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亂世的烽火硝煙中,曹仁宛如一顆耀眼的將星,在曹魏的天空熠熠生輝。
他從年少時的不羈少年,成長為曹操麾下的得力戰將,以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忠誠,為曹魏政權的奠基與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曹仁,字子孝,沛國譙縣人,生于公元168年,乃魏武帝曹操的堂弟 ,陳穆侯曹熾之子。
他自幼便對騎馬射箭、游獵之事興致濃厚,灑脫不羈,不拘小節,渾身散發著一股豪爽之氣。
彼時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杰並起,年輕的曹仁心中涌起一股壯志豪情,他在淮水、泗水一帶四處游歷,廣交豪杰,暗地里聚集起了一千多名志同道合的少年。
這些少年在他的帶領下,在江淮之間闖蕩,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曹操起兵後,曹仁毫不猶豫地帶著這千余名熱血青年歸附了曹操,被任命為別部司馬,行使厲鋒校尉職權,就此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軍事生涯。
初平四年,曹操與袁術展開大戰,曹仁在戰場上勇猛無畏,沖鋒在前,斬獲頗豐,初次展現出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果敢的戰斗風格。
此後,他跟隨曹操征討徐州,在軍中負責督領騎兵,擔任先鋒之職。
在攻打徐州陶謙時,曹仁先是大敗其屬將呂由,而後回軍與大軍在彭城會合,又一次大破陶謙的軍隊。
緊接著,他又隨曹操攻打費、華、即墨、開陽等地,面對陶謙派來救援各縣的軍隊,曹仁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性和沖擊力,再次將其擊敗。
在這些戰斗中,曹仁的軍事天賦逐漸嶄露頭角,他善于運用騎兵的優勢,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無論是迂回包抄,還是正面沖鋒,都指揮得得心應手,成為曹操軍中的一員猛將,深受曹操的器重。
興平二年,曹操征討呂布,曹仁奉命進攻句陽。
句陽城池堅固,呂布的屬將劉何又在此據守,易守難攻。
但曹仁毫不畏懼,他精心策劃,制定了周密的攻城計劃。
他先是觀察地形,找到了句陽城防守的薄弱之處,然後親自率領精銳部隊發起猛攻。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斗,曹仁成功攻下句陽,活捉了劉何,為曹操在這場戰役中取得了關鍵的勝利,也為曹操之後控制徐州立下了汗馬功勞。
建安元年,曹操平定黃巾軍後,任命曹仁為廣陽太守。
然而,曹操深知曹仁的軍事才能遠不止于此,他更需要曹仁留在身邊,為自己出謀劃策、沖鋒陷陣,于是特許曹仁以議郎的身份督軍,繼續留在自己的身邊效力。
建安二年正月,曹操討伐宛城張繡。
曹仁奉命巡行其他各縣並宣布政令,他所到之處,秋毫無犯,深得民心。
在這次行動中,他成功俘虜了三千多名男女,壯大了曹操的勢力。
然而,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下,突然偷襲曹操,曹操毫無防備,倉促應戰,結果戰敗,率兵回撤時又被張繡的軍隊追擊。
曹軍遭受重創,士氣低落,軍心不穩。
關鍵時刻,曹仁挺身而出,他親自率兵激勵所有部下,他的話語充滿了力量和鼓舞,讓士兵們重新燃起了斗志。
在曹仁的帶領下,曹軍士氣大振,最終曹操得以打敗張繡。
曹仁在這場戰役中的出色表現,不僅穩定了曹軍的軍心,也為曹操挽回了敗局,他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贊賞。
建安四年四月,曹操進軍到黃河南岸,命將軍史渙、曹仁渡黃河向北攻擊眭固。
眭固北上向袁紹求救,在犬城與史渙、曹仁相遇。
曹仁身先士卒,率領士兵奮勇殺敵,最終斬殺眭固,曹操的勢力範圍也因此擴大到黃河以北。
這場戰役的勝利,為曹操之後與袁紹的官渡之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
袁紹派遣劉備率軍在汝水、穎水一帶展開軍事行動,企圖擾亂曹操的後方。
這一帶的軍民大多舉兵響應劉備,曹操為此憂心忡忡。
曹仁冷靜分析局勢後,向曹操進言︰“南方諸縣以為我軍此時正面臨官渡之急,無法解救他們,劉備大軍壓境,他們背叛很正常。再加上劉備剛領袁紹兵馬,還未能得其所用,此時正是可以一擊而破的時機。”
曹操認為曹仁所言極是,于是命曹仁率領騎兵追擊劉備。
曹仁不負所望,大破劉備軍,收復了所有背叛的縣城,成功穩定了曹操的後方。
此後,袁紹又派遣將領韓荀阻斷曹軍西方的通道,曹仁再次奉命出擊,在雞洛山擊敗韓荀。
自此,袁紹不敢再分兵襲擊曹軍。
曹仁又與史渙等人劫掠了袁紹的輜重車輛,燒毀了他們的糧草,為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官渡之戰中,曹仁充分展現了他卓越的軍事謀略和果斷的決策能力,他的每一次行動都對戰爭的局勢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勝利的關鍵人物之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建安十年,黃河以北平定後,曹仁追隨曹操圍攻壺關。
曹操下令攻城後活埋所有守軍,然而壺關城牆堅固,城內糧食充足,曹軍久攻不下。
曹仁深知這樣的強攻只會造成士兵的大量傷亡,于是向曹操建議︰“攻城之時應留一道城門給守軍一條生路,若下令活埋城內人,他們便只有死路一條,這樣他們一定會堅守陣地。而壺關城牆堅固,城內糧食充足,強攻下去士兵傷亡多,圍困此城又消耗時日太多,現在讓士兵去進攻抱定必死之心的強敵,不是好策略。”
曹操听從了曹仁的建議,不久後,壺關守將果然投降。
曹仁憑借前後多次功績被封為都亭侯。
曹仁的這一建議,不僅體現了他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他作為一名將領的智慧和仁慈,他懂得在戰爭中既要追求勝利,也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建安十三年,曹仁跟隨曹操攻打荊州,曹操任命曹仁代理征南將軍一職。
然而,赤壁之戰中曹操戰敗,退回許都,留下曹仁、徐晃留守江陵,以阻擋孫權和劉備的聯軍。
此時的曹仁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周瑜、程普率領數萬人與曹仁隔江對峙,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還未交戰,周瑜先派甘寧前去奪取夷陵,企圖切斷曹仁的右臂。
甘寧抵達夷陵後立即佔據夷陵戒備防守,曹仁深知夷陵的重要性,于是派出軍隊包圍夷陵。
甘寧向周瑜求救,周瑜帶軍在夷陵城下大破曹仁部隊並俘獲戰馬三百匹。
接著,周瑜率軍橫渡長江,在北岸安營扎寨,與曹仁正式對抗。
建安十四年,周瑜率幾萬兵馬攻打曹仁堅守的南郡。
曹仁深知敵眾我寡,不能硬拼,于是從軍中選募了三百多人,派遣部下牛金迎敵並和周瑜的前鋒部隊交戰。
然而,牛金的軍隊被周瑜包圍,情況危急。
長史陳矯在城上看到牛金的兵卒即將全軍覆沒,大驚失色。
曹仁卻不顧眾人的勸阻,斗志昂揚地命部下取馬來,他要親自去營救牛金。
曹仁親率數十名壯士騎馬奔出縣城,直沖進包圍圈突擊敵軍。
他揮舞著手中的兵器,如入無人之境,敵軍紛紛避讓。
在曹仁的奮力拼殺下,牛金等人得以解圍。
此時,其他部眾仍有人被圍困,曹仁毫不退縮,再次沖進包圍圈救出其他部卒,奮力殺敵,最終擊退了敵軍。
陳矯等人見曹仁率兵回城,均贊嘆曹仁是“真天人”,三軍將士都佩服曹仁的膽識智勇,曹操更加欣賞他的勇武,轉封曹仁為安平亭侯。
曹仁在南郡之戰中的英勇表現,讓東吳將士對他敬畏不已,他的威名也因此傳遍江東。
在南郡之戰中,周瑜被箭所傷,因傷勢嚴重退兵。
曹仁听說周瑜重傷後,親自帶軍到周瑜陣前,企圖一舉擊敗周瑜。
然而,周瑜不顧傷痛,親自到軍營激勵士氣,曹仁見狀便撤退。
周瑜與曹仁在南郡相持一年多,數次交戰中雙方傷亡都很多,曹仁損失慘重,最終因不能支撐,于是放棄南郡,向北突圍。
雖然曹仁最終放棄了南郡,但他在這場戰役中的頑強抵抗,為曹操保存了實力,也為曹魏政權在荊州地區的後續發展爭取了時間。
他的堅守和奮戰,讓曹操對他更加信任和倚重。
建安十六年三月,關中割據各地的將領聯合反叛,共有部眾十萬人,據守在潼關。
曹操命安西將軍曹仁率領各軍進軍潼關,同時下令不可以接戰,曹仁深知曹操的戰略意圖,他嚴格執行命令,堅守陣地,等待曹操的到來。
同年八月,曹操親率大軍抵達潼關,與馬超等叛軍隔著關隘扎營,後與馬超在渭南交戰,曹仁積極配合曹操的行動,最終擊破馬超軍,成功平定了關中叛亂。
建安十七年,甦伯、田銀反叛,曹操派曹仁兼任驍騎將軍,督領七軍聲討田銀等人。
曹仁迅速行動,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他采取分進合擊的戰術,一舉擊破叛軍,成功地平定了叛亂,維護了曹魏政權的穩定。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攻破居巢,在須濡口擊退孫權後,留下夏侯𠴱@ 莧省 帕傻韌妥ヂ諮鎦菥襯詰木映病 br />
不久,曹操又命曹仁離開揚州境內的居巢,代征南將軍之職,駐軍樊城,鎮守荊州。
荊州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曹仁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城守將侯音反叛,生擒出逃的南陽郡郡長東里袞。
在宗子卿的勸諫下,侯音釋放了東里袞,隨後宗子卿逃出追隨東里袞集結殘余部隊,包圍了侯音。
恰好此時,奉曹操之命前來討伐侯音的曹仁率大軍前來,兩支部隊同時進攻,宛城很快就被攻下。
次年正月,曹仁下令屠城,並斬守將侯音,然後帶軍回到樊城,正式拜為征南將軍。
曹仁的這一行動,不僅迅速平定了宛城的叛亂,也起到了震懾其他反叛勢力的作用,確保了荊州地區的穩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親自率軍攻打曹仁據守的樊城,曹仁命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等,駐防樊城之北。
時至八月,連綿大雨,漢水決口泛濫,于禁龐德的軍隊全部覆沒,于禁跟各將領登上高處躲避洪水,關羽乘坐大船猛烈攻擊,于禁等人投降。
龐德奮戰不敵,部屬全部投降後龐德乘坐小船逃走,準備去投奔曹仁,途中被關羽生擒,龐德拒不投降被關羽斬首。
關羽乘勝再次猛攻樊城,城牆在大水中被侵蝕,有些地方開始崩壞。
有人勸說曹仁趁還未被包圍應連夜出逃,汝南郡長滿寵認為山洪不會持久,並且關羽不會向前推進,如果逃走將會失去黃河以南的領土,應該堅守到底。
曹仁贊同滿寵的觀點,于是把白馬沉入水中跟全軍盟誓,同心固守。
此時,城中能作戰的部隊只有數千人,關羽在城外包圍,內外消息完全斷絕。
在這危急時刻,曹仁展現出了他堅定的意志和卓越的領導能力,他親自登城督戰,激勵士兵的士氣,讓士兵們看到了他堅守到底的決心。
他組織士兵加固城牆,修補被洪水沖毀的部分,同時積極尋找應對關羽進攻的策略。
他的堅守為曹操調集援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也為最終擊退關羽奠定了基礎。
不久,曹操命徐晃救援曹仁。
當時關羽駐扎在偃城,徐晃就近扎營挖掘壕溝,故意顯示將會一直挖掘到偃城之南,切斷關羽部將的後路,關羽部將燒營退兵。
徐晃得到偃城,但是兵力不足以解樊城之圍,于是射箭傳書,讓曹仁讓他知道外有救兵,用以穩定軍心。
曹操親自帥大軍,從洛陽出發準備南下援救曹仁,侍中桓階勸諫曹操親征會適得其反,曹操接受建議,駐軍摩陂,先後派出殷署、朱蓋等十二支部隊增援徐晃。
水勢稍退後,徐晃等人從外圍進攻關羽,曹仁得以擊潰敵軍突出重圍逃出來,關羽率軍退走。
樊城之戰的勝利,是曹仁軍事生涯中的又一高光時刻,他在絕境中堅守,成功抵御了關羽的猛烈進攻,避免了曹魏核心地區的直接威脅,為曹魏政權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漢獻帝延康元年,曹丕即位為魏王,拜曹仁為車騎將軍,統率荊、揚、益州軍事,進封陳侯,增邑二千,並前總數三千五百戶。
此時的曹仁,已經成為曹魏政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地位和威望達到了頂點。
孫權派將領陳劭佔據襄陽,曹丕詔令徐晃、曹仁討伐,曹仁與徐晃密切配合,成功擊敗陳劭,進駐襄陽。
隨後,曹仁派將軍高遷等徙漢水之南的未開化之民到漢水之北,以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
次年,曹丕遣使拜曹仁為大將軍,不久,又升任大司馬,執掌軍事大權,駐軍合肥。
曹仁在曹魏政權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他也更加盡心盡力地為曹魏政權效力,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魏文帝黃初三年九月,曹丕派曹仁率軍至濡須。
同年十月,與孫權談判決裂,曹丕親自南征,撤銷郢州,恢復荊州。
黃初四年,曹仁率步騎兵共數萬人攻擊濡須,聲稱打算先攻擊東方的羨溪,成功引誘東吳裨將軍朱桓分兵增援羨溪。
朱桓軍隊剛開拔,曹仁直撲濡須,朱桓援軍折回卻已來不及,曹仁大軍已經到達。
朱桓決定以逸待勞,用主動控制被動,他拔下城頭旌旗,停止擊鼓,用來引誘曹仁。
曹仁派曹泰直接進攻濡須城,又派將軍常雕、王雙乘巡邏快艇襲擊中洲。
散騎常侍蔣濟認為敵人盤踞在西岸,船艦都在上游,而大軍深入中洲,這是自取滅亡。
但曹仁堅持己見,親率一萬人留守橐皋,作為曹泰後援。
朱桓命將領阻截常雕,自己親自迎戰曹泰,曹泰不敵,向後撤退。
朱桓斬殺常雕,生擒王雙,曹魏軍在陣前淹死的有一千余人。
魏軍只好全面撤退。
此次戰役後不久,曹仁便逝世,時年五十六歲。
曹仁所率領的濡須方向的魏軍由東中郎將蔣濟代領,曹仁被朝廷追謚為忠侯。
魏明帝青龍元年,曹仁因功受曹�侲F懿倜磽К灕氳睦裼觥 br />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