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這個系列其實可以一直拍下去,但是同一個模式同一個系列,觀眾們看多了就會出現審美疲勞,而且現在外界已經出現了大批的偵探類電影,無休止的拍下去票房雖然不會太低,但是意義真的不大!”
甦雨注視著小羅伯特︰“我給你兩個選擇,一個是我給你劇本咱們第三部直接完結這個系列,另一個則是你在外面找編劇續寫這個系列,什麼時候完結你自己來決定。”
甦雨並沒有直接拿出劇本,而是給了小羅伯特兩個選擇。
听到甦雨的話之後,小羅伯特也認真的思考了起來。
他都演了這麼多年的電影了,自然明白甦雨的話是什麼意思。
只是在第三部就完結的話,小羅伯特心里總會有點不舍與不甘心。
但是不選第一個方案的話,甦雨是明顯不會再給他提供後續的劇本了,這就讓他陷入了糾結之中。
甦雨看到他權衡利弊也沒有去打擾他,而是去了二樓的書房,將一個早已經打印好的劇本拿了下來。
等甦雨回來的時候,小羅伯特顯然做出了決定!
“我選擇第三部就完結!留下三部經典,總比狗尾續貂來得更好!”
小羅伯特目光堅定的看向甦雨,給出了自己思考之後的答案。
貪婪這種東西,真的要不得!
哪怕這個系列現在火到爆炸的程度,但是《尼羅河上的慘案》之後,這類電影一定會更多的。
到了明年的時候,天知道會有多少部偵探類電影上映。
這里面注定不會只有賺塊錢的渣片,一定也會有質量很高的片子。
懸疑偵探這個類型已經火起來了,想要降溫的話,沒有個幾年是不太可能了。
就是完結了這個系列之後,小羅伯特真的不知道該拍攝什麼的電影好了。
這才是他猶豫不決的真正原因。
“這是我給波洛系列準備的最後一個本子,你看看。”甦雨將劇本遞給了小羅伯特。
而這個劇本的名字叫做《帷幕︰波洛的最後一案》。
當小羅伯特看到電影名之後,其實也就明白了。
甦雨這是早就準備在這個系列第三部的時候,就完結了啊。
剛才給他的兩個選擇,應該是對他的一種試探。
如果他選擇了後者,估計今後與甦雨之間的關系就不會再有現在的親近了...
他低頭認真的看著這個劇本,而隨著他的翻閱,表情越來越凝重。
《帷幕︰波洛的最後一案》的結局充滿了悲情與震撼,也深刻呼應了波洛的人物內核。
在斯泰爾斯莊園,波洛與好友黑斯廷斯重逢,共同面對一個棘手的“完美罪犯”——斯蒂芬?諾頓。
諾頓本身從未親自動手殺人,卻擅長利用心理操控,通過暗示、挑撥、放大他人心中的惡意,誘導他人犯下謀殺罪。
他像一個“無形的劊子手”,讓多起死亡事件看似是獨立的激情犯罪,實則都由他暗中推動。
隨著調查深入,波洛確認了諾頓的罪行,但法律無法制裁這種“精神教唆”。
為了阻止諾頓繼續危害他人,波洛做出了一個違背自己原則的決定︰“他親手殺死了諾頓,以極端方式終結了這場罪惡。”
完成這一行為後,波洛的身體因常年病痛心髒病、關節炎等)和心理上的巨大掙扎迅速衰竭。
他留下了兩封遺書︰一封寫給黑斯廷斯,坦誠自己殺死諾頓的原因,解釋這是“為了正義”而不得不做的“最後一次犯罪”,並請求黑斯廷斯理解他的選擇。
另一封寫給警方,詳細說明了案件的真相,承擔了所有責任,維護了黑斯廷斯的清白。
最終,波洛在睡夢中平靜離世。
他的死,既是對自己“絕對正義”信念的妥協,也是對無法被法律覆蓋的罪惡的終極反抗,完成了對“偵探”身份的悲壯謝幕。
這個結局打破了傳統偵探小說、電影的“完美結局”模式,讓波洛從“絕對理性的破案機器”回歸到有血有肉的人性層面!
他並非完美無瑕,卻始終堅守對正義的信仰,哪怕代價是犧牲自己的原則與生命。
黑斯廷斯作為見證者,最終理解了波洛的選擇,帶著悲痛與敬意,為好友合上了人生的“帷幕”。
作為目前藍星上面最火的虛擬偵探人物波洛,他的離去也為系列故事畫上了句點。
小羅伯特相信,等這部電影上映之後,一定會引起全球大量觀眾們的震撼!
就是在波洛的葬禮上,出現的一位與劇情無關的神秘男人,讓小羅伯特有點好奇。
手杖、煙斗、禮帽,人物描寫的非常細節..
他感覺甦雨不會無的放矢的去突兀的加入這樣的一個角色進去,甦雨這樣做一定有著他的某種深意!
“這部帷幕拍出來,波洛的粉絲們會暴走的吧?”小羅伯特無奈的開口。
他早已經將波洛這個角色吃透了,甚至在生活之中都會沾染一些波洛的習慣與感覺。
但是看著這樣的一位虛擬大偵探的死亡,還是以一種無比悲壯的方式死去,他的心里真的很不好受。
而且就如同小羅伯特說的那般,波洛現在可是有著大批的粉絲的。
哪怕他只是電影中的一個虛擬人物,但是這位有著強迫癥的小老頭,真的給觀眾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喜歡他的影迷真的不要太多。
如果是好萊塢的其他電影公司,他們一定會榨干“波洛”身上全部的價值,讓他破案破到壽終正寢。
可是在甦雨這里呢?才三部就給波洛殺青了。
“波洛的傳奇故事可以告一段落了,接檔波洛的大偵探,你不是在劇本的最後看到了嗎?這是一位與波洛截然不同的大偵探,他身上的傳奇與故事同樣的精彩!怎麼樣,想接下這個系列嗎?”
甦雨笑著看向小羅伯特,拋出了另一個重磅的消息。
而甦雨在劇本的最後加入的這個角色,正是地球上比波洛名氣更大的大偵探福爾摩斯!
從全球大眾認知來看︰福爾摩斯的名氣更大。
他是偵探文化的“全球符號”,無論是否讀過原著,多數人都對“煙斗、放大鏡、禮帽、貝克街 221b”有印象。
從推理文學領域來看︰波洛的地位同樣不可撼動,是“本格推理”的標桿,但影響力更集中在“愛好者圈層”。
簡單說,福爾摩斯像“大眾流行偶像”,而波洛則像“行業內的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