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秀的身影最終消失在冰晶苑的霧靄之中,衣袂拂過冰稜的細碎聲響,也漸漸被苑內的靜謐吞噬。
此刻她心中翻涌的情緒,恰似冰晶苑外時而呼嘯、時而平緩的寒風。
既有听聞“道”之辨析後豁然開朗的清明,更有背負立像之議與族途抉擇的沉重。
那重量壓在她的肩頭,讓她每一步都走得格外鄭重。
她很清楚,龜太郎方才所言的每一字每一句。
無論是對“道”的本質拆解,還是關于立像的提議,都絕非尋常閑談。
而是關乎雪凰族未來走向的關鍵訊息,這份責任遠超她的權限。
必須即刻原原本本地稟報給雪翎長老,乃至族中那些隱于幕後、執掌最終決斷權的高層。
待雪花秀的氣息徹底消散,冰晶苑才真正重回往日的寧靜。
靈泉順著冰岩縫隙緩緩流淌,叮咚聲清脆悅耳,像是天地間最純粹的音律;
風穿過苑中叢生的冰晶植物,葉片相撞發出細碎的“沙沙”聲,兩種聲響交織在一起,勾勒出一片與世隔絕的清幽。
沒有了方才的交談聲,苑內的寒意似乎都更顯澄澈,將每一寸空間都裹得格外靜謐。
龜太郎(獨孤信)抬手揮了揮,身後侍立的侍從立刻躬身退下,腳步輕得幾乎不發出聲響。
只留下龜太郎,獨自靜坐于苑中央的冰亭之下。
冰亭的梁柱由千年寒冰雕琢而成,泛著淡淡的冷光,亭內的冰桌上,還擺放著雪花秀方才帶來的雪頂靈茶。
那茶盛在溫潤的寒玉杯中,杯壁上曾凝結的白汽早已散盡,茶湯也沒了半分熱氣。
就像龜太郎此刻的心境,表面看似平靜無波,底下卻藏著翻涌不休的思緒,從未停歇。
雪花秀離去前,那句關于天元大陸“神道”皆是邪魔外道的警示,此刻仍在龜太郎腦海中反復回響。
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久久無法平息。
在此之前,龜太郎雖對這個世界的力量體系有所探尋。
卻從未想過,眾生對“信仰之力”的運用,竟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更未曾料到,這套體系在世人眼中,竟是如此負面、如此不堪的“邪魔之術”。
“神道……香火道……掠奪信仰,操控信徒,奪取氣運魂念……”
龜太郎低聲自語,聲音在靜謐的冰亭中顯得格外清晰。
龜太郎那雙標志性的綠豆眼中,光芒忽明忽暗,時而銳利如刀,似在剖析其中關節,時而沉凝如淵,似在審視自身過往。
龜太郎(獨孤信)無法自欺欺人,順著雪花秀的描述往下思索,一個讓他無法回避的事實漸漸浮現︰
從本質上來說,他一直踐行的“信仰大道”,與雪花秀口中那被斥為邪魔的神道,在最基礎的原理上,竟沒有任何不同。
二者皆是通過某種具象化的載體。
龜太郎賴以收集念力的雕像,或是神道修士供奉的神像。
將眾生散逸的念力匯聚起來,最終化為己用,成為支撐自身大道的力量。
若單論這一點,龜太郎與那些被世人唾棄的邪神,似乎並無區別。
可細細思索,二者的分別又格外鮮明,核心便在于目的與手段的天差地別。
那些被稱作“邪神”的存在,對信仰之力的索取是赤裸裸的掠奪與奴役。
他們將信徒視作滋養自身的“資糧”,從不顧及信徒的死活。
為了壯大力量,甚至不惜用涸澤而漁的方式,榨干信徒的氣運與魂念,所作所為,滿是貪婪與殘酷。
而他龜太郎走上“信仰大道”,卻並非刻意謀劃、主動追求。
這一切的開端,要追溯到海眼巨城之時。
那時龜太郎只是想著傳播“啟智”神通,為那些懵懂無知的小妖點化靈智,讓它們擺脫蒙昧。
正是那些受惠小妖發自內心的感激,以及隨之而生的崇拜之情。
自然而然地凝聚成了信仰念力,被他龜太郎識海中,那枚奇異的“萬物驚”符文被動吸收。
後來,隨著龜太郎點化的範圍不斷擴大,從海眼巨城到整個萬妖海域。
受益的妖族越來越多,匯聚的信仰之力也日漸雄厚。
直到這時,龜太郎才順勢而為,想到以雕像作為承載信仰的錨點,讓這股力量的收集與運用變得更加高效。
龜太郎從未將信仰之力當作滿足私欲的工具,這份力量于他而言,有兩個至關重要的用途︰
一是借助信仰念力中蘊含的龐大信息流,在茫茫妖族之中,搜尋像玄 、窮奇那樣身負詛咒、或是才華蒙塵的“天之妖子”,為他們驅散桎梏、指引方向;
二是通過這份力量影響更多妖族,在潛移默化中,為未來的獨孤皇朝,在萬妖海域乃至更廣闊的地域,築牢堅實的氣運根基。
“刀……確實是一把刀。”
龜太郎的指尖無意識地在冰桌上劃過,寒冰雖堅,卻也被他指尖的力道刻下淡淡的痕跡。
龜太郎望著桌上冰涼的寒玉杯,語氣中帶著幾分釋然,更有幾分堅定,
“握在惡徒手中,便是屠戮生靈的凶器;握在醫者手中,便是拯救性命的良方。”
“我這把‘信仰之刀’,從始至終,斬向的都是妖族與生俱來的蒙昧,劈開的都是束縛靈智的桎梏,滋養的都是那些渴望成長、渴望希望的生命。”
話音落下,過往的畫面漸漸在龜太郎腦海中浮現︰
萬妖窟里,那些剛開啟靈智、眼神滿是好奇的小妖,圍著他嘰嘰喳喳問個不停;
白龍族的議事殿中,那些听過他講道、靈智大漲的子弟,眼中閃爍著對大道的向往;
玄 擺脫詛咒後重拾自信的模樣,雲夢掌控力量時的從容,窮奇收斂戾氣後的沉穩,幽玨突破瓶頸時的欣喜。
甚至還有剛剛離去的雪花秀,听聞“道”之辨析後眼中的清明。
這些鮮活的畫面,都是他龜太郎踐行“信仰大道”以來,結下的實實在在的善果,也是支撐他走下去的底氣。
“可我也清楚,若我心念一轉,借著這份信仰之力蠱惑眾生,驅使他們為非作歹,甚至掠奪他們的本源來壯大自己……這份可能,也確實只在我的一念之間。”
龜太郎沒有回避這份風險,語氣坦然得像是在說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
龜太郎比誰都清楚,力量本身並無善惡之分。
它就像一塊璞玉,最終會成為善器還是惡具,全看掌控它的人,有著怎樣的道心。
而龜太郎心中早已明了,那條掠奪與奴役的道路,從不是他的道心所向。
這份信仰之力是眾生所予,便該用來回饋眾生,而非反過來將眾生拖入深淵。
這是他龜太郎,自從踏上“信仰大道”的那一刻起,就刻在心底的準則,從未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