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歸回

第1746章 金穗映遠疆 初心傳友誼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陽光燦爛的時光 本章︰第1746章 金穗映遠疆 初心傳友誼

    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金穗映遠疆 初心傳友誼

    中非農業示範園的晨光總帶著幾分特別的溫柔,金色的光線穿過玉米田的葉隙,在濕潤的泥土上灑下斑駁的光斑。李淵蹲在田埂上,指尖拂過一株剛抽穗的玉米,穗子上的細毛沾著晨露,在陽光下泛著細碎的光。他身後傳來腳步聲,甦瑤提著保溫桶走過來,棉質襯衫的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的手腕上還沾著些許育苗棚的泥土。

    “剛從育苗棚過來?”李淵回頭,目光落在她沾著泥土的指尖,伸手自然地幫她拂去,“新品種的抗旱玉米苗怎麼樣?”

    “成活率比上個月又高了兩個百分點。”甦瑤將保溫桶放在田埂上,掀開蓋子,蒸騰的熱氣帶著米粥的清香散開,“老周說這批苗的根系比之前更發達,等下個月移栽到試驗田,應該能扛住這邊的旱季。”她遞過一個青花瓷碗,碗里臥著一個金黃的荷包蛋,“先吃早飯,一會兒非洲農業聯盟的考察團就要到了,他們還想看看咱們的玉米深加工生產線。”

    李淵接過碗,指尖觸到溫熱的碗壁,心里也跟著暖了幾分。他望著眼前一望無際的玉米田,這片兩年前還是荒地的土地,如今已被綠油油的作物覆蓋,田埂旁的灌溉渠水流潺潺,遠處的村莊里飄起裊裊炊煙——這是他和甦瑤在非洲扎根的第五年,從最初帶著技術團隊搭建示範園,到如今培育出適合當地氣候的玉米品種,建立起從種植到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堅定。

    “考察團里有幾個是來自布基納法索的農業專家,他們那邊的旱情比咱們這兒更嚴重。”李淵喝了一口米粥,溫熱的液體滑過喉嚨,驅散了清晨的微涼,“昨天跟他們視頻會議,提到咱們的‘金穗1號’抗旱玉米,他們特別感興趣,想引進回去試試。”

    甦瑤點頭,從保溫桶里又拿出一個飯盒,里面裝著涼拌黃瓜和鹵牛肉“我已經讓技術部的小王把‘金穗1號’的種植手冊翻譯成法語和當地語言,一會兒考察團來了,讓他跟專家們詳細對接。對了,陽陽和悅悅今天放假,說要跟咱們一起去生產線幫忙。”

    提到一雙兒女,李淵的臉上露出柔和的笑意。十二歲的李陽和十歲的李悅,自小在示範園長大,跟著父母在玉米田里認識作物,在育苗棚里觀察幼苗生長,甚至能熟練地用當地語言和園區里的非洲工人打招呼。去年非洲兒童農業夏令營,李陽還帶著當地孩子種過玉米,教他們分辨玉米的病蟲害,李悅則把示範園的故事畫成漫畫,送給園區附近學校的小朋友。

    “正好讓他們看看玉米是怎麼變成澱粉和飼料的。”李淵放下碗,擦了擦嘴,“之前陽陽還問我,咱們種的玉米能不能做成他們學校午餐里的饅頭,今天讓他親眼看看生產線,也讓他知道,咱們種的不僅是玉米,更是能讓大家吃飽飯的希望。”

    兩人收拾好保溫桶,朝著示範園的深加工車間走去。沿途遇到不少園區的工人,有中國來的技術人員,也有當地招聘的農民,大家見到李淵和甦瑤,都熱情地打招呼。“李主任,甦主任!”當地工人卡瑪爾扛著鋤頭走過來,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我家地里的‘金穗1號’已經抽穗了,比去年種的普通玉米高了一大截!”

    “好好照料,等收獲了,咱們的收購價肯定不會讓你失望。”甦瑤笑著回應,“你兒子最近在夏令營怎麼樣?有沒有跟著陽陽學種玉米?”

    “學了學了!”卡瑪爾笑得更開心了,“昨天還跟我說,要跟陽陽一樣,以後當農業專家,種出最好的玉米!”

    李淵和甦瑤相視一笑,這樣的對話,在示範園里每天都會發生。他們知道,示範園不僅是技術輸出的平台,更是中非人民友誼的紐帶——中國的農業技術在這里落地生根,當地百姓的生活因為玉米種植發生改變,而孩子們之間的友誼,更像是悄然生長的玉米苗,在不知不覺中長成參天大樹。

    走到深加工車間門口,遠遠就看到兩個小小的身影在門口張望。李陽穿著藍色的工作服,衣服下擺太長,遮住了半個屁股,手里拿著一個筆記本,正認真地跟車間主任老張詢問著什麼;李悅則扎著兩個小辮子,穿著粉色的連衣裙,手里捧著一沓畫紙,看到李淵和甦瑤,立刻蹦蹦跳跳地跑過來。

    “爸爸!媽媽!”李悅撲進甦瑤懷里,舉起畫紙,“你看我畫的玉米生產線,有傳送帶,還有包裝的叔叔阿姨!”

    畫紙上,藍色的傳送帶上擺滿了金黃的玉米,穿著工作服的人們面帶笑容,背景里的示範園玉米田一望無際,天空中還畫著中非兩國的國旗,用彩色的蠟筆涂得鮮艷奪目。甦瑤接過畫紙,忍不住在女兒的額頭上親了一口“畫得真好看,一會兒考察團的叔叔阿姨看到,肯定會喜歡的。”

    李陽也走了過來,手里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密密麻麻的字“張叔叔跟我說,玉米先經過清理,去掉雜質,然後用脫粒機脫粒,再送到粉碎機里磨成粉,最後做成澱粉和飼料。爸爸,這些澱粉除了賣給當地的食品廠,還能運到其他非洲國家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當然可以。”李淵蹲下身,看著兒子認真的眼神,耐心解釋,“咱們的示範園不僅要讓當地百姓能種出玉米,還要讓他們能通過玉米賺到錢。這些澱粉和飼料,除了供應本地,還會出口到加納、多哥這些周邊國家,這樣一來,更多非洲朋友就能通過咱們的玉米產業受益。”

    李陽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把筆記本揣進兜里“那我今天要仔細看看生產線,等夏令營的時候,教給卡瑪爾的兒子。”

    說話間,遠處傳來汽車的鳴笛聲,考察團的車隊到了。李淵整理了一下工作服,對甦瑤和孩子們說“走,咱們去迎接考察團,讓他們看看咱們示範園的成果,也讓他們看看,中非友誼是怎麼在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的。”

    考察團的成員們下車後,立刻被示範園的景象吸引。布基納法索的農業專家桑巴走到玉米田邊,蹲下身仔細觀察玉米的長勢,伸手輕輕捏了捏玉米穗,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李主任,這玉米的穗子比我們那邊種的大了不少,而且葉片看起來很健康,沒有病蟲害的痕跡。”

    “這是我們培育的‘金穗1號’抗旱玉米,不僅耐旱,還抗病蟲害。”李淵遞過一本種植手冊,“手冊里詳細記錄了種植技術,包括播種時間、施肥量、灌溉頻率,都是根據非洲的氣候特點調整的。我們還培訓了當地的技術骨干,他們可以幫你們指導農民種植。”

    桑巴接過手冊,認真地翻看著,不時點頭“太好了!我們國家每年因為干旱,玉米減產嚴重,很多農民都吃不飽飯。如果能引進這種玉米,肯定能解決不少問題。”

    甦瑤笑著補充“除了玉米種子,我們還可以灌溉設備的技術支持。咱們示範園的滴灌系統,比傳統灌溉節水百分之四十,很適合干旱地區使用。一會兒去生產線,你們還能看到玉米深加工的過程,澱粉、飼料、玉米油,都是高附加值的產品,能幫助農民提高收入。”

    考察團成員們跟著李淵和甦瑤走進深加工車間,機器的轟鳴聲中,金黃的玉米被送入清理機,經過脫粒、粉碎、分離等一系列工序,最終變成雪白的澱粉和金黃的飼料。李陽和李悅跟在後面,李陽拿著筆記本,認真地記錄著每一個步驟,偶爾還會向車間工人提問;李悅則把自己畫的畫送給考察團的成員,桑巴接過畫紙,看著上面色彩鮮艷的玉米田和笑臉,忍不住豎起大拇指“小朋友畫得真好,這就是中非友誼的樣子!”

    參觀完生產線,考察團和示範園的技術團隊在會議室召開座談會。桑巴率先發言“李主任,甦主任,經過今天的參觀,我們對示範園的玉米產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們希望能和你們簽訂合作協議,引進‘金穗1號’玉米種子和種植技術,同時邀請你們的技術團隊去我們國家指導農民種植。”

    李淵點頭“我們非常樂意合作。除了技術支持,我們還會在你們國家建立小型的示範基地,讓當地農民親眼看到玉米的長勢和收益,這樣他們才會更有信心種植。另外,我們計劃明年舉辦中非農業技術培訓班,邀請非洲各國的農民和技術人員來中國學習,讓更多人掌握先進的農業技術。”

    座談會一直持續到下午,雙方最終簽訂了合作協議。送走考察團後,李淵和甦瑤帶著孩子們來到示範園的觀景台。站在這里,可以看到整個示範園的景象一望無際的玉米田,整齊排列的育苗棚,繁忙的深加工車間,遠處還有當地農民的村莊。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在玉米田上,給玉米穗鍍上了一層金邊,看起來格外溫暖。

    “爸爸,桑巴叔叔說,他們國家的小朋友經常吃不飽飯,是不是種了咱們的玉米,他們就能吃飽了?”李悅拉著李淵的手,仰著小臉問道。

    李淵蹲下身,摸了摸女兒的頭“對呀,等‘金穗1號’在他們國家種成功了,他們就能收獲更多的玉米,不僅能吃飽飯,還能賣掉玉米賺錢,讓家里的生活變得更好。就像咱們示範園里的卡瑪爾叔叔,以前他家的玉米不夠吃,現在種了咱們的玉米,不僅夠吃,還能把多余的玉米賣給加工廠,蓋了新房子,還送兒子去讀書。”

    李陽看著遠處的玉米田,若有所思地說“媽媽,我以後想當農業科學家,培育出更好的玉米種子,讓更多非洲的小朋友能吃飽飯,能像我一樣上學。”

    甦瑤听到兒子的話,眼眶微微濕潤。她和李淵當初選擇來非洲,就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這里的人民改善生活,而現在,他們的孩子也將這份初心記在了心里。她伸手抱住兩個孩子,聲音溫柔卻堅定“陽陽,悅悅,媽媽和爸爸支持你們。不管以後你們做什麼,只要堅守初心,傳遞溫暖,就是對中非友誼最好的傳承。”

    夕陽漸漸落下,夜幕開始降臨。示範園里的路燈亮起,柔和的光線照亮了田埂和道路。李淵牽著甦瑤的手,兩個孩子跟在身邊,一家人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遠處傳來當地村民的歌聲,歌聲悠揚,帶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你還記得咱們剛來時的樣子嗎?”甦瑤輕聲問道,“那時候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到處都是石頭,當地村民對我們的技術還不相信,很多人都不願意嘗試種咱們的玉米。”

    “怎麼不記得。”李淵笑著回憶,“第一次推廣‘金穗1號’的時候,只有卡瑪爾一個人願意試種。結果到了收獲的時候,他的玉米產量比別人高了一倍,其他村民才開始相信我們。現在好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示範園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這就是咱們想要的結果。”

    “以後還會更好的。”甦瑤抬頭看著李淵,眼中滿是憧憬,“等陽陽和悅悅長大了,他們會帶著這份記憶,把中非友誼傳遞下去。就像這示範園里的玉米,年復一年地生長,永遠帶著希望,永遠傳遞著溫暖。”

    李陽和李悅走在後面,手里拿著從玉米田里摘下的玉米穗,穗子上的玉米粒飽滿金黃。他們小聲地討論著明天要去夏令營教當地孩子種玉米,要把今天看到的生產線講給他們听。月光灑在他們身上,小小的身影在田埂上拉得很長,像兩顆正在茁壯成長的玉米苗,充滿了生機和希望。

    回到家,甦瑤去廚房準備晚飯,李淵則坐在客廳里,翻看今天和考察團簽訂的合作協議。李陽和李悅趴在桌子上,繼續完善白天畫的玉米生產線圖,還在旁邊加了一行字“中非友誼,金穗傳遞。”

    晚飯時,甦瑤端上了用示範園自產玉米做的玉米粥和玉米餅。金黃的玉米餅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李悅咬了一口,滿足地眯起眼楮“媽媽,這玉米餅真好吃,比超市里買的還香!”

    “這是咱們自己種的玉米做的,當然好吃。”甦瑤笑著說,“以後等‘金穗1號’在非洲更多國家種成功了,更多非洲小朋友也能吃到這麼香的玉米餅。”

    李淵喝了一口玉米粥,看著眼前的妻子和孩子,心里充滿了幸福感。他知道,自己和甦瑤選擇的這條路,雖然充滿了挑戰,但卻是無比正確的。他們在非洲的土地上,用汗水澆灌出金色的玉米,也澆灌出中非人民深厚的友誼。而這份友誼,會像示範園里的玉米一樣,年復一年地生長,傳遞著希望和溫暖,守護著中非人民共同的夢想。

    晚飯後,一家人來到院子里。示範園的夜晚格外安靜,只有蟲鳴聲和遠處玉米田的風聲。李陽和李悅坐在秋千上,手里拿著手電筒,照著院子里種的玉米苗。“爸爸,你看這棵玉米苗,什麼時候能長到像田里的那麼高?”李陽問道。

    “只要好好澆水、施肥,再過幾個月,它就能長到比你還高,還能結出金黃的玉米穗。”李淵回答道。

    李悅抬頭看著星空,星星在夜空中閃爍,像撒在黑色絲絨上的鑽石。“媽媽,非洲的星星真亮,比咱們在中國看到的還亮。”

    “因為這里的天空更干淨,沒有那麼多污染。”甦瑤抱著女兒,“就像中非友誼一樣,純粹而真誠,永遠閃耀著光芒。”

    李淵走到甦瑤身邊,伸手攬住她的肩膀。兩人望著遠處的玉米田,望著滿天的繁星,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他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示範園的玉米產業還需要不斷發展,中非友誼的傳承還需要更多人的努力。但只要他們堅守初心,只要孩子們能接過這份接力棒,金色的玉米穗就會永遠在非洲的土地上綻放光芒,中非人民的友誼就會永遠傳遞下去,直到永遠。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兵王歸回》,方便以後閱讀兵王歸回第1746章 金穗映遠疆 初心傳友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兵王歸回第1746章 金穗映遠疆 初心傳友誼並對兵王歸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