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芸也低下了頭,蕭綽和孫延召的事,她也或多或少听說了一些。
但他們之間的事,董芸也是無能為力。設身處地的想,若是孫延召殺了自己的父親,無論什麼原因,也都不會原諒他的。
就連平時冷冰冰的張洛好像也瞧出了孫延召的悶悶不樂,說道︰“除了這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好消息。”
“說來听听。”孫延召淡淡說道。
“你上白虹榜了!”
其實張洛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畢竟對于四方庭來說,庭主站的越高,越能招賢納士,四方庭才會越來越壯大,
她說道︰“昨天路過凌城,我去了一趟白虹閣當地的分閣,你猜怎麼著,正好趕上年後調整,我就買了一份新的排名,發現你竟然拿進了乙等上!而且還是乙等上排名第五位哦。”
“乙等上第五?”
孫延召也很驚訝,雖是乙等,可也不是說上就能上的,比如之前的耶律白亭被評為乙等上,身邊的人都會大肆炫耀。還有踫到的那個獨腿地仙,混了一輩子也不過就是個丙等百名開外。
看來刺殺耶律 和蕭思溫大大的加了分。而第五名,豈不是說與甲等也只有一步之遙了。
張洛接著說道︰“第五名也不意外啊,別忘了,你刺殺的可是大遼的皇帝,也別管日後是青史留名,還是遺臭萬年,自古以來也沒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且不說賞金,就成功刺殺皇帝在白虹閣是有封號的,叫弒君者。”
“弒君者?這封號有什麼用?”
“只是听說好處多了,但具體我也不甚清楚,等你日後去了白虹閣問一問也就知曉了。”張洛悄聲說道,“而且,你是現今唯一還活著的弒君者。”
孫延召心想這“唯一”可不是什麼好事,畢竟唐末五代十國這麼混亂,有弒君者封號的理應不少才對,可如今也只有自己一人,可想而知,這其中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孫延召突然想起,自己從來不知道張洛的排名,問道︰“對了,那你排名多少?”
“我嗎?我還沒有排名,按照白虹閣的規矩,要等我及笄之後才開始算,過兩個月也就到了。”
孫延召點了點頭,原來白虹閣還有未成年人保護機制。果然是發展了數千年的怪物組織。
張洛突然說道︰“對了,有事想跟你說。”
張洛的目光悄悄瞥向了董芸。
孫延召心領神會,問道︰“私事嗎?”
“是庭里的事。”
“都是自己人,不用顧忌,直接說便是。”
孫延召覺得董芸既然跟來了,也就算是自己人,日後還要相互幫襯。有些事也沒必要瞞著。
張洛點了點頭,“白虹閣里,我接到了萬書傳信。有人想見你。”
“萬書傳信?”
“就是在任意一家白虹閣留下訊息,只要花大價錢就可以把訊息傳遞給所有的白虹閣分閣。”
“好吧,誰要見我?”
“並未留名,不過看留下的印記,是咱們庭里的人,說是在汴京相見。”
孫延召微微點頭。
四方庭的前輩?看來自己終于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隨後的一個月里,他們也並未急著趕路,而是一路游山玩水,原本還有些緊張的身心,也漸漸松弛了下來。
原本沉默不語的張之白也在哥哥姐姐們的歡聲笑語中漸漸活潑了起來。
孫延召漸漸發現,沒把董芸送回董府是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決定。這董芸簡直是個財神爺,身上的銀票好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一打听才知,原來這都是她將來的嫁妝。
說起銀子,孫延召也開始未雨綢繆了,一路上他都在謀劃著,到了汴京後該如何生活。
張洛這邊,孫延召答應過她要重建四方庭,他也準備把四方庭放在汴京發展。有師父在汴京,相信問題不大。
而張之白還是讀書的年紀,孫延召準備把他送去私塾,認真學習,科考也是一個出路,畢竟經歷唐末和五代十國的混亂,武夫被壓制是必然的結果。宋朝重文抑武是很難改變的,沒必要跟大勢作對。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銀子。孫延召也不是財迷,平日里一個人都是有多少用多少。
但馬上回了汴京,銀子這東西,是萬萬不能缺的。不然日後寸步難行。而且總不能讓人家跟著自己吃苦挨餓吧。
他覺得董芸精于計算,完全遺傳了董如海老爺子經商的頭腦。有本錢,有頭腦,還有自己這二十一世紀的新奇點子相助。或許比不上董老爺子的富可敵國,但衣食無憂還是有保證的。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他們離汴京也就越來越近。
馬車沿著汴河行進,雖離著東京還有十幾里地呢,可官道兩側已是一排排的鋪席。店門口的旗子迎風招展。鋪席的伙計在門口拉客。這有點像是穿越前國道兩側的那些小飯店。
如此景致,他在遼國時可是從未曾見過的。孫延召這才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大宋的最中心。這一年不到,心中多少還有些懷念。
經過了一天的車馬勞頓。天色漸晚,夕陽遠逝。
張之白這個生長在山村的自然沒見過這個,早已坐不住了,此時正與他甘叔叔共乘一騎。望著一里外,東京汴梁城那高聳、寬廣的城牆。
在現代,古城牆在歷史的進程中多被人為毀壞,孫延召也只有在去某地旅游時才見過,可也遠沒有眼前的震撼。
張洛故地重游,或許是想起了死去的張龍兒,總之興致不高,躲在車廂里不出來。
董芸也沒來過汴京,主動坐到了馬車的前排,說道︰“這城看著比幽州城還雄偉,到底有多大啊?”
其實孫延召對于汴京的了解還真不多,畢竟他剛穿越不久,就被抓進了牢里,沒多久又被流放。
平日里不怎麼言語的陳田說道︰“只這外城牆就足有四十里長,眼前不過只是東面而已。”
孫延召都差點忘了,這陳田是禁軍出身,在汴京居住多年。
馬車漸漸接近朱紅的巨大城門,此時天色已暗,可城門口仍是一派繁華景象,車馬、行人進出絡繹不絕。
前方守門的士卒正在挨個檢查進城的馬車,孫延召他們的馬車停在足有十余丈寬的護城河邊上。等了足足有兩刻鐘,才到了東水門的口子。
這東水門乃是汴河流向下游的水門,此門橫跨汴河,白天抬起,晚上下閘。這河岸兩邊各有一個大門供人通行。
他們這輛馬車,車內並未有任何雜物,銀票都是貼身攜帶的。看門的士卒在車底仔細瞧了瞧,又在車廂里翻了翻,除了干糧之外並未有任何東西。不過他們幾人攜帶的兵器倒是引起了守衛們的注意。
那守衛黑著個臉,挨個看了看,說道︰“軍制長弓,兩壺狼牙箭、四把菜刀、盤龍棍、長劍、雙刀,這咋的?各個身懷武藝唄?要進城干誰啊?”
寧不缺笑著臉說道︰“我們是來找親戚的,都是防身的家伙式。”
“防身的家伙式?”這守衛冷哼一聲,斥責道,“俺們啥沒見過?菜刀好說,廚子嘛!這長弓也湊合,打獵使的!劍,附庸風雅也沒少見。雙短刀,防身用也說的過去。那你這盤龍棍是干啥的?”
這盤龍棍確實是破甲的重兵器。平日里也極少見。
眼看著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寧不缺趕緊說道︰“兄弟,都自己人。”
“誰他麼跟你是兄弟,還自己人。我看你們是要進城作亂,”守衛一招手,“來人啊,給我帶走!仔細地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