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局女員工

第349章 青山依舊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不一樣的煙火2046 本章︰第349章 青山依舊

    深秋的紫禁城,金黃的銀杏葉鋪滿了甬道。年過六旬的林喬手持笏板,緩步走向太和殿。他的背已有些佝僂,鬢角全白,但眼神依然清澈如初。今日大朝,他將上表請辭。

    殿內文武百官分列兩側,見林喬進來,紛紛行禮致意。三十年來,這位從青山縣走出來的能臣,先後推動漕運改革、開海貿易、新式學堂等一系列新政,徹底改變了這個古老帝國的面貌。

    "臣林喬,叩見陛下。"林喬的聲音不再洪亮,卻依然沉穩有力。

    御座上的皇帝也已步入中年,眼角有了細紋,但威嚴更甚當年。見到林喬,他的神色柔和下來"林愛卿平身。朕听聞愛卿近日著成《治國疏要》,實乃社稷之福。"

    "老臣慚愧。"林喬直起身,從袖中取出奏折,"臣今日上表,一則呈上新書,二則"他頓了頓,"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濟,懇請陛下準臣致仕還鄉。"

    殿中頓時一片嘩然。雖然林喬年事已高請辭在情理之中,但誰也沒想到這一天真的到來。這些年來,他已成為朝堂上不可或缺的支柱。

    皇帝沉默良久,終于開口"林卿三朝元老,國之棟梁。朕實在不舍啊"

    "陛下隆恩,臣沒齒難忘。"林喬深深一揖,"然臣近年目力衰退,處理政務常有疏漏。且新式學堂制度已定,各部人才輩出,老臣可以放心離去了。"

    他環顧四周,目光掃過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許多當年並肩作戰的同僚已經離世,如今朝堂上站著的,不少是他一手提拔的年輕官員,甚至還有翻譯館培養出來的第一批學員。

    皇帝長嘆一聲"林卿去意已決,朕不便強留。但請再留京數月,待朕選定接任人選。另賜卿"文正"謚號,以彰卿之功績。"

    "文正"!這個文臣夢寐以求的謚號讓殿中再次嘩然。本朝開國以來,得此謚號者不過十人。林喬熱淚盈眶,伏地叩首"臣愧不敢當!"

    退朝後,皇帝特意在乾清宮設宴,只召林喬父子二人。三十歲的小樹——現在應該叫林蔚了——已是工部侍郎,主管全國工程制造。他長得與年輕時的林喬極為相似,只是眉宇間多了幾分沉穩自信。

    "林卿,"皇帝親手為林喬斟了一杯酒,"朕還記得你初入朝時,為漕糧改革舌戰群儒的模樣。這一晃,竟三十年了。"

    林喬雙手捧杯,感慨萬千"臣更難忘陛下當年力排眾議,支持開海。若無陛下信重,臣縱有千般想法,也無從施展。"

    "這些年,辛苦你了。"皇帝語氣真誠,"那些守舊派沒少為難你吧?"

    林喬微笑搖頭"臣只記得陛下的知遇之恩,同僚的鼎力相助,其他的,不足掛齒。"

    宴畢,皇帝賜給林喬一塊親手題寫的匾額"經世濟民",又賞了諸多珍寶,並特許他使用驛傳歸鄉,派御醫沿途照料。

    離京那日,秋風送爽。林喬的行李出人意料的簡單——幾箱書籍,一些隨身衣物,還有皇帝和大臣們贈送的紀念品。倒是林蔚準備的禮物堆了滿滿三車,都是帶給青山縣鄉親們的。

    城門處,前來送行的官員排成長隊。張御史已經作古,接替他的是當年那個愛和小樹辯論的陳侍郎之子。徐光啟白發蒼蒼,拄著拐杖,非要敬林喬一杯踐行酒。就連當年反對最激烈的嚴世蕃,也派兒子送來一副親手寫的對聯。

    "爹,真的不再多留些時日嗎?"林蔚扶著父親上車,眼中滿是不舍。

    林喬拍拍兒子的手"你如今獨當一面,爹很放心。記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凡事多替百姓著想,就不會錯。"

    林蔚重重點頭,突然從懷中取出一本手稿"爹,這是我根據佛郎機人的水利書改良的《新式河工全書》,請您過目。"

    林喬翻開一看,里面不僅有詳細的圖紙和計算方法,還有許多實地應用的案例。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當年那個拆解自鳴鐘的小男孩,如今已經成長為能夠著書立說的棟梁之材了。

    "好,好"林喬聲音微顫,"比你爹強多了。"

    林蔚突然跪下,重重磕了三個頭"兒子能有今日,全賴父親教誨。父親歸鄉後務必保重身體,兒子每年都會帶孫兒們回去看望。"

    林喬扶起兒子,父子相擁而泣。周圍的官員無不感動,有人甚至偷偷拭淚。

    車隊緩緩啟程,京城的輪廓漸漸遠去。林喬靠在車窗邊,望著路旁金黃的稻田和忙碌的農人,心中無比平靜。這一生,他盡力了。

    旅途漫長,但沿途州縣官員听說林喬經過,紛紛出城相迎。有些地方還自發組織了儀仗,稱要送"林青天"一程。林喬不勝其擾,後來干脆改走小路,避開這些應酬。

    一個月後,當熟悉的青山輪廓出現在地平線上時,林喬忍不住老淚縱橫。三十年宦海沉浮,魂牽夢縈的,始終是這片土地。

    青山縣城門處,早已擠滿了迎接的人群。知縣帶著全體衙役列隊恭候,當年耕讀堂的學生們如今都已年過半百,帶著自己的子孫前來。更讓林喬驚喜的是,青山村的鄉親們幾乎傾巢而出,打出了"歡迎林公回鄉"的橫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老父母回來了!"當年的趙五老漢已經八十多歲,被孫子攙扶著,顫巍巍地要行禮。

    林喬急忙扶住"趙老伯使不得!您是我的長輩,該我給您行禮才是。"

    簡單而隆重的歡迎儀式後,林喬迫不及待地趕往青山村。沿途的景色既熟悉又陌生——當年的泥濘小路變成了平整的石板道;荒蕪的山坡如今梯田層層;村口的破廟已改建為寬敞的學堂,里面傳出朗朗讀書聲。

    林家的老宅被修繕一新,但格局依舊。林喬撫摸著院中的老梨樹,當年離鄉時它才手臂粗細,如今已是亭亭如蓋。更讓他驚喜的是,林蔚早已派人回來,將書房布置得與京城一模一樣,連他常用的那方硯台都帶了回來。

    "老爺,嘗嘗這個。"林松——如今也該叫老林了——端來一盤金黃的餅子,"按您當年教的方法種的紅薯,磨面做的餅。"

    林喬咬了一口,甜糯的滋味瞬間勾起無數回憶。是啊,就是這小小的紅薯,改變了他和無數人的命運。

    接下來的日子,林喬過得簡單而充實。每天清晨,他會在村中散步,與鄉親們閑話家常;上午在書房整理筆記,撰寫回憶錄;下午則去學堂轉轉,偶爾給孩子們講講課。到了傍晚,常有當年的學生或受惠于新政的商人、農人前來拜訪,小院總是熱鬧非凡。

    深冬的第一場雪後,林喬特意去了趟當年的試驗田。白雪覆蓋的田野靜謐安詳,只有幾株頑強的冬小麥探出頭來,預示著來年的希望。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熟悉的觸感讓他想起三十年前那個滿懷理想的年輕知縣。

    "老父母還記得這里?"一個聲音從身後傳來。林喬回頭,見是當年的佃農王二,如今已是兒孫滿堂的富足農戶。

    "怎麼不記得?"林喬笑道,"當年你可是第一個願意試種新作物的。"

    王二憨厚地笑了"托老父母的福,現在我家有三十畝地,兩個孫子在縣學讀書,大孫子還考中了秀才呢!"

    回村的路上,林喬順道去了耕讀堂。如今的學堂比當年大了十倍不止,有專門的算學館、農學館,甚至還有一個擺放著各種機械模型的小型格物館。最讓他欣慰的是,牆上掛著的世界地圖,正是當年翻譯館根據西方資料繪制的版本。

    "林爺爺!"一群孩子見他進來,紛紛圍上來,"給我們講講大海那邊的故事吧!"

    林喬坐在孩子們中間,講述起航海的見聞,西方各國的風土人情,以及開海貿易如何讓大明更加富強。孩子們听得入迷,眼中閃爍著和他當年一樣的好奇與向往。

    除夕夜,林蔚帶著妻兒從京城趕來團聚。兩個孫子一個七歲,一個五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給安靜的宅院帶來了無限生機。看著孩子們在院子里追逐嬉戲,林喬恍惚看到了當年的小樹。

    "爹,朝廷已經批準在福州、廣州設立造船廠,準備建造能遠航的大船了。"飯桌上,林蔚興奮地匯報,"徐大人說,或許再過十年,我們就能派船隊去歐羅巴了!"

    林喬含笑听著,不時詢問細節。他注意到,兒子談論這些時,眼中閃爍的光芒與自己年輕時如出一轍。改革的火種已經傳承下去了,而且會燒得更旺。

    開春後,林喬開始整理一生的筆記和奏折,準備編撰成書。他特意在書房窗外種了幾株葡萄,看著它們一天天抽芽、長葉,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延續。

    五月初五這天,陽光正好。林喬坐在葡萄架下,完成了回憶錄的最後一章。他緩緩寫下

    "余一生所為,不過順應時勢,盡己所能。幸得明君信任,同僚相助,百姓支持,使漕運得通,海禁得開,新學得興。今見青山依舊,而萬象更新,兒孫成才,百姓安樂,此生無憾矣。"

    合上書稿,林喬望向遠處。學堂的方向傳來孩子們清脆的讀書聲,抑揚頓挫,充滿希望。微風吹過,葡萄葉子沙沙作響,仿佛在應和著這動人的旋律。

    他輕輕閉上眼楮,嘴角掛著滿足的微笑。這一生,從青山出發,又回到青山,畫下了一個圓滿的圓。

    喜歡快穿局女員工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快穿局女員工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快穿局女員工》,方便以後閱讀快穿局女員工第349章 青山依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快穿局女員工第349章 青山依舊並對快穿局女員工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