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汪東明滿意地回到了濱海,在蕭克清所說的那個與多個國家的貿易會談中,因為有蕭克清和陳麗君的暗中照顧,加上他自己的努力,汪東明取得了非常不錯成績。
出口方面,由于中亞和東歐很多地方農業發達,特別是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是世界四大糧倉之一,他們對農業機械的需求量大。
這次他們主要談對我國糧食的出口,我國則向他們出口一些化肥及農業機械,當然,這都只是意向,但因為是國家層面的合作,肯定是要落實到實處的。
汪東明也是心思活絡地積極參與其中,在他看來,國外的意向客戶只要有單子,國內的貨源還是很簡單的。
而作為能源大國的大俄,石油天然氣是他們都主要出口項目,但同時也準備把他們都副產品——橡膠,出口到我國。
而因為有了這麼多和拜爾公司的合作經驗,又對市場的供需情況還算比較了解,汪東明在蕭克清的授意下,有幸參與了這個品類的談判,也為自己爭取到部分份額,這是他得到的意外之喜,因為他還記得賀嘉音曾詢問過大俄的產品,他有文章可做。
雖然之前也有一些大俄的合成橡膠進入到國內,但量都比較小,而在我們加入世貿組織後,大俄也是抓緊機遇,想要分一杯羹。
不知道是不是大俄人的傲慢,還是傳言中的那樣比較懶,他們並沒有在國內設辦事處,所以現在他們的產品在國內還是真空階段,從初步接觸來看,他們價格很便宜,在定價方面就給了汪東明一個很好的機會,但也有一個問題就是是他們並沒有什麼售後。
所以,汪東明回到濱海後非常忙,加上賈菲菲帶著安馨、朱子龍以及胡曉玲等人去考察工廠,一並帶走的還有一名新進公司的退役軍人梁平偉,這樣公司就顯得人手不足,尤其是少了安馨這個助手,讓汪東明很不適應。
而顧輕舟听汪東明出去一趟,竟然又投資了一家無人機公司,也很震驚,同時也很欣喜。在他看來汪東明膽子大,敢干,雖然汪東明自己一直歸功于運氣好,但對于像顧輕舟這種經歷豐富的人來說,他是不相信有運氣一說的,運氣也是實力的體現,他只信實力和膽識。
而這,他在年輕的汪東明身上都看到有,因此他很佩服汪東明,關鍵汪東明對員工還很好,所以顧輕舟對公司的認同感與日俱增。
因為汪東明對于汪來福的公司非常重視,畢竟雙方已經談妥了合作模式,接下來就是要深入了解一下對方的實際情況了。于是,他決定帶上顧輕舟和財務袁夢一同前往汪來福的公司考察。
然而,這樣一來,公司里就沒有一個能夠全面負責管理事務的人了。汪東明考慮到這一點,便派遣了另一名退役軍人姜雲超去接替安馨的工作,把她換回來。
趁著換人這檔子時間,汪東明還抽了兩天去給翟汐沅和朱子玉各自訂購了一輛汽車,作為她們生日禮物的一部分。
原本,汪東明打算訂購一些小眾的豪華車型,比如那什麼拉蒂,什麼時捷,但翟汐沅卻認為還是低調一些比較好,畢竟他們三人都不是那種張揚的性格。
最後翟汐沅選擇了一輛奔馳,而朱子玉則選擇了一輛寶馬。這樣一來,她們不僅可以擁有自己心儀的座駕,還能偶爾互相交換著開,增加一些新鮮感。至于汪東明自己,他則依然會開著他那輛初戀的牧馬人。
如果說魔都是全國經濟的壓艙石,那麼深市無疑就是經濟開放的橋頭堡,引領著時代的潮流。
汪來福之前的公司位于深市的一個不起眼的住宅小區內,這里雖然沒有高樓大廈的繁華,但卻有著一種別樣的寧靜。
公司規模不大,只有十號人,而且這些人都非常年輕,年齡大約在 25到 35歲之間。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財務部門有一位女性外,其他成員清一色都是大老爺們。
原本,這家公司已經瀕臨倒閉,只剩下汪來福和其他三位老板,再加上那位財務女會計。然而,當汪來福拿到汪東明提前支付給他的那 50 萬資金後,他毫不猶豫地將之前離職的員工們重新召集了回來。
這些人之所以選擇離開,其實也是迫不得已啊!畢竟,興趣愛好雖然重要,但生存才是首要的嘛。人總得先填飽肚子,才能去追求其他的東西呀,汪來福對此還是非常理解的。
所以啊,就別談什麼對企業的忠誠度啦!你連人家的基本溫飽都無法保證,又怎麼能奢望人家對你忠誠呢?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然而,當汪來福獲得投資後,收到汪來福的召喚,那些第一時間就回來的人,他卻認為這就是忠誠,這就是對他的認可!
也許這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差異所在吧。很多北方的小老板,如果看到自己的員工在公司遇到困難時紛紛離自己而去,恐怕心里會非常記恨這些人。一旦你離開了,再想回來?那可就難咯,人家老板可能根本就不會再搭理你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汪來福完全沒有預料到汪東明會這麼快就來深市,然而內心深處卻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這不僅意味著汪東明對他所負責的事務高度重視,更預示著雙方的合作將會順利無阻,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波折與阻礙。
公司的辦公地點位于一套三居室的房屋內,空間雖略顯局促,但卻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汪來福將所有員工召集至客廳,鄭重其事地將每一位員工逐一介紹給汪東明及其隨行的三人。
令人驚訝的是,雖然這些員工們看起來年輕,竟然都畢業于國內名校,個個都散發出技術人員特有的傲氣。
他們的專業素養和自信態度,讓汪東明不禁心生贊賞。曾幾何時,他一直懷揣著一個夢想——擁有一家公司,其成員皆是技術領域的佼佼者,皆是對技術充滿熱愛、熱衷于鑽研的人才。如今,這個夢想似乎在這個小小的辦公室里得以實現,盡管地點並非濱海,但這並不重要。
而那些員工知道了眼前這個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人,就是拯救公司的人時,眼中對汪東明也都流出不同程度的敬意。
汪東明這次之所以帶顧輕舟和袁夢,就是想先摸摸底,他自己摸人的底,顧輕舟摸管理的底,袁夢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
所以,三人也沒有和汪來福過多的客套,汪東明找員工一一談話,袁夢則對公司的公司賬務進行摸底。
可能顧輕舟的工作稍微麻煩些,畢竟管理這個東西很復雜,百家公司有百種管理模式,好在他也只是摸底而已,而且因為在濱海,他正在同審計公司對偌大的罐頭廠進行整合審核工作,所以對他來說這項工作駕輕就熟。
汪東明三人在這邊待了三天,其實之前公司的管理相對簡單,人員也不多,項目也還算清楚,所以三天時間就把情況基本給摸透了。
公司的管理確實存在一些小問題,顧輕舟憑借著敏銳的觀察力和專業的知識,將這些問題一一指了出來,並針對每個問題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整改意見。
汪來福對顧輕舟的分析和建議深感認同,他覺得顧輕舟的見解非常獨到,這些建議對于公司的發展無疑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然而,汪來福心里也有自己的擔憂。他希望汪東明能夠派遣一個懂得管理的人過來,這樣他就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不必分心處理公司的管理事務。
可是,汪東明之前曾經明確表示過,公司的管理方面還是由汪來福自己來負責。而且,更重要的是,汪東明自己那邊也確實沒有合適的人選可以派遣過來。
面對這樣的情況,汪來福雖然有些無奈,但也理解汪東明的難處。經過一番思考,汪東明最終承諾顧輕舟會經常過來,協助汪來福處理一些管理上的問題。
听到這個承諾,汪來福心里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他相信有了顧輕舟的幫助,公司的管理一定會越來越規範,而他自己也能夠更加專注地進行研究工作。
財務方面,袁夢則是要納入自己監管範圍的,至于財務經理,也會隨著第一次資金的進入到位安排到位的。
汪來福還帶著汪東明去做了必要的股份變更,汪東明也算是真正成為了這家名為輝煌科技公司的股東。
對于這個公司名字,如果按汪東明的性格是不喜歡的,太張揚了,但顧輕舟和汪來福卻覺得很好,科技公司嘛,就得張揚點,讓他們這麼一說,汪東明也覺得有道理,從善如流一向是他的性格,所以後來他也覺得挺好的。
喜歡小明的生意經請大家收藏︰()小明的生意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