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歸回

第1575章 舊物載情傳薪火 新程逐夢映初心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陽光燦爛的時光 本章︰第1575章 舊物載情傳薪火 新程逐夢映初心

    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舊物載情傳薪火 新程逐夢映初心

    凌晨五點半,天還沒亮透,“遠航科技”辦公樓的燈光就亮了一盞。李淵坐在辦公桌前,指尖輕輕拂過桌角那台舊測量儀——外殼上“瑤”字的刻痕被歲月磨得有些淺淡,卻依舊清晰。桌對面的文件架上,新疊起的“社區智能養老二期方案”旁,放著陳建國送來的深藍色布包,里面的舊筆記本和手電筒,成了他每次改方案時必看的“參考書”。

    “爸,您怎麼又這麼早?”李陽推開辦公室門,手里拎著兩份熱豆漿和油條,看到父親盯著測量儀出神,放輕了腳步,“周叔叔說今天要去城郊養老院考察,咱們得提前把設備清單再核對一遍,那邊的老人大多行動不便,設備參數不能出一點錯。”

    李淵回過神,接過豆漿,指尖觸到溫熱的杯壁,忽然想起甦瑤當年總說“早起的豆漿最香”。他翻開筆記本,指著其中一頁甦瑤寫的“養老院防滑改造注意事項”,聲音里帶著幾分暖意︰“你看你媽當年記的,連走廊地磚的防滑系數都標得清清楚楚,咱們這次帶的智能助行器,得按這個標準調,確保老人走在上面穩當。”

    李陽湊過去,看到筆記旁畫著個小小的拐杖圖案,旁邊寫著“王爺爺說拐杖柄要軟,不然硌手”,眼眶微熱︰“我昨晚改方案時,把助行器的扶手換成了 膠材質,還加了可調節高度的按鈕,應該能符合老人們的需求。”

    父子倆正說著,周明遠的車已經停在了樓下。電話里,他的聲音帶著幾分興奮︰“老李,我把國外帶回來的智能護理床樣品裝上車了,還特意加了甦瑤當年提的‘床頭緊急呼叫鈴’,咱們今天讓養老院的老人們試試!”

    半小時後,車隊準時出發。李悅坐在李淵身邊,懷里抱著個布偶小熊,小熊的耳朵上縫著個小小的“瑤”字——是甦瑤生前給她做的。“爸爸,養老院的爺爺奶奶會不會喜歡我做的手工賀卡呀?”小姑娘扒著車窗,看著窗外漸漸亮起來的天色,眼楮亮晶晶的。

    “肯定會的。”李淵摸了摸女兒的頭,想起甦瑤當年帶孩子們去孤兒院做義工,悅悅也是這樣,提前好幾天就準備禮物。他拿出手機,翻出甦瑤生前拍的養老院照片——照片里,她正幫一位老奶奶梳頭發,笑容比陽光還暖。

    車子駛進城郊養老院時,院長已經帶著幾位老人在門口等候。看到李淵一行人,院長連忙迎上來︰“李總,可把你們盼來了!咱們養老院的老人們,天天盼著你們的智能設備呢!”

    李淵注意到,院長身邊的老奶奶坐著輪椅,手里攥著個舊布包,跟陳建國的那個很像。老奶奶看到他,顫巍巍地伸出手︰“你是……甦瑤同志的愛人?我叫趙秀蘭,當年甦瑤同志幫咱們養老院改防滑地面,還幫我剪過頭發呢!”

    李淵握住老人的手,心里一陣觸動︰“趙奶奶,我是李淵。這次我們來,就是想給養老院裝些智能設備,讓您和老人們住得更舒服。”

    周明遠和李陽忙著卸設備,李悅則跑過去,把手里的賀卡遞給趙奶奶︰“奶奶,這是我畫的智能養老小屋,里面有會講故事的機器人,還有能飛的小燈籠,您喜歡嗎?”

    趙奶奶接過賀卡,笑得眼楮都眯了︰“喜歡,喜歡!悅悅跟你媽媽一樣,心真細。當年你媽媽幫我剪頭發,知道我耳朵不好,還特意湊到我耳邊說話,說‘奶奶您放心,我剪得慢,保證好看’。”

    說話間,周明遠已經把智能護理床組裝好了。他扶著趙奶奶躺上去,按下遙控器上的按鈕,床板緩緩升起,床頭的顯示屏上立刻顯示出老人的心率和血壓。“奶奶,您看,這個床能調高低,還能測您的身體數據,要是不舒服,按這個紅色按鈕,我們就能馬上過來。”

    趙奶奶試著按了按按鈕,床頭的呼叫鈴立刻響了起來,旁邊的顯示屏上還彈出了“趙秀蘭奶奶需要幫助”的提示。“太方便了!”老人激動地說,“以前我夜里想喝水,都不敢叫醒護工,現在有了這個,再也不用怕麻煩別人了。”

    李淵走到護理床旁,看到床底裝著個小小的儲物盒,里面放著常用的藥品和紙巾——是李陽特意加的。“這個儲物盒的位置,跟你媽當年在養老院裝的床頭櫃位置一樣。”他輕聲對兒子說,“你媽總說,老人的東西要放在隨手能拿到的地方,不能讓他們多費勁。”

    李陽點頭,眼眶有些紅︰“我看媽媽的筆記里寫了,就照著做了。沒想到真的能幫到趙奶奶。”

    接下來的一上午,李淵和團隊忙著給養老院安裝智能設備——走廊里裝了智能感應燈,老人走過去會自動亮起;活動室里放了智能棋牌桌,能語音提示出牌規則;每個房間里都裝了智能煙感器,一旦檢測到煙霧,會立刻報警並通知護工。

    陳建國也跟著來了,他拿著工具箱,幫著調試智能設備的電路。“當年甦瑤同志幫養老院改電路,說‘老人安全最重要,電路不能出一點問題’。”他一邊擰著螺絲,一邊說,“現在這些智能設備,比當年的電路復雜多了,但咱們的標準不能降,得讓老人們用得放心。”

    中午吃飯時,養老院的食堂里飄著飯菜香。李淵和老人們坐在一起,听他們講甦瑤當年的故事——有的老人說甦瑤幫他們種過菜,有的說她陪他們聊過天,還有的說她過年時還來給他們包餃子。“甦瑤同志就像咱們的親閨女一樣。”一位老爺爺說,“她走的那年,咱們養老院的老人們,都哭了好幾天。”

    李淵听著,心里滿是愧疚。甦瑤生前總說“養老院的老人們很孤單,要多陪陪他們”,可他當年因為工作忙,很少陪她一起來。現在想來,那些他缺席的時光,都成了永遠的遺憾。

    下午,李淵帶著團隊去了養老院後面的小花園。花園里的花已經開了,五顏六色的,格外好看。李悅拉著趙奶奶的手,指著不遠處的智能座椅說︰“奶奶,咱們去那邊坐會兒吧!那個椅子能曬太陽,還能給您的手機充電呢!”

    趙奶奶點點頭,在李悅的攙扶下走到智能座椅旁。她剛坐下來,座椅上的傳感器就自動檢測到她的體重和坐姿,調整到最舒服的角度。“真神奇!”老人笑著說,“現在的科技真發達,要是你媽媽還在,肯定會很開心的。”

    李淵看著這一幕,忽然想起甦瑤當年在花園里種的梔子花。他走到花園的角落,看到幾株梔子花正冒出花苞——是當年甦瑤親手種的。“這些花,你媽媽每年都會澆。”趙奶奶走過來,輕聲說,“她走後,我們就接著澆,想著等花開了,她說不定能看到。”

    李淵蹲下身,摸了摸梔子花的葉子,眼眶發熱。他想起甦瑤最喜歡梔子花,說“梔子花的香味很干淨,像老人們的笑容”。現在,梔子花快開了,他們的智能養老項目也有了進展,這大概就是對甦瑤最好的告慰。

    傍晚時分,李淵和團隊準備離開。老人們依依不舍地送他們到門口,趙奶奶拉著李淵的手,遞給他一個布包︰“這里面是我給悅悅織的毛衣,還有當年你媽媽幫我剪頭發時用的梳子。梳子我洗干淨了,你拿著,就當是個念想。”

    李淵接過布包,里面的梳子是塑料的,梳齒有些磨損,卻很干淨。他知道,這把梳子對趙奶奶來說很重要,卻還是送給了他。“謝謝您,趙奶奶。”他輕聲說,“我們會常來看您的,等梔子花謝了,我們再給您帶新的花苗來。”

    車子駛離養老院時,李悅趴在車窗上,對著老人們揮手︰“爺爺奶奶再見!下次我帶媽媽做的布偶小熊來看你們!”

    李淵看著女兒的模樣,又看了看手里的布包,忽然覺得,甦瑤從未離開。她留在養老院的梔子花,留在老人們心里的溫暖,留在孩子們身上的善良,都在陪著他們,一步步走向新的旅程。

    回到公司,李淵把趙奶奶送的梳子和甦瑤的筆記本放在一起。他翻開筆記本,看到最後一頁寫著一行小字︰“等陽陽悅悅長大了,帶他們來養老院,給爺爺奶奶講故事,種梔子花。”字跡旁邊畫著個小小的梔子花,還有個全家福的圖案。

    “爸,您看!”李陽拿著一份文件跑進來,臉上滿是興奮,“合作方剛才打電話說,要把咱們的智能養老項目推廣到全市的養老院,還說要以媽媽的名字命名,叫‘瑤光計劃’!”

    李淵接過文件,看到“瑤光計劃”四個字,眼眶瞬間紅了。“瑤光”是甦瑤的小名,合作方的這個提議,無疑是對甦瑤最大的認可。他想起甦瑤當年說“想讓更多老人感受到溫暖”,現在,這個願望終于要實現了。

    周明遠也走了進來,手里拿著本厚厚的相冊︰“我整理了一些甦瑤當年做項目的照片,還有今天在養老院拍的,咱們把這些照片放進‘社區項目初心錄’里,讓更多人知道甦瑤的故事。”

    李淵接過相冊,翻開第一頁,看到甦瑤在養老院花園里種梔子花的照片——她穿著淺色的外套,手里拿著小鏟子,笑容比陽光還暖。“好,”他輕聲說,“咱們把照片整理好,再加上老人們的故事,讓‘瑤光計劃’不僅是個項目,更是一份傳承。”

    晚上回家,院子里的全家福風箏被晚風一吹,輕輕晃著。李悅把趙奶奶織的毛衣穿在身上,跑到李淵面前︰“爸爸,你看我穿這件毛衣好看嗎?趙奶奶說,這是用媽媽喜歡的藍色線織的,就像天空的顏色。”

    李淵點頭,摸了摸女兒的頭︰“好看,真好看。悅悅要好好愛惜這件毛衣,就像愛惜媽媽的布偶小熊一樣。”

    李陽坐在一旁,看著手里的“瑤光計劃”文件,忽然說︰“爸,我想跟您和周叔叔一起,把媽媽的故事做成紀錄片。咱們去她當年做過項目的社區和養老院,采訪那些認識她的人,讓更多人知道,做項目可以很溫暖。”

    李淵看著兒子堅定的眼神,心里滿是欣慰。他知道,孩子們已經長大了,不僅繼承了甦瑤的初心,還想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好,”他重重點頭,“咱們一起做,讓更多人知道你媽媽的故事,知道什麼是有溫度的項目。”

    接下來的日子,李淵和團隊忙著推進“瑤光計劃”。他們去了甦瑤當年做過項目的十幾個社區和養老院,采訪了上百位認識甦瑤的人,收集了很多珍貴的故事和照片。李陽負責整理資料,李悅則負責畫紀錄片的插畫,周明遠和陳建國則忙著協調資源,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有天,他們去了甦瑤當年改下水道的那個老舊小區。張大爺推著輪椅,指著不遠處的下水道井蓋說︰“你們看,那個刻著‘瑤’字的井蓋,現在還在用呢!當年甦瑤同志為了改這個下水道,跟工人一起扛水泥,手上磨出了好幾個水泡,都沒說過一句累。”

    李淵蹲下身,摸了摸井蓋的“瑤”字,忽然想起甦瑤當年回家時,手上的水泡被他看到,她還笑著說“沒事,過幾天就好了”。現在想來,那些水泡背後,是她對項目的認真,對老百姓的負責。

    周明遠拿出相機,拍下井蓋的照片︰“這個井蓋得放進紀錄片里,它不僅是甦瑤工作的見證,更是咱們‘瑤光計劃’的初心所在。”

    采訪結束後,張大爺拉著李淵的手,輕聲說︰“老李,你們做的‘瑤光計劃’,比甦瑤當年做的項目更厲害,卻跟她當年一樣,都是為了老百姓好。甦瑤同志要是知道,肯定會為你們驕傲的。”

    李淵點頭,心里滿是堅定。他知道,“瑤光計劃”不僅是對甦瑤的紀念,更是對初心的傳承。他們要讓甦瑤的精神,像這井蓋一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永遠留在老百姓的心里。

    日子一天天過去,“瑤光計劃”的推廣工作順利推進。全市的養老院都裝上了智能設備,老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安全。紀錄片的拍攝也接近尾聲,李陽和李悅還特意去了甦瑤的墓地,把紀錄片的樣片放給她看。

    “媽媽,你看,我們做的‘瑤光計劃’幫助了很多爺爺奶奶,還有很多人知道了你的故事。”李悅趴在墓碑前,輕聲說,“以後我們會繼續努力,把你的初心傳承下去,讓更多人感受到溫暖。”

    李淵站在一旁,看著墓碑上甦瑤的照片,心里滿是暖意。他知道,甦瑤從未離開,她就像這春天的陽光一樣,永遠照耀著他們,陪著他們走過往後的每一個日子。

    “陽光計劃”的啟動儀式那天,天氣格外好。養老院的老人們、社區的居民們、合作方的代表們,還有很多認識甦瑤的人,都來了。儀式上,李淵拿著甦瑤的筆記本,跟大家分享了她當年做項目的故事,還有“瑤光計劃”的初心。

    “甦瑤生前總說,做項目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他的聲音有些哽咽,卻格外堅定,“今天,我們啟動‘瑤光計劃’,就是想繼承她的初心,讓更多老人感受到科技的溫度,讓更多社區充滿愛。我相信,甦瑤在天上看著我們,肯定會為我們高興的。”

    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老人們的眼里滿是感動,孩子們的臉上滿是驕傲。趙奶奶推著輪椅,走到台上,給李淵遞了一束梔子花︰“這是養老院花園里的梔子花,今年開得特別好。甦瑤同志喜歡梔子花,我們就摘了些送給你,希望你能像甦瑤同志一樣,永遠帶著初心,為老百姓做事。”

    李淵接過梔子花,花香縈繞在鼻尖,仿佛又看到了甦瑤當年在花園里種梔子花的模樣。他舉起花束,對著台下說︰“謝謝大家!我們一定會把‘瑤光計劃’做好,不辜負甦瑤的初心,不辜負大家的信任!”

    儀式結束後,李悅拉著李淵的手,指著不遠處的全家福風箏說︰“爸爸,你看,風箏飛得好高啊!媽媽肯定看到了,她在跟我們一起慶祝呢!”

    李淵抬頭,看著風箏在藍天上飛翔,心里滿是感慨。他知道,這只是新旅程的開始,未來還有很多挑戰,但只要帶著甦瑤的初心,帶著孩子們的期待,帶著大家的支持,他們一定能走得更遠,做得更好。

    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每個人的身上。李淵抱著李悅,李陽站在他身邊,周明遠和陳建國拿著相機,拍下了這溫暖的一幕。照片里,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就像甦瑤當年希望的那樣——溫暖、幸福、充滿希望。

    而那個總把溫柔藏在細節里的姑娘,就像這夕陽一樣,永遠照耀著他們,陪著他們走過往後的每一個春夏秋冬,直到實現她心中那個“讓每個老人都能安享晚年,讓每個社區都充滿愛的”夢想。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兵王歸回》,方便以後閱讀兵王歸回第1575章 舊物載情傳薪火 新程逐夢映初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兵王歸回第1575章 舊物載情傳薪火 新程逐夢映初心並對兵王歸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