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瑤光連千鎮 初心照山河
秋雨敲著望溪村養老院的玻璃窗時,李淵正對著桌上的地圖圈圈點點。泛黃的地圖上,青石鎮、望溪村的標記旁,又多了十幾個紅圈——都是周邊鄉鎮上報的“待建養老院村落”,最遠的平嶺村,要翻過三座山,開車得走兩個小時盤山路。甦瑤端著剛熱好的姜茶走過來,把杯子放在他手邊,目光落在“平嶺村”那圈紅印上“王主任說平嶺村有十七位獨居老人,其中六位行動不便,咱們得提前把無障礙坡道的設計方案改改,用更防滑的材料。”
李陽抱著筆記本電腦湊過來,屏幕上是剛做完的“瑤光計劃數據看板”“爸,媽,青石鎮和望溪村的老人健康數據都同步到市級平台了,上周平嶺村衛生院的張醫生聯系我,說想先給老人們做基礎體檢,讓我把智能建檔的模板發過去。對了,我還加了‘慢性病管理模塊’,像有糖尿病的老人,系統會自動提醒護工定期測血糖,還能生成月度健康報告發給子女。”
李悅趴在桌邊,把畫夾攤開,里面是給平嶺村老人畫的“入住指南漫畫”“爸爸,我畫了怎麼用智能馬桶,還有怎麼跟城里的孫子視頻!平嶺村的劉奶奶說她想孫子,我還在畫里加了‘視頻通話快捷鍵’,按一下小熊按鈕就能打通啦!”
李淵喝了口姜茶,暖意順著喉嚨往下淌。從最初的社區小養老院,到如今覆蓋兩鎮十村的“瑤光網絡”,這一路像翻山,有過設備調試到凌晨的疲憊,有過被老人誤解驅趕的委屈,但更多的是像此刻這樣——一家人圍著一張地圖,把“讓老人安享晚年”的心願,拆成坡道材料、數據模塊、漫畫按鈕,一點點壘成踏實的希望。
“明天先去平嶺村踩點,”李淵用紅筆在平嶺村的標記旁畫了個星,“李陽跟張醫生對接體檢時間,我和你媽去看場地,小悅……”他轉頭看向女兒,“你跟我們一起去,給老人們送畫,順便問問他們喜歡什麼樣的房間布置。”
李悅立刻坐直身子,把畫夾抱在懷里“好!我還要跟劉奶奶說,視頻通話特別簡單,比打電話還清楚!”
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李淵的車就駛上了去平嶺村的盤山路。雨剛停,路面有些濕滑,李淵握著方向盤的手穩穩的——在部隊練過的車技,此刻全用在了給老人送溫暖的路上。甦瑤把提前準備的血壓儀、血糖儀放進後備箱,李陽則對著電腦核對老人名單,李悅靠在窗邊,看著窗外掠過的青山,手里還攥著給劉奶奶的畫。
車到平嶺村山口時,就看見一個穿著碎花衫的老人站在路邊張望,是王主任提前聯系好的村支書周叔。“李總,可把你們盼來了!”周叔快步迎上來,手里還拿著一把油紙傘,“村里的老人們听說你們要來,都在老村部等著呢,劉奶奶凌晨四點就起來煮了紅薯,說要給你們嘗嘗。”
跟著周叔往村里走,石板路上還留著雨痕,兩旁的老房子牆上爬滿了牽牛花。走到老村部門口,就听見里面傳來熱鬧的說話聲。推開門,二十多個老人圍坐在長桌旁,桌上擺著剛煮好的紅薯,冒著熱氣。看到李淵一家人,老人們都站起來,眼神里滿是期待。
“李總,甦總,快坐!”劉奶奶拄著拐杖走過來,拉著甦瑤的手,“我听周叔說你們要給咱們建養老院,還有能視頻的機器,我這心里啊,天天盼著你們來!我那孫子在深圳打工,三年沒回來了,我想看看他,又怕花錢……”
李悅趕緊跑過去,把畫遞給劉奶奶“奶奶,您看,這個小熊按鈕就是視頻通話,按一下就能看到孫子啦,不用花錢!”
劉奶奶接過畫,眯著眼楮看了半天,眼眶慢慢紅了“這小丫頭畫得真好,要是真能這麼方便,我天天都想看看孫子。”
李淵走到老村部中央,環顧著滿屋子的老人“爺爺奶奶們,今天我們來,一是看看場地,二是想听听大家的需求。咱們的養老院會建無障礙坡道,配智能護理床,每個房間都有獨立衛生間,還有文娛活動室,大家想下棋、唱歌、看電視都行。要是大家有什麼想法,盡管跟我們說。”
“李總,我有個想法!”坐在角落的張爺爺舉起手,“我年輕的時候是木匠,要是養老院需要做些木櫃子、木凳子,我來幫忙!不用給錢,就想為大家出點力。”
“我也能幫忙!”旁邊的王奶奶說,“我會縫被子,到時候我幫大家縫被褥,保證又軟又暖和!”
老人們紛紛舉手,有的說會種菜,要給養老院種青菜;有的說會做飯,想幫護工打下手。甦瑤看著老人們的熱情,眼眶熱了“爺爺奶奶們,謝謝大家!咱們的養老院,就是咱們自己的家,大家一起出力,把家建得更暖和。”
接下來的日子,平嶺村的養老院建設緊鑼密鼓地展開。李淵帶著工程隊改造老村部,把原本破舊的窗戶換成隔音玻璃,把泥濘的地面鋪成防滑地磚;甦瑤每天都去村里走訪老人,記錄他們的用藥習慣、飲食偏好,還幫行動不便的老人洗頭、剪指甲;李陽忙著調試智能設備,跟平嶺村衛生院對接數據,還教村里的年輕人用健康監測系統,讓他們也能幫家里的老人測血壓;李悅則每天放學後就去工地,給工人們送水,給老人們畫漫畫,還跟著張爺爺學做小木凳,說要放在養老院的文娛活動室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有一天,李陽在調試智能呼叫系統時,發現平嶺村的信號比望溪村還差,有時候呼叫鈴的信號會中斷。他立刻給技術部的同事打電話,讓他們送兩台信號增強器過來。為了不耽誤工期,李陽和同事們冒著雨爬上村後的山坡,把信號增強器裝在最高的樹上。雨水打濕了他們的衣服,泥土沾滿了他們的鞋子,可當看到呼叫鈴的信號終于穩定時,李陽笑著說“這下好了,老人們有事,一按鈴護工就能听到了。”
甦瑤在走訪時,遇到了一位姓趙的爺爺。趙爺爺患有嚴重的關節炎,每到陰雨天就疼得厲害,連穿衣服都費勁。甦瑤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第二天就從市里帶來了電熱毯和護膝,還幫趙爺爺按摩膝蓋。趙爺爺感動得說“姑娘,你比我親閨女還貼心。我閨女遠嫁外地,一年才回來一次,我這老骨頭,平時就自己扛著。”
甦瑤握著他的手,輕聲說“趙爺爺,以後咱們養老院有護工,有醫生,您要是疼了,隨時跟我們說,我們幫您按摩,幫您拿藥。”
李悅則在跟老人們相處時,發現很多老人都喜歡听老歌。她就跟李淵說,想在養老院的文娛活動室里裝一個點歌機。李淵立刻讓人去買了點歌機,還下載了很多老歌。那天下午,養老院的院子里響起了《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聲,老人們圍在一起,跟著音樂哼唱,有的還拉起了手,跳起了舞。李悅看著老人們的笑容,也跟著拍手,心里滿是歡喜。
轉眼兩個月過去了,平嶺村的養老院終于建成了。養老院的外牆刷成了天藍色,像平嶺村的天空一樣清澈;院子里種著老人們親手栽的月季花,開得格外鮮艷;房間里的智能護理床、智能呼叫鈴、智能血壓儀都安裝調試完畢;文娛活動室里,張爺爺做的小木凳整齊地擺放在棋桌旁,李悅畫的漫畫貼滿了牆壁;廚房旁邊的小菜園里,老人們種的青菜綠油油的,長勢喜人。
入住那天,平嶺村的老人們都穿著最干淨的衣服,背著簡單的行李,早早地來到了養老院。劉奶奶牽著趙爺爺的手,慢慢走進房間,看著柔軟的床墊,看著牆上的漫畫,又看了看窗外的月季花,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張爺爺則走到文娛活動室,摸著自己做的小木凳,眼里滿是自豪。
李淵、甦瑤、李陽、李悅站在院子里,看著老人們的笑容,心里滿是欣慰。甦瑤靠在李淵肩上,輕聲說“你看,咱們又多了一個家。”
李淵點點頭,握著她的手“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家。”
中午,護工們和老人們一起做了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有劉奶奶煮的紅薯,有張爺爺種的青菜,有王奶奶縫的饅頭,還有李淵從市里帶來的醬鴨。老人們圍坐在餐桌旁,說說笑笑,像一家人過年一樣熱鬧。劉奶奶舉起酒杯,對李淵一家人說“李總、甦總、小李、小悅,謝謝你們!要是沒有你們,我們這些老頭子、老婆子,哪能住上這麼好的養老院,過上這麼幸福的日子!我代表平嶺村的老人們,敬你們一杯!”
李淵也舉起酒杯,笑著說“劉奶奶,不用謝。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有什麼需求,盡管跟我們說。”
大家都舉起酒杯,踫在一起,清脆的踫撞聲在院子里回蕩,像一首溫暖的歌。
下午,劉奶奶迫不及待地讓李陽教她用視頻通話。李陽幫她撥通了孫子的電話,屏幕上出現孫子的臉時,劉奶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只是一個勁地擦眼淚。孫子看著奶奶住的養老院,笑著說“奶奶,您住的地方真好,比家里還漂亮!以後我每個周末都跟您視頻,您要是想我了,就按那個小熊按鈕。”
劉奶奶點點頭,哽咽著說“好,好,奶奶等著。”
看著這一幕,在場的老人們都露出了羨慕的眼神。李陽笑著說“爺爺奶奶們,大家別著急,我一個個教你們,保證每個人都會用。”
接下來的幾天,李陽每天都在文娛活動室教老人們用智能設備。有的老人記性不好,一個步驟要教好幾遍,可李陽從來沒有不耐煩,總是笑著說“爺爺奶奶們,沒關系,咱們慢慢來,多練幾遍就會了。”
甦瑤則忙著給老人們做健康檔案,還幫他們預約市里的專家門診。有位姓孫的爺爺患有白內障,看不清東西,甦瑤就幫他聯系了市里的眼科醫院,還陪著他去做手術。手術後,孫爺爺能看清東西了,他拉著甦瑤的手,激動地說“姑娘,謝謝你!我以為我這輩子都看不見了,沒想到還能看到這麼漂亮的養老院,看到你們的笑臉。”
李悅則每天都去養老院,給老人們講故事、畫畫,還跟著張爺爺學做木活。她做的小木勺雖然不怎麼規整,可老人們都很喜歡,紛紛說要放在自己的房間里。
日子一天天過去,平嶺村養老院的名聲越來越大。周邊鄉鎮的老人都想來這里住,有的甚至不遠千里趕來考察。李淵和甦瑤商量後,決定擴大“瑤光計劃”的規模,在更多的鄉鎮建養老院,讓更多的老人受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李淵一家人更忙了。李淵經常要去各個鄉鎮考察場地,協調工程隊;甦瑤忙著制定養老院的管理規範,培訓護工;李陽則帶領技術團隊,升級智能健康監測系統,讓數據同步更及時、更準確;李悅則利用周末和假期,去各個待建養老院的村落,給老人們畫漫畫,收集他們的需求。
有一天,省里的領導來到了平嶺村養老院考察。看到養老院的環境,看到老人們幸福的笑容,看到智能設備給老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領導們都很欣慰。他們說,要把“瑤光計劃”作為全省養老產業的示範項目,在全省推廣,還會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幫助“瑤光計劃”發展得更好。
李淵和甦瑤對領導們表示感謝,他們說,會繼續努力,把“瑤光計劃”做得更好,不辜負領導們的信任和老人們的期待。
考察結束後,領導們離開了平嶺村。李淵一家人坐在養老院的院子里,看著老人們在月季花旁散步,看著孩子們在一旁追逐打鬧,看著護工們在忙著給老人們端茶倒水,心里滿是感慨。
“李淵,”甦瑤靠在他肩上,輕聲說,“你還記得咱們剛開始做‘瑤光計劃’的時候嗎?那時候,咱們只是想給社區里的幾個老人一個溫暖的家,沒想到現在,‘瑤光計劃’能幫助這麼多老人,還能得到省里的支持。”
李淵握著她的手,眼神堅定“我記得。可我知道,這不是咱們一家人的功勞,是所有支持‘瑤光計劃’的人,是所有付出努力的護工、醫生、志願者,還有那些信任我們的老人們,是他們一起,讓瑤光的光芒越來越亮。”
李陽看著手里的平板電腦,上面顯示著“瑤光計劃”的覆蓋範圍——已經有五十多個鄉鎮申請加入,預計明年就能建成二十個新的養老院。他笑著說“爸,媽,以後咱們的智能系統還能跟全省的養老平台對接,老人們不管住在哪個養老院,健康數據都能實時共享,要是去別的城市探親,也能在當地的‘瑤光養老院’享受服務。”
李悅抱著畫夾,眼楮亮了“爸爸,那以後我要畫更多的漫畫,發給每個養老院的爺爺奶奶,讓他們都知道怎麼用智能設備,怎麼過得開心!”
一家人都笑了,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溫暖而明亮。院子里,老人們的笑聲、孩子們的歡鬧聲、護工們的說話聲交織在一起,像一首幸福的歌。
夜幕降臨,平嶺村養老院的燈光亮了起來,像一顆顆溫暖的星星,照亮了整個山村。李淵和甦瑤坐在院子里的長椅上,看著遠處的星空,李陽在給老人們調試電視,李悅在給老人們畫睡前故事。微風帶來了月季花的清香,一切都顯得那麼寧靜而美好。
“李淵,”甦瑤輕聲說,“你說,咱們的‘瑤光計劃’,會不會有一天,能照亮全國的山鄉?”
李淵握緊她的手,語氣堅定“會的。只要咱們一家人在一起,只要還有老人需要我們,我們就會一直走下去。瑤光的光芒,會像星星一樣,遍布全國的每一個角落,溫暖每一位老人的晚年。”
甦瑤點點頭,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她知道,“瑤光計劃”的路還很長,但只要他們一家人攜手同行,只要堅守著“讓每個老人都能安享晚年”的初心,就沒有走不完的路,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
夜風拂過,帶來了老人們的鼾聲和孩子們的夢話。院子里的月季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美麗,仿佛在訴說著這個關于愛、溫暖和初心的故事,也在預示著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而李淵一家人,會帶著這份初心,繼續前行,讓瑤光的光芒,永遠照亮山河,溫暖每一位老人的歸途。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