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傳

第47章 吳起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軒轅風雪 本章︰第47章 吳起

    戰國時代,諸侯紛爭,戰火連天,在這亂世之中,有一人如彗星般劃過歷史長空,他就是吳起。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軍事上的卓越成就與政治生涯的跌宕起伏交織,成為後世不斷評說的話題。

    吳起出生在衛國一個富庶之家,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衛國雖是小國,卻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街頭巷尾常有人談論著各國的戰事與政治。

    年幼的吳起對這些故事充滿好奇,小小的心靈里埋下了對軍事和政治的興趣種子。

    在那個寧靜祥和的小鎮里,吳家一直都是備受尊敬的家族。

    家中的長輩們殷切地期望著年輕的吳起能夠踏上仕途之路,光宗耀祖、重振家門雄風。

    為此,他們不惜花費重金,請來了當地聲名遠揚的老師,專門教導吳起學習六藝以及各類經史典籍。

    這位老師教學嚴謹認真,而吳起也不負眾望,展現出了極高的學習天賦與勤奮刻苦的精神。

    尤其是在面對兵法類書籍時,他更是如痴如醉、愛不釋手。

    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吳起總是獨自挑燈夜讀,沉浸于那充滿智慧與謀略的文字世界之中,時常因為鑽研得太過入迷而忘記吃飯睡覺。

    在他的腦海深處,常常浮現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戰爭畫面︰金戈鐵馬、旌旗蔽日,自己則宛如那些威風凜凜的名將一般,站在高高的點將台上,意氣風發地指揮著千軍萬馬縱橫馳騁于沙場之上,殺敵立功、建立不世功勛。

    這樣的幻想令吳起熱血沸騰,激勵著他不斷深入探究兵法之道。

    然而,正值青春年少的吳起卻有著一顆叛逆的心。

    他對于傳統的禮儀規範毫不在意,認為這些繁文縟節束縛住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因此,他時常會做出一些驚世駭俗、離經叛道的舉動,引得周圍的鄰里鄉親們議論紛紛,就連一向看重他的長輩們對此也是頗有微詞。

    但吳起卻不以為意,依然我行我素地追尋著屬于自己的道路。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吳起也在不知不覺間逐漸長大成人。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內心對于外面世界的向往愈發強烈起來,尤其是那片更為廣闊無垠、充滿無限可能的天地,更是讓他心馳神往。

    因為他深知,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施展出自己所擁有的遠大抱負和卓越才華。

    于是乎,吳起毅然決然地收拾好行囊,帶上了家中多年來積攢下來的所有積蓄,毫不猶豫地踏上了這條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求仕之路。

    一路上風餐露宿,但他心中的信念卻從未有過絲毫動搖。

    經過漫長而艱辛的跋涉之後,吳起終于抵達了他此次行程的第一站——魯國。

    這個國家文化昌盛,人才輩出,對于一心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吳起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地方。

    在這里,他滿心期待著能夠憑借自身的能力謀取到一份官職,從而得以盡情地展現自己的滿腹經綸和非凡才智。

    然而,當他真正深入了解魯國的官場現狀時才發現,這里的情況遠比他想象中的要復雜得多。

    原來,此時的魯國國內,貴族勢力早已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絕大部分重要的官職都被那些世襲的貴族們牢牢把控在手心里。

    像吳起這樣毫無背景可言的外來之客,若想輕而易舉地踏入官場,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但即便如此,吳起並沒有輕言放棄,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在此闖出一片屬于自己天空的決心。

    為了能夠獲得夢寐以求的機遇,吳起不辭辛勞地奔波于魯國的各個角落,懷揣著滿腔熱忱去逐一拜會那些位高權重之人。

    每一次拜訪之前,他都會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精心籌備一份份詳盡且獨到的策論。

    這些策論宛如他智慧的結晶,全面而深入地闡述了他對于治國理政以及軍事戰略方面的深刻見解。

    然而,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盡管吳起付出了如此之多的心血,但他的這番努力在最初卻並未換來期待中的回應。

    相反,不少貴族將他視為一個不知天高地厚、妄圖一步登天的外來者,並毫不留情地加以嘲笑譏諷。

    面對這一盆盆冷水潑來,一般人或許早已心灰意冷選擇放棄,但吳起絕非等閑之輩。

    挫折非但沒有擊垮吳起,反倒激發起了他更強烈的斗志。

    他深知要想實現理想就必須擁有足夠強大的實力作為支撐,于是他毅然決然地投入到更為刻苦的學習之中。

    無論是治國安邦之道還是行軍打仗之法,他都孜孜不倦地鑽研探索,力求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

    與此同時,他也始終保持著耐心,默默地等待那個屬于他的機會降臨。

    因為他堅信,只要堅持不懈,總有一天定能迎來命運的轉機。

    終于,那如同暴風雨般驟然降臨的命運轉折,無情地沖擊著魯國這片寧靜的土地。

    齊國如同一頭凶猛的巨獸,張開血盆大口,以排山倒海之勢大舉進攻魯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剎那間,魯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之中,仿佛整個國家都被一片沉重的陰霾所籠罩。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魯穆公心急如焚地召集眾大臣于朝堂之上,急切地詢問究竟有誰能夠挺身而出,率領大軍抵御齊國的猛烈攻勢。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應該群情激昂、踴躍請戰的朝堂此刻卻變得異常安靜,死一般的沉寂彌漫開來。

    那些平日里養尊處優、過慣了安逸生活的貴族將領們,此刻一個個面色蒼白,目光躲閃。

    當他們面對著強大無比的齊國軍隊時,內心深處的恐懼和怯懦讓他們紛紛選擇了退縮,不敢接下這艱巨而危險的任務。

    就在眾人沉默不語之際,突然有人打破了這片死寂。

    只見一名大臣站出來,向著魯穆公拱手行禮,並鄭重地推薦了一個人——吳起。

    據這位大臣所言,吳起雖出身衛國,但自幼便對兵法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獨特的見解,其軍事才能堪稱卓越非凡。

    若能委以重任,說不定真的能夠化解魯國當前所面臨的重重困境,擊退來勢洶洶的齊國大軍。

    魯穆公端坐在朝堂之上,眉頭緊蹙地凝視著下方站立的吳起。

    對于這位前來求官的將領,他心中充滿了疑慮和不安。

    畢竟,他對吳起的過往經歷知之甚少,無法確定此人是否真有能力擔當重任。

    更令魯穆公擔憂的是,吳起的妻子竟然是齊國人!

    這一事實如同一根刺扎在了他的心間,讓他不禁懷疑起吳起的忠誠度來。

    萬一在戰場上,吳起因為夫妻之情而臨陣倒戈,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此時的吳起也敏銳地察覺到了魯穆公的顧慮,但他並沒有選擇退縮或解釋。

    相反,一個瘋狂且令人震驚的念頭在他腦海中迅速成形。

    為了打消魯穆公的疑慮,證明自己對魯國的忠心不二,吳起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殘忍至極的決定——親手殺掉自己的妻子。

    回到家中,吳起面無表情地看著眼前溫柔賢淑的妻子,心中雖有一絲不忍,但很快就被強烈的功名欲望所掩蓋。

    他握緊手中的長劍,猛地一揮,只見鮮血四濺,妻子美麗的頭顱滾落在地。

    吳起毫不猶豫地提起妻子的首級,用一塊布包裹起來,然後直奔王宮而去。

    當魯穆公看到吳起手提妻子首級出現在面前時,他整個人都驚呆了。

    吳起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將妻子的首級高高舉起,聲嘶力竭地喊道︰“主公啊,請您相信我的忠心!我已殺掉身為齊人的妻子,從此與齊國勢不兩立!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率領魯軍抗擊齊國,保我魯國疆土平安!”

    魯穆公瞪大了眼楮,難以置信地望著眼前這個冷酷無情的男人。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吳起見竟能如此決絕地下此狠手。

    盡管內心深處仍有一絲恐懼和疑惑,但面對吳起如此堅定的表態,魯穆公最終還是被打動了。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賭一把,任命吳起為將軍,統領魯國大軍抵御齊國的入侵。

    吳起上任後,立刻開始整頓軍隊。他深知魯軍長期以來缺乏訓練,紀律松散,戰斗力低下。

    于是,他制定了嚴格的訓練計劃,親自訓練士兵,教授他們各種戰術和戰斗技巧。

    同時,他還注重軍隊的士氣建設,與士兵同甘共苦,贏得了士兵們的敬重和信任。

    在戰場上,吳起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他巧妙地運用戰術,以少勝多,成功擊敗了齊國軍隊,解了魯國之圍。

    這場勝利讓吳起聲名鵲起,成為了魯國的英雄。

    然而,他殺妻明志的行為卻遭到了許多人的詬病,認為他太過殘忍,為了功名不擇手段。

    魯國國內的輿論對他十分不利,一些貴族也趁機在魯穆公面前詆毀他,吳起在魯國的處境變得十分艱難。

    不久之後,吳起離開了魯國,前往魏國。

    當時的魏國,在魏文侯的統治下,正致力于變法圖強,廣納賢才。

    吳起的到來,受到了魏文侯的歡迎。魏文侯詢問他關于治國和軍事的見解,吳起對答如流,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如加強軍隊建設、改革兵制、發展經濟等。

    魏文侯對他的才華十分賞識,任命他為西河郡守,負責抵御秦國和韓國的進攻。

    在西河郡,吳起開始了他的軍事改革。

    他創建了魏武卒這一精銳部隊,制定了嚴格的選拔標準和訓練方法。

    只有通過嚴格考核的士兵才能成為魏武卒,一旦入選,便會享受優厚的待遇。

    吳起親自訓練魏武卒,注重培養他們的戰斗技能和團隊協作精神。

    在他的訓練下,魏武卒成為了一支戰斗力極強的軍隊,令各國聞風喪膽。

    吳起帶領魏武卒多次擊敗秦國和韓國的軍隊,為魏國開拓了大片疆土。

    他在西河郡任職期間,不僅軍事上取得了輝煌成就,還積極推行改革,發展當地經濟,改善民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興修水利,鼓勵農耕,使西河郡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百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吳起在西河郡的威望越來越高,他的名字傳遍了魏國乃至整個戰國。

    然而,吳起的成功引起了魏國一些貴族的嫉妒和不滿。

    他們害怕吳起的權力和威望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在魏文侯面前詆毀他。

    魏文侯雖然信任吳起,但也不得不考慮貴族們的意見。

    漸漸地,吳起在魏國的處境變得微妙起來。

    魏文侯去世後,魏武侯即位。

    魏武侯對吳起的態度不如魏文侯那般信任和支持。

    一次,吳起與魏武侯乘船順西河而下,魏武侯望著兩岸的壯麗景色,感慨地說︰“魏國山河如此險要,這是我們魏國的珍寶啊!”吳起卻回答說︰“國家的穩固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山河的險要。如果君主不修德行,即使這船里的人,也都會成為您的敵人。”

    魏武侯听後,雖然表面上點頭稱是,但心中卻對吳起的直言有些不滿。

    隨著時間的推移,吳起與魏武侯之間的矛盾逐漸加深。

    魏國的貴族們也趁機不斷排擠他,吳起在魏國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最終,吳起不得不離開魏國,前往楚國。

    當時的楚國,國內政治腐敗,貴族勢力強大,國力日漸衰落。

    楚悼王一心想要變法圖強,重振楚國的雄風。

    吳起的到來,讓楚悼王看到了希望。楚悼王任命吳起為令尹,讓他主持變法。

    吳起深知楚國的問題所在,他一上任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削弱貴族的權力,廢除了一些舊貴族的世襲特權,將他們遷徙到偏遠地區,開墾荒地。

    同時,他加強中央集權,整頓吏治,選拔有才能的人擔任官職,打擊貪污腐敗現象。

    在軍事上,他改革軍隊編制,加強軍事訓練,提高楚國軍隊的戰斗力。

    吳起的變法取得了顯著成效,楚國的國力迅速增強。

    在對外戰爭中,楚國多次擊敗其他諸侯國,領土得到了擴張。

    然而,吳起的變法觸動了許多貴族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和反對。

    他們對吳起恨之入骨,時刻想著報復。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

    貴族們認為時機已到,紛紛發動叛亂,圍攻吳起。

    吳起逃到楚悼王的靈堂,伏在楚悼王的尸體上。

    貴族們不顧楚悼王的尸體,向吳起射箭,吳起當場被亂箭射死。

    同時,射中楚悼王尸體的貴族也被按照楚國法律處以滅族之刑,這場叛亂才得以平息。

    吳起的一生,充滿了爭議和傳奇色彩。

    他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創造了許多經典的戰例,他訓練的魏武卒和改革後的楚國軍隊都展現出強大的戰斗力。

    他也是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家,他的變法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各國的發展和進步。

    然而,他的性格和行為也備受爭議,殺妻明志的舉動讓他背負了不仁不義的罵名,變法過程中過于激進的手段也讓他樹敵眾多。

    但無論如何,吳起都以他獨特的方式在戰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故事和思想,至今仍被人們傳頌和研究。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古代名人傳》,方便以後閱讀中國古代名人傳第47章 吳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第47章 吳起並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