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梁帝把蕭樂康安排進翰林院修史的時候,大梁朝臣便覺察出梁帝已經有了易儲之心。
但此刻梁帝親口說出了這個決定,仍舊讓大梁的朝臣們驚訝的瞠目結舌。
這段時間以來,太子蕭瑾墨做出的混賬事,大部分朝臣都看在了眼里。
太子的品行決定著大梁的興衰,同時也決定著朝臣們家族的將來。
無論是從國家層面講,還是從家族的發展上論。
大多數朝臣都不希望一個心胸狹窄,毫無人性的太子成為大梁未來的國君……
但即便如此,也沒人敢出面支持梁帝的決定。
因為此時一旦開口,便等于是公然反對太子蕭瑾墨了。
若是此事有了變化,梁帝最後沒有易儲成功,自己頭上的腦袋可就保不住了……
梁帝見沒人說話,忍不住再次問了一句。
“眾卿可有異議?”
禮部尚書孔瑾衍上前一步,率先門口道“陛下,太子是國本,關系著大梁的江山社稷。”
“嫡長子繼承制是我大梁根本,輕易不可動搖。”
“臣敢問陛下,太子殿下到底犯了何種過錯,讓陛下決意易儲?”
太子蕭瑾墨的做的那些爛事,梁帝根本就說不出口。
若是把這些事情大白于天下,皇家可一點顏面都沒有了。
梁帝只能模稜兩可的道“最近這幾年來,太子行為乖張,劣跡斑斑,常有失德之舉。”
“此為眾所周知之事,朕就不多說了。”
“此等人品,不配為君。”
“今日朕決意易儲,是順天意,應民心……”
孔瑾衍作為一個禮部尚書,最為注重便是禮法傳承。
無論太子蕭瑾墨品行如何,他也是梁帝的嫡長子。
只有蕭瑾墨當上皇帝,才算是名正言順。
梁帝廢長立幼,敗壞了聖人定下禮法倫常。
孔瑾衍表示堅決反對。
更何況孔家一直都是太子蕭瑾墨的追隨者。
若是梁帝真的廢黜太子另立東宮,孔家多年的付出可就全打水漂了……
孔瑾衍有些激動的大聲道“陛下,縱觀歷史,廢長立幼都是國亂之源。”
“太子殿下縱有萬般過錯,可他終究是陛下的嫡長子,絕不能輕言廢黜。”
“若陛下執意廢黜太子而另立東宮,恐怕會為我大梁的將來留下極大的隱患。”
“臣懇請陛下三思。”
孔瑾衍言畢,便向梁帝跪倒,以頭杵地。
很有梁帝若是一意孤行,他就長跪不起的意思……
京都府尹顧正則也跪倒在梁帝的面前,附和道“陛下,廢長立幼,向來都是大亂之源。”
“臣請陛下三思……”
有了禮部尚書孔瑾衍,京都府尹顧正則的帶頭,大部分朝臣開始站出身來反對梁帝廢黜太子的決定。
“臣請陛下三思……”
沈青辰看著眼前的狀況,不禁讓感到心里一涼。
雖然沈青辰也明白。
這些人之所以出面反對梁帝廢黜太子,並非是擁護太子。
而是為了維護儒家的三綱五常。
但眼看著大好的形勢被孔瑾衍這個老頭一攪和,立刻便毀于一旦,仍舊讓沈青辰氣得要命。
此時此刻,沈青辰真想沖上前去,在孔瑾衍這個老東西的臉上抽上幾巴掌……
還好梁帝還是比較給力的。
梁帝冷冷的望著孔瑾衍,緩緩道“這幾年來,太子常有失德之舉。”
“朕也給了他機會改過,希望他能走入正途。”
“然太子卻依然不知悔改,反而更加的變本加厲。”
“朕已經仔細考慮過了。”
“若是讓這個孽畜掌握了大梁的江山,必為傾國之禍!”
梁帝的態度很堅決。
甚至把傾國之禍這種話都說出來了,可見對太子蕭瑾墨的厭惡有多麼的強烈。
但即便如此,朝臣們也不敢輕易表態。
朝臣們讀的都是聖賢書。
儒家的核心思想可概括為“仁義禮智信”五常。
其中最為講究的便是倫理綱常,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
從民間到朝堂,向來都是嫡長子繼承家業。
若是贊同了梁帝的決定,就等于推翻了聖賢定下的綱常倫理。
將來會被人罵死的……
梁帝見無人贊同自己的意見,只能把目光投向內閣首輔岳穆清。
“對于易儲之事,穆清可有高論?”
岳穆清嘆了口氣,走到了大殿的中間。
“陛下,不論太子殿下其人品行如何,他總是陛下的嫡長子,這一點無從改變。”
“廢長立幼違了禮制,必令天下人詬病唾罵。”
“若是民間效之,定會引起國家動蕩。”
“我大梁歷經三代的勵精圖治,終于成就今日之不世功業,盛世氣象。”
“臣不想因為易儲之事,影響了我大梁的國計民生。”
“此事還請陛下三思。”
沈青辰聞言,頓時大吃一驚。
因為他真是萬萬沒想到。
岳穆清這個濃眉大眼的家伙這麼快便叛變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但沈青辰仔細琢磨了一下岳穆清的話之後,便覺察到是他誤會岳穆清了。
岳穆清話中之意表達的很明白。
他也很看不慣太子蕭瑾墨的所作所為。
但為了大梁的穩定,岳穆清才會做出反對梁帝易儲的行為……
而且在梁帝說出廢黜太子另立東宮的決定後。
內閣成員全部都保持沉默,沒有在第一時間出言反對。
這已經足以表現出內閣的態度……
禮部尚書孔瑾衍趕忙贊同道“岳大人所言極是。”
“儲君乃社稷根本,絕不可輕易動搖。”
“太子殿下近年來雖常有失德之舉,但終歸還是年輕氣盛之下做出的糊涂事。”
“若是陛下嚴加督導,未必不能使其改邪歸正。”
“臣懇求陛下對太子殿下多一些耐心,多給太子殿下一些時間。”
“想必太子定會迷途知返,痛改前非,成為一個合格的儲君。”
梁帝見朝臣沒有一人贊同自己易儲的建議,便知道此事無法再繼續下去了。
畢竟嫡長子繼承制的制度已經深入人心。
梁帝廢黜太子而另立東宮,等于和天下人作對。
沒人敢出言贊成梁帝的決意,從而落下千古罵名……
梁帝嘆息道“既然如此,就先依諸卿所請。”
“此事暫且擱置,容後再議。”
梁帝言畢,直接站起來身來,拂袖而去……
喜歡權傾天下,從被流放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權傾天下,從被流放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