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想打,不等于大明怕了大宋,更不會繼續包容大宋的胡作非為。
不能容忍大宋士大夫把氣撒在大明身上。
大局是相互的,不能是大明為了大局而忍耐。
現在朱由校直接否定了大明以往對待大宋的國策。
既然大宋不把大明當做兄弟之國,那大明何必在意大宋。
大宋的死活與大明有個屁的關系。
在金、遼、元強大時期,宋明兩國都處于聯盟狀態。
直至土木堡之變,宋默許了大明前者隕落,並未出動強者馳援。
造成後兩百多年的隔閡,兩國不再來往。
當大宋有危險的時候,大明為了自身國家戰略問題,都主動策應,施壓遼金兩國。
大宋的士大夫享受習慣了,以為大明還會像往常一樣遷就大宋。
現在大明的反應,直接把宋國士大夫驚呆了。
“朱由校這個暴君怎麼敢……”
“就不知道妥協,遷就一下?”
“不知道宋國沒了,大明將要承擔三國壓力?”
可惜他們的聲音在大明屁都不是,大明皇帝已解釋得非常清楚。
日後大明不再為大宋進行任何策應以及馳援的事。
宋國亡了,與大明沒有屁的關系。
中原王朝中,處于聯盟的只有四國,大周和大隋偶爾會互相幫襯一下。
宋國和大明合作更多更為頻繁,實是兩國面對的壓力都很大。
最牛的是秦國,自身面對的外在壓力,從來都是自己解決。
定州的武道大州同樣如此。
定州至尊一直都瞧不起大秦和大周,都是自己的事兒自己解決。
現在大明也采取大秦和定州武林至尊的玩法,不會與豬隊友合作。
這樣的合作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宋國失去了大明的幫襯,真的是四面樹敵。
宋國最瞧不起隋國和大明。
覺得他們推行的儒家才是正統是王道。
至于大秦的儒家,雖然是發源地,但儒家弟子都瞧不起大秦儒家。
因為儒家在大秦雖然是顯學,但墨家也是顯學。
從未主導一個帝國的統治和治理,得不到大部分儒生認可。
宋國是嚇著了,金國和遼國卻不會把朱由校的話當真。
兩國要是聯合南下滅宋,大元和大明都有可能抄他們的老巢,斷了他們的後路。
朱由校的話,只有宋國信了,其他國家都不相信。
誰信誰是棒槌。
偏偏朱由校把名聲不顯的孫傳庭和盧象升當做反擊宋國的統帥?
如果動用俞大猷和戚繼光任何一個名將,金國和遼國都要慎重考慮其後果。
但是孫傳庭和盧象升這兩位沒有名氣的將軍。
金國和遼國覺得朱由校這是故意忽悠他們搞事,然後朱由校好漁翁得利。
瓦剌和科爾沁兩大勢力,大明現在已經盯上了。
他們和大宋打,那大明可能率先拿下的便是瓦剌和科爾沁。
林丹汗這個大元留在金州的余孽,大明早想滅了。
一旦林丹汗形式上統一的大漠落在大明手中,大明便有了立足金州,為拿下金州全境創造了條件。
趙佶不到一個月,國書便已抵達大明京師。
朱由校看著趙佶的國書,甚至是私人性質,避開了大宋士大夫集團。
看著趙佶想要重組大宋禁軍,學明,打造一支三十萬的精銳部隊。
準備皇室拿錢出來,購買大明丹藥,培養出一支听從天子指揮的禁軍。
“開口就是五百億 !”
“真有錢啊 … ”
朱由校看著趙佶拿出來的財富以及皇室寶庫里面的各種靈藥和藥材。
朱由校都有洗劫宋國皇室寶庫的心。
“不愧是冠絕九州的富裕之國。”
“這是國窮民富的典範。”
這里面的民不是百姓,而是士大夫中的士紳階層。
比大明的士紳還要富裕幾倍,要是落在他手中,洗劫了大宋的士紳財富。
只怕不會低于一萬億兩銀子的水平。
有了這筆錢,普及教育輕而易舉地實現。
就是百姓的農業稅都可以免去,搞搞商業,都能實現大同夢。
畢自嚴看著國書,眼楮都紅了。
“大宋士紳和權貴太有錢了,我大明和他們比起來弱爆了。” 口中的他們,便是權貴階層。
恨不得這群人都是大明的,好讓海瑞去抄家。
抄家大臣海瑞,可是聞名九州的,多少人恨不得對海瑞剝皮抽筋。
這是儒家叛徒,不得好死的人。
儒家弟子人人得而誅之的對象。
其恨意不在朱由校之下。
“陛下,要不要 … … ”
朱由校看著畢自嚴那火熱的眼神,就知道這老家伙鑽在錢眼里了。
不過,對于這樣的臣子,朱由校心里還是很高興。
“畢愛卿啊,像這樣的大肥羊不殺了可惜。”
“狠狠的薅一波,價格可以略高一點。”
“反正這些人都沒有一個好東西。”
畢自嚴聞言,興奮道︰“臣遵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國庫充盈,作為戶部尚書才能做到心不慌。
不能為大明撈錢,那是作為戶部尚書的失職表現。
皇家礦稅、鹽稅和商稅都已經搞得有聲有色。
在朱由校的強勢之下,擋在前面的人都已經墳頭長草。
還有誰敢和天子對著干?
效果同樣初期的好,大明今年的稅就能高達百億。
朱由校開創了大明財政稅歷史新高。
重要的是,這才是開始,不出十年,大明就能穩定在五百億的國稅。
要是海洋貿易開通,並且打通一切阻礙,還能在提升一倍。
日後大明每年都有一千億兩銀子的穩定稅收,他這戶部尚書才算是真正的合格。
這是天子制定的各類規劃預算,並且現在已開始超過預期。
說明天子的戰略設計和規劃布局非常正確。
執行陛下的各種決策,便是實現大明復興夢的根本。
多少人在罵海瑞,罵天子。
但畢自嚴這些天子近臣,心里卻清楚,天子才是歷史上最有良心的皇帝。
通過現在大明的國策反思以往的所謂的名臣明君,根本沒有可比性。
東林六君子,如今都成了海瑞在都察院的馬仔,沖鋒在前。
要說最擁護天子,最堅決執行天子旨意的文官部門,非都察院莫屬。
以前都察院就是一個清貴衙門,除了少有的薪水和俸祿外,都沒有其他收入。
現在不同了,都察院的薪水和俸祿是大明最高的。
以前一個七品官一個月才十兩銀子,如今一個月是百兩銀子。
像海瑞等高層,每個月的俸祿都是一千兩銀子起步。
重要的是,每年天子的賞賜眾多,各種丹藥都有。
如今都察院富得流油,拿得合理合法。
不過都察院的招募人才的審核相當嚴格,人品、才學以及各種能力都要有。
海瑞把控都察院,走後門想都不要想。
誰敢想走後門,第一個查的就這些人虎。
經過多次復核,身家清白才有資格進都察院。
這個權利,是朱由校親自下達的,賦予都察院更高的期望和擔當.
朱由校目前重點培養大臣對外割羊毛的思維。
這點很重要,如果一個帝國的核心大臣都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只是他一人在做,那是不可能讓大明真正地強大起來。。
說白了官吏不但要有德,還要有經濟意識,發展當地經濟才是內核。
他制定的各類戰略都是根據大明現有情況進行設計的。
充分發揮當地特色,因地制宜的發展,形成龐大的產業鏈。
便是種植藥材,培植藥材,都成了大明重點扶持的項目。
之所以舍得砸下大批俱現復活的木偶人物,目的便是為了更好地執行他的戰略決策。
現在大宗物資貿易,都是諸國權貴在主導。
大明現在目的就是把九州國家的原材料利用起來,由大明生產,其他國家消費。
讓大明成為生產制造國,而其他國家成為大明的商品傾銷國。
唯有這樣才能利用九州所有資源,強大自身的根基。
這需要二三年的開發,才能形成九州主流和潮流。
把九州所有財富都吸收到大明,有了充足的資金,發展大明就是九州大趨勢。
雖然九州各國都在經營這些產業,但都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產業鏈。
現在大明各方面的人才都開始形成規模,足以承擔起生產制造和外銷的良心產業鏈。
之所以扶持遼國和金國,讓遼國和金國吃到甜頭,強軍計劃能實現。
其他國家看到兩國的確強起來,卻又因自身貴族和權貴貪婪因素而無法做到最大化。
朱由校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就是給你提供強軍基礎,你就是無法實現。
想要實現,學明,沒有三四十年緩慢發展,給出的大餅也是能看不能吃。
大元不可能任由金國和遼國強大起來,必然會從中搞事。
乃至學習兩國,與大明建立貿易關系。
一樣大量進口各類丹藥,培養士兵的實力,這些都需要一個恐怖的資源才能達成。
不是喊口號,口號是不可能強國的。
唯有踏踏實實地去做,等得起,消費得起才行。
九州所有國家,出了大明把前面的壇壇罐罐都打爛了,重新在舊秩序上建立了新的秩序。
其他國家沒有這個能力和底氣,只能完成夾生飯。
楊廣現在都開始派出皇族楊林,親自出使大明。
喜歡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術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