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歷險記

第412章 僧道各異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明台僧 本章︰第412章 僧道各異

    李曉明也流淚道︰“我被土匪捉去,險些被他們當飯吃了,多虧浮圖大和尚救我,這才能與諸位相見。”

    王吉走上前問道︰“將軍,可是嵩山腳下的那處堡寨麼?”

    李曉明擦淚道︰“正是,那里叫做王家堡,專門派人在幾條路上捉人回去當糧食吃。”

    王吉罵道︰“果然是那一幫子賊作的惡,我和王祥騎馬去尋你,探到了那處堡寨,

    回來給大家講了,左將軍殿下說,必是他們將您擄去了,

    大單于這才帶著我們,要趁夜去攻打堡寨,好把將軍您救出來。”

    李曉明向拓跋義律和眾人拱手謝道︰“多謝兄弟們前來救我,此番深情,銘記在心。”

    拓跋義律冷聲道︰“既然認定了是他們,咱們這就去將那伙賊子蕩平,免得他們在此禍害旅人。”

    孫文宇摩拳擦掌地笑道︰“對對,掃平了賊穴,正好也能做些買賣,說定又能補充些馬匹牲口呢!”

    李曉明想了想,勸拓跋義律道︰“今夜因囚徒逃營之事,他們都已警覺,

    咱們畢竟人少,此時再去,只怕佔不著便宜。”

    他又轉向孫文宇,苦笑道︰“那個塢堡是個窮地方,沒見有什麼牲口馬匹,他們靠著吃人肉才能度日,

    哪能有什麼好買賣做,不如先回去,從長計議吧!”

    眾人听從,準備回去時,李曉明讓王吉和昝瑞同乘一匹馬,給浮屠僧讓出了一匹馬來騎。

    昝瑞笑道︰“這下可有意思了,不但能听許真人講道,還能听大和尚講經呢!”

    浮圖僧聞言,立刻下馬,兀自走了。

    李曉明見狀,不知所以,急忙下馬追上,扯住和尚的僧袍問道︰“大和尚這是何意?”

    浮圖僧笑道︰“許真人在你那里呢,我和他不是同路人,一見面,必起爭執,

    上次已遭他刺了一劍,若是這回再見了,非被他取了性命不可,還是趁早走開的好。”

    李曉明急道︰“他雖是脾氣不好,但有我在中間說和,大和尚盡可無憂,

    這天寒夜黑的,你身上有傷,怎能獨行?萬一再撞見那幫堡匪可怎麼辦?”

    浮圖僧笑道︰“不妨事的,貧僧習有秘術,些許小傷將軍不必掛懷,

    咱們有緣,必有再見之日,今夜就此告別吧!”

    眾人皆苦勸,和尚畏懼許遜,只是要走,

    李曉明見他執拗,只得說道︰“大和尚若一定要走,我且送你些錢糧,也免得你路上挨餓。”

    說著便去後面找眾人湊錢,哪知剛取了些銅錢和幾斤糧食過來,和尚卻早已消失在了夜色里。

    李曉明平生最不願欠人恩情,見和尚獨自走了,十分悵然,

    只得調頭而回,一路上都在為和尚擔心,

    等回到營地,郡主立馬紅著眼楮飛奔過來,問這問那的,

    李曉明便把遭遇的事情又講了一遍,公主在旁邊听著,直驚得眼楮瞪得跟銅鈴似的。

    暗自後怕,幸虧那個臭李許執拗,死活不讓自己出去,要不然非被捉去吃了不可。

    好不容易將眾人都哄的散去,

    王吉端著一罐子熱粥過來,李曉明又冷又餓,抱著罐子吃了個盡興,

    正吃著,卻見王吉臉色有異,似乎有話想說,

    “怎麼啦王校尉?”

    王吉發愁道︰“將軍有所不知,自從那老道來了以後,王祥和小瑞便天天在守在那里,听他講道,

    尤其是我那個蠢兄弟,像是魔怔了一般,

    今日與我吵了兩句嘴,說是要棄了凡塵俗世,跟著許真人修道去呢!

    將軍,王祥那蠢貨自有我收拾他,只是小瑞你可得看好了,可別被那老道拐去做了童子。”

    “哈哈哈哈.......”

    李曉明聞言不禁笑出聲來,向王吉笑道︰“你自去看好你兄弟就行了,

    小瑞好奇心重,向來如此,不礙事的。”

    王吉“哦”了一聲,如釋重負,端起空罐子走了。

    李曉明鑽進帳篷里,回想著今天發生的事情,不禁心有余悸,

    他心想,吃一塹,長一智,我是個沒系統的穿越者,就這一條命,以後可不能再獨自亂跑了。

    又想起將手銃失落了,心疼的不得了,

    雖然那玩意每次只有用一次的機會,但是平常別在腰間,無論在哪,膽氣都足些。

    這回弄丟了,不知何年何月能再做一把出來。

    還丟了一匹馬,這個年月,匈奴的雙蹬大馬,二十貫錢也難買來一匹。

    天天心心念念地要來豫州老家一趟,沒想到一來,就先吃土匪老鄉一個大虧。

    如此唉聲嘆氣地睡了一覺,

    第二天一早,王吉來到帳篷里,略帶幾分興奮地說道︰“將軍快起來吧,許真人找你辭行呢!”

    李曉明十分詫異,連忙起床,見許遜背著銅劍,正在帳篷外等候,

    “將軍,承您照顧兩日,貧道腿上已無大礙,此地離貧道祖地不遠,特來辭行。”

    李曉明不忍就此分別,挽留道︰“真人,我們北上也路過潁川,何不再同行一段路途?”

    許遜笑道︰“貧道祖地在潁川以南,並不與將軍同路,不得不在此分離,

    咱們有緣,自會再見。”

    李曉明見他決意要走,沉吟片刻,跑進馬車里,用個麻袋裝了一貫銅錢、和四五斤糙米出來,

    說道︰“真人一路風餐露宿,且受了小子這些錢糧,路上也好不受饑寒之苦。”

    許遜想了想,大大方方地接了過去,

    向李曉明作揖笑道︰“方外之人,要錢其實無用,只是不能拂了將軍的一片好意,

    我便收下,路上以將軍之名賑濟窮人吧!”

    許遜說完,又行了個禮,背上麻袋轉身向東南而去。

    李曉明默默看著,十分不舍,也有些朦朦朧朧的羨慕之意。

    正想著呢,卻又見許遜回頭朝他望了望,長長地嘆了口氣,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

    口里卻吟唱道︰“本是天外雲游客,莫戀人間花月濃。情絲萬縷皆成繭,世事千般終是空。

    金銀權位如沙漏,心隨物累鬢霜重。忽覺身在樊籠里,脫卻枷鎖駕長風!”

    李曉明听得眉頭一皺,心頭如遭重擊,

    其他幾句倒還平常,只是這第一句︰“本是天外雲游客”,似乎意有所指。

    莫非他能看穿我是個穿越者,不是這一世的人?

    李曉明非常想向許遜問個清楚,抬頭看時,只見許遜已經走的遠了,連影子都有些模糊了......

    本章結束)

    歷史人物志︰許遜239年—374年),字敬之,豫章南昌人,祖籍豫州潁川人一說汝南人),

    東晉道士,淨明道派尊奉的祖師,史載活了135歲。

    許遜年輕的時候靠打獵為生。有一天他進山打鹿,射中了一頭懷孕的母鹿。

    母鹿受傷後小鹿流產掉在地上,母鹿不顧自己的傷痛,掙扎著去舔舐、哀悼它死去的幼崽,最後自己也死了。

    親眼看到這悲慘的一幕,許遜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和觸動,感到非常悲傷和後悔。

    他當場就折斷了自己的弓箭,從此不再打獵,並決定開始修道。

    他最初就住在西山地名)一個姓金的人家里修行。

    他听說在豫章主要指現在的南昌或江西一帶)有個叫吳猛的人,從一位叫丁義的術士那里學到了神奇的法術。

    于是許遜就去拜這位“大洞君”吳猛為師。吳猛把道教最高深的核心教義三清法要)傳授給了他。

    許遜這個人天生非常聰明,學問很大,對儒家經典、歷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這些學問都很精通。

    不過他最喜歡的還是道家的修煉法術。

    他二十歲的時候,被地方上推薦為“孝廉”一種有德行的稱號,也是做官的途徑),但他多次被推薦都不肯去當官。

    直到二十九歲,他正式拜在西安現在江西修水)的吳猛門下學道,把師父的秘密本領都學會了。

    三十六歲時,他和當時有名的文學家郭璞一起,到處游歷名山大川。

    最後,他選擇在南昌西郊的逍遙山就是現在江西省新建縣西山鄉)隱居下來,一心只想修煉成仙,根本不想做官。

    平時在鄉里,他用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誠、守信這些道理來教育感化鄉親們,大家都很尊敬他。

    就這樣一直到了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許遜四十二歲了,因為朝廷三番五次、非常客氣地請他出來做官,他實在推辭不掉,沒辦法只好答應,去四川當了旌陽縣的縣令。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仙——許旌陽

    許遜到了旌陽,去貪鄙,減刑罰,倡仁孝,近賢遠奸,實行了許多利國濟民措施。

    有一年,旌陽大水為患,低田顆粒無收,許遜讓大批農民到官府田里耕種,以工代稅,使災民獲得解救。

    當時瘟疫流行,許遜便用自己學得的藥方救治,藥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

    那時旌陽傳唱一首民謠︰“人無盜竊,吏無奸欺,我君活人,病無能為。”盛贊許遜的功德。

    鄰縣民眾紛紛前來歸附,旌陽人口大增。

    許遜在旌陽十年,居官清廉,政績卓著,被人們親切稱為“許旌陽”。

    後來鑒于晉室將有大亂,料知國事不可為,許遜掛冠東歸。

    啟程時,送者蔽野;有的為他建生祠、畫神像,終年祭祀;

    有的千里跟隨來到西山,聚族而居,與許遜為伴,都改姓許,人稱“許家營”。

    許真君東歸後,時逢彭蠡湖今鄱陽湖)蛟龍為害,水災連年,許遜率領眾弟子,足跡踏遍湖區各地。

    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斬妖除魔,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歷險記》,方便以後閱讀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歷險記第412章 僧道各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歷險記第412章 僧道各異並對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歷險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