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皇帝登遐之後,當務之急是確定典喪官,舉辦吊祠儀式,這屬于最高規格的國家喪禮。
司馬興龍回到城外軍營之中,來到暗室,喚醒了仕女圖,通過仕女小雅,向袁虎匯報長安城發生的事。
仕女圖的另一側,傳來了汝潁士人和清廣士人兩派謀士激烈的辯論聲。
豫州派謀士認為,應該推舉張歸元為典喪官,慢慢試探他對新皇帝的態度。
獻皇帝年紀尚小,並沒有留下子嗣,後代只能從皇族之中選擇。
具體選誰,張歸元的意見很重要,畢竟在靈皇帝一朝,他就是托孤大臣。
當年的四位托孤大臣,太傅許禹,大將軍何來,驃騎將軍董民,車騎將軍張歸元。
許禹已經退休,目前在北海書院教書養老,何來和董民已死,托孤大臣只剩下張歸元。
冀州派謀士則認為,決不能推薦張歸元為典喪官,一旦他和皇族勾結上,選上一位傀儡,對于三袁來說都是災難。
不能給張歸元推薦傀儡的機會,應該將張歸元邊緣化。
兩派謀士的策略截然相反,頓時吵得面紅耳赤,唾沫橫飛。
袁虎在仕女圖的另一側痛苦地踱步,謀士多了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本不知道應該听誰的。
他忽然詢問起司馬興龍的意見。
司馬興龍一愣,小聲道︰
“主公,確實沒有比張歸元更適合當典喪官的人了,他是兩朝老臣,資歷很老。”
袁虎不耐煩地說道︰“若是他推薦自己的皇族傀儡怎麼辦?”
司馬興龍眼眸中閃爍著寒光,冷聲道︰
“主公,天下大事,在您,在諸位大人,可不在他北海王手中。”
“董穎如何?挾持獻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樣沒用,聖旨出了長安就是廁紙,張歸元也一樣。”
片刻之後,仕女圖另一側傳來了袁虎低沉的聲音。
“好,就這樣做。”
鄭文公帶著河南尹的各家族長族老,通過山河社稷法陣和袁狼聯系,匯報長安城的情況。
袁狼摟著兩位豐腴的婦人,正在玩“喝蜜水”的小游戲,不耐煩地說道︰
“誰當都行,我那兩位兄長手下的人不行。”
“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誰當都一樣,你們看著辦吧,只要不是那兩家的門生故吏,都可以。”
華陰潼鄉習仙里楊氏族長楊德祖在營中撫琴,琴音和平中正,甚是舒緩。
過了片刻,琴音之中有幾下柔和的簫聲夾雜進琴韻之中。
琴韻簫聲似乎在一問一答,相互交流。
很快,琴音逐漸高亢起來,似乎在陳述著其中的利害關系。
簫聲慢慢低沉下去,似乎在仔細思考其中的得失。
等了一會兒,簫聲陡變,抑揚頓挫,悅耳動心,隱隱有鏘鏘之音,似有殺伐之意。
琴音反而柔和起來,變得溫雅婉轉,仿佛在附和著簫聲。
很快錚地一聲響,簫聲立止,琴音也止住了。
楊德祖長嘆一聲,通過琴簫合鳴,他已經知曉主公袁龍的意思。
“叫楊博過來,我要去求見張王爺。”
第二日選舉典喪官的會議上,所有人都異口同聲,選舉張歸元為典喪官,主持獻皇帝的葬禮。
張歸元也不客氣,接受了這一重任,派遣“鑄犁為劍”號仙舟去了一趟北海,將禮官們載了回來。
長安城舉行大喪,皇室成員,皇親貴冑在獻皇帝的靈前行“哭踴之禮”。
哭踴,是古代喪禮之儀,意思是又哭又頓足。
要脫下吉冠,去掉定髻的笄和裹髻的巾,光著腳,將深衣前襟的下擺掖在腰帶上,雙手交替捶胸口痛哭。
朝中文武百官身穿素袍,要親臨喪禮現場,哀悼獻皇帝,行“哭臨之禮”。
《史記•孝文本紀》記載
“毋發民男女哭臨宮殿。宮殿中當臨者,皆以旦夕各十五舉聲;禮畢罷,非旦夕臨時,禁毋得擅哭。”
文武百官要集合一起哭,哭得有節奏,有韻律,不許多哭一聲,也不許少哭一聲。
整個長安城中哭開了,哭聲此起彼伏,如洶涌的波濤,一波接著一波,席卷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緊接著,張歸元舉行了“沐浴如禮”儀式。
獻皇帝的頭顱已經被北海軍中的尸道高手縫到了身體上,用靈泉滋養沐浴,裝進棺槨之中。
裝殮時要“飯含”,表示死者不能餓著離去,口中必須含著食物。
帝王之家,與眾不同,所含之物多是玉石珠貝。
張歸元從獐子島取來了一顆巨大的珍珠,塞進了獻皇帝口中。
人死後身上所穿的衣物和裹身之物各不相同。
獻皇帝用了最高規格的金縷玉衣。
所謂的玉衣,是指用玉縫制的形似鎧甲的衣裝,上面用黃金做成條帶,腰部以下用玉來捆扎,腳足上也用黃金織成的縷線捆扎。
東園署送來了一具重達萬斤的棺槨,將獻皇帝收殮其中。
張歸元向天下諸侯送出了死訊,竹使符到,皆伏哭盡哀,卻無一人來參加獻皇帝的葬禮。
各大勢力都忙著爭地盤,搶土地,誰也沒空理會一個傀儡皇帝。
更何況北海三大集團軍都在長安城,若是前來參加葬禮,被北海大軍一網打盡可怎麼辦?
相對于靈皇帝的風光大葬,獻皇帝的葬禮顯得有些淒涼。
天下的官吏百姓隨著皇帝的發喪,喪葬的三天要穿素衣,不許婚嫁,更不許祠祀。
不允許飲酒吃肉,也不許接近女色,不許興樂歌舞,也不許聘娶女子,更不能訪友問親。
三日之後,葬禮完成,文武百官齊聚皇宮,等待著張歸元這個典喪官主持選新皇帝的會議。
袁家三兄弟各自推薦了一位皇室成員,皇親貴冑,等待著唇槍舌戰。
張歸元作為托孤重臣,兩朝元老,天下聞名的“忠臣良將”,他的意見非常重要。
同時,無論他選擇誰,都將成為眾矢之的。
從天蒙蒙亮,等到了日上三竿,張歸元始終沒有出現。
鄭文公忍耐不住,派人去請張歸元,不料下人回稟,張歸元已經返回北海扶余城。
他因獻皇帝駕崩而悲傷過度,回到北海養病,放棄了推薦新皇帝的權利。
司馬興龍,鄭文公,楊德祖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火焰,三人齊齊向前邁了一步,開始唇槍舌戰起來。
三帝時代正式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