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雨過天晴禾苗壯,家風吹徹示範園
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過後,東籬示範園的泥土里翻涌著清新的氣息。李淵蹲在1號智能大棚前,指尖拂過剛冒尖的生菜苗——經過農殘風波後,這批新培育的菜苗長得格外精神,葉片上的水珠順著葉脈滾落,在晨光里折射出細碎的光。
“爸,食藥監局的王局來了,還帶了幾個記者,說要做個專題報道。”李陽推著眼鏡跑過來,手里拿著平板電腦,屏幕上是剛收到的園區監控截圖。李淵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知道了,讓你媽先去接待著,我把這棚的溫濕度調完就過去。”
話音剛落,甦瑤的聲音從大棚入口傳來“不用等你,我已經把人領過來了。”她穿著淺藍色的牛仔外套,頭發扎成利落的馬尾,身邊跟著王浩和三個扛著攝像機的記者。“王局說,想讓你給記者們講講咱們示範園的種植標準,也給其他農場做個榜樣。”
王浩笑著走上前“老李,這次專題報道可是市里重點安排的,就是要讓老百姓都知道,東籬示範園的蔬菜是真安全、真靠譜。”
李淵點了點頭,領著眾人走進大棚。棚內的智能溫控系統正緩緩運轉,牆上的顯示屏實時跳動著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他指著懸掛在植株上方的黃色粘蟲板“我們全程采用物理防治,這些粘蟲板能粘住大部分害蟲,再配合天敵昆蟲,根本不用化學農藥。”
一名年輕的女記者好奇地問“李總,之前的農殘風波,會不會讓您對有機種植產生懷疑?”
李淵的目光落在遠處正在檢查滴灌系統的甦瑤身上,眼神柔和下來“懷疑倒沒有,只是更清楚了肩上的責任。我和我愛人當年建這個示範園,就是想讓大家吃上放心菜。就算遇到再多困難,這個初心也不會變。”
記者們跟著李淵在園區里走了一上午,從育苗室到有機肥發酵區,從智能監控中心到產品檢測室,每到一處,李淵都能詳細說出技術參數和管理標準。當看到檢測室里擺滿了各種精密儀器,而且每一批蔬菜都有完整的檢測記錄時,帶頭的男記者忍不住感慨“李總,您這哪是農場,簡直比科研機構還專業!”
甦瑤笑著補充“這些儀器都是我們去年剛更新的,每一批蔬菜采收前,我們都會先自檢,合格了才會送到合作商那里。之前的風波也給我們提了個醒,以後會做得更細致。”
中午,李淵留王浩和記者們在園區的食堂吃飯。餐桌上的蔬菜全是示範園自己種植的,清炒時蔬、涼拌黃瓜、番茄炒蛋,簡單的菜式卻透著新鮮的清甜。李悅端著一盤剛摘的聖女果過來,分給大家“叔叔阿姨,嘗嘗我們的聖女果,特別甜!”
女記者咬了一口,眼楮一亮“真的好甜!比超市買的好吃多了!”
李陽坐在一旁,推了推眼鏡“這是我們新培育的品種,甜度能達到12度以上,而且富含維生素c。之前農殘風波的時候,好多老顧客都打電話問我們啥時候能恢復供應,說就愛吃我們家的菜。”
王浩放下筷子,感慨道“老李,甦老師,你們這示範園不僅菜種得好,家風也正。倆孩子這麼小就懂這麼多農業知識,將來肯定有出息。”
李淵和甦瑤相視一笑,眼中滿是欣慰。他們知道,這些年的付出,孩子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下午,記者們離開後,李淵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鄰市“惠民農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說想組織合作社的農戶來東籬示範園參觀學習,希望李淵能給他們講講種植技術。
“當然可以!”李淵一口答應,“隨時歡迎你們來,我會把我們的種植經驗和管理模式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
掛了電話,甦瑤走過來“又是來取經的?這已經是這個月的第三批了。”
李淵笑著點頭“說明我們的示範園越來越有影響力了。能幫助更多的農民提高種植技術,讓更多的消費者吃上放心菜,這就是我們建示範園的意義所在。”
接下來的幾天,李淵和甦瑤忙著準備接待惠民農業合作社的事宜。李陽主動承擔起了整理資料的任務,他把示範園的種植技術、管理標準、檢測流程都整理成了圖文並茂的手冊,方便農戶們學習。李悅則跟著張嬸一起,在園區里采摘新鮮的蔬菜,準備招待前來參觀的農戶。
惠民農業合作社的農戶們來的那天,天氣格外晴朗。三十多個農戶騎著電動車,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東籬示範園。李淵和甦瑤親自在門口迎接,領著他們參觀園區。
農戶們一邊走,一邊驚嘆。當看到智能大棚里的蔬菜長得郁郁蔥蔥,而且全是自動化管理時,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農忍不住問“李總,這麼先進的設備,得花不少錢吧?我們小農戶哪能買得起啊?”
李淵笑著解釋“這些設備看著貴,但從長遠來看是劃算的。它能提高產量,減少人工成本,而且種出來的蔬菜質量好,能賣個好價錢。如果你們合作社有興趣,我們可以一起合作,批量采購設備,能節省不少費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老農眼前一亮“真的嗎?那太好了!我們早就想搞智能化種植了,就是不知道從哪兒下手。”
甦瑤補充道“除了設備,我們還可以幫你們制定種植計劃,技術指導,甚至幫你們聯系銷售渠道。只要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把蔬菜種好,賣個好價錢。”
在育苗室,農戶們看到一排排整齊的育苗盤,里面的菜苗長得格外健壯,紛紛圍上來問東問西。李陽拿著育苗手冊,耐心地給他們講解育苗技術“育苗的時候,溫度要控制在25度左右,濕度保持在60到70,還要注意通風,防止病蟲害……”
農戶們听得認真,時不時拿出手機拍照記錄。一位年輕的農戶感慨道“原來育苗還有這麼多講究!以前我們都是隨便撒種子,難怪菜苗長得不好。”
在有機肥發酵區,李淵給農戶們講解了有機肥的制作方法“我們用的有機肥都是自己發酵的,用的是農作物秸稈、動物糞便和菌劑,不僅環保,而且肥力足,種出來的蔬菜口感好。”
一位農戶疑惑地問“李總,發酵的時候會不會有臭味啊?我們村之前有人搞過,臭得鄰居都投訴了。”
李淵笑著搖頭“不會的。我們用的是封閉式發酵罐,還加了除臭菌劑,不僅沒有臭味,還能生產出沼氣,用來做飯、取暖,特別環保。”
參觀結束後,李淵和甦瑤在園區的會議室給農戶們做了詳細的培訓。他們從品種選擇、種植技術、田間管理到產品銷售,都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農戶們踴躍提問,李淵和甦瑤都一一耐心解答。
培訓結束時,惠民農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握著李淵的手,激動地說“李總,甦老師,太感謝你們了!今天真是受益匪淺!我們回去後就按照你們說的方法試試,以後還請你們多指導。”
李淵點了點頭“放心吧,以後有任何問題,隨時給我們打電話。我們都是農民,就應該互相幫助,一起把農業做好。”
送走農戶們,李淵和甦瑤回到辦公室,累得直接坐在了椅子上。李陽端著兩杯溫水進來“爸,媽,你們辛苦了。今天來的農戶們都說,這次沒白來,學到了好多東西。”
甦瑤接過水杯,喝了一口“累是累,但心里高興。能幫助更多的農民,讓他們通過種植蔬菜過上好日子,這比什麼都強。”
李悅也跑進來,笑著說“爸,媽,張嬸說今天采摘的蔬菜特別受歡迎,農戶們都想買點帶回去嘗嘗。”
李淵笑了笑“讓張嬸給他們裝一些,就當是我們的一點心意。”
日子一天天過去,東籬示範園的名聲越來越大。不僅周邊的農戶紛紛來取經,還有不少外地的農業企業也來洽談合作。李淵和甦瑤沒有驕傲自滿,而是更加用心地經營著示範園。他們不斷引進新的種植技術和品種,提高蔬菜的產量和質量;同時,他們還積極幫助周邊的農戶,帶動大家一起發展有機農業。
這天,李淵和甦瑤正在大棚里檢查蔬菜的生長情況,李陽跑過來,手里拿著一份文件“爸,媽,好消息!我們示範園被評為‘省級農業示範園’了!剛才省里的領導給我打電話,說下周要來給我們授牌呢!”
李淵和甦瑤對視一眼,眼中滿是驚喜和激動。他們知道,這個榮譽來之不易,是對他們這些年努力的肯定。
“太好了!”甦瑤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李淵握住甦瑤的手,眼中滿是堅定“這只是一個開始。以後我們要更加努力,把示範園做得更好,幫助更多的農民,讓更多的消費者吃上放心菜。”
李悅也跑過來,抱著李淵的胳膊“爸,媽,你們太厲害了!我為你們驕傲!”
李淵摸了摸女兒的頭,笑著說“這不是我們兩個人的功勞,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沒有員工們的辛勤付出,沒有農戶們的支持,就沒有我們示範園的今天。”
授牌那天,省里的領導親自來到東籬示範園,為他們頒發了“省級農業示範園”的牌匾。園區里的員工和周邊的農戶都來祝賀,熱鬧非凡。
領導握著李淵的手,感慨道“李總,甦老師,你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三農’情懷。你們不僅自己把農業做得風生水起,還帶動了周邊的農戶一起發展,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希望你們能繼續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全省的農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李淵點了點頭,鄭重地說“請領導放心,我們一定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東籬示範園打造成全國一流的農業示範園,帶動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
授牌儀式結束後,李淵和甦瑤站在示範園的門口,望著眼前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夕陽的金輝灑在他們身上,將他們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李陽和李悅站在他們身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爸,媽,以後我們的示範園會越來越有名的。”李陽輕聲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甦瑤笑著點頭“是啊。但不管名氣多大,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要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對得起這片土地,對得起信任我們的百姓。”
李淵握住甦瑤的手,眼中滿是溫柔“放心吧,我會永遠記得。有你,有孩子們,有這麼多支持我們的人,我什麼都不怕。”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李淵和甦瑤的故事還在繼續。他們用自己的雙手,耕耘著這片土地,也耕耘著自己的幸福生活。他們的家風,如同春風化雨般,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而他們的示範園,也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隨著示範園的發展越來越好,李淵和甦瑤也更加忙碌了。他們不僅要管理好園區的日常運營,還要經常去周邊的村莊,給農戶們做技術指導。李陽和李悅也越來越懂事,在完成學業的同時,主動承擔起了更多的責任。李陽負責園區的技術研發和資料整理,李悅則跟著甦瑤,學習如何與農戶溝通,如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有一次,周邊的一個村莊遭遇了洪澇災害,農戶們的蔬菜大棚被淹,損失慘重。李淵和甦瑤得知消息後,立刻組織園區的員工,帶著水泵、種子和肥料,前往村莊幫助農戶救災。他們和農戶們一起,清理大棚里的積水,修復受損的設施,重新播種蔬菜。
在救災的過程中,李陽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指導農戶們如何科學排水,如何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李悅則給農戶們送去食物和水,安慰他們不要灰心,鼓勵他們重新振作起來。
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農戶們的蔬菜大棚終于恢復了生產。當看到重新長出的菜苗時,農戶們激動得熱淚盈眶,紛紛向李淵和甦瑤表示感謝。
“李總,甦老師,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如果不是你們,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一位農戶握著李淵的手,哽咽著說。
李淵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不用謝我們。我們都是農民,應該互相幫助。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甦瑤也補充道“以後如果遇到什麼問題,隨時給我們打電話。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你們。”
從那以後,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信任李淵和甦瑤,紛紛加入到有機農業的種植隊伍中來。東籬示範園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成為了當地鄉村振興的典範。
這天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涼。李陽看著天上的星星,說道“爸,媽,你們說,我們的示範園會不會成為全國最有名的農業示範園?”
甦瑤笑著摸了摸兒子的頭“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可以。但最重要的不是名氣,而是我們能為農民做多少實事,能為消費者多少安全、健康的蔬菜。”
李淵點了點頭“你媽說得對。我們做農業,就得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不管以後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我們一家人齊心協力,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李悅靠在李淵的懷里,輕聲說道“爸,媽,我長大了也要像你們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幫助更多的人。”
李淵和甦瑤相視一笑,眼中滿是欣慰。他們知道,他們的付出沒有白費,他們的精神,將會在兒女的身上繼續傳承下去。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李淵和甦瑤的故事還在繼續。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什麼是愛情,什麼是親情。他們的故事,就像一首悠揚的歌謠,在鄉村的田野上,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傳唱著。而他們的示範園,也像一座燈塔,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為更多的人指引著方向。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