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舊物牽出前塵事 新程再遇故人心
雪後初晴的陽光,透過“遠航科技”辦公樓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長而暖的光斑。李淵剛把甦瑤那台刻著“瑤”字的測量儀放回辦公桌抽屜,手機就響了——是社區居委會的王主任,語氣里帶著幾分急切︰“老李啊,你快來趟咱們社區服務中心!有位從外地來的老先生,拿著個舊筆記本,說要找當年幫咱們改下水道方案的甦瑤同志,我跟他說……”
“我馬上到。”李淵打斷王主任的話,抓起椅背上的外套就往外走。甦瑤去世三年,除了老客戶和相熟的合作伙伴,很少有人會特意來找她,更別提帶著“舊筆記本”的陌生人。他快步穿過走廊,迎面撞上抱著文件的李陽,少年見他神色匆忙,連忙問︰“爸,出什麼事了?”
“社區那邊說有位老先生找你媽,帶著舊東西。”李淵腳步沒停,“你把上午的設備驗收報告整理好,我回來要過目。悅悅那邊要是打電話,讓她先跟阿姨待一會兒,晚點我去接她放學。”
李陽點頭應下,看著父親的背影消失在電梯口,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文件邊緣——自從智慧城市項目啟動,父親總是這樣,只要牽扯到甦瑤的事,再急的工作都會先放一放。他低頭看了眼文件上“無障礙通道優化方案”的標題,想起甦瑤生前總說“做項目要貼著老百姓的需求走”,忽然覺得,父親此刻的匆忙,或許不只是因為懷念。
社區服務中心的大廳里,暖氣開得很足。李淵一進門,就看到王主任正陪著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坐在長椅上,老人手里攥著個深藍色的布包,包角已經磨得發白,手指反復摩挲著包帶,眼神里滿是焦灼。听到腳步聲,老人猛地抬頭,看清李淵的模樣,先是愣了愣,隨即站起身,聲音有些發顫︰“你是……甦瑤同志的愛人李淵?”
“是我,您找她有什麼事?”李淵走上前,注意到老人穿著件洗得有些褪色的軍大衣,袖口還縫著補丁,看款式像是十幾年前的舊款。
老人從布包里掏出個泛黃的筆記本,封面寫著“社區基建記錄”,字跡工整卻帶著幾分稚拙。他翻開筆記本,指著其中一頁︰“你看,這是甦瑤同志當年幫咱們社區改下水道時寫的方案,後面還記著我家老房子的管線問題。我叫陳建國,以前是咱們社區的老電工,當年甦瑤同志為了摸清管線走向,跟著我在下水道里鑽了三天,最後把方案改了五版,才解決了老樓積水的問題。”
李淵接過筆記本,指尖觸到紙頁上的字跡,眼眶瞬間發熱——那是甦瑤的字,娟秀卻有力,每一處數據後面都畫著小小的對勾,旁邊還寫著“陳師傅說此處有老管線,需避開”“張大爺家門前坡度要緩,方便輪椅”的備注。這些細節,甦瑤從未跟他提過,可字里行間的認真,卻和她當年做項目時的模樣一模一樣。
“三年前我去外地幫兒子帶孫子,前陣子回來才听說甦瑤同志……”陳建國嘆了口氣,從布包里又拿出個鐵皮盒,“這是當年甦瑤同志落在我家的手電筒,她當時說‘夜里查管線用得上’,後來忙忘了,我一直替她收著。現在回來,想著把這些東西還給你們,也跟她說聲謝謝——要不是她改的方案,我家那老房子,每年雨季都得淹半間屋。”
李淵接過手電筒,外殼上還留著幾道劃痕,開關按下去,暖黃色的光依舊明亮。他想起甦瑤當年總說“工具要愛惜,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用上了”,沒想到這把手電筒,竟被陳師傅珍藏了這麼多年。
“謝謝您,陳師傅。”李淵把筆記本和手電筒小心收好,“我愛人要是知道您還記著她做的這些小事,肯定會很高興。”
“不是小事啊!”陳建國擺擺手,語氣激動,“當年社區里不少人說‘女同志做基建不行’,甦瑤同志沒反駁,就天天泡在工地上,跟著工人一起扛材料、測數據,最後把方案做得比男同志還扎實。後來我才知道,她那時候懷著孕,還天天往下水道里鑽,就為了讓咱們早點用上不積水的路。”
李淵的心猛地一揪——甦瑤懷李悅的時候,確實總說“工地上忙”,可他從不知道,她竟瞞著自己去鑽下水道。那時他剛從部隊轉業,正忙著適應職場,沒能多陪在她身邊,現在想來,滿是愧疚。
正聊著,李陽的電話打了過來︰“爸,合作方那邊突然說要提前看試點區的管線檢測報告,還說帶了位專家過來,你這邊完事了嗎?”
“我馬上回去。”李淵掛了電話,跟陳建國道別,“陳師傅,您要是不嫌棄,改天來家里吃飯,我讓孩子們跟您聊聊,他們也總听我說起您當年幫著測管線的事。”
陳建國笑著點頭︰“好,好,我也想看看甦瑤同志的孩子,肯定跟她一樣懂事。”
李淵拿著筆記本和手電筒,快步往公司趕。路上,他翻開筆記本,看到最後一頁寫著一行小字︰“李淵說要給我買糖葫蘆,等項目結束就去——要帶芝麻的。”字跡旁邊畫著個歪歪扭扭的糖葫蘆,還有個小小的愛心。他想起那年項目結束後,他確實帶著甦瑤去買了糖葫蘆,她吃得嘴角沾著糖霜,還笑著說“比部隊里的壓縮餅干好吃”。
回到公司,剛進會議室,就看到合作方的張總正陪著位穿著西裝的中年男人說話。張總看到李淵,連忙站起來︰“老李,給你介紹下,這位是咱們智慧城市項目的技術顧問周明遠先生,周先生以前在國外做智能基建,經驗特別豐富。”
周明遠轉過身,看到李淵的瞬間,愣了一下,隨即伸出手,語氣里帶著幾分驚訝︰“李淵?真的是你!我還以為認錯人了。”
李淵握住他的手,也有些意外︰“周明遠?你不是在國外發展嗎?怎麼回來了?”
周明遠是李淵的老戰友,當年兩人在同一個特戰隊,後來周明遠退伍後出國深造,學了智能基建,這些年一直沒聯系。沒想到,竟然會在項目合作中重逢。
“家里老人年紀大了,回來盡孝,正好張總找技術顧問,我就來了。”周明遠笑著說,目光落在李淵手里的筆記本上,“這是……”
“是我愛人當年做社區項目時的記錄。”李淵把筆記本遞過去,“剛從社區的老電工手里拿回來,里面記著不少當年的基建細節。”
周明遠翻開筆記本,看到甦瑤的字跡,眼神柔和下來︰“我還記得甦瑤,當年你倆結婚,我還托人帶了禮物回來。她做項目的認真勁兒,跟你在部隊里執行任務時一模一樣——不做到最好不罷休。”
張總在一旁听著,驚訝地說︰“原來你們是老戰友!那太好了,以後項目溝通起來更方便了。對了,周顧問剛才還說,想看看咱們試點區的管線檢測數據,特別是老舊小區的部分。”
李淵點頭,讓李陽把檢測報告拿過來︰“老舊小區的管線數據,我們用的是我愛人當年調過的測量儀測的,精度應該沒問題。另外,之前跟您提過的無障礙通道優化方案,我們又改了一版,把張大爺他們輪椅進出的需求加進去了,您看……”
“這個方案好!”周明遠接過報告,翻到無障礙通道那一頁,“我在國外做項目時發現,真正的智慧城市,不是靠多先進的技術,而是看能不能照顧到每一個人。甦瑤當年能想到這些細節,說明她做項目的初心很正——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
李淵听到這話,心里一陣溫暖。甦瑤生前總說“初心不能丟”,現在,不僅他和孩子們記得,連老戰友都能理解她的想法,這大概就是對她最好的告慰。
會議結束後,周明遠留下來跟李淵聊了會兒天。兩人說起當年在部隊的日子,又聊到現在的項目,周明遠突然說︰“其實我這次回來,還有個想法——想跟你一起,把甦瑤當年沒做完的‘社區智能養老’方案接著做下去。我在國外收集了不少智能養老的資料,結合咱們國內的社區情況,應該能做出個好方案。”
李淵愣住了,甦瑤當年確實提過“社區智能養老”,說要讓老人們在家就能享受到醫療、看護服務,可惜方案剛有雛形,她就病倒了。他沒想到,周明遠竟然還記得這件事。
“好!”李淵重重點頭,“咱們一起做,不僅要做‘社區智能養老’,還要把智慧城市項目做好,讓更多人受益。”
周明遠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這才像當年那個不服輸的李淵!對了,晚上一起吃飯,叫上孩子們,我也想看看甦瑤的孩子長什麼樣了。”
傍晚,李淵去學校接李悅。小姑娘一看到他,就蹦蹦跳跳地跑過來,舉著手里的畫︰“爸爸!你看我畫的‘智能養老小屋’,里面有會說話的鬧鐘,還有能測血壓的椅子,媽媽說話,要讓爺爺奶奶們都開開心心的!”
李淵蹲下身,看著畫紙上五顏六色的小屋,眼眶又熱了。他想起甦瑤當年跟他說“等陽陽悅悅長大了,咱們就一起做社區養老項目,讓老人們都能安享晚年”,現在,孩子們長大了,老戰友也回來了,這個願望,終于要實現了。
回家的路上,李悅坐在車里,抱著李淵從社區帶回來的手電筒,按了又按︰“爸爸,這是媽媽的手電筒嗎?以後我能不能用它幫你查管線呀?”
“當然可以。”李淵摸了摸女兒的頭,“等周末,咱們一起去試點區,看看媽媽當年改的下水道,再看看咱們新做的智能設備,好不好?”
“好!”李悅笑著點頭,把臉貼在手電筒上,“媽媽肯定會跟我們一起去的,她就在風箏上,在手電筒里,在我們身邊。”
李陽坐在副駕駛座上,看著窗外漸漸亮起的路燈,拿出手機,給周明遠發了條消息︰“周叔叔,周末我們去試點區,您要是有空,一起吧——我想跟您說說媽媽當年做項目的事,還有我們現在的方案。”
很快,周明遠回復︰“一定去,正好我也想听听甦瑤的故事,看看她用一輩子守護的社區,現在變成了什麼樣。”
車子駛過街心公園,李淵看到長椅上坐著幾位老人,正笑著聊天。他想起陳建國手里的筆記本,想起周明遠的提議,想起孩子們的期待,忽然覺得,甦瑤從未離開。她留在筆記本里的初心,留在手電筒里的堅持,留在孩子們心里的溫暖,都在陪著他們,一步步走向新的旅程。
雪已經化了,路邊的迎春花冒出了小小的花苞。李淵知道,春天很快就要來了,就像他們的項目,就像他們的生活,只要帶著初心和牽掛,就一定能迎來溫暖的未來。而那個總把溫柔藏在細節里的姑娘,會像這春天的陽光一樣,永遠照耀著他們,陪著他們走過往後的每一個日子。
晚上吃飯時,周明遠看著李陽李悅,笑著說︰“陽陽跟你爸一樣沉穩,悅悅跟甦瑤一樣靈動,真是隨了你們倆的優點。”
李悅眨著眼楮問︰“周叔叔,你跟爸爸在部隊的時候,是不是很厲害呀?媽媽說爸爸以前是兵王,能打十個壞人!”
周明遠哈哈大笑︰“何止十個!你爸爸當年在部隊,一次任務就抓了二十多個敵人,還救了我們整個小隊的人。不過你媽媽也很厲害,她做的項目,幫了好多人,比你爸爸還厲害呢!”
李悅听了,驕傲地挺起胸脯︰“我就知道媽媽最厲害!以後我也要跟媽媽一樣,做幫人的項目!”
李淵看著女兒的模樣,又看了看身邊的李陽和周明遠,心里滿是暖意。他舉起酒杯,輕聲說︰“來,敬甦瑤,敬我們的初心,也敬往後的新旅程。”
酒杯踫撞的聲音,在暖黃的燈光下格外清脆。窗外,晚風拂過,院子里的全家福風箏輕輕晃動,像是在回應著他們的約定——帶著愛與初心,一起走向更溫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