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書墨盡管神志依舊清明,但是目光稍顯黯淡。大概氣質已然是不像一個二十出頭的人。
“凌尚書……你這是……”程素看著這有些發白的面色,聲音有些顫抖。
連尸體都沒有找到,他總不好說出那句保重和逝者已矣。
而且,他悄然將那三幅畫作遞了過去,看見對方雙手捧起收走,居然還不忘記向他行了個禮。
凌書墨溫潤和煦的笑︰“多謝程兄,你有心了。”
這笑肯定不是什麼釋懷淡然。
而這人打開三幅畫作之後,微笑卻是驀然凝重,深吸一口氣後,手中撫畫頓時艱難。
“他真是膽大妄為!”凌書墨半天後吐出這幾個字來。
“什麼膽大?”程素不明所以的看著他。
凌書墨深深閉了閉眼,在輕撫畫作之後,又焯燙一般的收回了手。
這人睜開眼楮,無語的嘆息︰“他應該知道我看得懂,故意為之。”
“你在說什麼啊?”
“程兄!”凌書墨赫然嘆息,“這不是完整的畫。”
“凌尚書說什麼,不是完整的?”程素愕然。
“阿硯,你去備同等紙張卷軸,以及筆墨紙硯。”凌書墨望著畫,那眼中微紅目光令人動容。
片刻後,其筆下飛揚安樂,狂草飄逸。
他吩咐人設立屏風,將字畫相疊。
那二老肖像,其貌深沉。
門口陽光傾瀉,當兩幅字畫疊在一起的時候,人形凋零,情怨憂思。竟然是一位流民扶老攜幼之狀。
猛然頓住,實在沒想到竟是這種畫作。如果這讓深宮中看慣錦繡的帝王,皇親貴冑的大臣們看到不得驚住。
然而,他還沒來得及震驚。
第二幅《愜心》亭台樓閣之畫也出了真容,竟然是田地干涸,久旱荒瘠。
從未見過這等慘狀的,被這“少見多怪”的場景弄的隱隱有些轟動。
最後一幅畫《善局》說的是百姓赤膊,被無數繩索拉住肩頭,背負花石前行之狀。人情咨怨,偶有些遍體鱗傷之人或躺在地上,或扔進深坑。
程素親眼見到這顛沛流離之狀。而且三幅畫從人到景,從景到源,層層遞進。
三幅畫合稱為《流民圖》。
以畫上疏,幾乎就是指名道姓,彈劾丞相江洲采石,百姓荒瘠之過。
大贏盛世,從未有畫師敢把這種東西呈上金鑾殿。畫這種百姓顛沛流離的之作,是覺得丞相當不下去,還是皇帝當不下去了?
程素不禁被這三幅畫中之奇驚住︰“難怪要畫成那樣隱晦,要是直接呈給陛下,怕不是被當場下令賜死。”
雖說如今這人生死未卜,賜無可賜。
凌書墨嘆息的看著,修長指尖觸及卷軸︰“自古畫師皆被視為匠人,需按矩作畫,不可涉政。”
但是以筆系于民情,上達天听,的確是那個人可能做得出來的事情。
程素打了個寒顫︰“除了你,這世上沒人看得出來吧?”
確實如此。
從小一起長大,韓妙染太了解凌書墨的字了,甚至連他每一個筆鋒都看的出,也寫得出。
此時,他突然想起了什麼,直覺出六年前先帝似關押這人之事。
莫不是六年前,韓妙染畫了類似的東西,觸怒了先帝。
“凌尚書,如果是過去,陛下一定不會因為這幅圖罷相,但是如今的嘉興已經對神論疑心。”
程素立馬說了個比較哪壺不開提哪壺的話。
“剛從雲台山禮佛回來的兩位太後,皆是優柔寡斷,感情用事。我們就當作小豌的遺作遺言,了結這事。”
你說什麼!
遺作遺言?
凌書墨的眼中目光似有冷冽,散落青絲遮住了他的眼楮︰“程兄,不能是為了什麼人。為國憂思者,理應如此。”
“那倒是!”程素回應了句。
這自打嘴巴的,還從未見過凌尚書有這樣的眼神。
大贏歷一百二十年,九月初三。
一幅流民圖悄然分兩路流出。
凌書墨將這拆解三幅畫中之意解出,集身邊文人純臣一起勸諫。其上疏畫中流民困苦之狀,獻圖哀思。
雲台山的兩位太後看到此畫意,潸然淚下,涕謂帝曰︰李相亂天下。
期間,洛文琪將之編撰為畫本流傳,民間成為憤慨談資。
深宮之中的人看慣了錦繡山河,哪怕奏折文字也看不出許多。但是巧思之畫作比文字渲染更甚,其精巧設計奏效,轟動了朝堂。
再加上孛星現,必有災禍,皆指向了李思蒙丞相。眾人皆以為李相就是那顆孛星。
嘉興帝雖然不願,卻還是在這各方壓力和自己的疑心之中妥協。
當日,陛下第一次下旨罷了李思蒙的丞相之位,貶為文星閣大學士。
白侍詔雖為區區一個畫官,但是繪圖上疏,勸諫彈劾,民間皆感念此畫師。
江洲城旁,玉良縣。
清雅山間的薄薄霧氣籠罩,其飛鳥稀疏。
草屋院牆重重,人煙稀少。
在那亂石草垛之上,有一個身穿麻布衣衫的男子端坐在期間,稍顯熟練的編著竹制燈籠。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竹香的味道,還有一些漿糊墨香。
不遠處有個膚色黝黑的少女腳步傳來︰“你今日比昨天編的好多了啊!”
這人抬頭,笑的明媚如春,還得意洋洋的把手中東西遞過去。
“那是,我就算是個瞎子,也是能掙到銀子的。看我明日絕對能編出來!”
他容貌俊秀,青絲未系,且隨意攏到了一處。但是眼中黯淡無光,有些死一般沉寂。
不論怎樣,人的笑容依舊沁人心脾。
這個編燈籠的男子,就是因為那場山石坍塌導致不慎滾落山澗,失蹤數日。已經摔傷導致眼盲的 —— 白豌。
也就是韓妙染!
喜歡痞子,你給我站住!請大家收藏︰()痞子,你給我站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