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突擊階段正式開始,h時前6小時,趙將軍的指揮部已經收到了最新的情報更新,戰斗的第一步已然開始。
“天穹9,啟動電磁迷霧系統。”指揮中心里,趙將軍的聲音沉穩而有力。
隨著命令的下達,克里特島上的一排排先進的“天穹9”電子戰無人機升空,它們配備了高效的電磁干擾系統,迅速組成了一張覆蓋廣闊海域的電子戰網。
成群的“天穹9”無人機如同幽靈一般,悄無聲息地劃過夜空,精準地在目標區域建立起電離屏障。
隨著電磁迷霧系統的啟動,一道強大的電離層逐漸擴展,迅速籠罩了從克里特島到甦爾特之間的200海里海域。
這個區域的雷達信號幾乎被完全遮蔽,哈夫克的偵察衛星和雷達系統全部處于癱瘓狀態,仿佛被一張看不見的巨網所禁錮。
海面上所有的船只、飛機以及任何潛在的偵察工具都變得無法探測,敵方完全失去了對海域的掌控。
“敵人沒有任何反應,”紅狼通過耳機的通訊設備向趙將軍匯報,“他們的雷達系統完全被干擾,完全看不到我們的動向。”
趙將軍站在指揮中心內,雙手緊握,目光緊盯著顯示屏上的戰況。“一切如預期。現在,行動進入最後準備階段。確保電磁干擾持續到h時,接下來的時間是決定性的一刻。”
隨著“天穹9”電子戰無人機群持續保持電磁屏障的覆蓋,哈夫克的防御系統開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
敵方的艦船、空中偵察機,甚至海底潛艇的通訊系統都出現了短暫失聯,無法獲取任何關于來襲威脅的情報。
而此時,gti的特戰隊員們已經準備完畢,他們的登陸艇悄無聲息地從克里特島上的海岸線出發,像一群幽靈般悄然滑入黑暗的大海。<5 reink "神盾"腦控外骨骼作戰系統,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在敵人未察覺的情況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登陸並迅速佔領甦爾特。
“保持通訊暢通,但保持低調。避免任何暴露的跡象。”紅狼通過密信對隊員們發布指令,所有人心無旁騖,緊張而有序地劃破波濤,朝著敵軍防線進發。
在跨海突擊的第一階段,成功地利用電磁干擾使敵人的偵察完全陷入盲區,gti的特戰隊員們已經具備了極大的優勢。
他們的登陸速度和隱蔽性讓哈夫克的指揮部幾乎沒有預警反應的時間。
與此同時,位于戰區外圍的支援部隊也正在緊密部署。
由先進無人機和戰術衛星組成的後勤保障系統,將確保一旦登陸成功,gti部隊能迅速獲得必要的物資補給和空中支援。
趙將軍注視著戰局的發展,他知道,這一場電磁迷霧掩護下的突襲,不僅是一場技術上的優勢,更是一場在時間和心理上的博弈。
敵人一旦失去反應時間,隨之而來的是一場沒有反擊余地的壓倒性攻擊。
"天穹9"的電磁屏障還在持續,敵人的反應時間越來越短,而戰斗,已經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
【h時6小時|克里特島東海岸】
暗藍色海浪拍打著"滄龍"級氣墊登陸艇的防雷達涂層側舷,紅狼少校的戰術目鏡上跳動著甦爾特海岸線的三維建模。
這位有著多次突襲經驗的指揮官正用指節敲擊ztd30"海鯊"突擊車的納米相變裝甲,金屬表面立即泛起水波狀紋路。
突擊編隊臨戰檢查清單,載具作戰模態轉換,包括<hd磁流體推進器完成預熱,艇身抬升1.2米進入懸浮狀態<車載火炮完成6級海況模擬測試,激光反導陣列展開120°防御扇區
乘員生命維持︰突擊車內氣壓升至1.3個標準大氣壓,預防搶灘時可能遭遇的水雷沖擊波
"威龍,你的外骨骼神經鏈接率還卡在91?"紅狼瞥見全息界面的紅色警示條。
"見鬼,這破芯片……"被稱為gti最強單兵的火力手扯開頸部護甲,將生物電極重新刺入脊椎接口,5系統的熒光紋路瞬間從肩甲蔓延到指尖。
紅狼和威龍帶著第一批次的特戰干員們,穩穩地登上了指揮艦上的兩棲登陸艦,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斗。
艦上的氣氛一片肅穆,特戰干員們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專注和決心,戰斗的激烈程度已經無需言說。
紅狼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地掃過身旁的隊友們。
他們早已在無數次訓練中磨合默契,今天,這一切將付諸實踐。
"所有人,最後一次檢查裝備,確認無誤。"紅狼低沉的聲音響起,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開始逐一檢查每一輛ztd30“海鯊”兩棲突擊車的狀態。
每一輛突擊車都在進行最後的武器系統檢測,確保其火力和防護都處于最佳狀態。
威龍走到一輛“海鯊”旁,手指輕觸車輛外殼,檢查了裝甲車的裝甲情況,並仔細確認了車輛的通訊系統是否能與指揮部保持有效聯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每一名特戰干員都在為即將來臨的任務做著最後的準備,確保所有裝備的完好無損,特別是個人武器和戰術裝備。
h時4小時,兩棲攻擊艦"昆侖山"號甲板上,威龍站在防彈舷窗前,目光深邃地注視著遠處正在航行的055型驅逐艦"咸陽"號。
隨著艦體的逐漸靠近,威龍不禁心中暗自贊嘆,這艘經過改裝後的驅逐艦,已經不再是原本那艘擁有強大火力的戰艦,它如今的戰力,堪稱不可小覷。
"咸陽"號的艦艏換裝了最新型的"鷹擊21h"高超音速導彈,導彈的射程達到了驚人的2000公里,末端速度更是超過了10馬赫,幾乎任何哈夫克現有防御系統都難以攔截。
這意味著,"咸陽"號的攻擊範圍已經大大提升,能夠在敵人還未反應過來之前,迅速打擊遠距離目標。而這種精準且迅猛的打擊,將使敵人無處可逃。
緊接著,威龍將視線移向了"贛州"號,這艘052d改型驅逐艦同樣進行了大規模的火力升級。
首先,艦艏部分的“鷹擊21h”導彈系統的加入,使得它的遠程打擊能力大大增強。
緊接著,舯部的"天雷7"電磁脈沖炮塔格外引人注目,這座新型炮塔能夠發射強烈的電磁脈沖,癱瘓半徑30公里內的所有電子設備,無論是敵方的雷達、通信系統,還是導彈控制系統,都會瞬間失效,帶來致命的打擊。
威龍知道,一旦這座電磁脈沖炮塔投入實戰,哈夫克的電子戰能力將變得毫無意義。
最讓威龍感到震撼的,是"贛州"號艦橋頂部新部署的量子糾纏雷達陣列。
這個系統的精度達到了0.0001角秒,意味著它能在極遠的距離上,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探測到微小的目標,無論是潛艇還是隱身戰機,都會被雷達完美捕捉。
量子糾纏技術的應用,帶來了對敵方隱形技術的克制,讓威龍在面對未來敵人時,充滿了更多的信心。
而最讓人矚目的是,"贛州"號的機庫被擴容為雙機位,足以搭載攻擊11隱身無人機。
這種無人機的高隱蔽性與超強的打擊能力,使得它在現代海戰中成為了極具威脅的存在。
攻擊11隱身無人機的出現,使得"贛州"號在進行遠程精確打擊時,可以通過無人機的協同作戰,進一步壓制敵方的防御力,甚至能在敵人未發現之前進行精確打擊。
威龍凝視著遠處的"咸陽"號與"贛州"號,心中涌現出一種預感——即將到來的戰斗,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海戰。
新型的武器裝備以及先進的科技技術,已經讓整個戰場的規則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他轉過身,看向正在忙碌的艦員們,臉上露出一絲深沉的微笑。
“我們要的,就是這種震撼敵人的打擊力。” 威龍低語,心中已然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
【h時3小時|突破電磁迷霧】
055型驅逐艦"咸陽"號突然橫切至編隊前方,艦艉的hpj45a 130艦炮以每分鐘40發的速率向天際線傾瀉智能彈藥。
威龍的視網膜投影顯示出彈道軌跡——這些配備滑翔翼的炮彈將在80公里外展開成偵察子母彈。
滄龍編隊呈箭矢陣型切入"天穹9"無人機制造的電離屏障,突擊車觀測窗外的現實世界開始扭曲。
威龍頭盔里的戰術ai發出合成音警告︰"注意,3點鐘方向檢測到哈夫克軍團的"海妖"聲吶浮標群!"
“通知海軍部隊,量子通信中繼無人機升空,建立與天基系統的抗干擾鏈路,”駭爪立刻進行了通訊轉接。
聯合火力準備階段,052d改型驅逐艦"贛州"號的指揮室內氣氛緊張,量子雷達陣列發出的尖銳警告聲打破了短暫的寧靜。
雷達屏幕上,甦爾特外海220公里處的異常電磁信號在瞬間被鎖定。
火控系統以驚人的速度運算,0.7秒內完成目標解算,指向了旗艦目標︰哈夫克f126型護衛艦"黑森"號。
<k41垂直發射系統,是對手的核心火力平台。
"黑森"號雖然具備強大的反空導彈防御能力,但在"南昌"號的量子雷達和全方位火控系統面前,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指揮官迅速做出決策,立即將火控系統切換至目標鎖定模式。
與此同時,次要目標也被迅速鎖定——哈夫克"追風2500"級護衛艦"開羅"號和兩艘"阿基坦"級巡邏艇,形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目標群。
它們雖不如"黑森"號威脅巨大,但依然構成了明顯的火力壓力。
艦載火箭深彈系統迅速部署,射出了幾枚聲吶干擾彈,向敵方艦艇群制造出強烈的電磁干擾,試圖擾亂其雷達系統和通訊鏈路。
隨著干擾陣列的啟動,"贛州"號的系統通過實時分析,精準預測敵方可能的反應,準備隨時調整火力打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與此同時,位于艦後甲板的塢艙內,"滄龍"氣墊登陸艇開始緩緩滑入波濤之中。
隨著氣墊艇的啟動,紅狼緊握座椅扶手,感受到座椅下傳來的劇烈震顫。
那種力量的釋放讓人幾乎無法忽視,艦艇的每一次加速與急轉,都帶來了無可避免的震蕩感。
外界的風浪如怒濤般拍打著艦體,紅狼深知,這場戰斗即將變得異常復雜,強烈的壓力仿佛在胸膛上施加著不可抗拒的重量。
"贛州"號的舷號已然消失在海面,艦員們默契地完成了各自的準備工作,而紅狼則不禁輕聲咕噥︰“目標鎖定,火力準備。戰斗,一觸即發。”
隨著艦長一聲令下,"贛州"號的戰斗指揮室內,電子屏幕瞬間亮起,12枚鷹擊22a反艦導彈的發射指令在系統中激活。
這些導彈的參數清晰地顯示在屏幕上︰鷹擊22a,專為溫壓殺傷設計,擁有巡航段0.9馬赫的速度,末端可加速至2.8馬赫的俯沖速度。
導彈的制導系統采用量子慣性導航與毫米波雷達紅外復合導引頭,精準鎖定目標,確保打擊的高效與命中率。
戰斗部則配備了三級溫壓增強模塊,其爆炸當量相當于3.2噸tnt,旨在通過強烈的溫壓效應對敵艦實施毀滅性打擊。
一旦導彈命中目標,溫壓波會瞬間穿透艦體,對艦內結構造成極大破壞,敵方艦員幾乎無法逃脫這種巨大的殺傷力。
就在12枚導彈從通用垂發單元中激射而出的那一瞬間,冷發射系統將它們以極高的加速度推至30米的安全高度。
在這瞬間,導彈的沖壓發動機立刻點燃,發動機的尾焰像一道火龍般劃破天空。
導彈在熱煙幕的掩護下,以高度協調的編隊飛行,形成了蛇形軌跡,以規避可能的防空火力。<2248雷達早已在第一時間捕捉到這次來襲。
雷達系統瞬間激活,精確鎖定來襲導彈的軌跡,並迅速啟動了電子對抗系統。
強大的電子干擾波迅速覆蓋整個目標區域,試圖干擾鷹擊22a導彈的導引系統,讓它們迷失方向。
但"南昌"號的量子雷達與導引頭卻擁有足夠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導彈仍保持著與目標的高度精確鎖定。
在高速飛行過程中,導彈的毫米波雷達掃過了"黑森"號的艦體,確認了目標位置,並逐漸逼近敵艦。
此時,末端追擊階段即將開始。
"黑森"號的電子戰系統並沒有完全壓制住鷹擊22a的制導系統,反而由于強烈的電子對抗波段互相交織,部分電子信號的反射誤差反倒引導了導彈更精確的沖擊點。
12枚導彈中的幾枚開始切換至更靈活的俯沖姿態,朝著"黑森"號的薄弱點飛速接近。
戰斗進入白熱化階段,時間幾乎在指尖流逝。
隨著導彈的急速靠近,"贛州"號的艦員們屏住了呼吸,等待著這一切的最後一刻——命運的交鋒,生死的瞬間。
哈夫克護衛艦的電子戰系統迅速反應,釋放出強力的寬頻段阻塞干擾信號,企圖切斷鷹擊22a反艦導彈的通信鏈路。
電磁波涌動,仿佛一道無形的屏障試圖將導彈與指揮中心之間的聯系徹底隔斷,迫使導彈失去目標數據。
然而,鷹擊22a的先進量子抗干擾模式立即啟動,通過復雜的算法對干擾信號進行實時分析和過濾,保持著與艦載中繼無人機之間的加密通信鏈路。
無人機以其高機動性在導彈與指揮系統之間架設起可靠的信號橋梁,確保導彈依然能夠接收到來自指揮中心的最新指令和目標數據。
與此同時,哈夫克的其他艦艇也不甘示弱,迅速發射了“海眼鏡蛇”誘餌彈。
這些誘餌彈模擬了萬噸級貨輪的紅外特征,意圖引導導彈偏離真正的目標。
成群的誘餌像星光般劃破海面,散發出強烈的熱源信號,試圖迷惑鷹擊22a的紅外探測系統。
鷹擊22a的末端制導系統精準而高效,誘餌彈的熱信號未能成功迷惑導彈群。
當導彈接近哈夫克艦隊時,它們做出了極為復雜的規避動作。
在距離目標50公里處,鷹擊22a導彈群突然發起爬升,突破了原定的飛行高度,迅速升至米的高空。
隨著爬升過程中的溫度驟升,導彈的電離冷卻涂層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迅速抑制了彈體的熱信號輸出,使得艦隊的熱成像系統幾乎無法捕捉到其精準軌跡。
此時,哈夫克艦的近防系統重新鎖定了目標,但面對鷹擊22a的高速度與變軌能力,防御系統未能迅速適應這一突如其來的戰術變化。
導彈群開始進入最後的攻擊階段,急速俯沖,目標清晰明確。
導彈群以約70°的角度進行死亡俯沖,直奔哈夫克艦體的關鍵弱點——艦橋、指揮中心及動力系統的薄弱區。
哈夫克艦員們在短短的幾秒鐘內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緊張與壓力,防空武器系統全力開火,防空炮彈在空中劃出道道火光,激烈的電磁波交織在周圍,聲響震耳欲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鷹擊22a導彈的末端導引頭已經鎖定了目標,正以不可阻擋的姿態向敵艦發起致命一擊。
此時,導彈群的速度已經突破2.8馬赫,精確度達到巔峰。
盡管哈夫克艦施放了大量的電子干擾和誘餌彈,鷹擊22a依然憑借其強大的抗干擾能力與精確制導,突破了艦艇的防線,朝著目標如箭般飛馳而去。
gti護衛艦突防戰術實施的精確分解體現了現代海戰中的高科技與戰術融合︰
電磁欺騙︰
6枚導彈迅速發射,在目標區域周圍散布出大量虛假雷達回波。
這一舉動誘使哈夫克旗艦的“拉姆”防空導彈系統失去對真正目標的鎖定,系統依據錯誤的反射信號調整軌跡,偏離了原定的攔截路徑。
此時,拉姆導彈失去了目標的精確指向,為後續導彈群的突防創造了寶貴的機會。
動能壓制︰
接下來的3枚導彈采用溫壓戰斗部,以極高的精度提前引爆。
在“黑森”號上空300米處,3枚導彈精準觸發戰斗部,瞬間釋放出足以覆蓋直徑200米範圍的超壓火球。
火球形成的超高溫與超強壓力迅速破壞艦艇的外殼和防護系統,進一步削弱了“黑森”號的戰斗力。
溫壓波的爆炸不僅摧毀了艦艇的外部防護結構,還對艦內敏感設備產生致命的破壞。
結構破壞︰
剩余的3枚導彈直接沖向艦橋、輪機艙與垂直發射系統的三大要害位置。
每一枚導彈都精準擊中目標,通過強大的動能與穿透能力,在艦體內造成結構性損傷。
特別是垂直發射系統被摧毀後,“黑森”號的反擊能力受到徹底削弱,艦內防御體系陷入癱瘓,剩余的防御反應完全被瓦解。
哈夫克旗艦“黑森”號的毀滅h時前2分17秒)︰
首枚鷹擊22a導彈的襲擊開始後,導彈精準貫穿“黑森”號艦艉,直接穿透到燃氣輪機組。
隨即,溫壓藥劑與艦載航空燃油發生猛烈爆燃,3000c的高溫火球瞬間引發了極為劇烈的連鎖反應。
熔穿了三層厚重甲板的熱浪與爆炸波席卷了艦體深處。
與爆炸同步,32枚“標準2”防空導彈在燃燒與過載效應的作用下發生了殉爆。
這一連鎖反應所產生的復合超壓沖擊波強大到足以將2800噸的艦體抬離水面2米,隨後艦體瞬間斷裂,“黑森”號的戰斗力徹底喪失,sys110作戰系統在短短幾秒鐘內因數據過載與電力損失而崩潰,艦載指揮和控制徹底癱瘓。
“開羅”號的末日h時+2分33秒)︰
隨著導彈群的攻擊加劇,另一枚導彈群的襲擊成功鎖定“開羅”號。
兩枚導彈采用攻頂模式,精準穿透了這艘哈夫克護衛艦的“武仙座”雷達塔。
導彈引爆的溫壓效應迅速在封閉艙室內形成了持續的超壓環境,艙內的23名操作人員無法承受劇烈的沖擊,造成致命傷害,肺髒被震碎,戰情中心陷入完全混亂。
第三枚導彈擊中燃油艙,致使重油與鋁基燃燒劑發生劇烈反應,泄漏的燃油與燃燒劑在海面上形成了巨大火環,直徑達到150米。
海面上的火焰與煙霧迅速蔓延,造成了徹底的災難性後果,進一步壓垮了“開羅”號的戰斗力。
在短短數分鐘內,gti護衛艦的精準突防戰術成功摧毀了兩艘敵方主力艦艇,使得戰局發生了決定性轉變。
通過電磁欺騙、動能壓制和結構破壞的精密配合,敵艦的防御體系幾乎沒有任何反應的時間,戰斗結果已然注定。
當爆炸產生的蘑菇雲升至600米高空時,"贛州"號艦載計算機已收到導彈傳回的最後畫面︰12個目標光點全部熄滅,熱成像顯示海面只剩下扭曲的金屬殘骸與沸騰的海水。
此次打擊創造了現代海戰史上最快多目標摧毀記錄——從導彈發射到目標喪失戰斗力僅耗時3分44秒,標志著中國海軍正式進入量子化超視距打擊時代。
當第一波登陸艇距海岸線僅剩20海里時,055型驅逐艦"咸陽"艦的128個垂直發射單元液壓鎖同時解除,鈦合金井蓋在艦體上依次以0.03秒的間隔精準開啟,機械韻律仿佛死神的電子琴鍵輕輕敲響,發出冷酷的節奏。
艦載超算系統“河圖7”迅速解析戰場數據,依托量子通信網絡與其他艦艇、戰術平台進行無縫協同,瞬間將導彈群分為12個智能攻擊集群,每個波次配備了獨特的毀滅劇本,所有操作均在毫秒級時間內完成。
第一波集群攻擊登陸艇群)
第一個集群由24枚鷹擊22導彈組成,它們瞄準靠近海岸線的登陸艇群。
這些導彈利用目標識別算法,在接近時通過彈道調整與鎖定進行精準攻擊。
每枚導彈上配備了復合破片戰斗部,能夠通過高精度打擊對登陸艇進行點對點摧毀,確保每一艘目標都會被擊沉或徹底毀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波集群反制對空威脅)
第二個集群由16枚“長劍10”超音速導彈組成,專門針對海上空域的敵方制空平台展開打擊。導彈在發射後立即進入高空,采用“滑翔+俯沖”戰術,突破哈夫克的防空網。精準調整的飛行軌跡確保其在接近目標時能夠高速低空穿透,突防哈夫克艦載防空系統,撕裂哈夫克反應陣線,摧毀其他哈夫克艦隊的指揮和控制能力。
第三波集群反雷達壓制)
這波集群由16枚“神劍3”電磁波反射導彈組成,專門針對敵方的預警雷達系統。導彈以隱身模式飛行,保持低空姿態並釋放電子干擾,使得敵方雷達無法鎖定真實目標。在抵達目標區域後,導彈釋放強烈的電磁脈沖,癱瘓敵方所有雷達設備,削弱對海面與空中的探測能力,為後續攻擊鋪平道路。
第四波集群制導反艦攻擊)
緊接著,由12枚“海龍15”重型反艦導彈組成的集群開始發射。這些導彈以精準制導模式鎖定敵艦,采用了融合紅外與雷達尋標器的先進追蹤系統,能夠快速適應環境變化,準確擊中海面上的敵方主力艦。每枚導彈裝載了高爆戰斗部,能在短時間內對敵艦造成毀滅性打擊,確保敵艦在首波攻擊後基本喪失戰斗力。
第五波集群反潛打擊)
這一集群由6枚“海獵8”反潛導彈組成,專門用于打擊哈夫克潛艇。通過量子通信系統與“海鷂”水面探測無人機的實時數據對接,導彈精準鎖定潛艇潛航路徑。反潛導彈具備極高的海水穿透能力,發射後自動調整速度和彈道,能夠在目標區域下潛至最大深度,通過水中震動和聲吶系統確認目標後精準爆破。
第六波集群海上機動平台攻擊)
這波集群包含4枚“天際8”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專門針對敵方海上機動平台與指揮艦進行打擊。這些導彈具備超音速突防能力,在接近目標時能夠突破敵艦的最先進反導防御系統。通過先進的制導技術與動態彈道,確保攻擊目標在短時間內遭受致命打擊,迅速摧毀敵方指揮控制與反擊能力。
第七波集群地面目標摧毀)
為了支援岸上作戰,7個導彈群中的第七波由8枚“風暴12”地對海攻擊導彈組成。這些導彈專門瞄準哈夫克海岸陣地與重型火力支援平台。每枚導彈的戰斗部采用反堡壘設計,能夠穿透重型防御工事,直接摧毀敵方的指揮中心、火炮陣地和海防設施。
第八波集群反彈道導彈系統攻擊)
該集群包含12枚“天箭5”導彈,專門針對敵方可能反擊的彈道導彈系統。每枚導彈都配備了先進的高反射雷達和戰術機動算法,能夠快速鎖定並追蹤哈夫克反擊時發射的彈道導彈軌跡。通過超高速踫撞及極強的動能打擊能力,直接摧毀敵方的導彈發射平台與其發射器。
第九波集群指揮與通信節點壓制)
9個集群中,專門為指揮和通信節點破壞的導彈組,包含10枚“幽靈9”通信干擾導彈。它們會對敵方重要的通信與指揮平台實施徹底壓制,釋放強力的信號干擾與電子攻擊,導致敵方艦隊與陸上指揮系統的通信中斷,癱瘓敵方的指揮鏈路,令其無法進行有效反擊。
第十波集群戰術火箭轟炸)
這一集群包含20枚“雷霆5”戰術火箭導彈,主要對敵方地面和海上防御陣地進行大範圍的轟炸。這些火箭導彈帶有集束彈頭,在命中敵方目標時能夠釋放多個小型子彈頭,對敵方多個目標造成毀滅性打擊,迅速瓦解敵方陣地防線。
第十一波集群智能無人機攻擊)
11個集群則由24架h100“火箭天使”智能無人機組成,這些無人機采用自主飛行與識別系統,能夠在哈夫克防空網的空隙中突破,進行精確打擊。每架無人機攜帶的微型導彈能夠對地面設施進行快速精確的致命攻擊,確保哈夫克的防線被迅速壓制。
第十二波集群最後一擊)
最後一波集群包含12枚“驚濤6”重型核彈道導彈,它們是為摧毀敵方核心目標而準備的終極武器。這些導彈的目的不僅僅是摧毀敵方的艦艇,還包括完全破壞敵方戰略設施,並確保哈夫克無力再進行任何形式的反擊。每枚導彈都攜帶溫壓戰斗部,在關鍵時刻對敵方目標進行毀滅性打擊,徹底改變戰局的走勢。
在這些12個波次的智能攻擊下,"咸陽"艦的火力與戰術相輔相成,通過量子通信網絡的精準調度與超算系統的完美協同,將戰場局勢掌握在手中,將哈夫克防守力量一一擊潰。
yj22b的鋯基燃燒劑引燃彈藥庫的硝化棉儲備,形成了持續47秒的3000c等離子火球,炙熱的火光吞噬了哈夫克軍團的後勤補給基地。
每一顆燃燒劑在劇烈燃燒中迸發出刺眼的閃光,空氣中的高溫使得周圍的一切物質瞬間蒸發,空氣中的氧氣被迅速消耗殆盡,整個區域變成了一片死寂的焚燒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與此同時,hn8s的地下穿透能力展現得淋灕盡致。
當它鑽入地下25米後精準引爆,產生的沖擊波瞬間將地下的堅硬岩層壓塌,位于甦爾特大學的哈夫克軍團地下指揮所發生了晶格級的塌縮。
指揮所中的數據傳輸和通信設施瞬間徹底中斷,地下人員連同他們的作戰部署都被粉碎成了微粒。指揮系統的崩潰令哈夫克軍團失去了至關重要的指揮鏈。
而cj30a子母彈的鎢合金破片則以12倍音速穿透了哈夫克軍團在前線的機庫。
正在檢修的哈夫克su34飛行員完全來不及反應,金屬射流在極短時間內瞬間穿透了機體,甚至連飛行員的尸體都未能留下完整的殘骸。
鎢合金破片的高速撞擊與致命的射流幾乎氣化了所有目標,機庫內的一切都被吞噬殆盡。
緊接著,df18h滑翔彈道彈輪番轟炸,摧毀了海岸油田區的哈夫克s400防空系統。
每一枚導彈精準鎖定了哈夫克的雷達陣地與指揮所,在高速突破敵方防線後,掀起的沖擊波將s400的關鍵設施徹底摧毀。
彈道導彈摧毀了油田周圍的防空層,讓哈夫克軍團的空中防御徹底崩潰,為後續的空中打擊和火力壓制打開了通道。
當第6波次的電磁脈沖彈與“天穹9”電子戰雲相遇時,地中海的天空突現出一片異樣的藍紫色極光,閃爍著強烈的電離光輝。
帶電粒子在電離層形成的環形諧振腔內加速,電磁波以超高頻率傳播,瞬間覆蓋了大範圍的空域。
電磁脈沖波的次級效應開始蔓延,持續了整整83秒,將海面上方的大氣層充滿了強烈的輻射與電場,哈夫克方的通訊網絡、雷達系統幾乎完全癱瘓。
所有依賴電子設備的戰斗系統在這一瞬間都變得無法使用,整個戰場的控制權幾乎完全交給了己方。
這一波接一波的打擊像是死神的審判,摧毀了哈夫克軍團幾乎所有的反抗能力。
喜歡三角洲行動之第三次世界大戰請大家收藏︰()三角洲行動之第三次世界大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