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春風吹過紅星紡織廠新建的廠房,林喬站在辦公室窗前,手里捏著一封來自深圳的信函。窗外,工人們正忙著將最新一批絲綢制品裝車,這些貨物將通過新開通的鐵路線直接運往香港,再銷往歐美市場。
三年德國留學,五年廠長生涯,如今的林喬已過而立之年,眉宇間褪去了青澀,取而代之的是沉穩與干練。辦公桌上擺著的\"全國優秀企業家\"獎狀和\"省三八紅旗手\"證書,無聲訴說著她這些年的奮斗歷程。
\"廠長,周老來了。\"秘書輕聲通報。
林喬趕緊收起信函,快步迎向門口。已經退休的周廠長——現在大家都尊稱他\"周老\"——拄著拐杖走了進來,精神矍鑠。
\"小林啊,听說你要走了?\"周老開門見山,眼楮里有掩飾不住的失落。
林喬心頭一緊。她還沒正式宣布,消息怎麼就...
\"別緊張,是方維舟那小子告訴我的。\"周老擺擺手,自己找了個位置坐下,\"他說你收到了新加坡紡織集團的邀請,要去做亞太區總監?\"
林喬松了口氣,給周老倒了杯茶︰\"不只是邀請...我在考慮自己創業。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想試試自己的能力邊界。\"
\"好啊!\"出乎意料,周老一拍大腿,\"年輕人就該有這股闖勁!當年我就看出來了,你不是池中物。\"
林喬眼眶一熱。十年前那個改變命運的廣交會,正是周老力排眾議讓她參加,才有了後來的種種機遇。
\"周老,我...\"
\"別這副表情。\"周老笑著打斷她,\"紅星廠能有今天,多虧了你。從引進德國技術到股份制改革,從年虧損兩百萬到如今年創匯千萬美元...你對的起這個廠,對的起工人們。\"
說著,周老從隨身帶的布包里取出一個紅布包︰\"臨走前,給你這個。\"
掀開紅布,是一朵略顯陳舊的大紅花,正是當年林喬第一次拿下德國合同時戴的那朵。
\"留著當個念想。\"周老聲音有些哽咽,\"記住,紅星廠永遠是你的家。\"
送走周老,林喬久久不能平靜。她拉開抽屜,再次看著那封邀請函——新加坡方面開出的條件極為優厚︰年薪十萬美元,股權激勵,全球業務資源...更重要的是,對方看中她既懂中國制造又了解國際市場的獨特優勢,願意支持她創立自有品牌。
\"系統,如果是你,會怎麼選?\"她下意識地在腦海中詢問,隨即啞然失笑。
電話鈴聲打破了沉思。
\"林廠長,方處長在一線等您。\"秘書通報。
方維舟...這個在她生命中時近時遠的名字,讓林喬心跳漏了半拍。十年過去,他已從當年的省輕工廳處長升任省經委副主任,是全省最年輕的廳級干部之一。而兩人的關系,始終保持著那種微妙的平衡——比同事親密,比戀人克制。
廠區大門外,方維舟倚車而立,依舊是一身筆挺的中山裝,只是眼角已有了細紋。見到林喬,他微微一笑,遞過一個精致的木盒︰\"听說你要走,給你送個臨別禮物。\"
盒子里是一方紫檀茶盤,與她珍藏的那套茶具正好相配。
\"還記得這個?\"林喬驚訝地問。
\"當然。\"方維舟目光溫和,\"當年送你茶具時,就想配個茶盤。後來工作太忙,一直沒找到合適的。\"
兩人沿著廠區新修的林蔭道慢慢走著。十年前這里還是簡陋的平房車間,如今已是花園式廠區,擁有五棟現代化廠房和近千名員工。
\"決定好了?\"方維舟問。
林喬點點頭︰\"想試試自己的極限在哪里。這些年雖然把紅星廠做起來了,但總感覺...還能做更多。\"
\"我理解。\"方維舟停下腳步,\"其實,我也有個消息告訴你。\"
原來,他已被選派到中央黨校中青班學習,結業後可能調往北京任職。
\"恭喜!\"林喬由衷地說,\"你這樣的干部,早該到更大的舞台上去。\"
\"彼此彼此。\"方維舟輕笑,\"說起來,當年在廣交會上第一次見你,就感覺你不是一般人。十年過去,證明我的眼光沒錯。\"
兩人相視一笑,那些未曾言明的情愫,在這一刻化為無需言語的默契。
夕陽西下,兩人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長。十年光陰,從相遇到別離,從青澀到成熟,他們各自沿著命運的軌跡前行,有過交集,卻終究要奔向不同的遠方。
臨別時,方維舟突然問︰\"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嗎?在廣交會上,你正在為東歐訂單發愁。\"
\"記得。\"林喬微笑,\"你假裝是普通干事,幫我解了圍。\"
\"那時候的你,眼里有光。\"方維舟輕聲說,\"現在依然如此。無論去哪,別讓這光熄滅。\"
回家路上,林喬繞道去了父母的新家——那是她用年終獎為家人購置的小院,離廠區不遠。父親退休後被廠里返聘為技術顧問,母親則在廠幼兒園幫忙,弟弟林小樹已是技術科骨干,正在夜大攻讀機械工程。
\"姐!\"林小樹興奮地迎出來,\"我的夜大錄取通知書到了!\"
這個曾經體弱多病的少年,如今已長成挺拔的青年。林喬欣慰地揉揉他的頭發︰\"真棒!等你畢業了,姐送你出國深造。\"
晚飯時,林喬宣布了自己的決定。出乎意料,家人都很支持。
\"去吧。\"父親林建國抿了口酒,\"年輕人就該闖一闖。當年我要是有你這膽識...\"
\"現在也不晚。\"林喬握住父親粗糙的手,\"爸,我想在深圳辦公司,專門幫國內紡織廠對接國際市場。您要是有興趣,可以去幫我管技術團隊。\"
\"我?\"父親瞪大眼楮,\"一個老工人...\"
\"最缺的就是您這樣的實戰專家!\"林喬認真地說,\"德國的工程師都說,您的"柔性梳理"工藝比他們的精密儀器還管用。\"
母親張秀蘭抹著眼角︰\"喬喬有出息了...就是太遠了...\"
\"媽,現在有飛機了,幾個小時就能回來。\"林喬安慰道,\"再說了,等公司穩定了,接您和爸過去住段時間。\"
夜深人靜,林喬整理著行裝。十年積累的筆記本、資料、證書...每一件都承載著回憶。最底下,是那套伴隨她多年的茶具,如今配上了方維舟送的茶盤。
窗外,月光如水。從十八歲的紡織女工到三十歲的企業家,從縣城小廠到國際舞台,這一路走來,有系統的幫助,有貴人的提攜,有家人的支持,但最終決定命運的,始終是自己的選擇與堅持。
明天,她將踏上新的征程。紅星廠已經交給精心培養的接班人,德國合作伙伴承諾繼續支持,方維舟...也許某天會在北京再相逢。
而此刻,林喬只想好好享受這個在小院的最後一夜。父親輕微的鼾聲,母親在廚房收拾碗筷的叮當聲,弟弟在燈下苦讀的背影...這些平凡而珍貴的畫面,將永遠銘刻在她的記憶里,成為前行路上最溫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