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傳

第233章 孫登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軒轅風雪 本章︰第233章 孫登

    黃武元年的春天,建業宮的梧桐剛抽出新綠,孫權在慶功宴上摔碎了酒杯。

    剛在赤壁擊退曹軍的江東霸主,此刻正盯著襁褓中那個眉眼舒展的嬰孩,甲冑上的寒氣還沒散盡,指尖卻放得極輕。

    \"這孩子出生時,曲阿獻來嘉禾,\"張昭捋著白須,聲音蓋過帳外的軍鼓,\"當立為儲,以應天瑞。\"

    孫權沒說話,只是把嬰孩抱得更緊了些。

    這個在戰火中降生的長子,生母身份低微到沒能留下姓名,卻被過繼給了正室徐夫人。

    宮人們私下說,太子爺是餃著稻穗來的,哭聲都帶著谷香。

    孫登三歲開蒙,師從侍中張。

    別的孩童還在玩竹馬時,他已經能背《詩經》里的《七月》。

    有次孫權考他︰\"知道為何先教你這首?\"

    五歲的孩童跪在蒲團上,聲音清脆如晨露︰\"因為"農夫之苦,王者之資",是張公教的。\"

    那時的東宮,更像個書齋。

    孫登不愛金玉,案頭總擺著農具模型,都是他讓人照著農家器物做的。

    有回徐夫人給他縫制錦袍,他卻穿起粗布衣裳︰\"母親,將士們在前線穿麻衣,我怎能穿這個?\"

    徐夫人摸著他的頭嘆氣,轉身把錦緞改成了慰問士兵的棉被。

    十歲那年,孫權讓他參與朝政,在殿堂西側設了個小案幾。

    文武百官議事時,他就捧著竹簡靜靜听著,偶爾有大臣問他意見,他總是先看張昭,再看陸遜,最後才小聲說︰\"兒臣以為,可先問郡縣百姓的意思。\"

    有次朝議是否要加征賦稅,有大臣說要為伐魏儲備糧草,孫登忽然站起來,手里舉著塊麥餅︰\"這是昨天從建業城外農戶家買來的,里面摻了半塊糠。他們說,去年的稅已經繳了三成,再征,就要餓肚子了。\"

    孫權盯著那塊麥餅看了半晌,最終駁回了加稅的提議。

    退朝後,他拍著孫登的肩膀︰\"你比我懂百姓。\"

    建安二十二年的濡須口,江水裹挾著碎冰撞在船舷上。

    十七歲的孫登披著甲冑,站在樓船甲板上,看著對岸曹軍的營寨像黑蟻般鋪開。

    這是他第一次隨軍出征,擔任陸遜的參軍。

    夜里,陸遜拿著地圖來找他︰\"太子看,我們該從哪里進攻?\"

    孫登指著江水最湍急的地方︰\"這里水流急,曹軍必不設防。我們可趁夜用小船突襲,放火把他們的糧船燒了。\"

    計策果然奏效。

    火光照亮江面那晚,孫登親自掌舵,小船在火海中穿梭,額頭被流矢擦破了皮,卻始終沒松手。

    戰後陸遜向孫權報功,特意提了太子的勇毅,孫登卻把功勞都推給了士兵︰\"是他們不怕死。\"

    回師途中,船隊遇到風暴,有艘運糧船翻了。

    孫登第一個跳下水救人,在浪里拖出三個士兵,自己被沖到蘆葦蕩里,高燒了三天三夜。

    醒來時,看到床邊堆著百姓送來的草藥,他掙扎著要起身︰\"告訴他們,糧食找到了,不用送東西。\"

    那時二弟孫慮剛封建昌侯,仗著孫權寵愛,在府里養了一群斗犬。

    有次斗犬咬傷了路人,孫登直接帶人闖進去,當著孫慮的面打死了惡犬︰\"你是皇子,該護著百姓,不是讓他們怕你。\"

    孫慮哭著去找孫權告狀,老父親卻讓他給大哥磕頭︰\"登兒說得對,皇家的威嚴,不是靠惡犬掙來的。\"

    孫登的東宮漸漸成了清流匯聚之地。

    他招納了諸葛恪、張休、顧譚等才俊,卻從不搞黨爭。

    有次顧譚和魯王孫霸的屬官起了爭執,他把兩邊叫來,只擺上棋盤︰\"棋局有輸贏,兄弟無勝負。你們忘了,棋盤外還有萬里江山?\"

    他常微服出巡,不帶侍衛,只穿件青布衫。

    在會稽看到有縣令強佔民女,當場就解下腰間的太子印︰\"我是孫登,你這官,當到頭了。\"

    押解縣令回京時,百姓攔在路上,給他塞來一籃楊梅,說︰\"太子嘗嘗,這是自家種的,甜。\"

    赤烏四年的秋天,建業城飄起了早霜。

    徐夫人被廢的消息傳來時,孫登正在主持太學的開學典禮。

    他手里的《論語》掉在地上,卻沒去撿,只是讓博士們繼續授課,自己轉身回了東宮。

    關起門來,他對著徐夫人的畫像跪了三天三夜,滴水未進。

    張昭來勸他︰\"陛下有陛下的難處,你是太子,不能倒下。\"

    孫登抬起頭,眼楮布滿血絲︰\"老師,連養育之恩都不顧,還怎麼談仁政?\"

    他最終還是去向孫權請罪,卻在奏章里寫︰\"若母親有錯,兒臣願代受責罰。\"

    孫權把奏章撕了,罵他\"迂腐\",卻也沒再追究徐夫人的罪責。

    只是從那以後,父子間仿佛隔了層薄冰。

    更讓他憂心的是,二宮之爭的火苗已經點燃。

    魯王孫霸開始拉攏朝臣,太子府的屬官常被找茬。

    有次諸葛恪在朝堂上被孫霸的人彈劾,孫登直接站出來︰\"諸葛大人是我請回來的,要罰就罰我。\"

    他試圖彌合兄弟間的裂痕。

    在一次家宴上,他端著酒杯走到孫霸面前︰\"三弟,你看這酒,要五谷雜糧摻在一起才香醇。若是只選一種米,哪有滋味?\"

    孫霸把酒杯打翻在他衣袍上︰\"大哥少說教,這東宮之位,未必就該你坐!\"

    那天晚上,孫登在書房寫了一夜,把自己多年來收集的百姓疾苦、郡縣利弊都整理成冊,第二天呈給孫權︰\"父皇,兒臣不想爭什麼,只想讓江東的百姓能安穩度日。\"

    孫權看著那厚厚的竹簡,忽然老淚縱橫,抱著他說︰\"登兒,委屈你了。\"

    可裂痕一旦出現,就難愈合。

    孫霸的勢力越來越大,連陸遜都被卷入其中。

    孫登騎著馬,一次次往返于建業和武昌之間,想勸陸遜明哲保身,卻只看到老將軍鬢邊的白發越來越多。

    赤烏六年,陸遜被逼死的消息傳來。

    孫登正在視察糧倉,听到消息後,手里的賬簿散落一地。

    他望著武昌的方向,站了整整一個時辰,直到夕陽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

    回到東宮,他開始咳嗽,起初只是偶爾,後來竟咳出血來。

    太醫說他是積勞成疾,勸他靜養。

    他卻更忙了,親自去各州郡巡查,把孫霸黨羽侵佔的民田都收回來,給流離失所的百姓分土地。

    有人勸他︰\"太子,你該為自己打算。\"

    他笑著搖頭︰\"我若連百姓都護不住,當這太子有何用?\"

    赤烏十三年的春天,孫登的病越來越重。

    他躺在病榻上,窗外的梧桐又發了新芽,卻沒力氣起身去看。

    孫權來看他,握著他枯瘦的手,老淚直流︰\"登兒,你要好好活著,這江山還等著你呢。\"

    孫登笑了,咳著說︰\"父皇,兒臣...怕是等不到了。\"

    他讓侍從拿來筆墨,掙扎著寫下遺表。

    字歪歪扭扭,卻一筆一劃很認真︰

    \"兒臣死不足惜,唯憂國事。請父皇重用陸遜之子陸抗,他有其父之風;請罷黜奸佞,莫讓二宮之爭再傷國本;請輕徭薄賦,讓百姓...能吃上飽飯...\"

    寫著寫著,筆掉了。

    他看向床邊的太子妃,又看向跪在地上的屬官們︰\"我櫃子里...有袋麥種,是去年從吳郡農戶家換來的,記得...分給各地,讓他們...好好種...\"

    話音未落,頭歪向了一邊。

    太子薨逝的消息傳出,建業城的百姓自發罷市,沿街擺上素燭。

    有個白發蒼蒼的老農,捧著一捧新麥,跪在東宮門外哭︰\"太子爺,您看,今年的麥子熟了,您嘗嘗啊...\"

    孫權罷朝三個月,把孫登的遺表放在案頭,日夜翻看。

    有次看到\"百姓飽飯\"四個字,忽然放聲大哭,像個迷路的孩子。

    多年後,孫休登基,派人重修孫登的陵墓。

    在清理遺物時,發現了一個舊木箱,里面沒有金銀,只有幾件粗布衣、半袋麥種,還有一卷竹簡,上面寫著︰

    \"為君者,如農夫種稻,日夜操勞,只為秋收一飽。若貪安逸,稻必枯,民必饑,國必亡。\"

    那卷竹簡後來被刻在太廟的牆上,每當江東的新君即位,都要去誦讀一遍。

    而長江邊的農戶們,在播種時總會說︰\"要好好種,別辜負了太子爺的心意。\"

    風吹過稻田,掀起金色的波浪,像極了當年曲阿獻來的嘉禾,在陽光下,閃著溫潤的光。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古代名人傳》,方便以後閱讀中國古代名人傳第233章 孫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第233章 孫登並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