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傳

第163章 龐統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軒轅風雪 本章︰第163章 龐統

    東漢熹平五年仲秋,襄陽城籠罩在薄霧之中。

    龐府後院的梧桐樹下,五歲的龐統正蹲在青石板上,專注地用陶土捏塑小人。

    稚嫩的手指沾滿泥土,卻靈巧地為每個陶俑刻出不同的衣飾紋路,身旁散落著用竹篾削成的戰車、盾牌。

    父親龐山民握著一卷《春秋》從回廊轉來,見兒子將二十余個陶俑分成五組,彼此呈犄角之勢排列,不禁駐足︰"統兒又在擺弄什麼?"

    幼童抬起頭,漆黑的眸子映著天光︰"昨日讀祖父留下的殘卷,這是"鴛鴦陣"。"

    他撿起一根細枝,在地上畫出陣型走向,"敵軍若攻此處,兩邊的人就像鴛鴦翅膀般合攏,誰也攻不破!"

    父親的手指驟然收緊——那本珍藏的《孫子兵法》殘卷,分明鎖在書房最頂層的檀木匣中。

    暮色漸濃時,龐統總愛爬上峴山之巔。他望著漢江如銀帶蜿蜒,商船往來如蟻,听漁夫唱著蒼涼的歌謠。

    十二歲那年深秋,他指著江面密密麻麻的船隊對同伴說︰"若在此設伏,只需三百死士,截斷上游商船,下游船隊進退不得,糧草軍械皆為我所用。"

    同伴們嘲笑他痴人說夢,他卻當真在沙地上畫出攻防圖,連風向水流、兩岸地形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襄陽名士司馬徽的草廬在城南十里,白牆青瓦隱于竹林深處。

    十六歲的龐統背著裝滿竹簡的藤箱登門那日,正是蟬鳴最盛的午後。

    水鏡先生半躺在竹榻上,看著少年從管仲變法談到白起破趙,從《六韜》的虛實之道論及《淮南子》的治國方略。

    日影西斜時,老人撫著山羊胡的手突然頓住,渾濁的眼楮里泛起光芒。

    當龐統起身告辭,他親自送至路口,望著少年遠去的背影長嘆︰"南州士子,無人可及鳳雛也!"

    自此,這個帶著戲謔意味的雅號,漸漸在荊襄士林間流傳開來。

    有人說龐士元目空一切,也有人贊他胸藏丘壑。

    某日,襄陽太守宴請名流,席間談及治國之道,龐統斜倚在雕花椅上,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當今吏治之弊,非嚴刑峻法可解。昔商鞅變法,雖強秦一時,然刻薄寡恩,終致二世而亡。"

    滿座嘩然,太守面色鐵青,他卻悠然晃著空酒杯︰"諸位若覺得在下所言虛妄,大可當酒後胡言。"

    建安三年春,十八歲的龐統被征闢為南郡功曹。

    他的案頭永遠堆滿舉薦文書,卻常揣著酒葫蘆微服私訪。

    某個暴雨傾盆的傍晚,他在市集偶遇一位老婦哭訴兒子蒙冤入獄。

    當夜,他喬裝成獄卒潛入大牢,借著搖曳的火把翻閱卷宗,發現所謂"盜竊"案漏洞百出。

    三日後,他竟當堂釋放囚徒,氣得郡守拍案而起。

    面對雷霆之怒,他從容陳詞︰"法者,治之端也,若黑白不分,要這律法何用?"

    龐統選拔人才更有奇法。

    他在城門口設下"賢才榜",不論出身貴賤,只需當眾辯論時政。

    某日,一個赤腳少年在榜下痛斥豪強兼並土地,言辭犀利如刀。

    龐統撥開人群,解下腰間家傳的玉佩︰"明日隨我入府,莫負才華。"這個叫楊儀的少年,後來成為蜀漢尚書令,每每提及此事,都要感慨︰"若無龐公,楊某不過是襄陽街頭一乞兒。"

    然而,鋒芒畢露的代價來得很快。當他直言某位士族子弟"腹中草莽,卻偏要附庸風雅",

    整個襄陽的名門望族都對他側目而視。

    深夜,同窗好友帶著酒菜相勸︰"處世當如美玉藏拙,何苦與人結怨?"

    龐統舉著酒盞大笑,月光灑在他不甚俊朗的面容上︰"若為求安穩而藏鋒,與朽木何異?昔者卞和獻玉,雖遭刖足之刑,終得和氏璧現世。吾寧為有瑕之玉,不為無骨之瓦!"

    建安十三年深秋,曹操的戰旗如黑雲壓境。

    龐統站在南郡城頭,望著江面上綿延十里的戰船,指甲深深掐進掌心。

    當劉琮舉州投降的消息傳來,他當著新任太守的面,將官印擲入火盆,看那枚青銅印璽在烈焰中扭曲變形︰"吾寧為雞口,不為牛後!"

    星夜渡江時,他回頭望著襄陽城的燈火,在心中默默發誓︰總有一日,要讓這片土地重見天光。

    江東的大殿里,孫權盯著階下這個相貌奇丑卻目光如炬的來客。

    龐統長揖不拜︰"今曹操挾百萬之眾,孫將軍若能與劉備結盟,共抗曹賊,大業可成。"

    張昭拍案而起︰"豎子妄言!我江東帶甲百萬,何懼曹賊?"

    周瑜卻撫須微笑︰"先生可知,這正是我與孔明定下的火攻之計?"

    龐統聞言,從袖中取出一卷圖紙——竟是曹軍水寨的詳細布防圖,連每個營壘的間距、糧草囤積處都標注得一清二楚。

    赤壁戰前的那些日子,龐統化身商船伙計潛入曹營。

    他混在運糧隊伍里,親眼看見北方士卒在顛簸的戰船上嘔吐不止,听見軍醫為瘟疫蔓延而唉聲嘆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歸營後,他在周瑜帳中鋪開竹簡︰"可教曹軍以鐵鏈鎖船,看似平穩,實則一火可焚千舟。"

    說罷,他取來陶土捏成戰船模型,用麻繩將其相連,又點燃一支蠟燭置于下方,看著"戰船"在火苗中 啪作響。

    當東南風驟起的夜晚,龐統站在周瑜身側,望著漫天火海,忽然低聲道︰"此計雖妙,卻折損生靈無數。昔管仲雲"兵者,詭道也",然殺戮過重,恐遭天譴。"

    周瑜默然,將酒壺遞給他︰"先生既有悲憫之心,何不為蒼生謀一長久太平?"

    戰後,孫權因龐統的傲慢態度並未重用。魯肅惋惜不已,連夜修書推薦︰"此人有王佐之才,非百里之才也。"

    當龐統懷揣書信來到荊州,卻只得到一個耒陽縣令的職位。

    他每日醉臥縣衙,任公文堆積如山。

    張飛奉命巡查時,見大堂酒壇狼藉,勃然大怒︰"豎子竟敢如此!"

    龐統卻慢條斯理地卷起衣袖,取來案卷,不到半日便將百日積壓的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判詞精準如刀,連最刁鑽的訟棍都心服口服。

    劉備登門請罪那日,龐統正在後院煮茶。

    看著主公誠懇的眼神,他將茶盞推向案頭︰"方今天下,三分已成定勢。然益州劉璋暗弱,北有張魯覬覦,東有孫權虎視,若不取之,他日必為曹操所得。"

    他緩緩展開一卷泛黃的西川輿圖,山川脈絡間密密麻麻標注著關隘、糧道,甚至連少數民族部落分布都詳盡記錄——原來這些年,他早已派人深入蜀地探查。

    建安十六年隆冬,入川大軍在葭萌關安營扎寨。

    龐統裹著狐裘站在城樓上,望著漫天飛雪喃喃自語︰"此去步步皆險,唯快不破。"

    他連夜擬定三條計策︰上計奇襲成都,出其不意;中計誘殺楊懷高沛,收降其眾;下計退回荊州,徐圖後舉。

    劉備沉吟良久,選擇了中計。

    當楊懷高沛的首級落地時,龐統望著他們不敢置信的眼神,輕聲道︰"非吾不義,實乃大勢所趨。今曹操、孫權皆在覬覦西川,若不早圖,百姓又將陷入戰火。"

    涪城慶功宴上,酒過三巡的劉備醉意朦朧︰"今日之會,可謂樂矣!"

    龐統卻突然起身︰"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

    滿座皆驚,劉備怒而將其逐出。次日酒醒,主公親自致歉,龐統卻只是笑著倒酒︰"昨日之言,君臣俱失,不提也罷。"

    燭光搖曳中,他的目光越過眾人,望向西南方向——那里,雒城的戰鼓已經隱約可聞。

    建安十九年夏,雒城攻堅戰陷入僵局。龐統望著城頭高懸的流馬木鳶,忽然想起幼年在峴山畫的攻防圖。

    他披上玄鐵鎧甲,手持棗木畫戟,親自指揮攻城。

    當箭矢如雨落下時,他指著城樓上的敵軍主帥大喊︰"看我取他項上首級!"話音未落,一支流矢突然穿透他的護心鏡。

    劇痛襲來的瞬間,龐統仿佛又回到襄陽的私塾,先生正在講解《左傳》。

    他倒在血泊中,顫抖著從懷中掏出被血浸透的西川地圖,對趕來的劉備斷斷續續道︰"落鳳坡...必有埋伏...快..."最後的意識消散前,他看見漫天晚霞中,一只火鳳展翅翱翔,身後拖著長長的光焰,照亮了整個西川大地。

    成都建祠那日,百姓自發獻上菊花。

    有人說,每逢雨夜,落鳳坡便會傳來隱約的談笑聲;也有人說,曾在星夜看見一位謀士模樣的人,站在山頭對著地圖指指點點。

    而那本沾滿血跡的西川輿圖,永遠陳列在丞相府最顯眼的位置,訴說著一個關于才華、理想與命運的故事。

    鳳雛雖逝,但其智計謀略,如璀璨星辰,永遠閃耀在三國的歷史長河中。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古代名人傳》,方便以後閱讀中國古代名人傳第163章 龐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第163章 龐統並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