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遠疆傳訊催歸程 故土新程續初心
中非農業示範園的晨霧還沒完全散去,李淵就被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吵醒。他摸索著拿起手機,屏幕上跳動的“國內農業局”字樣讓他瞬間清醒——這個時間點來電,多半是有重要的事。
“李主任,早上好。”電話那頭傳來農業局局長王建國的聲音,帶著幾分急切,“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咱們的‘金穗1號’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會上獲得了金獎,國家準備把它作為中非農業合作的標桿項目,下個月要在首都召開專題研討會,想請你和甦主任作為代表回國參會,順便給國內的農業專家分享下在非洲的種植經驗。”
李淵握著手機的手緊了緊,目光下意識地掃過窗外——田埂上,甦瑤正帶著幾個當地員工檢查玉米秸稈的青貯情況,李陽和李悅則蹲在育苗棚門口,教姆巴和娜拉辨認玉米苗的葉片紋路。他深吸一口氣,聲音帶著難掩的激動“王局長,謝謝您!我們一定準時回去,不辜負國家的期望。”
掛了電話,李淵快步走出房門,正好撞見甦瑤從田里回來,沾著泥土的褲腳還在滴水。“怎麼這麼早起來?”甦瑤笑著遞過一條毛巾,“是不是又在想生產線擴產的事?”
“不是,是國內來的電話。”李淵接過毛巾,把農業局的邀請說了一遍,“下個月要去首都開研討會,還要分享種植經驗,咱們得提前準備下資料。”
甦瑤的眼楮瞬間亮了,手里的水桶都差點沒拿穩“真的?那太好了!咱們終于能回去看看了,陽陽和悅悅肯定高興壞了——他們上次視頻還問外婆什麼時候能做紅燒肉呢。”
兩人正說著,李陽和李悅就蹦蹦跳跳地跑了過來,身後跟著姆巴和娜拉。“爸爸,媽媽,你們在說什麼呢?”李悅拉著甦瑤的衣角,鼻尖上還沾著點泥土,“剛才姆巴說,他家的玉米要做成玉米粉,送咱們一些當禮物呢。”
李淵蹲下身,摸了摸兩個孩子的頭,笑著說“爸爸媽媽要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下個月咱們要回中國去,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還能見到外婆和外公哦。”
“回中國?”李陽的眼楮一下子瞪圓了,手里的玉米苗葉片都差點捏皺,“真的嗎?是不是能看到電視里的天安門?還能吃外婆做的紅燒肉?”
“當然能。”甦瑤刮了刮李悅的小鼻子,“不過咱們回去之前,要把示範園的工作交接好,還要幫姆巴和娜拉把玉米苗照顧好,好不好?”
“好!”兩個孩子齊聲答應,李陽還拉著姆巴的手說,“姆巴,我回去會給你帶中國的玩具,還會拍天安門的照片給你看!”
姆巴雖然不太懂“天安門”是什麼,但還是用力點頭,小臉上滿是期待“我等你回來,還要跟你學新的種植技術。”
接下來的半個月,示範園里一派忙碌景象。李淵和甦瑤白天忙著和老周、小王交接工作——從“金穗1號”的種植技術要點,到玉米深加工生產線的維護流程,再到和當地村民的合作細節,每一項都梳理得清清楚楚,還專門編了一本《示範園日常運營手冊》,手寫標注了不少注意事項。
晚上,兩人則在燈下整理研討會的資料。甦瑤負責統計“金穗1號”在非洲的種植數據,從抗旱性、產量到病蟲害發生率,密密麻麻地記了好幾本;李淵則負責撰寫經驗分享稿,把這五年在非洲遇到的問題、解決的辦法,還有和當地村民相處的故事,都一一寫了進去,字里行間滿是真情實感。
李陽和李悅也沒閑著,每天放學後就去田里幫著澆水、除草,還把自己平時積累的種植小技巧,一條一條寫在小本子上,交給姆巴“這是怎麼分辨玉米有沒有缺水,這是怎麼防治蚜蟲,你照著做,肯定沒問題。”娜拉則拉著李悅,一起畫了好多張“玉米生長圖”,貼在育苗棚的牆上,方便大家查看。
離別的前一天,卡瑪爾帶著村里的村民,抬著一筐筐剛收獲的玉米,來到示範園。“李主任,甦主任,這是咱們自己種的玉米,你們帶回去,讓中國的朋友們也嘗嘗非洲的玉米有多甜。”卡瑪爾的眼楮紅紅的,手里還拿著一個用玉米秸稈編的小籃子,“這是我連夜編的,送給陽陽和悅悅,讓他們別忘了非洲的朋友。”
甦瑤接過玉米,眼淚差點掉下來“卡瑪爾,謝謝你,我們不會忘的,等研討會結束,我們很快就會回來的。”
那天晚上,示範園里舉辦了一場小小的送別宴。大家圍坐在篝火旁,吃著玉米餅,喝著玉米汁,當地村民還唱起了傳統的送別歌,歌聲悠揚又傷感。李陽和姆巴坐在一起,小聲地約定明年一起種新的玉米品種;李悅則把自己最喜歡的畫筆送給了娜拉,說等她回來,要一起畫更美的玉米田。
第二天清晨,天還沒亮,示範園的員工和村民就都來送行。汽車緩緩開動時,姆巴和娜拉追在車後,大聲喊著“李陽!李悅!早點回來!”李陽和李悅趴在車窗上,用力揮手,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飛機終于降落在首都機場。走出航站樓,李淵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父母和甦瑤的父母,兩位老人手里拿著鮮花,臉上滿是笑容。“爸!媽!”甦瑤快步跑過去,抱住母親,眼淚瞬間濕了眼眶。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甦瑤的母親拉著她的手,上下打量著,“瘦了,也黑了,在非洲肯定受了不少苦。”
“不苦,媽,我們在那邊挺好的,還種出了特別好的玉米。”甦瑤笑著說,把李陽和李悅推到老人面前,“陽陽,悅悅,快叫外婆外公,爺爺奶奶。”
“外婆!外公!爺爺!奶奶!”兩個孩子怯生生地叫著,很快就被老人拉到身邊,又是給糖又是給玩具,一下子就不緊張了。
回家的路上,李陽趴在車窗上,看著路邊的高樓大廈,興奮地問“爸爸,這就是中國嗎?比電視里還好看!”
“對,這就是我們的祖國,以後每年都帶你們回來看看。”李淵摸了摸兒子的頭,心里滿是感慨——離開祖國五年,這里的變化太大了,高樓更多了,道路更寬了,連空氣里都帶著熟悉的煙火氣。
接下來的幾天,李淵和甦瑤一邊陪著老人,一邊完善研討會的資料。李陽和李悅則跟著外婆學做中國菜,還去了天安門廣場,看到了莊嚴的升旗儀式,兩個孩子站得筆直,跟著人群一起唱國歌,小臉上滿是自豪。
研討會召開的那天,李淵和甦瑤穿著整齊的正裝,走進了會場。看著台下坐著的農業專家、政府官員,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技術人員,李淵的心里既緊張又激動。輪到他發言時,他拿出精心準備的資料,從“金穗1號”的培育過程,到在非洲的試種經歷,再到和當地村民的合作故事,一一娓娓道來。
當他講到卡瑪爾從懷疑到信任,最終靠種玉米蓋起新房子時,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當他展示李陽和李悅教非洲孩子種玉米的照片時,不少人的眼眶都濕潤了。“我們在非洲種的不僅是玉米,更是希望,是中非人民之間的友誼。”李淵的聲音鏗鏘有力,“未來,我們會繼續留在非洲,把更多的農業技術帶過去,讓金色的玉米穗在更多非洲國家綻放光芒,讓中非友誼永遠傳遞下去。”
發言結束後,王建國局長走過來,緊緊握住李淵的手“李主任,說得太好了!你們在非洲的工作,不僅推廣了農業技術,更增進了中非友誼,國家為你們驕傲!”
研討會結束後,不少農業企業和科研機構都來找李淵和甦瑤合作,有的想引進“金穗1號”在國內試種,有的想和示範園合作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李淵和甦瑤一一認真對接,把每一個合作意向都詳細記錄下來——他們知道,這不僅是對“金穗1號”的認可,更是對中非農業合作的期待。
在國內待了一個月,眼看就要到非洲玉米的播種季,李淵和甦瑤決定啟程返回。離開那天,父母把他們送到機場,反復叮囑“在那邊要照顧好自己,照顧好陽陽和悅悅,有空多打電話回來。”
“爸,媽,你們放心,我們會的。”甦瑤抱著母親,依依不舍地說,“等明年豐收了,我們帶你們去非洲看看,看看我們種的玉米田,看看我們的朋友。”
飛機再次起飛,朝著非洲的方向飛去。李陽和李悅趴在窗邊,看著漸漸變小的城市,興奮地討論著回去要給姆巴和娜拉帶什麼禮物,要怎麼教他們新的種植技術。
“你說,咱們不在的這一個月,老周他們把示範園照顧得怎麼樣了?”甦瑤靠在李淵肩上,小聲問道。
“放心吧,老周他們都是老員工了,肯定沒問題。”李淵握住甦瑤的手,目光望向窗外的藍天白雲,“等咱們回去,就要開始新一季的播種了,還要幫桑巴主任那邊建立示範基地,咱們的任務還重著呢。”
甦瑤點點頭,眼里滿是期待“是啊,還要教村民們做更多的玉米深加工產品,幫他們賺更多的錢,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飛機終于降落在非洲的機場。剛走出航站樓,就看到老周、小王,還有卡瑪爾、姆巴、娜拉等人舉著牌子在等他們。“李主任!甦主任!你們可回來了!”老周快步跑過來,激動地說,“咱們的‘金穗1號’種子都準備好了,就等你們回來播種呢!”
“姆巴!娜拉!”李陽和李悅掙脫父母的手,朝著兩個小伙伴跑去,把帶回的中國玩具遞給他們,“你們看,這是中國的小汽車,這是芭比娃娃,喜歡嗎?”
姆巴和娜拉接過玩具,高興得跳了起來,拉著李陽和李悅的手,說要帶他們去看剛整理好的播種田。
李淵和甦瑤看著孩子們的背影,相視一笑。卡瑪爾走過來,遞過一杯當地的果汁,說“李主任,甦主任,你們走的這一個月,我們把播種田都整理好了,還按照你們教的方法,改良了灌溉系統,今年肯定能有好收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太好了,卡瑪爾。”李淵接過果汁,喝了一口,熟悉的味道讓他心里暖暖的,“明天咱們就開始播種,一起為今年的豐收努力。”
第二天清晨,天還沒亮,示範園的播種田就熱鬧起來。李淵和甦瑤帶著員工和村民,一起播撒“金穗1號”的種子。李陽和李悅則跟著姆巴和娜拉,在田里幫忙撿石頭,還不時提醒大家播種的間距要均勻。
陽光漸漸升起,金色的光線灑在田地上,灑在人們的臉上,每個人的臉上都滿是希望的笑容。李淵彎腰播下一粒種子,指尖觸到濕潤的泥土,心里充滿了力量——他知道,這粒種子不僅會長成茁壯的玉米苗,還會長成中非友誼的參天大樹,在這片遠疆的土地上,永遠生長,永遠綻放。
日子一天天過去,播種的玉米苗漸漸長出了嫩綠的葉片,示範園里又恢復了往日的忙碌。李淵和甦瑤忙著指導村民們田間管理,老周和小王則忙著調試新引進的玉米深加工設備,李陽和李悅則每天放學後就去田里幫著澆水、除草,教姆巴和娜拉辨認玉米苗的病蟲害。
這天晚上,李淵和甦瑤帶著孩子們坐在院子里,看著遠處的玉米田。月光灑在田地上,給嫩綠的玉米苗鍍上了一層銀色的光澤。“爸爸,你說咱們種的玉米,什麼時候能長成金黃色的?”李悅靠在李淵懷里,小聲問道。
“再過幾個月,等夏天來了,玉米就會抽穗,變成金黃色的。”李淵摸了摸女兒的頭,“到時候,咱們又能過豐收節,又能和朋友們一起吃玉米宴了。”
李陽點點頭,眼里滿是期待“我還要教姆巴用中國的方法做玉米粥,讓他嘗嘗中國的味道。”
甦瑤看著兩個孩子,心里滿是欣慰。她知道,自己和李淵選擇的這條路,雖然充滿了挑戰,但卻是無比正確的。他們在非洲的土地上,用汗水澆灌希望,用真心傳遞友誼,而這份希望和友誼,會像示範園里的玉米一樣,年復一年地生長,傳遞給更多的人,直到永遠。
夜風輕輕吹過,帶來了玉米苗的清香。李淵握住甦瑤的手,兩人相視一笑,眼里滿是對未來的期待。他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還有更多的友誼要傳遞,但只要他們堅守初心,攜手並肩,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一定能讓金色的玉米穗在這片遠疆的土地上,永遠綻放光芒,讓中非人民的友誼,永遠長存。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