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個人,從未踏入過江湖。” 向雨田心想。
要是這樣的高手曾經在江湖上出現過,他不可能不知道。
能超過他的人,一旦踏入江湖,絕不會默默無聞。
更大的可能是,這個叫阿呆的絕頂高手,從來沒在江湖上露過面,所以才沒有任何名聲。
“阿呆?難道是那個人,他居然還活著?”
阿呆???
大明境內,雲飛揚的瞳孔猛地一縮,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要說整個九州除了徐來,還有人知道阿呆這個名字,那肯定是和阿呆有關的人。
而雲飛揚,恰好就是這樣的人。
他之所以知道阿呆這個名字,和天蠶神功有關。
他得到天蠶神功時,听說過天蠶神功真正的來歷。
天蠶神功是通過道家心法改造天蠶魔功而來的。
而天蠶魔功,則是魔門心法與最初的天蠶功融合後才出現的。
可以說,不管是天蠶神功還是天蠶魔功,最初的源頭都是天蠶功。
而雲飛揚知道,天蠶功的創造者,就是一個叫阿呆的人。
“怎麼可能,阿呆怎麼可能還活著?”
“人怎麼能活這麼久?”
“或者說,他怎麼還沒破碎虛空?”
雲飛揚的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
他所知道的阿呆,至少是五百年到六百年前的人物。
這恐怖的年齡,比向雨田還多一倍。
在雲飛揚的認知里,阿呆的驚艷程度,早就該破碎虛空離開了。
“阿呆居然還活著,而且還不是天下第一!”
雲飛揚再次感到震撼,甚至有些驚悚。
只有了解阿呆的人,才知道這是個多麼厲害、多麼驚艷的人物。
他的天蠶功被魔門拿去,用魔門心法稍微一改造,立刻就成了震動天下的十大魔功之一的天蠶魔功。
道家的人又用純正的道家心法改造天蠶魔功,立刻就成了更神奇的修仙武學天蠶神功。
天蠶功有多厲害,可想而知。
創造出天蠶功的阿呆,更是厲害得讓人無話可說。
可就是這樣厲害的人物,在世間活了五六百年,居然還沒坐上天下第一的寶座。
別說雲飛揚了,這消息要是傳出去,恐怕連向雨田這樣的高手都會被嚇得心驚膽戰。
“我竟然出現在這盤點的榜單之中?”
阿呆站在連綿起伏的山巒深處,臉上寫滿了震驚與難以置信。
當他的影像被投射到那片用于盤點的光幕上時,他仿佛剛從長時間的恍惚中猛然驚醒。
在此之前,他一直沉浸在深度思考中,對外界的一切都毫不在意,即便是這場覆蓋整個九州、場面極為壯觀的盤點,也沒能引起他絲毫的注意。
他不斷思索、破解,試圖弄清楚眼前看到的各種疑問。
直到自己的身影出現在光幕上,他的目光才終于聚焦,開始仔細觀察這神秘的盤點。
“這盤點到底是什麼?”
“它怎麼會憑空出現?”
“為何會知曉我的存在?”
“又是怎樣把我的影像映照在天空之上的?”
“它為何能洞察天下的萬事萬物?”
“每次盤點顯現時,為何總有浩蕩的紫氣與金光相伴?”
“那片光幕,為何始終如此穩固,沒有散去?”
然而,在看到盤點的那一刻,無數疑問如潮水般涌來,阿呆眼中的光芒再次變得渙散,神情也恢復了呆滯 —— 這正是盤點出現後,他反復思索卻始終無法解開的困惑。即便他天賦聰慧,也始終無法揭開盤點的奧秘,甚至連一個問題都沒能解答。
阿呆甚至記不清自己到底活了多少歲月,但盤點的出現,是他生平第一次遇到無法理解的難題。
“啾 ——”
突然,不遠處傳來一聲尖銳的鳥鳴,將眼神空洞的阿呆再次拉回現實。
“不能再分心了,每次盤點出現,我都被自己的疑問困住,從未仔細觀察過它。或許正因如此,我才一直無法解開它的秘密。”
阿呆的心中,向來充滿無數個 “為什麼”。這一次,他在心里告誡自己︰先放下思考,專心觀察盤點,等徹底看清楚之後,再去思索那些問題。
天空中開始浮現字幕旁白,一幅幅影像也隨之展開︰作為首次登上盤點的人物,這次對阿呆的盤點與以往大不相同。盤點的開端不是一串簡單的字幕,而是直接播放起阿呆的過往經歷 ——
六百年前,在天上山脈的深處,有一位農夫。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民們都叫他 “阿呆”,因為他平日里神情木訥,看上去和白痴沒什麼兩樣。無論別人如何戲弄他,他總是一副憨憨的模樣。有時孩子們用石子丟他,他也全然不理會,因此全村人都把他當作沒有心智的干活工具。
看到這里,整個九州大地一片寂靜,眾人面面相覷,都露出了驚愕的神情。
“天啊!這個比向雨田大佬還要厲害的阿呆,竟然真的是個智力有缺陷的人?”
“‘阿呆’這個名字,根本就是個侮辱性的外號吧!”
“這樣的人竟然是天下第二,真是讓人難以信服!”
“一個農夫成了天下第二,這不是打我們的臉嗎?”
眾人回過神後,紛紛發出吐槽。原來此前的種種猜測竟然全部成真,這個阿呆確實看似心智不健全。無數武林高手深感震驚 —— 如果這樣的人都能成為天下第二,甚至可能達到破碎虛空的境界,那對他們而言豈不是莫大的羞辱?一個 “智力有問題” 的人都能位居天下第二,他們又算什麼呢?難道連白痴都不如嗎?
然而,光幕上的畫面很快出現了轉折。事實上,沒有人知道,阿呆的思維遠比普通人敏捷。他並非真的呆傻,也不是智力有問題,只是沉浸在無盡的思索中,一心探究所看到的一切。
比如,當他看到山上的羚羊跑得比山貓還快時,便會琢磨︰“為何它能跑得如此之快?是因為多了兩條腿,還是肌肉更發達?亦或是肌肉收縮更靈活?” 隨後,他便會反復思考這個問題,並下意識地模仿羚羊的動作,最終發現按照自己摸索出的發力方式行動,既輕快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