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俏佳人

第880章 名實相符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著花遲 本章︰第880章 名實相符

    <特別鳴謝tij送出的大神認證,特此加更!>

    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

    長安城西園街上,青石板路面的積水映著天光,猶如碎銀般晃眼。街旁槐樹枝葉上掛著的雨珠兒,時不時滴落下來,打在行人的油紙傘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商鋪陸續卸下門板,伙計們拿著掃帚清掃門前積水,早點攤子升起裊裊炊煙,混合著雨後泥土的清新氣息,竟將這剛經歷血火的皇城襯出幾分太平景象。

    楊炯與楊文和並肩而行,身後只跟著四名親兵,遠遠隨行。

    沈高陵早已領命,安置軍隊于城內大營,其余協同金花衛將士巡查街巷,維護治安。

    此刻父子二人難得清靜,踩著濕漉漉的青石板,徑往梁王府方向踱去。

    楊文和今日未著朝服,只穿一件藏青色素面直裰,腰系玄色絲絛,步履從容。他雖年近五旬,鬢角已染霜色,但身姿挺拔如松,眉眼間沉澱著經年累月的睿智。

    楊炯仍穿著那身赤紅麒麟服,只是卸了甲冑,腰懸長刀,少年將軍的銳氣尚未完全收斂。

    “父親!”楊炯終是忍不住開口,聲音壓得低低的,卻掩不住其中的困惑,“今日朝堂之上,孩兒實在不解。如今這天下,縱使李𩖸手握國庫又如何?我就不信……不信父親沒有……”

    楊文和腳步未停,目光掠過街邊一家書畫鋪子懸掛的《宴飲圖》摹本,淡淡道“哦?那你覺得該如何?”

    “自然是……”楊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他雖是穿越而來,深知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道理,但這些年耳濡目染,也明白有些話不能說得太直白。

    “父親常教導孩兒,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如今皇城禁軍盡在掌握,朝中過半官員皆看梁王府臉色行事,此時不正是一舉定鼎之時?”

    楊文和微微一笑,抬手拂開垂到額前的一縷槐樹枝葉,那枝葉上的水珠簌簌落下,在青石板上濺開細小的水花。

    “行章,你看這水珠。”楊文和指著地上漸漸暈開的水痕,“若強行用手去捧,反而從指縫流走;若靜待日光蒸騰,它自會化作雲氣,升騰九天。”

    楊炯皺眉“父親的意思是,時機未到?”

    “非也。”楊文和搖頭,在一處賣文房四寶的鋪子前停下腳步,隨手拿起一方歙硯摩挲著,“為父問你,何為天子?”

    楊炯一愣,思索片刻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乃天下之主也。”

    “說得不錯,卻未盡然。”楊文和放下歙硯,示意店家包起,這才轉身看著孩兒,“天子二字,重在一個‘天’字。古聖賢有雲‘皇天無親,惟德是輔。’這德從何來?非單是一刀一槍殺出來的,還是天下人心所向。”

    雨後的陽光透過槐樹葉隙灑下,在楊文和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他緩步前行,聲音平和卻字字千鈞“你以為為父不知你所想?數十年前,大華建國前夕,為父與陳群在軍帳中爭了整整一夜。”

    楊炯精神一振,這是他從未听過的秘辛。

    “那時形勢,與今日頗有相似之處。”楊文和目光悠遠,仿佛穿透時光,回到了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前梁氣數已盡,天下群雄並起。我軍連戰連捷,已控制半壁江山。為父主張,宜將剩勇追窮寇,再苦戰年,徹底掃平宇內,如此立國,名正言順。”

    街角轉出一隊巡城士兵,見到父子二人,連忙躬身行禮。

    楊文和微微頷首,待士兵走遠,才繼續道“可陳群卻力主速成。他認為天下疲敝已久,百姓渴望太平,當聯合各方勢力,迅速定鼎。李乾元急于求成,皇後……皇後……”

    說到這里,楊文和輕輕嘆了口氣“最終,他們各懷心思,接納前梁宗室,聯合五姓七望,不過六個月時間,大華便宣告立國。表面上看,兵不血刃,天下歸心。”

    楊炯听得入神,忍不住追問“那後來呢?”

    “後來?”楊文和嘴角泛起一絲苦澀的笑,“你也看到了!這數十年來,朝堂之上派系林立,政令出不了皇城。前梁舊臣倚老賣老,世家大族把持要津,皇家宗室更是尾大不掉。每一次改革,每一次新政,都要經過無數博弈、妥協,廢墟生花,根基不穩,終不可長久。”

    父子二人已行至西園街中段,前方一座石橋橫跨小河,橋下流水潺潺,幾只白鵝悠然游過,一片安樂之景。

    楊文和在橋頭停下,扶著石欄桿,望著水中倒影“行章,你可知為何這次叛亂,宗室幾乎被屠戮殆盡,朝中卻無人真正悲傷?”

    楊炯若有所思“因為他們本就是毒瘤?除掉宗室,乃人心所向!”

    “不錯!”楊文和轉身,目光銳利如刀,“這數十年的教訓告訴為父,建國之路的選擇,決定了一個王朝的命數。若靠聯合各方勢力速成,必然受制于人,更會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他抬手輕拍石欄,發出沉悶的聲響“這就是名實不符的惡果!表面上坐擁天下,實則處處掣肘。古聖賢雲‘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名’,不是虛名,而是實實在在的民心所向,是天下人對你統治的認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楊炯沉默片刻,道“孩兒明白父親的意思。可如今我們兵強馬壯,難道還不能算是‘實’嗎?以此‘實’,行內部速成之路,也未不可成呀!在孩兒看來,李𩖸就是拿捏住了咱們不忍天下重現戰火的心思,或者說,他們更沒有底線!”

    “你呀!還是太稚嫩!”楊文和輕輕搖頭,引著楊炯走上石橋,“我且問你,若今日為父強行推你登基,天下各州縣當如何?”

    “自然望風歸順。”楊炯自信道。

    “歸順之後呢?”楊文和追問,“他們是真心擁戴,還是畏懼刀兵?若他日再有強敵崛起,這些人是否會再次倒戈?”

    橋下水聲潺潺,楊文和的聲音如這流水般平和卻有力“聖賢有言‘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武力可以征服土地,卻征服不了人心。”

    這時,橋對岸有個老翁正在垂釣,見二人過來,連忙起身行禮。

    楊文和微笑還禮,從袖中取出一小塊碎銀遞給老翁“老丈,買條魚晚上下酒。”

    老翁千恩萬謝,挑了一條肥美的鯉魚用草繩穿了遞給親兵。

    楊文和這才繼續前行,對楊炯道“你看,若為父是那強取豪奪之人,這老翁可會如此坦然受賜?”

    楊炯若有所悟,但還是不甘心“可父親,亂世之中,成王敗寇,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以您的能力,孩兒不相信您沒有辦法!”

    “說得對,也不全對。”楊文和在一處茶攤前停下,要了兩碗大碗茶,與楊炯在簡陋的木桌旁坐下,“史書可以粉飾太平,卻改變不了民心向背。

    你也看了不少史書,可記得?周國統一十三國,何等威風?然而嚴刑峻法,民不聊生,不過三世而亡。為何?因為天下人心中,始終不曾真正認同周國的統治。”

    楊文和端起粗陶茶碗,輕輕吹開浮沫“這江山社稷,看似是刀劍打下來的,實則是人心壘起來的。刀劍可以奪天下,卻不能治天下。”

    茶攤老板是個老實巴交的中年人,見竟是梁王駕下,又听得只言片語,不敢再多听,躲到灶後添柴火去了。

    楊文和壓低聲音,繼續道“為父這些日夜不能寐,一直在思量建國之路。如今大華宗室凋零,世家式微,將門氣散,正是千載難逢的時機。這次,你要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父親是說……”楊炯心中似有了答案,下意識開口。

    “王道。”楊文和目光灼灼,直視楊炯,“古之王者,不是以力勝,而是以德勝。何為王?天下所歸往也。我們要讓天下人心甘情願地歸附,而不是被迫臣服!這改姓易國,合該如此!”

    楊文和放下茶碗,在桌上蘸著茶水畫了一個圓“五年,十年,我們發展民生,整頓吏治,富國強兵。待到大華百姓皆稱頌你之德政,待到天下英才皆願為你效力,待到四海升平、萬國來朝之時……”

    楊炯接道“待到那時,這皇位便是水到渠成?”

    “不止是水到渠成。”楊文和抹去桌上的水痕,“而是天下人求著你坐上去!這才是最正統、最穩固的建國之道。

    古聖賢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強求的,終究不是自己的;自然而得的,才是真正屬于你的。”

    說到這里,楊文和語氣轉為深沉“而這條路的關鍵,為父最理想的設想,就在于禪讓。”

    “禪讓?!”楊炯愕然。

    “不錯。”楊文和點頭,“自古以來,改朝換代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暴力革命,有宮廷政變,有外族入侵。

    但唯有禪讓,最具正統性,最得民心。因為這意味著前朝皇帝心甘情願讓出大位,意味著天命所歸。”

    此言一出,楊炯陷入沉默,細細品味這話中深意。

    陽光漸漸熾熱起來,蒸騰著地上的水汽,遠處皇城的琉璃瓦反射著耀目的光芒,內侍縱馬而出,張貼皇書,宣告安民令。

    一時間,街巷處處歡騰,家家安樂,長安重現繁榮之景。

    楊文和站起身,示意親兵付了茶錢,繼續漫步前行。

    “李𩖸不傻,她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現,你也看到了。”楊文和淡淡道,“她明知大勢已去,卻還要擺出帝王威嚴,就是要告訴天下人,她還是大華天子。而我們今日的退讓,看似吃虧,實則是為將來鋪路。”

    楊炯若有所思“父親的意思是,我們要收攏天下之心,待時機成熟,她自然會主動禪讓?”

    “聰明。”楊文和贊許地看了楊炯一眼,“這需要時間,需要耐心。我們要讓天下人看到,你治下的江山,比李家人統治時更加繁榮昌盛。李𩖸是女身,天生就有劣勢,如今半個天下皆在你俯仰之間,時間到了,她不想禪讓,天下人都會逼她禪讓。”

    楊文和停下腳步,指著遠處一片正在興建的屋舍“你看那邊,那是工部新規劃的水利工坊,建成後可灌溉京郊萬畝良田。還有城東的新式大學堂,招收寒門子弟入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天下事,一曰農,二曰書,重在祀與戎。

    這些才是真正的根基,比十萬大軍還要重要。”

    楊炯順著父親所指望去,但見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工匠們吆喝著號子,夯土築牆。陽光灑在這些普通人身上,鍍上一層金邊。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父親這話中深意。

    “孩兒一直以為,父親是不願百姓再受兵戈之苦。”楊炯慚愧出聲。

    “這固然是原因之一。”楊文和微笑,“但更重要的是,為父深知,靠武力奪來的天下,終究也要靠武力維持。而靠民心所得的天下,才能真正長治久安,才可傳至萬世。

    你應該清楚,李乾元這種‘半名’皇帝,都能有如此根基,到現在天下還認李家天下,這就是‘名’的力量。”

    楊文和拍了拍楊炯的肩膀“行章,你年輕氣盛,又是……特別之人,有些想法與常人不同,為父理解。但你要記住,政治的最高境界,不是征服,而是教化;不是強制,而是感化。

    古聖賢雲‘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你要以身作則,讓天下人心服口服,做那得國正之天子,名實相符的皇帝。

    咱們楊家要的是萬世太平,而不是三世而亡,切記切記!”

    楊炯沉默良久,腦海中閃過前世所學的歷史知識,那些靠武力奪取政權卻迅速敗亡的王朝不計其數,那些表面強盛實則危機四伏的帝國,即便後事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可天下卻依舊民心所向,力挽狂瀾者不計其數,仍可傳至數百年,保文化不斷,民族不絕,這怕就是所謂的“王道”。

    如此看來,楊炯不得不承認,父親看得更遠,想得更深。

    作為穿越者,他總以為自己擁有超越這個時代的見識。可真正站在權力的頂峰,參與到最核心的政治博弈中,他才發現,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

    尤其是在如何得天下、如何治天下這個問題上,父親楊文和的見解,遠比他想象的更加深刻。

    “父親一席話,令孩兒茅塞頓開。”楊炯真誠地說,“孩兒之前只想著快刀斬亂麻,卻忘了這江山社稷最根本的,還是天下民心。更忘了,得國正乃長治久安的基礎,是萬世太平的根基,孩兒慚愧!”

    楊文和欣慰地點點頭“你能明白這個道理,為父就放心了。記住,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待到時機成熟,一切自然會水到渠成。”

    正此時,二人已行至西園街廊橋。

    廊橋木構廊檐飛挑,雕欄斑駁,但比之西園的九曲十八廊,終究少了幾分雅致,卻多了幾分古樸。

    楊文和在廊橋橋頭停下腳步,望著廊橋匾額上 “水波不興” 四個墨字,意味深長地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楊炯順著父親的目光望去,陽光下的廊橋,人潮如織,自然古樸,橋下流水潺潺,動靜相合,幾近自然。

    他忽然明白,父親不是不想推他坐上那個位置,而是要以一種更加完美、更加穩固的方式坐上去。

    作為穿越者,楊炯總以為憑借現代知識和軍事力量可以橫掃一切。但現在他終是明白,真正高明的政治智慧,遠超簡單的強弱對決。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古老格言蘊含的真理,比他想象的更加深刻。

    “孩兒受教了!”楊炯躬身行禮,這一次,他的語氣中不再有疑惑和煩悶,而是充滿了理解和敬佩。

    話音剛落,忽听廊橋另一端傳來一聲高唱,那聲音清越悠揚,如金石相擊“先把乾坤為鼎器,後摶烏兔藥來烹。既驅二物歸黃道,怎得金丹不解生?

    楊少卿,別來無恙呀!”

    喜歡風流俏佳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風流俏佳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風流俏佳人》,方便以後閱讀風流俏佳人第880章 名實相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風流俏佳人第880章 名實相符並對風流俏佳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