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傳

第130章 董宣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軒轅風雪 本章︰第130章 董宣

    西漢末年,漢元帝沉迷于聲色犬馬,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政治黑暗,民生凋敝。

    繁重的苛捐雜稅如大山般壓得百姓喘不過氣,土地被豪強大量兼並,農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就在這樣風雨飄搖的亂世之中,陳留郡圉縣的一個普通家庭,迎來了新生命——董宣。

    幼年的董宣,在母親的懷抱中,便時常听聞民間疾苦,心中早早埋下了正義的種子。

    稍大一些,他對經史子集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無論是晦澀難懂的《尚書》,還是寓意深刻的《春秋》,他都愛不釋手。

    夏日,屋內悶熱異常,蚊蟲如嗡嗡作響的烏雲般肆虐,董宣卻在搖曳的燭光下,全神貫注地研讀典籍,汗水濕透了他的粗布衣衫,可他渾然不覺,只是不停地用手驅趕著蚊蟲,繼續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

    冬日,寒風如刀割般刺骨,簡陋的房屋四處漏風,董宣的手腳長滿了凍瘡,又紅又腫,奇癢難耐,甚至裂開了一道道血口,他卻依然緊緊握著毛筆,在粗糙的竹簡上書寫著對學問的追求,對正義的向往。

    在父母的悉心教導和嚴格要求下,董宣不僅學識淵博,出口成章,更養成了剛正不阿、疾惡如仇的性格,立志要為飽受苦難的百姓伸張正義,維護律法尊嚴。

    時光悠悠流轉,董宣憑借出眾的才華和高尚的品德,踏入了仕途,擔任北海相下的一名小吏。

    北海郡,雖地處富饒之地,卻因豪強橫行,治安混亂不堪,宛如一個藏污納垢的大染缸。

    剛到任的董宣,親眼目睹了百姓生活的悲慘景象︰街頭巷尾,饑民們面黃肌瘦,衣不蔽體,為了一口吃食,不惜跪地乞討;集市上,豪強們肆意搶奪百姓的財物,百姓們敢怒而不敢言。

    看到這一幕幕,董宣的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整治這一片混亂。

    當時,北海郡有個名叫公孫丹的豪強,權勢滔天,富甲一方。

    為了給自己新蓋的豪宅增添所謂的“祥瑞之氣”,他竟指使兒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殘忍地殺害了一個路人,用受害者的鮮血祭祀土地。

    消息傳出,整個北海郡一片嘩然,百姓們驚恐萬分,然而公孫丹家族在北海郡經營多年,根深蒂固,勢力盤根錯節。

    他們不僅掌控著地方的經濟命脈,還與各級官員相互勾結,形成了一張龐大的關系網,因此無人敢出面指證他們的罪行。

    董宣得知此事後,怒發沖冠,拍案而起,眼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

    他立即組織人手,展開調查,經過多日的明察暗訪,收集到了大量確鑿的證據,隨後派人將公孫丹父子逮捕。

    在公堂上,公孫丹父子毫無悔意,反而囂張跋扈,公孫丹更是大言不慚地威脅董宣︰“你不過是個小小的吏員,竟敢動我公孫家族,你就不怕吃不了兜著走?我公孫家的勢力,能讓你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

    面對公孫丹父子的威脅,董宣目光如炬,正義凜然地說道︰“在這朗朗乾坤之下,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你們草菅人命,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今日,我定要為受害者討回公道,讓你們受到應有的懲罰!”

    然而,公孫丹家族豈會善罷甘休。

    他們動用家族的財富,買通了當地的大小官員,這些被金錢腐蝕的官員紛紛向董宣施壓。

    有的官員滿臉堆笑,拿著豐厚的賄賂,以升官發財為誘餌,勸說董宣釋放公孫丹父子︰“年輕人,識時務者為俊杰,只要你放了公孫公子,好處自然少不了你的,說不定日後還能平步青雲。”

    有的官員則惡語相向,滿臉猙獰地威脅道︰“你若不照做,不僅你的前程不保,就連你的家人也會受到牽連,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面對這些威逼利誘,董宣絲毫不為所動,他義正言辭地回應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公孫丹父子殺害無辜,天理難容,若不懲處,何以平民憤?何以維護律法尊嚴?我董宣身為朝廷官員,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定要為百姓主持公道,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最終,董宣不顧眾人的反對,毅然將公孫丹父子斬首示眾。

    公孫丹的族人得知此事後,惱羞成怒,如同被激怒的野獸一般,糾集了三十余人,手持利刃,氣勢洶洶地沖到官府門前鬧事。

    他們一邊瘋狂地辱罵董宣,一邊揮舞著武器,威脅要讓董宣血債血償,官府門前瞬間亂作一團,氣氛緊張得如同即將點燃的火藥桶。

    董宣毫不畏懼,他迅速調集士兵,憑借著出色的指揮能力和冷靜的頭腦,有條不紊地應對著混亂的局面。

    在他的指揮下,士兵們迅速將鬧事者包圍起來,經過一番激烈的對峙,成功將鬧事者全部抓獲。

    為了徹底鏟除公孫丹家族的勢力,董宣帶領手下展開了更為深入的調查。

    經過多日的日夜奔波,他們發現公孫丹曾與王莽政權有勾結,不僅參與過諸多違法活動,還在王莽篡漢期間,為虎作倀,殘害了不少忠良之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掌握這些證據後,董宣將相關人等全部依法處死。

    這一事件在北海郡引起了軒然大波,百姓們奔走相告,拍手稱快。

    街頭巷尾,人們都在傳頌著董宣的事跡,將他視為救星。

    老人們眼中含著熱淚,感嘆道︰“終于來了個為咱們百姓做主的好官!”

    孩子們則在街頭模仿著董宣懲治壞人的場景,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北海郡。

    然而,董宣的上司卻認為他行事過于魯莽,得罪了當地的豪強,給朝廷帶來了麻煩。

    為了平息豪強的怒火,討好權貴,不久後,董宣便被罷官,無奈地回到了家鄉。

    幾年後,西漢滅亡,光武帝劉秀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成功建立了東漢政權,天下逐漸恢復太平。

    劉秀深知治理國家需要人才,于是下令在全國範圍內選拔賢能之士。

    董宣因其在北海郡的出色表現,聲名遠揚,他剛正不阿、不畏強權的事跡傳到了劉秀的耳中,劉秀對他十分賞識,于是再次征召董宣,任命他為洛陽令。

    洛陽,作為東漢的都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達官顯貴雲集,繁華無比。

    然而,在這繁華的背後,卻是治安混亂,各種勢力盤根錯節,矛盾錯綜復雜。

    歷任洛陽令都難以治理,不少人因得罪權貴而丟官甚至喪命,洛陽令這個職位,就如同一個燙手的山芋,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董宣到任後,便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湖陽公主的家奴仗著主人的權勢,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殺害了一名無辜百姓,然後躲進公主府中,逍遙法外。

    湖陽公主是劉秀的姐姐,深受劉秀的敬重和寵愛。

    她自恃身份高貴,平日里為人傲慢,飛揚跋扈,其家奴也狐假虎威,在洛陽城橫行霸道,百姓們對他們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

    董宣決心懲治凶手,為受害者討回公道。

    他多次派人到公主府外守候,一等就是數天。

    烈日炎炎,守候的衙役們被曬得汗流浹背,疲憊不堪,可董宣始終堅定地要求他們繼續堅守,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然而,家奴一直躲在府中,不敢露面。

    一天,下人來報,湖陽公主帶著家奴外出。

    董宣得知消息後,立即帶領衙役趕到夏門亭。

    他早早地在此等候,當公主的車馬浩浩蕩蕩地出現時,董宣快步上前,跪地叩拜,說道︰“公主殿下,您的家奴殺人,國法難容。請您交出凶手,讓他接受應有的懲罰。”

    湖陽公主臉色一沉,眼中閃過一絲不悅,她高高在上地看著董宣,不屑地說道︰“你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洛陽令,竟敢攔住我的車馬,簡直是大膽妄為。我的家奴是在我的府中,你有什麼證據證明他殺人?”

    董宣毫不畏懼,他站起身來,義正言辭地說道︰“公主殿下,人命關天,國法不容踐踏。我已經掌握了確鑿的證據,您的家奴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如果您包庇凶手,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身為皇親國戚,您更應以身作則,維護律法的尊嚴,為天下臣民做出表率。”

    湖陽公主被董宣的話氣得滿臉通紅,她指著董宣的鼻子,暴跳如雷地罵道︰“你這個不知死活的東西,竟敢頂撞我。我要到陛下那里告你,讓你知道得罪我的下場!”

    董宣不為所動,他喝令家奴下車,當場將其斬首。

    湖陽公主見家奴被殺,更加憤怒,她覺得自己的威嚴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于是調轉車頭,直奔皇宮,向劉秀哭訴董宣的“罪行”。

    劉秀听後,勃然大怒,覺得董宣太過放肆,不給皇室顏面,立即下令將董宣召進皇宮,要將他處死。

    董宣被帶到劉秀面前,他毫無懼色,慷慨陳詞︰“陛下,臣斗膽問一句,您是想讓天下太平,還是想讓權貴橫行?如今陛下聖明,開創了東漢基業,本應依法治國,讓百姓安居樂業。可湖陽公主的家奴公然殺人,若不懲處,國法何在?陛下又如何治理天下?臣身為洛陽令,職責就是維護律法尊嚴,為百姓主持公道。如果因為懲治凶手而獲罪,臣死而無憾!”

    劉秀听了董宣的話,心中有所觸動,臉上的怒氣漸漸消散。

    他知道董宣說得有理,董宣此舉是為了維護朝廷的律法,穩定民心。

    但為了給湖陽公主一個交代,他還是下令讓董宣向公主磕頭賠罪。

    董宣堅決不肯,他梗著脖子說︰“臣沒有錯,絕不磕頭!”

    劉秀見狀,示意宦官強行按壓董宣的頭。

    董宣雙手撐地,拼命掙扎,寧死不屈,宦官們費了好大的力氣,也未能讓他低頭。

    宦官無奈,只好向劉秀報告︰“陛下,董宣的脖子太硬,按不下去。”

    劉秀看著董宣,心中既敬佩又無奈。

    他最終赦免了董宣,並賞了他三十萬錢。

    董宣將這些錢全部分給了手下的衙役,自己分文未取。

    從此,“強項令”的名號傳遍了洛陽城,百姓們對董宣更加敬重,街頭巷尾時常有人講述他的英勇事跡,而那些權貴們則對他又恨又怕,行事也收斂了許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洛陽令的任上,董宣繼續秉持公正,不畏權貴,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

    他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治安措施,加強對洛陽城的管理。

    無論是豪門子弟,還是市井無賴,只要觸犯律法,都逃不過他的懲處。

    在他的努力下,洛陽的治安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百姓們過上了安寧的生活,集市上買賣興隆,街頭巷尾充滿了歡聲笑語。

    然而,長期的勞累和壓力,讓董宣的身體逐漸垮了下來。

    他常常為了處理案件,廢寢忘食,日夜操勞。

    加上年歲漸長,身體的病痛越來越多,但他依然堅守在崗位上,不肯休息。

    一天,劉秀派使者到董宣家中探望。

    使者走進董宣的家,只見屋內簡陋不堪,牆壁斑駁,幾件破舊的家具搖搖欲墜,除了滿屋子的書籍,幾乎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

    董宣躺在一張破舊的床上,面色蒼白,氣息微弱,身上蓋著一條打著補丁的被子。

    使者見狀,心中十分感慨,沒想到一位為朝廷立下赫赫功勞的官員,生活竟如此清苦。

    董宣看到使者,掙扎著起身,說道︰“請代我向陛下謝恩。臣一生為官,雖未能為陛下做出多大貢獻,但始終堅守律法,未曾有過一絲懈怠。如今臣命不久矣,只希望陛下能繼續依法治國,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使者听了,不禁為之動容,眼眶濕潤。

    不久後,董宣病逝。

    劉秀得知消息後,深感惋惜,他下令厚葬董宣。

    出殯那天,洛陽城的百姓紛紛自發前來送行。

    他們身著素衣,手持白花,默默地為董宣送行。

    隊伍從洛陽城的街頭一直排到了郊外,一眼望不到盡頭。

    百姓們痛哭流涕,懷念這位為他們做主、不畏強權的好官。

    董宣,這位剛正不阿的“強項令”,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公正與正義的真諦。

    他的事跡被後人傳頌至今,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激勵著無數人為了正義和公平而不懈奮斗,其精神也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熠熠生輝,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歷史的長河。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古代名人傳》,方便以後閱讀中國古代名人傳第130章 董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第130章 董宣並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