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傳

第169章 法正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軒轅風雪 本章︰第169章 法正

    東漢末年,蒼穹如被戰火燻染的破帛,裂帛聲中九州分崩離析。

    黃河兩岸烽煙蔽日,長江流域金戈鐵馬,各路梟雄揭竿而起,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開了驚心動魄的逐鹿之爭。

    在這風雲變幻的亂世之中,扶風縣的法氏府邸里,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便是法正,字孝直。

    法正出身于書香世家,家中藏書萬卷,竹簡木牘散發著歲月的氣息。

    自孩童時起,法正便展現出遠超同齡人的聰慧,常常坐在庭院的老槐樹下,捧著一卷古籍,一讀就是一整天。

    他的眼楮如同夜空中最明亮的星子,總能在字里行間捕捉到常人難以察覺的精妙之處。

    每當家中長輩們談論起天下大勢,年幼的法正也會忍不住插上幾句,其見解之獨到,常常讓在場的長輩們驚訝不已。

    然而,命運的軌跡卻並未如法正所期望的那般順遂。

    建安初年,中原大地遭遇前所未有的饑荒,餓殍遍野,哀鴻滿地。

    法正與好友孟達為求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輾轉來到蜀地,投靠益州牧劉璋。

    原以為在這片相對安定的土地上,自己的才華能夠得到施展,可現實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

    劉璋治下的益州,表面上看似平靜祥和,實則暗流涌動。

    劉璋生性懦弱,缺乏雄才大略,在用人方面更是目光短淺。

    法正雖憑借出眾的才學被授予新都縣令一職,但這個職位對于胸懷大志的他來說,不過是大材小用。

    每日處理著瑣碎的政務,看著縣中的百姓在繁重的賦稅下艱難求生,法正心中滿是無奈與不甘。

    後來,他雖被調任軍議校尉,但依舊無法進入益州的權力核心,始終得不到劉璋的重用。

    在益州的日子里,法正不僅事業受挫,還飽受他人的誹謗與排擠。

    州邑中的一些權貴,嫉妒他的才華,時常在劉璋面前說他的壞話。

    法正的書房里,常常堆滿了來自各方的詆毀書信,每當夜深人靜,他獨坐案前,看著跳動的燭火,心中滿是苦悶。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他常常對著空蕩蕩的書房,發出這樣的感慨,聲音中充滿了無盡的淒涼。

    直到建安十三年,命運的轉機悄然降臨。

    這一年,張松出使曹操歸來,親眼目睹了曹操的傲慢無禮,心中對曹操失望至極。

    回到益州後,他力勸劉璋與曹操斷絕來往,轉而與當時在荊州逐漸崛起的劉備交好。

    劉璋猶豫不決,詢問應該派遣何人出使劉備。

    張松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便是法正,他深知法正有大才,若能借此機會讓法正施展才華,或許能改變益州的命運。

    法正接到出使的命令時,心中五味雜陳。

    他一方面對此次出使充滿期待,渴望能借此機會遇見明主;另一方面,又擔心這只是一場徒勞。

    當他踏入劉備的營帳,第一眼看到劉備時,心中不由得一震。

    劉備眼神中的真誠與堅毅,與劉璋的懦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備以極高的禮遇接待了法正,與他徹夜長談,從天下局勢談到治國安邦之策。

    法正被劉備的雄才大略所折服,心中暗自下定決心,若劉備真有入主益州之意,自己願傾盡全力輔佐。

    回到益州後,法正與張松一拍即合,兩人密謀協規,決定暗中擁戴劉備為主。

    建安十六年,劉璋听聞曹操欲遣司隸校尉鐘繇征討張魯,心中惶恐不安,擔心曹操得漢中後會順勢兼並益州。

    張松趁機再次勸說劉璋迎接劉備入蜀,討伐張魯。

    法正被任命為使者,與孟達各率兩千人出使劉備,迎請劉備入蜀。

    在劉備的營帳中,法正神情激昂地獻策道︰“明公乃命世英才,而劉璋暗弱,不具明主之能。今有張松為內應,若明公能把握時機,奪取益州,以益州之富庶,天府之險阻,成就大業,易如反掌。益州沃野千里,民殷國富,進可逐鹿中原,退可據險自守,此乃天賜良機,萬不可錯過。”

    劉備听後,眼中光芒大盛,當即決定率軍入蜀。

    在劉備奪取益州的過程中,法正始終是劉備身邊最得力的謀士。

    他對益州的地理環境、人文風俗了如指掌,常常能根據實際情況,為劉備制定出最佳的戰略。

    建安十九年,劉備進軍圍困成都,此時發生了一件意外之事。

    劉璋的蜀郡太守許靖企圖越城投降,事情敗露後,因益州即將被攻陷,劉璋並未處決許靖。

    許靖在益州是資歷最老、聲望最大的名儒,劉備因許靖背主之事而對他十分看不起,打算不予任用。

    法正卻敏銳地察覺到許靖的價值,他向劉備進諫道︰“主公,許靖雖有背主之過,但他在益州聲望極高。若主公能誠懇待他,以禮相待,必能利用他的影響力感化益州那些對主公有敵意的人。此舉可彰顯主公禮賢下士之德,收攬人心,望主公三思。”

    劉備沉思良久,最終采納了法正的建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事實證明,法正的決策是正確的,許靖後來憑借自己的聲望,為劉備政權在益州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法正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深情愛戀。

    那是在劉備入蜀之前,法正還在劉璋麾下任職之時。

    一日,法正奉命外出公干,途經一個邊陲小鎮。

    彼時,戰亂的陰霾早已籠罩了這片土地,小鎮上一片蕭條破敗之象。

    街道上行人稀少,偶爾能看到幾個衣衫襤褸的百姓,臉上寫滿了絕望與疲憊。

    突然,一陣急促的呼救聲打破了小鎮的寂靜。

    法正循聲望去,只見幾個無賴正圍著一個年輕女子,女子面容姣好,眼神中卻充滿了恐懼和無助。

    她的衣衫被扯破,頭發凌亂,正拼命地掙扎著。

    法正心中一緊,正義感油然而生,他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大聲呵斥道︰“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欺凌弱小!”

    無賴們見有人敢管閑事,紛紛轉過身來,露出凶狠的表情。“哪來的多管閑事的家伙,識相的就趕緊滾!”

    一個無賴惡狠狠地說道。法正毫不畏懼,他身形挺拔,眼神堅定,身上散發著一股威嚴之氣。

    “我乃益州軍議校尉法正,爾等若再不收手,休怪我不客氣!”無賴們一听法正的身份,心中不免有些畏懼,但仍不甘心就此罷手。

    雙方僵持不下,就在這時,法正的隨從們聞訊趕來,無賴們見勢不妙,這才罵罵咧咧地離開了。

    女子驚魂未定,連忙向法正道謝︰“多謝恩公救命之恩,小女子無以為報。”

    法正溫和地說道︰“姑娘不必客氣,路見不平,自當相助。不知姑娘為何會遭遇這些無賴?”

    女子名叫清婉,原本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都是本分的手藝人。

    然而,戰亂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

    父母在一場兵禍中喪生,她獨自一人四處漂泊,為了生存,不得不以乞討為生。

    這一日,她好不容易討到一點食物,卻被無賴們盯上,想要搶走她的食物,還對她意圖不軌。

    法正听後,心中滿是憐憫。

    他見清婉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便決定幫她一把。

    他將清婉安置在小鎮上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還時常派人給她送去食物和衣物。

    起初,清婉還有些拘謹,不敢接受法正的幫助,但在法正的再三勸說下,她才漸漸放下心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法正與清婉的接觸越來越多。

    法正發現,清婉雖然出身平凡,卻有著一顆溫柔善良的心。

    她會在閑暇時,為附近的孩子們講述有趣的故事;會幫助那些同樣孤苦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清婉也被法正的才華和善良所吸引,每次法正來看望她,她都會精心準備一些小點心,與法正分享。

    兩人在這亂世之中,彼此依靠,相互溫暖,情愫在不知不覺間暗生。

    一個月色如水的夜晚,法正與清婉漫步在小鎮的河邊。

    河水潺潺流淌,倒映著天上的明月。

    法正停下腳步,深情地望著清婉,說道︰“清婉,自與你相識,我的心便再也無法平靜。在這亂世之中,你是我唯一的牽掛。我願護你一生周全,不知你可願與我相伴?”

    清婉臉頰緋紅,低頭輕聲說道︰“正郎,我亦早已傾心于你,願與你生死相隨。”

    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隨著劉備入蜀,法正全身心地投入到輔佐劉備的大業中。

    他整日忙于出謀劃策,與劉備商討軍政大事,與清婉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

    但法正心中始終牽掛著清婉,無論多忙,他都會抽出時間給清婉寫信。

    信中,他傾訴著對清婉的思念之情,也會與清婉分享自己在輔佐劉備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清婉則一直默默支持著法正,她將對法正的思念深埋心中,每日都會在心中為法正祈福。

    她深知法正有遠大的抱負,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背後默默等待,等待著法正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兩人能夠長相廝守。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向劉備提出了一個大膽而又極具戰略眼光的計劃——奪取漢中。

    他神情嚴肅地對劉備說道︰“主公,曹操一舉降伏張魯,卻未繼續進攻益州,反而留下夏侯淵、張合駐守漢中,此中必有緣由,想必是其內部發生動亂。而夏侯淵、張合之才能,不足以守住漢中這一戰略要地。我軍應立即發兵奪取漢中,此乃天賜良機。上,可討伐國賊,尊崇漢室,成就匡扶天下之大業;中,可蠶食雍、涼二州,開拓疆土,壯大我軍勢力;下,可固守要害,憑借漢中的險峻地勢,形成持久防御之勢,確保益州安全。”

    劉備听後,連連點頭,當即決定率領諸將進攻漢中。

    漢中之戰,堪稱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

    雙方在漢中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事陷入了膠著狀態。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派陳式阻絕馬鳴閣道,卻遭到徐晃的猛烈反擊,陳式所率軍隊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飛、馬超等人在與曹洪的交鋒中,也未能佔據上風,同樣被曹洪擊退。

    而劉備親自率軍攻打由張合防守的廣石,也是久攻不下,士兵們士氣低落。

    面對如此不利的局面,法正沉著冷靜,他仔細觀察戰場形勢,分析曹軍的布防弱點。

    經過深思熟慮,他向劉備獻上一計,建議軍隊出陽平關南渡沔水,在定軍山扎營。

    定軍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若能佔據此地,便可掌握戰場主動權。

    夏侯淵得知劉備在定軍山扎營後,果然坐不住了,親自率軍前來爭奪。

    法正站在定軍山的高處,望著遠處曹軍的營帳,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他對劉備說道︰“主公,時機已到,可擊矣!”

    劉備立刻派黃忠率領精銳部隊,居高臨下,向曹軍發動突襲。

    黃忠老當益壯,身先士卒,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其勢如猛虎下山,銳不可當。

    在黃忠的帶領下,蜀軍士氣大振,一舉突破了曹軍的防線,最終斬殺了夏侯淵。

    夏侯淵的戰死,讓曹軍軍心大亂。

    曹操得知消息後,勃然大怒,親自率領大軍前來救援。

    然而,此時劉備已憑借定軍山的有利地形,做好了充分的防御準備。

    曹操大軍雖來勢洶洶,但卻久攻不下,糧草逐漸短缺,士兵們也疲憊不堪。

    無奈之下,曹操只好下令退兵,漢中之戰以劉備的勝利而告終。

    漢中之戰勝利後,劉備在眾人的擁戴下,進位漢中王。

    法正因功被任命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成為劉備麾下舉足輕重的人物。

    然而,就在法正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一個噩耗如同晴天霹靂,擊碎了他所有的喜悅。

    一天,法正正在處理政務,突然收到一封來自清婉的信。

    信中字跡潦草,清婉在信中說自己生病了,身體十分不適。

    法正心中頓時慌亂起來,他立刻向劉備告假,快馬加鞭地趕回清婉身邊。

    當他看到清婉躺在床上,面色蒼白,虛弱不堪的模樣時,心中猶如刀絞一般疼痛。

    法正守在清婉的床邊,日夜不離。

    他親自為清婉煎藥,小心翼翼地喂她喝下;他會在清婉疼痛難忍時,輕輕握住她的手,給予她力量;他會在夜深人靜時,為清婉講述他們曾經的美好回憶,希望能減輕她的痛苦。

    然而,清婉的病情卻越來越嚴重,盡管名醫們竭盡全力診治,卻依舊無法挽回她的生命。

    那是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天空仿佛也在為清婉的離去而哭泣。

    清婉在法正的懷中,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說道︰“正郎,今生能遇見你,是我最大的幸運……不要為我難過……”話未說完,她的手便無力地垂下,永遠地閉上了眼楮。

    法正抱著清婉的尸體,悲痛欲絕,放聲大哭。

    他的哭聲在房間里回蕩,淚水打濕了清婉的衣襟,可清婉卻再也無法回應他了。

    法正為清婉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葬禮,將她安葬在一處風景秀麗的山坡上,周圍種滿了清婉生前最愛的花朵。

    此後,每當閑暇之時,法正都會來到清婉的墓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他會對著墓碑訴說著自己的思念,訴說著這些年來的經歷。

    他的身邊,時常會有清風拂過,帶著花朵的芬芳,仿佛清婉從未離去。

    建安二十五年,多年的操勞讓法正的身體每況愈下。

    他常常感到頭暈目眩,胸口疼痛難忍,但他依舊堅持處理政務,為劉備出謀劃策。

    在他彌留之際,他的眼前不斷浮現出清婉的身影。

    恍惚間,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小鎮,看到清婉對著他微笑,溫柔地向他招手。

    法正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喃喃自語道︰“清婉,我來了,我們終于可以在一起了……”說完,他緩緩閉上了眼楮,年僅四十五歲。

    法正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

    他以卓越的智謀,在三國亂世中輔佐劉備成就大業,成為了名垂青史的謀士。

    而他與清婉之間的愛情,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誓言,也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但卻充滿了真摯與堅守。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的愛情如同暗夜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彼此的生命,也為這亂世增添了一抹溫暖而動人的色彩,永遠被後人傳頌。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古代名人傳》,方便以後閱讀中國古代名人傳第169章 法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第169章 法正並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