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生意經

第368章 創新與融合(一)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膽小的狂人 本章︰第368章 創新與融合(一)

    “汪小施主啊,快來瞧瞧我與圓信的這些字畫,一同品鑒品鑒呀,哈哈哈。”梵音大師滿臉笑容地朝著汪東明招了招手,那爽朗的笑聲仿佛能穿透整個房間,他此刻的心情看起來格外愉悅。

    汪東明听到呼喚後,連忙應聲道︰“哎呀,大師您太抬舉我啦!對于字畫這方面,我可真算得上是個門外漢,啥都不懂哩!”盡管嘴上這般謙虛著,但他還是快步走向了那張擺放著字畫的桌子。

    待走近之後,汪東明先是粗略地掃了一眼桌上的作品,隨後便將目光聚焦在了其中一幅書法之上。只見那字跡龍飛鳳舞、蒼勁有力,每一筆每一劃都蘊含著無窮的力量,讓人不禁為之贊嘆。

    汪東明忍不住開口說道︰“大師,您這筆字當真是妙極了!如此蒼勁有力……”說完,他又將視線移向旁邊的一幅畫作,仔細端詳起來。突然,他眼楮一亮,指著那幅畫驚訝地喊道︰“咦,這不是上面那個八角亭嗎?居然能夠畫得如此逼真寫實,簡直跟真的一模一樣啊!”

    “呵呵,你倒是眼尖!你在冀北還要待幾天!”梵音大師突然問道。

    “哦,大師,我可能還有一兩天吧。這不有兩個朋友看到您給我的這佛珠,拿了兩個小玩意兒,想讓大師您給看看,賜賜福,不知道您……”汪東明遲疑了一下說道。

    梵音大師很爽快地接了過去,笑道“這是你在這當地的客戶吧,真的是無孔不入,呵呵。”

    汪東明尷尬地摸了摸鼻子,笑了一下。圓信大師在一旁一副我就知道會這樣的表情,這些個商人,就會鑽營取巧。

    同時,他也驚訝地看到汪東明手上戴的那佛珠還真是自己師叔以前那串,很是震驚,好東西呀,師叔怎麼就送人了呢?還是這麼一個年輕人。

    正想著,梵音大師突然說道“對了,圓信,這個汪施主也是做公司的,你們可以探討探討管理心得嘛,寺院也和一個公司差不多的。”

    “啊,我?我哪敢在大師面前說管理呀!”汪東明一听,疑惑地用手指了指自己。

    圓信見師叔這麼說,只好說著他的話說道“無妨,無妨,相互探討嘛,那施主坐下來,慢慢說說?”

    汪東明這就有點左右為難了,說真的,自己這點水平目前可能還真拿不上台面,但兩位大師都這麼說了,硬著頭皮也得說上幾句呀。

    他坐了下來,沉思了片刻,開口道“大師,那我說說企業的融合與創新吧,說的不對,你們多指正!”

    梵音大師好整以暇地微微一笑,鼓勵地眼神看著汪東明。

    圓信有點不冷不熱地喝著茶,但看自己師叔都沒說什麼,也不敢放肆,靜靜地看著汪東明。

    汪東明覺得創新之“空”︰破除邊界,見眾生需求,從“無我”中洞察需求。

    汪東明以時下初興的互聯網為例,提出“創新需如觀自在菩薩,照見用戶五蘊皆空”。

    企業信息化浪潮中,需跳出技術執念,回歸客戶未被滿足的底層需求如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中“降本增效”的本質訴求)。

    類比佛家“破我執”,建議寺院可開發“電子功德簿”,將香火捐贈透明化,既順應信息化趨勢,又強化信眾信任。

    同時以無常觀迭代產品。引用其參與的產學研合作經驗,提出“創新如流水線”︰

    寺院可試點“禪修課程模塊化”,將打坐、誦經、農禪拆解為可組合單元,適配都市人碎片化時間類似ba案例教學中的模塊化設計邏輯)。

    定期收集信眾反饋,動態調整內容暗合《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流動智慧)。

    汪東明還覺得融合之“中道”︰資源共生,守戒律本心。

    所謂跨界不越界,資源整合的戒律,他借南方政企校合作案例,建議寺院與高校共建“禪文化研究中心”︰ 學者研究古籍數字化,匠人復原傳統建築工藝,僧人傳授禪修心法,形成“學術技藝修行”三位一體生態。

    同時嚴守戒律底線︰例如合作中禁用商業化佛像,保持文化純粹性。<ba案例教學模式,提出“叢林清規2.0”︰ 引入目標管理法okr雛形),將“弘法利生”分解為可量化指標如年度居士培訓場次),但保留“過午不食”等核心戒律。

    建立“方便法門試驗田”,允許年輕僧侶提案創新如素食預制菜研發),通過三月觀察期驗證可行性。

    創新融合的“因果閉環”︰從因地向果地延伸。以終為始的規劃邏輯,提出“三步因果鏈”︰信眾需求因)→服務創新緣)→文化傳承果)。

    比如針對年輕群體焦慮,開發“職場禪”工作坊需求端);聯合心理學者設計課程資源端);收益反哺古籍保護價值閉環)。

    同時數字工具與人文精神的共生,寺院可借助互聯網建立線上社群,但需設定“數字清規”,避免技術異化信仰本質。

    汪東明說完後合掌道︰“大師,創新如風過竹林,葉響而竹不折;融合如水入杯盞,形變而性不移。管理之道,不在逐新棄舊,而在以禪心觀萬象,化萬法為鏡台。”

    此時的圓信大師已經是驚訝得張大了嘴巴,他沒想到汪東明一個外地的小商人,居然對佛家的東西研究得這麼透透徹,不管他說得對不對,但其中很多東西是很有可操作性的,關鍵是非常貼合寺廟的需求。

    梵音大師也不斷的點頭,他起初也只是想看看汪東明能說出貿易公司的一些東西來,沒想到的事竟然像是為寺廟量身打造的一樣。

    原本還對汪東明嗤之以鼻的圓信,也坐直了身體,認真地听了起來。

    同樣,原本是被趕鴨子上架的汪東明,越說思路越清晰,越說越感覺自己有好多的感悟,一些東西他是在梵嶼寺游玩的時候想到的,也有在浙東江心寺了解並總結的,此時的他忘了面對的是兩位大師了,繼續說道“當然一切都得要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管理都是相通的,企業管理和寺廟的管理其實也是一樣。”

    喜歡小明的生意經請大家收藏︰()小明的生意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小明的生意經》,方便以後閱讀小明的生意經第368章 創新與融合(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小明的生意經第368章 創新與融合(一)並對小明的生意經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