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與汪來福相比,宋明理更加地煩惱。他不僅不開心,甚至可以說是極度郁悶。
宋明理現在實際上是外強中干,他並非技術出身,只是偶然間踏入了這個行業。最初,他的合伙人是他的老鄉,一位在大公司擔任技術主管的專業人士。
在合作的頭兩年里,一切都還算順利。然而,兩年過後,宋明理開始覺得那些技術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深莫測。于是,他逐漸對他的合伙人產生了排擠之意,最終導致兩人分道揚鑣,不歡而散。
盡管如此,宋明理還是憑借著前兩年積累的業務經驗,將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他不僅擴大了公司規模,還購置了一批高端設備,準備大顯身手,大展宏圖。
然而,問題在于,他在技術方面終究是缺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雖然他後來也招聘了幾位懂技術的人才,但由于他內心深處對技術人員缺乏真正的尊重,這些技術人才最終都未能留住,真正的技術大拿更是與他無緣。
這種情況在他接手了一家科技公司的大單之後,各種矛盾就如同火山噴發一般,一下子全部涌現了出來。
沒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加工出來的樣品,已經好幾批次都被打回來。
當初為了拿下這個單子,請客送禮,他是花了大價錢的,為此還貸款更新了部分設備,但卻遇到了技術瓶頸。
更糟糕的是,如果這單違約,他將會面臨巨額索賠,有傾家蕩產的可能。
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他苦思冥想,終于想到了一個人——黃曉敏。黃曉敏曾經在他這里工作過一段時間,知道黃曉敏是一個技術強人。
于是順藤摸瓜,他發現了輝煌科技這家公司。這家公司雖然擁有核心技術,但實力卻相對較弱,而且曾經一度處于倒閉的邊緣。看到這里,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貪念,想要將輝煌科技納入自己的版圖。
恰好此時,他得知輝煌科技正計劃建立自己的加工車間。于是,他心生一計,決定利用這個機會來實現自己的目的。他想到了一個在深市政府里的“朋友”,這個“朋友”曾經被他拉下水,現在正是他可以利用的對象。
他立馬聯系了這位“朋友”,並向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卡住輝煌科技的發展,讓其無法順利建立加工車間。這樣一來,輝煌科技就會陷入困境,而他便可以趁機出手,將其吞並。
同時他多次嘗試與汪來福取得聯系,企圖通過威逼和利誘的手段,迫使汪來福就範,從而成功拿下輝煌科技。
然而,如果時間倒退到尚未遇到汪東明之前,或許汪來福真的會在宋明理的壓力下屈服。
但如今的情況已經截然不同,汪東明的資金注入使得汪來福如虎添翼,他正懷揣著雄心壯志,準備大干一場,對宋明理的威逼利誘完全不屑一顧,卻被他的騷擾煩惱不已。
廣交會盛大開幕,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蕭克清和陳麗君作為重要人物,自然是忙得不可開交。而汪東明則被安排作為他們的助理,全程跟隨。
這兩天里,汪東明跟著蕭克清和陳麗君四處奔走,結識了許多來自政界和商界的人士。雖然陳麗君沒有像在楊國勝和羅偉面前那樣高調地介紹汪東明,但她的言行舉止都透露出與汪東明較為親密的朋友關系,使得不少別有用心的人,心思不自覺地放到了汪東明身上。
而對于汪東明來說,這可是他第一次親身感受這個享有盛譽的貿易盛會。他對這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和期待。然而,由于他目前還沒有真正成熟的產品推向市場,所以他此次參會主要是抱著學習的態度。
在展會期間,汪東明像海綿吸水一樣,盡情地汲取著各種知識。他仔細觀察各個商家的布展方式,學習他們如何巧妙地展示自己的產品;他認真研究他們宣傳產品的方法,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引顧客的注意力;他還留意他們接待參觀者的手段,學習如何與客戶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互動。
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汪東明收獲頗豐,不僅增長了見識,還對商業運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相信,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知識將會對他未來的事業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而同幾位來自沙漠頭巾的見面更讓汪東明見識到了陳麗君的能量,這產品都沒見到,只是見到了簡單的資料,沙漠頭巾就要下單訂貨,嚇得汪東明連連拒絕。
而蕭克清給汪東明帶來的可不僅僅是一份普通的訂單,而是一份對他來說意義非凡的、更為實際的訂單。
就在商務部與歐洲成功達成框架商貿協議之後,汪東明作為隨團企業代表,迅速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遇。
他積極主動地與歐洲的兩個客商建立了聯系,並在賀嘉音擔任臨時翻譯、蕭克清的助理梁蕊政策指導的有力支持下,順利地達成了一項關于環保用稀土催化劑的重要貿易合同。
這一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汪東明听取陳麗君的建議後,做了精心策劃和充分準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他讓賈菲菲等人對國內的稀土工廠做過大量的調研,並與國內相關工廠保持著密切而持續的聯系,對產品的型號、性能等都有全面的資料,對報價也能快速反應,所以才能迅速簽下這次的貿易合同。
這份貿易合同的達成,對于汪東明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它不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為汪東明打開了進入這個行業的大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這是一個需要準入門檻的行業,即使是國內的生產工廠,有的也不具備出口的資質,而對于這個行業來說,全世界都得從我們國家進口。
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國家儲量豐富,更重要的是很多國家即使有礦藏,但卻不具備提煉技術,所以產出的東西達不到實際需求。
這就給了汪東明很廣闊的機會,對他的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突破。
就連事後得知此事的蕭克清,也對汪東明贊不絕口。畢竟,此次廣交會上隨團的企業眾多,但能夠如此迅速地達成合同的卻寥寥無幾。
大多數企業仍處于聯系試探的階段,而汪東明卻已經成功地簽署了合同,這無疑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總的來說,這次廣交會對于汪東明而言可謂是收獲頗豐。盡管因為蕭克清的存在,他與陳麗君未能再度纏綿,但有賀嘉音的陪伴,讓他在情感上並未感到孤獨。
同時,生意上的重大進展也讓他倍感欣慰。因此,在這幾天里,汪東明心情愉悅,滿心歡喜。
然而,就在他準備離開第一期廣交會、即將返程的前一晚,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這件事情令汪東明大為震驚!
喜歡小明的生意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小明的生意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