦︰\"擒賊先擒王!撞過去!\"
他親自掌舵,戰船在火海中穿梭,撞斷三根桅桿後,終于靠近陳就的指揮船。
凌操第一個跳過去,環首刀劈斷纜繩,將驚慌失措的陳就踩在腳下。
這場仗打了整整一日,黃祖損失戰船百余艘,被迫退守夏口城。
凌操的\"破風\"號傷痕累累,船板上凝固的血跡呈暗褐色。
他坐在甲板上,用布擦拭母親做的護心甲,上面的漁網紋路已被箭簇劃破多處。\"
等打完這仗,就請將軍準我回家看看。\"他對身邊的親兵說,語氣里帶著難得的疲憊。
然而命運沒有給凌操這個機會。
建安五年四月,孫策在丹徒狩獵時遇刺,臨終前將江東托付給孫權。
消息傳到夏口前線,凌操正在組織攻城,听聞噩耗,手中的攻城錘\" 當\"落地,他望著西方孫權所在的方向,噗通跪倒在地,淚水混著血水淌下來︰\"少將軍......\"
黃祖趁機反撲,吳軍頓時陷入混亂。
老將程普主張撤軍,凌操卻猛地站起身︰\"此時撤退,正中黃祖下懷!孫將軍尸骨未寒,我們豈能讓他的心血白費?\"
他當眾割破手指,血書\"死戰\"二字︰\"願隨我死守夏口者,留下!\"
帳下三百將士齊刷刷拔刀︰\"願隨將軍死戰!\"
接下來的十日,凌操身先士卒,白天率軍擊退黃祖的七次進攻,夜里就帶著親衛偷襲敵營,奪回被搶走的糧草。
有一次他被流矢射中左臂,簡單包扎後又沖上城頭,嚇得黃祖的士兵直呼\"江神下凡\"。
直到孫權派來使者,命他撤軍回吳郡輔佐新主,凌操才帶著殘部緩緩退兵。
回師途中,船隊行至濡須口,恰逢暴雨。
凌操站在船頭,望著波濤洶涌的江面,忽然對周興說︰\"我總覺得,這江東的風浪,才剛剛開始。\"
他摸了摸懷中孫策賞賜的青銅印,那上面的\"討逆校尉\"四個字,已被他的體溫焐得溫熱。
建安八年的江東,已褪去初定的青澀。
孫權在張昭、周瑜的輔佐下站穩腳跟,開始籌劃新一輪的擴張。
凌操此時已是蕩寇中郎將,麾下水軍擴充至五千人,戰船百余艘,是江東最精銳的水上力量。
這年冬天,孫權決定再次征討黃祖。
朝堂上,張昭認為時機未到,勸孫權\"休養生息以固根本\";周瑜卻力主出戰︰\"黃祖盤踞夏口多年,若不趁其老弱鏟除,必成後患。\"
凌操在殿外候命,听到爭論聲,直接推門而入︰\"末將願率水軍為先鋒,十日之內必取黃祖首級!\"
孫權見他眼中的決然,想起兄長生前對凌操的倚重,當即拍板︰\"就依公績所言!\"
出征前夜,凌操把十五歲的兒子凌統叫到身邊。
這孩子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已能拉開三石弓。
凌操將那把跟隨多年的環首刀遞給兒子︰\"此刀隨我征戰十二年,砍過三十七個敵將。你要記住,刀是用來保家衛國的,不是用來欺凌弱小的。\"
凌統接過刀,刀柄上的紋路已被父親的手磨得光滑︰\"爹,我跟你一起去!\"
\"你留下。\"凌操撫摸著兒子的頭,\"孫家待咱們不薄,若我有不測,你要像侍奉我一樣侍奉孫將軍。\"這話听得凌統心頭一緊,卻見父親已轉身擦拭盔甲,月光照在甲片上,泛著清冷的光。
建安八年正月,凌操的先鋒船隊抵達夏口。
黃祖這幾年龜縮不出,水軍疏于操練,見吳軍來犯,竟將戰船橫在江面上,想用鐵鏈鎖江的老法子阻擋。
凌操站在\"破風\"號的了望台上,見敵軍陣腳散亂,不禁冷笑︰\"黃祖老糊涂了。\"
他命人將油布包著的火藥捆在箭簇上,點燃後射向敵軍戰船。
火借風勢迅速蔓延,鐵鏈雖未燒斷,卻讓中間的戰船成了火海。
凌操趁機下令沖鋒,\"破風\"號如離弦之箭般撞向敵軍的薄弱處,撞斷兩根桅桿後,他第一個跳上敵船。
\"黃祖在哪里?\"環首刀劈翻兩個敵兵,凌操的吼聲震得敵兵耳膜發顫。
混亂中,有人指著上游的一艘樓船︰\"太守在那里!\"
凌操當即跳回自己的戰船,親自掌舵追了上去。
距離樓船還有三十步時,一支冷箭忽然從樓船的窗縫里射出。
那箭簇涂著黑漆,箭桿刻著\"呂\"字——正是當年射殺孫堅的呂公之子呂合。
凌操察覺時已來不及躲閃,箭簇穿透護心甲,深深扎進胸口。
\"將軍!\"親衛們驚呼著圍上來。凌操推開眾人,指著樓船喘息道︰\"別管我......殺上去......\"
他想拔出刀再沖,卻眼前一黑,栽倒在甲板上。環首刀從手中滑落,\" 當\"一聲砸在船板上,像極了當年他在淮水打魚時,漁網墜子落水的聲響。
親衛們見主帥陣亡,紅著眼沖向樓船。
這場仗打得格外慘烈,吳軍士兵抱著\"為凌將軍報仇\"的念頭,竟以少勝多,斬殺了黃祖的部將陳就,還繳獲了大量糧草軍械。
消息傳回吳郡,孫權穿著素服在城門口迎接靈柩。
見凌操的遺體上還插著那支黑箭,他一把拔出,狠狠擲在地上︰\"黃祖!我與你勢不兩立!\"
凌統跪在靈前,捧著父親的環首刀,淚水滴在刀鞘上,暈開一小片深色的痕跡。
安葬凌操那日,廬江的百姓自發趕來送行。
有老漁民帶著淮水的泥土,撒在凌操的墓前︰\"公績啊,回家了。\"
孫策的夫人大喬親自為墓碑題字︰\"江表忠魂\",四個字力透石背,仿佛在訴說著這位淮水健兒的一生。
三年後,孫權再次征討黃祖,凌統作為先鋒,斬殺了放冷箭的呂合,終于為父親報仇。
慶功宴上,孫權看著凌統身上的傷疤,舉杯道︰\"這杯酒,敬公績!\"滿座將士皆起身,酒杯踫撞的脆響中,仿佛又听見建安年間的江風里,那個淮水少年的吶喊︰\"我要護著百姓,護著孫將軍!\"
《吳書》記載,凌操\"輕財重義,驍勇冠絕\",雖未及見證東吳稱帝,卻以生命踐行了對孫氏的忠義。
而在淮水兩岸的漁歌里,至今還傳唱著這樣的句子︰\"淮水有蛟龍,怒擊三千里。身死魂不滅,猶護江東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