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秉謙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諸葛臥龍道︰“可惜天殘老祖不是我中原人出身,故而拒絕我大明.。”
“既然如此,不如把天殘門一並解決。”
天殘老祖惹不起,但不等于不可以殺他的徒子徒孫。
天殘門弟子遍布九州,也是天生殘疾之人唯一可以修煉的門派。
天殘門在宗門中的先天優勢太大了。
“天殘門,大隋的正道宗門,除卻道門和魔門外,比如處于正邪中間的燕飛。”
“此人同樣不可小覷,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金國的天殘門,遼國的那些隱藏起來的皇族老祖,都不容小覷。”
“能讓大元遲遲不動,隱忍至今,要是沒有底牌,鬼都不信。”
想到這里,朱由校不由一陣膈應,唯獨大明把家底打空了的。
老朱家的那位朱戰神太厲害了,敗家他絕對的九州第一人。
諸葛臥龍等人其實把朱由校的外掛當做是太祖時期留下的底蘊。
事實上,老朱的確沒有給朱由校留下任何家底兒。
大明能延續至今,沒有在土木堡之變亡國,顯然是其他國家的角逐所致故。
本來有個後金試探老朱家的底蘊,卻被朱由校弄死了。
反而爆發出更加強大的強者出來。
“朕決定把思漢飛等人引到天河上或者大海上一戰。”
“在境內打,損失的是朕,而他們除了留下命外,對朕沒有半點好處。”
“要是千秋大劫開啟,在哪里打都無所謂。”
千秋大劫開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牽扯到的是整個九州所有人類國家。
破壞是一定的。
反正打爛了重建,這是千秋大劫必由之路.
朱由校吩咐完畢,遂下達收復明州僅有尚未的疆土。
這些疆土都在林丹汗和瓦剌手中。
大明一直忍耐到現在,將近兩百年丟失的疆土,今年便徹底收回。
在大明朱戰神丟失的土地,前面幾人都沒有能力收回。
反而成為大明最大的威脅。
萬歷皇帝時期,並非沒有想過收復。
但後金忽然崛起,牽制了主要力量,加上國力衰退,沒有勇氣發動收復戰。
現在朱由校忽然出兵瓦剌和林丹汗。
一個月後,朱由校已出現在北方和西北方,設為兩大戰區。
一支由秦良玉收復緊靠遼國邊境的林丹汗部, 一邊則是俞大猷出兵靠近金國的瓦剌部。
這兩大大漠勢力,在大明強大後,並未退出明州疆土。
大元沒有同意,且林丹汗和瓦剌兩位大汗都沒有想法遠走他方。
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回到大元,他們都是忽必烈的臣子而不是大汗了。
雖然當年他們趁著大明虛弱,謀劃了兩百年的大局,如今大明並沒有想象中的走向覆滅。
反而出現中興,他們的壓力很大。
大元向遼、金兩國發出戰爭威脅,他們願意可以協同作戰。
拿下部分疆土,以此作為後路,作為退出明州的生命線。
豈料大元向大明妥協,犧牲了他們的退路之地。
他們的生死已不在大元考慮之列。
忽必烈雖然寫信告知,這關乎大元未來大局,是黃家族統一九州的使命。
在目前必須做出一定的犧牲,他們可以選擇融入大元這個大家庭中來。
並且給予王爵,不會讓他們吃虧。
林丹汗和瓦剌大汗也先均氣憤不已,不服忽必烈的作為。
有點崽賣爺田心不痛。
對于忽必烈的隱忍或直接並入大元的做法極其不滿,準備攻佔遼金部分疆域作為自己未來的立足之地。
正在他們磨刀霍霍的時候,大明忽然出兵。
秦良玉統帥的三十萬騎兵,直插林丹汗部,俞大猷直逼瓦刺部。
大明的出兵,震驚了遼國和金國,同時大元憤怒無比。
忽必烈的憤怒不影響大明的出兵,因為林丹汗和瓦剌所佔據的草原均屬于明州轄區。
這是大明固有的國土。
以前幾任皇帝沒有能力收復,不等于朱由校默許了這些疆土脫離明州轄區。
大元打的什麼算盤,朱由校能不清楚麼?
作為復興大明的有為之君,豈能容忍自己的國土落入敵酋之手?
這不是打明皇的臉麼?
朱由校可不會在意大元忽必烈大汗的態度,說打就打。
思漢飛和忽必烈都已密謀行刺他這個皇帝,他何須給兩人面子 瓦剌王沒有料到,林丹汗也沒有料到大明會對他們用兵。
他們以為大明出兵,可能會在大元出兵金、遼兩國後,那時他們已經奪取了兩國部分疆域。
那時候,大明想要對他們用兵,直接用現有的疆域換取和平。
朱由校給了瓦剌和林丹汗五年的時間,兩位大汗都沒有領會明皇的意思。
如今兩位大汗發展起來的成果都成了朱由校的戰利品。
洗劫兩位大汗統治轄區的財富,這才是朱由校的真實目的。
戰馬一直非常稀缺,不利于大明未來的機動能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滅瓦剌和林丹汗,勢在必行。
只是大明偽裝太好,沒有暴露大明對林丹汗和瓦剌用兵的想法。
這才讓兩位大汗誤判形勢。 付出的代價便是全族的死。
朱由校甚至居中指揮,高手更是早已潛伏進了兩大部落內部。
尤其江湖武者,以獵殺兩部強者為榮。
大明的戰爭凡是對外的,其功勛都很高。
他們等待了五年, 一眾江湖人士個個面露喜色,終于可以明目張膽地搶掠。
思漢飛和忽必烈心里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他們剛剛把兩大部落坐鎮的強者召回。
大明就忽然出兵。
說明朱由校從來都沒有信任過大元,更沒有按照他們的戰爭節奏打的想法。
林丹汗在自己的宮殿里面咆哮,甚至懷疑大明出兵就是忽必烈干的。
說好的,會繼續讓大元派來的強者庇佑他們,哪曾想這些強者前腳剛走,大明便出兵。
要是大明和大元沒有暗地里的交易,打死林丹汗也不信。
朱由校一直听取關于林丹汗和瓦剌王的情報。
“哈哈哈,朕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忽必烈不為朕背鍋怎麼行呢?”
出兵本來就是甩鍋給大元,讓大元失去信譽。
看起來沒有多大作用,實際上在九州亂起,其威力便體現出來。
這是朱由校打擊大元在九州信譽的一種策略。
大明和大元早已進入無聲的戰爭里面了,只是雙方沒有公開宣布而已。
瓦剌和林丹汗都只有一兩個陸地神仙的供奉,其結果這些陸地神仙都成了大明的刀下鬼。
林丹汗和瓦剌王均死于大明江湖陸地神仙之手。
一個死于武當木道人, 一個死于夜帝。
林丹汗和瓦刺的人頭更是被吳明和紫衣侯拿到。
至于其他天人境武者,死得更多了。
整個大明江湖上的高手都殺瘋了。
張無忌帶領明教的高手,包攬了天人境一大半的人頭。
殺得那叫一個驚天地泣鬼神,整個大漠血流成河,橫尸遍野。
國與國的戰爭, 一旦爆發,太慘烈了。
在交戰的過程中,死了也是白死,沒人會為已死之人而憐惜。
短短不過半個月,便已解決了瓦剌和林丹汗。
朱由校看著江湖上繳給賞金獵人公會的人頭數量,整個人都驚呆了。
差不多殺了兩國三千位天人境,天人境以下的武者差不多過十萬。
好多人都是軍人。
這是搶大明軍人的人頭,這群人真是窮瘋了。
俞大猷和秦良玉兩人甚至上書朱由校,請求下一次戰爭,不要讓大明江湖武者參與。
要參與也是針對雙方的江湖勢力,不屬于江湖勢力的人頭,應該由大明軍隊來處理。
每次這樣打,對他們這些軍人非常不利。
不喜歡這些江湖武者搞事和搶功。
朱由校倒是不在意,滅林丹汗和瓦剌兩國,不過是開胃菜而已。
並不會影響大明的未來布局。
相反,未來的戰爭,朱由校沒有打算讓大明武林在一邊看戲。
大宋或大元的江湖力量非常恐怖。
便是大隋都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培養大明江湖人的愛國心和利益心,這點利益不過是九牛一毛。
對于大明軍隊的獎勵,朱由校不打算降低,相反要提升獎勵額度。
刺激軍人和武者的上進心和愛國心.
大元都還沒有做好準備,或者救援瓦剌和林丹汗兩部,大明便已閃電般地結束戰爭。
大明該吃下的疆土已經吃下,沒有必要做大元吞並遼金兩國的先鋒。
這事兒要麼大元自己干,要麼大宋這個憨逼來做。
大明對外沒有擴張欲望,只想拿回屬~于自己的國土。。
金國和遼國本來還擔心大明會第一進攻他們,豈料大明滅了林丹汗和瓦剌後,便偃旗息鼓。
原本緊張萬分的兩國,見到大明的軍隊沒有繼續推進。
他們是徹底松了口氣。
“大明還是講究,很有信譽。”
“說不擴張就不擴張,沒有騙我們啊………”
“以前我們要是有好一點,現在不至于腹背受敵。”
大明的態度非常明確,如果金國和遼國真正地滅國,那麼大明只會拿下雙方的咽喉要塞。
至于其他地區,大明沒有興趣。
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大明的國防安全。
喜歡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術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