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俏佳人

第232章 上清真人北游記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著花遲 本章︰第232章 上清真人北游記

    <特別鳴謝︰tijin的大神認證,特此加更!>

    序

    上清真人李澈,乃蓮花山黃庭觀上清派一十五代首徒也。

    自幼蒙恩師青雲真人攜入深山,潛心修行,于那幽謐山林、清澗雲靄間,悟道法之玄奧,參天地之真機,歲月悠悠,轉瞬十二春秋。

    及歲滿歸家,本懷赤子之念、期遇親舊之歡,奈何塵事擾攘,諸多不順,逢著些面目可憎、心懷不善之人,徒惹滿心煩惱;更有那珍視敬愛之人,已絕塵緣、隱于世外,恰似彩雲易散,再難尋覓蹤跡,唯留悵惘于胸臆。

    彼時慈母臨危,遺願拳拳,唯念遠親安否,牽掛三姐與三姐夫之境況。李澈遂懷孝義,孤身啟程,別了長安,踏向未知路途。

    恩師青雲真人常言,修行之人,須歷經人世間酸甜苦辣,方窺大道真章,悟透世情百態。自下山以來,酸辛常伴,苦澀頻嘗,甜意寥寥,個中滋味,恰似逆水行舟,倍嘗艱辛。

    然恩師也曾有約,將攜吾游歷四方,遍覽山河,如今既有北上之行,恰似機緣所致。

    遂援筆作此游記,非為揚名顯達,亦非博人贊譽,只盼他日歸返長安,將此冊付之一炬,以青煙為使,告慰慈母英靈、兄長泉下,願其知曉吾一路行來,雖歷經波折,亦能泰然處之,安好如初,不負所望也。

    離家三日。

    娘親萬勿憂心,您知道孩兒身負武功,尋常毛賊匪類,斷不敢輕易欺凌于我,這漫漫路途之上,自保之力,孩兒還是有的。

    其實,孩兒看得出長姐滿心皆為我擔憂,她雖未直言,可那眼中的不舍與牽掛,如何能瞞過我?她心底定是千萬般不願我離她身旁,只是拗不過我這性子,才只得應允放行。

    您往日常言,您若不在近旁,長姐便如同您一樣,細細想來,果真是分毫不差。

    此番出行,長姐雖未多言叮囑,然諸事皆被她安排得妥妥帖帖。

    自長安啟程,一路行船,所經水路,船只皆是安穩堅固,艙內布置精巧舒適,一應物什俱全;而後至鳳翔府,落腳休憩的三十六號邸店,整潔素雅,食宿皆優,毫無旅途勞頓之苦;再換乘驛遞的千里馬,馬蹄噠噠,一路向北奔赴慶州,風馳電掣間,吃穿用度未有半分差池,孩兒全然無需操心,盡可安心賞覽沿途景致。

    如今孩兒身處慶州,念及一路種種,便援筆寫下此文,盼能遙寄情思,使您知曉孩兒境況。

    娘,這一路見聞,恰似繁星綴滿夜幕,熠熠生輝且目不暇接,若您在側,孩兒定要拉著您,嘰嘰喳喳說上個三天三夜,恐還難以道盡呢。

    可又怕事無巨細,反倒擾了您心境,便挑件趣事,說與您听。

    初至鳳翔府,孩兒見到一男子,與我年歲相仿,喚作虎子。彼時他衣衫襤褸,形同乞丐,瑟縮于大街之上,滿面風霜,見我衣著尚算齊整,眸光一閃,便上前來,喏喏央求我賞些吃食。

    娘,您是知曉孩兒略通相面之術,雖不敢稱精通,卻也能瞧出個大概。但見那虎子,看似怯懦畏縮,可眉眼間隱現的黑氣,乖張狠戾之態藏于其間,孩兒心下警覺,便不欲理會。

    誰料,此人竟是得寸進尺,見我不予回應,竟妄圖搶奪您贈予我的鳳鳴佩。那玉佩溫潤精美,是您留給孩兒的念想,怎能容他肆意妄為?當下便施展開拳腳,在那鳳翔大街之上,將他狠狠教訓了一番,直打得他狼狽逃竄,癱倒在地、叫苦不迭。

    未曾想,這番舉動竟惹出禍端,那鳳翔知府不分青紅皂白,便差人將我拘拿了去。孩兒本不願生事,只想速速了結,繼續趕路,可那知府盛氣凌人,滿臉怒容,未問端詳,便要定我罪名。

    孩兒正暗自思量,是憑借身法脫身而去,還是再施武力抗衡一二。恰在此時,長姐安排的內衛及時趕到。他們身手矯健,雷厲風行,三拳兩腳,便將那知府及其一干衙役教訓得服服帖帖,再不復之前的威風。

    事後方知,這虎子原非尋常乞丐,私下里竟是幫派的幫主,平日里與那知府暗中勾結,狼狽為奸,專做打探消息、傳遞密函之類見不得人的勾當。

    待那虎子知曉我的公主身份後,竟還理直氣壯,口出狂言,道是家中父兄皆被征調至前線,生死未卜,他滿面悲憤地質問我,憑什麼送他兄弟父母去北地打仗?孩兒一時語塞,著實不知該如何應答,若是姐姐們在側,憑她們的聰慧機敏,定能將這番質問妥善回應。

    而後,他又涎著臉,說要隨我一道去北地,尋他父母蹤跡。

    孩兒想起長姐臨行前的叮囑,告誡我萬不可輕信男人言語,但凡那目光不善、叫人心中不舒坦的,定是包藏禍心。還特意提及,見了三姐與三姐夫後,但凡有陌生男子靠近,定要經他們審視打量,三姐目光如炬,能洞察人心,三姐夫更是熟知男人肚里的彎彎繞繞,一眼便能看穿那些腌心思。

    孩兒謹遵長姐教誨,見這虎子瞧我的眼神滿是算計與貪婪,看得我渾身不自在,只覺他謊話連篇,妄圖蒙騙于我。當下便命內衛再將他狠狠教訓一番,也好叫他知曉,孩兒並非任人拿捏的柔弱之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娘,孩兒如此做,您定是支持我的,對吧!

    好了,孩兒即刻便要啟程前往環州,待到了那兒,再有新奇事兒,再細細講與您听。

    離家六日。

    娘,今日孩兒心境頗為郁郁,情思繾綣,唯能向您一訴衷腸,以解心間愁緒。

    孩兒一路策馬揚鞭,仗著胯下良駒神駿,兼之驛遞周全照料,終至邊境重城環州。

    往昔听聞,環州乃我大華北部咽喉要沖,繁華盛景,名震四方,市井閭閻,熙熙攘攘,商貨輻輳,盡顯昌盛之象。

    然此刻親見,卻只剩滿心酸楚,眼眶酸澀,幾欲垂淚。

    且看那城門之處,殘破門板半懸于鉸鏈,恰似風燭殘年之老翁,于淒寒冷風里,顫顫巍巍,發出 “吱呀吱呀” 之悲聲,聲聲皆為往昔慘烈的戰事哀號。門扉之上,干涸血跡縱橫交錯,滿是激戰留下的印記,那烽火硝煙之景,仿若歷歷在目。

    值守的士卒,鎧甲破舊不堪,劃痕累累,身軀雖疲憊不堪,眼眸依舊警惕,時刻掃視周遭,指揮著寥寥民夫,搬運罹難者遺體。那些不幸殞命之人,或肢體殘破不全,或面龐扭曲變形,一具具堆疊于板車之上,宛如被戰爭碾碎的螻蟻,等待著被運往城外集體掩埋,黃土一仸,就此終結苦難。

    步入主街,斷壁殘垣,觸目驚心,焦黑梁柱突兀矗立,盡是戰後蒼涼之景。往昔繁華店鋪,如今招牌歪斜欲墜,碎落滿地,布帛店內,唯余幾縷殘綢,于風中瑟瑟飄搖;酒館之中,酒壇破裂,酒水混著泥沙,散發出刺鼻酸澀之味,滿是破敗與荒蕪。

    街角處,有一老嫗蜷縮其間,白發蓬亂如枯草,眼眸空洞無神,懷中緊抱一件破舊棉衣,听聞乃是其子出征前的遺物。如今親人已逝,陰陽兩隔,她摩挲著衣物,干涸眼眶偶爾滾落幾滴濁淚,口中喃喃自語,那悼詞仿若來自九幽地府,旁人難懂分毫。

    孩兒心有不忍,想上前勸慰,卻見其死氣縈繞,仿若實質,竟一時語塞,不知從何說起,躊躇良久,只道自己乃是道士,可為其亡子誦念《度人經》超度。

    她很開心,孩兒知道。

    待超度完畢,老嫗稱身無錢財酬謝,執意要磕頭,孩兒拗不過,只得受下她這一拜,而後趕忙扶起,又悄悄塞給她些許銀錢,不求她回報,只求自己心安。

    繼而又見了幾個孩童,瑟縮于殘牆之下,瘦骨嶙峋,肚皮緊貼脊梁,形如餓殍,正爭搶一塊發霉面餅,小手髒兮兮,滿是泥垢,然眼神之中,急切與惶恐盡顯,饑餓早已啃噬光了他們還沒有長大的幼小靈魂。

    見此情景,孩兒忽念起您做的長壽面,念那滋味,想那溫情,思那團圓之景,一時情思難抑。

    恰逢一家面館,雖被焚毀,牌匾無存,幸有幌子新立,尚可辨出營生。

    面館老伯,衣衫襤褸,身上帶傷,卻滿臉劫後余生的慶幸,他手腳麻利,于廢墟之中翻找可用之物,扶正半倒櫃台,將雜物一一規整,口中念念有詞︰“日子還得過,娃兒還得養。” 其樂觀堅毅,令人動容。

    見孩兒在門外張望,老伯便熱情相問是否腹中饑餓。未等孩兒作答,便將孩兒迎入店內。店內唯余一桌,略顯寒酸,卻滿是煙火氣息。得知孩兒是道士後,老伯甚是欣喜,言孩兒乃是他開門首客,執意不收錢,只求能為他在前線之子誦念祈福經文。

    而後,老伯絮絮叨叨,傾訴他家中瑣事,言及兒媳已有身孕,家中將添新丁,本該歡喜,卻又嘆老妻久受病痛折磨,西夏入侵時慘遭殺害,言語間滿是悲喜交加,命運無常之感。

    孩兒靜靜听他說完,為他打仗的兒子念誦《三官經》祈福,為他亡妻念誦《度人經》超度,趁老伯清掃之際,悄悄留下銀錢,而後離去。

    孩兒偷偷跟您講,這碗面孩兒吃得渾身不自在,遠不及娘做得長壽面好。孩兒顧及老伯心意,只得以笑顏相迎,硬著頭皮吃完,不敢有半分辜負。

    出得面館,老伯提及環州已啟救濟整頓之事,又勸孩兒莫要給孩童銀錢,恐招災禍。孩兒心憂孩童,尋到環州內衛,確認官府已施粥放糧,方覺稍安,不再掛懷。

    娘,後來孩兒遇到一件事,至今都想不明白,想要說給您听听。

    孩兒剛走沒多遠,便見一瘸腿男子,正怒目圓睜,抽打一女子,其狀甚凶。細听方知,女子為求活命,在西夏佔據環州時,曾服侍過西夏人,如今被這瘸腿丈夫知曉,便遭此毒打,眼見這女子性命堪憂。

    孩兒心有不忍,念及師父平日教誨︰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塵世若逆旅,眾生類飄蓬。命運叵測,風雨傾盆,神明難料。時運乖蹇之際,求生之念,天然涌起,人于困厄,輾轉求存,縱舉止困窘,所為局促,皆困縛于無常造化,逼仄時境。故當以寬仁為懷,持悲憫之念,洞悉其艱,諒其無奈,慎勿以嚴苛之尺,量困危之態,方不負造物好生、乾坤容人之德。

    遂挺身而出,阻攔男子暴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豈料,那男子竟對孩兒破口大罵,言孩兒多管閑事,周遭眾人亦紛紛附和,皆稱女子敗壞家風,罪該浸豬籠雲雲。孩兒細觀那瘸腿男子面相,並非凶惡狠戾之徒,後聞男子乃開國老兵,早年瘸腿後,朝廷照料數年,後為生計入鏢局謀職,西夏來攻時正外出走鏢,歸來方知此妻子侍奉西夏人的事,故而怒發沖冠,欲要殺妻正家。

    孩兒一時迷茫無措,幸得內衛及時趕到,驅散眾人,方解孩兒窘境。

    那女子名喚春娘,為謝孩兒救命之恩,執意邀孩兒至城外娘家做客,想親自做些吃食款待。孩兒拗不過,只得相隨。

    一路上,春娘問詢諸多。

    “姑娘,你年紀輕輕,咋就入了道士行當?”

    “你會超度經文不,能不能為這亂世亡魂祈個安寧?”

    “你餓不餓呀,可別餓著肚子陪我走這一趟。”

    “你覺得我真的錯了嗎?”

    孩兒望著她消瘦的背影,听著這些話,一時也不知如何作答,諸多思緒在心頭纏成一團,只能牢牢記住這些疑問。

    城外那處,說是娘家,實則殘垣斷壁,滿目瘡痍,往昔煙火氣息早已被戰火舔舐殆盡,只剩一片死寂廢墟。

    春娘自暗窖尋出面粉,精心做了一碗陽春面來酬謝孩兒。

    “我本是江南水鄉人吶,一直不喜歡這環州的風沙苦寒。”

    孩兒吃面時,她就坐在對面,雙手托腮,目不轉楮看著我,嘴角噙著淺笑,夸贊道︰“姑娘,你模樣生得這般俊俏,心地更是一等一的善良,今日多虧了你吶。”

    後來她又說了很多,孩兒只記得多是些她小時候在江南的趣事。

    待孩兒吃完,春娘相送出門。

    我剛邁出門檻,身後 “ 當” 一聲,板凳倒地,

    孩兒為這江南的春娘姐姐認認真真的頌念了一遍《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祈願經聲能拂去她眉間愁緒,脫離苦海,尋得安寧。

    娘,孩兒今日吃了兩碗面,都沒您做得好吃。

    喜歡風流俏佳人請大家收藏︰()風流俏佳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風流俏佳人》,方便以後閱讀風流俏佳人第232章 上清真人北游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風流俏佳人第232章 上清真人北游記並對風流俏佳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