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翔笑著說道︰“王隊長,如果沒有什麼事的話,我想我可以離開了。”
“不急,我想跟李先生再聊一聊。”王浩彈了彈煙灰,說道︰“你能不能告訴我,趙龍為什麼會翻供?”
李亦翔搖搖頭,故作驚訝地說道︰“那你應該問他,我怎麼會知道呢?王隊長是不是對我有什麼誤解。”
啪啪!王浩輕輕鼓掌,說道︰“李先生做事情滴水不漏,趙龍應該是你提前布置的棋子。
我大膽猜測一下,你在公開場合暗示趙龍處理江磊,實際上將江磊控制起來了。
你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的敵人主動跳出來。江海山也同樣是棋子,他明明已經移民了,卻冒險回國,顯然也是受到了威脅。
李先生,能不能跟我透露一下,你的敵人究竟是誰?”
“不得不說,王隊長的想象力很豐富,不過我在國內,絕對是遵紀守法的公民。”李亦翔淡淡地說道,語氣非常從容平靜。
王磊氣笑了,掐滅煙蒂,冷冷地說道︰“我剛才從江磊的手機里,听到了慘叫聲和電擊聲。如果我猜得不錯,他應該被園區綁架了。
事情怎麼就那麼巧,陷害你的前妻也加入了園區,最後落得現在這樣的下場。這一切真的是巧合嗎?”
李亦翔看著眼前的男人,露出了懷念的眼神,說道︰“王隊長,你跟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很像,他叫程海。你們兩個都是盡職盡責的好警察。”
“呼!他一定跟我一樣吧,明明知道你做了什麼,卻拿你沒有辦法。
不過你不要太得意!雖然你在保鏢和律師面前演戲,讓他們當你的證人。但是只要你犯法了,我一定會抓住你!”
王浩雙手撐著桌子,雙目炯炯有神,死死地盯著李亦翔。
這時候,突然審訊室的門再次被敲響。
王浩扭頭厲聲喝道︰“催什麼催,不是讓你們在外面等著嗎?”
吱嘎!房門被推開,從外面走進來兩個人。
一男一女,女的二十出頭,男的四十歲左右,兩鬢斑白。兩人都穿著便衣,表情十分嚴肅。
“你們是誰?”王浩皺著眉頭,警惕地問道。
中年男人掏出一個證件,打開後說道︰“我是安全局的,剛才已經跟你們吳局打過招呼了。
我們現在有事需要跟李先生單獨溝通,請你暫時回避一下。謝謝。”
“我明白了。”王浩敬了一個禮,然後深深地看了一眼李亦翔,毫不猶豫地離開了審訊室。
李亦翔見到這一幕,眉頭微微一蹙,注視著兩人,他並沒有選擇先開口,而是安靜地等待著。
中年男人開口說道︰“李亦翔先生,我叫蔣偉,有些事情想要跟你聊一下。”
“我是一個合法商人,應該跟安全部門沒有什麼好聊的吧?”李亦翔笑著說道。
蔣偉坐下後,沉聲說道︰“我們有一個案子跟李先生有關,原本我們還不準備出面,畢竟案子的性質有些特殊。”
“又是案子?呵呵,行吧,想問什麼就問吧。”李亦翔淡淡地說道。
蔣偉笑了一下,說道︰“李先生不要誤會,其實我們找你是因為潘教授的原因……”
“呼!果然她案發了,罪名是什麼?充當間諜,出賣機密嗎?”李亦翔不以為意地說道。
對面的女警察拍了拍桌子,厲聲說道︰“什麼案發,你知道什麼?”
“小孫,要注意態度!李先生有誤解也很正常。”
蔣偉訓斥了屬下後,說道︰“李先生,潘盼楠教授正在配合我們執行一項任務,很抱歉把你卷進來了。”
“嗯?仔細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李亦翔瞳孔一縮,腰板不由自主地挺直了,眉頭緊蹙。
他沒有想到事情竟然跟自己猜想的,會有這麼大的偏差。
以他記憶中對潘盼楠的了解,對方為了利益什麼都干得出來。
蔣偉似乎看出了李亦翔的想法,微微搖了搖頭,說道︰“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那我就簡單說一下吧。
潘教授在進入大學後,展現出了優秀的科研能力,于是就被境外間諜組織盯上了。
他們通過威逼利誘,想要發展潘教授成為他們的內線,然後進入國家研究所盜取機密情報。
但是潘教授向安全局進行了舉報,經過上級的討論,決定放長線,釣大魚。
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再一舉將整個間諜網破壞。”
“威逼利誘潘盼楠當間諜的人,應該是陳德律吧?”李亦翔抱著胳膊,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蔣偉點了點頭,說道︰“李先生的人應該已經查到了,沒錯,就是陳德律。
潘教授進入他們的組織後,對方並沒有安排任務,直到潘教授博士畢業後加入研究所後,才重新跟她取得聯系。
為了降低間諜組織的懷疑,也為了起到一些誤導,所以潘教授的科研項目,大多屬于理論研究方面,沒有實際應用的成果。”
李亦翔嘴角抽搐,啼笑皆非地說道︰“也就是說,潘盼楠其實是網上說的那種,戰忽局成員?”
“呃,我其實不贊成這種說法,潘教授的放棄了自己熱愛的研究項目,還要冒著危險跟境外間諜勾心斗角,她的犧牲其實非常大。”蔣偉認真地說道。
李亦翔不置可否地說道︰“好了,這跟我有什麼關系?我現在的遭遇,全是因為潘盼楠是我女朋友?”
“事情要從兩年前說起,潘教授長時間沒有拿出有用的科研成果,以至于間諜組織起了疑心。
所以,在後面的一個關于人腦思維項目里,陳德律明確要求潘教授借項目的名義,對tz公司的藥劑進行臨床實驗。
其目的是測試潘教授的服從性。”蔣偉說道。
李亦翔眉頭一皺,眼神變得格外陰郁,緩緩說道︰“所以我是一個被實驗的小白鼠,倒霉鬼?”
“原計劃所有實驗對象都是我們自己人,我們會將藥劑替換成無害的生理鹽水。
但是在實驗前差點被陳德律識破了,不得已從現有申請者中重新找了一些人。其中就包括李先生。
當時潘教授已經將實驗風險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最終絕大多數人都放棄了,只剩下了李先生和其他三個人。”蔣偉沉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