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停深吸一口氣,揭開了覆蓋在題卷上的油紙。目光掃過,第一場考的經義題,對她來說並不是難事。
她凝神靜氣,提筆蘸墨,筆尖懸于紙上,略一沉吟,便開始落筆。
字跡清峻工整,行文流暢,引經據典信手拈來,破題、承題、起講、入手……一步步穩扎穩打,將聖賢微言大義闡述得清晰透徹。
她冷靜而高效下筆,完全隔絕了外界所有的干擾。
時間在筆尖流淌,墨香在斗室氤氳。
會試共三場考試,每次時間有三天,每場考試均是先一日入場,後一日出場。
第一場結束,交卷,短暫的休憩半天後,再次入考場進行下一場考試。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體力還是心理上都是沉重的消耗。
交完卷,甬道里終于恢復了些許生氣,夾雜著考生們對題目的低聲議論、懊惱的嘆息或慶幸的低呼。
江停閉目養神,補充體力,等待考官宣布可以離場,她才睜開眼。
路上先後遇到了鄭文博與客達,大家都累了,未多說什麼,點點頭便各自歸家。
——
第二場,雜文。
題目是代擬一份某地官員請求朝廷撥款賑濟旱災的奏表。
這考驗的是實務能力。
這題就很吃身份背景了,有些人家中長輩本就是朝中大臣,這種東西看了不少,照貓畫虎也能成功作答。
可若是普通學子,那就有些吃虧了。
江停在心中感嘆了一句,卻沒急著下筆,題目是請求朝廷撥款,那就必定要能夠打動人。
文字向來是冰冷的,如何讓冰冷的文字賦予上情感並不是簡單的事。
閉上眼楮,她的腦海中浮現出前世今生親眼所見的民生疾苦。
這麼一回憶,時間便過去了大半,可當她拿起筆,筆下的文字便不再空洞,一筆一劃遒勁有力,帶著濃烈的情感。
她條理清晰地陳述災情,懇切陳詞請求賑濟,更在末尾提出了幾條諸如“以工代賑”、“開常平倉平抑糧價”的具體建議。
既有官員應有的憂國憂民之心,又不失分寸地體現了為朝廷分憂的立場。
字里行間,是沉澱下來的閱歷,而非紙上談兵的書生之氣。
第二場結束,疲憊感更甚,昨日那麼休息半天根本不足以彌補虧空的精神。
江停揉了揉發酸的手腕,活動了下僵硬的脖頸。
天色已近黃昏,貢院內點起了火把和燈籠,光影搖曳,將號舍里的人影拉得忽長忽短。
將東西收好,剛剛作答的桌子放下便成了臨時休憩的小床。
——
終于,第三場考試,也是最為關鍵的策論來了。
當題卷再次發下,江停展開,目光落在題目上,目光一頓。
題目很短就幾個字——論“得道者多助”。
題目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乍一看這是一個探討仁政、民心的傳統命題,但在當下波譎雲詭的朝局中,這個題目又是另藏玄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這是題目所選段落的原話,孟子的原意是闡述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性。
然而此刻,這“道”是什麼?
“助”又從何來?
“寡助”者又是誰?
這個題目,簡直像一面鏡子,映照著朝堂上下、宮廷內外的明爭暗斗!
江停的心都沒忍住停滯了片刻,但眼神卻愈發沉靜。
她提起筆,飽蘸濃墨,筆尖懸于潔白的考卷之上。
她沒有立刻下筆,而是閉上眼,讓紛亂的思緒沉澱。
片刻後,她睜開眼,眸中一片清明——筆落!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助之所聚,非權柄可強求也。”
開篇破題,氣勢磅礡!
她直接將“道”拔高到超越個人榮辱、甚至超越權勢地位的精神層面。
點明“多助”的本質並非來自強權的恩賜,而是源于“道”本身的力量。
緊接著,她以宏闊的視野,縱橫古今
正論“得道多助”援引商湯伐桀、武王伐紂,指出其成功並非僅憑武力,而是“吊民伐罪”,行“拯溺解懸”之道,故“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此為“多助”之典範。
筆鋒一轉,落于大周開國之君周英衛身上,“提三尺劍,掃群雄,安黎庶!”
其得天下,亦在“順乎天而應乎人”,行“均田畝、薄賦斂”之仁政。
痛斥“失道寡助”筆鋒陡然凌厲,直指當下!
“今觀宇內,天災頻仍,非天不仁,實人禍相踵也!”
她毫不避諱地抨擊地方官吏“諱災匿患,苛征暴斂如故”,致使“流民塞途,餓殍載道”。
更尖銳指出,“廟堂之上,或有袞袞諸公,結黨營私,視民瘼如無物;或汲汲于權柄傾軋,置社稷于險地!”
字字如刀,力透紙背!
她將矛頭直指那些只知爭權奪利、不顧百姓死活的官僚集團,甚至影射了存在的更高層級的陰謀。
“此輩所為,非惟失道,實乃掘社稷之根基!寡助之至,非獨親戚畔之,恐天命亦將棄之!”
這是何等大膽的論斷!
闡述“道”之真諦
江停並未停留在批判,她筆鋒再轉,回歸“道”的本源。
“道非虛言,在乎躬身!為政者,當以蒼生為念,明察秋毫,使耕者有其田,織者有其衣,鰥寡孤獨皆有所養。”
“法令之行,貴在公允,刑賞之施,必乎至公。遠諂媚,近忠良,開言路,納忠諫。”
她提出的,是實實在在的治國方略,是“民為邦本”的切實體現。
喜歡女扮男裝的我在官場殺瘋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女扮男裝的我在官場殺瘋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