甦培盛都跟了皇帝多少年了,那可是打小就服侍,怎麼沒摸透這個祖宗的性子?
也是這段時間皇帝需要用到甄家父女來達成自己倒年的目的,又確實是對莞嬪很寵愛,所以現在的皇帝才隱而不發。
甦培盛瞧著,莞嬪也確實是有些發飄,路上踫到四阿哥,閑談幾句這沒什麼,可過後私底下送這送那,是想做什麼?
皇帝本來就不喜歡四阿哥,莞嬪又做出這副樣子,甦培盛光是听底下人傳來的消息就夠心驚膽戰的了。
可莞嬪還是一個勁的往四阿哥身上湊,真是不知死活......
皇帝剛才對姝嬪發作,想來也是因為莞嬪做在了前頭,他怕是在懷疑,姝嬪也是要為六阿哥拉攏四阿哥,所以才開口幫腔的。
不過在甦培盛看來,恐怕姝嬪沒那個腦子,只是在殿外瞧見了四阿哥,也想到了,所以才在皇帝跟前開口提的。
估摸著皇帝自己猜疑過後也想明白了,這才神色和緩下來。
甭管皇帝和甦培盛在想什麼,謝綾瞅準時機,面上裝作怯生生的樣子,“皇上......臣妾是不是剛才說錯了什麼......”
草包美人就要有草包美人的樣子,剛才皇帝很明顯動了火氣,她要是不裝的像一點,怕是要惹皇帝猜疑。
謝綾知道狗皇帝的猜疑心有多重,他有了心結,不會立時發作,只會在心里默默攢著,等到了臨界點,再一股腦的全部發泄出來,到時候可不是一句兩句話能收場的。
而胤 瞧見謝綾這個樣子,先前那些不快徹底沒了,有些失笑,“沒有,你什麼都沒有說錯......”
還要說什麼的時候,甦培盛帶著四阿哥進來了。
“兒臣參見皇阿瑪,皇阿瑪萬福,給姝娘娘請安。”弘歷十分干脆利落的行禮請安,眼神亮晶晶的,非常激動。
他也沒想到皇阿瑪會突然見自己,此時的弘歷根本沒往深了想。
他先前還十分嫉妒姝嬪和六阿哥,同樣都是皇子,憑什麼六阿哥還是襁褓嬰兒,皇阿瑪就在意的不得了,而自己現在已經這麼大了,居然還在籌謀怎麼見自己的父皇。
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旁的皇嗣都能住在紫禁城,只有他,只有他這個四阿哥一出生就被扔在圓明園,別說見皇阿瑪了,就是那些宮女太監都敢明里暗里的欺負他。
弘歷到底年紀還小,想著只要見到皇阿瑪,自己這種尷尬的處境就能改變。
皇阿瑪肯定會接他回宮的,也會處置那些狗奴才。
所以弘歷沒有放棄,一直跪在勤政殿門口,就是寄希望于說不定皇阿瑪一時心軟就會召見自己。
要是不趁著現在避暑的時候求見皇阿瑪,那他什麼時候求見?
都是龍子龍孫,弘歷非常不甘心,憑什麼旁人能跟著生母住在紫禁城,時不時的還能見到皇阿瑪,只有他被人忽視!!!
圓明園倒是沒有奴才敢欺凌踐踏他,但是弘歷心里也不好受,衣食供應不缺,他到底是皇子,那些奴才也不敢做的太過分。
可是心靈上的絕望才讓他難受,弘歷縮在圓明園,根本看不到出路,看不到未來。
他不想就這麼一輩子縮在圓明園,不想等著自己成年後,皇阿瑪施舍冷飯,所以他只能在此時極力表現。
相比于弘歷的激動,胤 只是漫不經心的點了點頭,“听說你想見朕,有什麼事嗎?”
這話猶如當頭一棒,徹底把弘歷給打懵了。
有什麼事嗎?
兒子想見父親,能有什麼事?
他只是想見見自己的親阿瑪,能有什麼事?
縱然他的生母是宮女,但皇阿瑪怎麼能厚此薄彼?
眼前的姝嬪不就是宮女出身?
憑什麼她所出的六阿哥就能得皇阿瑪看重?
難道宮女出身的嬪妃,還能分個高低貴賤不成?
一時間,弘歷只覺得自己心里滿腔怨恨,整個人都快氣炸了。
他現在到底年紀還小,掩飾情緒的功夫不到家,所以流露出怨恨,很輕易的就被殿中的人看出來。
而瞧見弘歷這個樣子,胤 對他的評價更下一層,印象更加不好,到底是粗使賤婢生出來的,一點規矩都不懂。
姝嬪好歹是他的庶母,六阿哥好歹也是他的親弟弟,做出這種樣子來給誰看?
更何況要不是姝嬪在自己跟前提一嘴,胤 根本不想見這個兒子,就是如此,這個孽障居然還敢怨恨!!!
他這是在怨恨姝嬪,還是在怨恨自己這個皇阿瑪?
一時間,胤 什麼想法都有,更多的還是對弘歷的厭惡。
他本來就對弘歷的出生不抱任何期許,又視這個兒子為自己的人生污點。
現在弘歷更是“明晃晃”的表現出自己的怨恨,胤 更加接受不了,只是沉默的看著這個兒子,想看看他能說出點什麼來。
而謝綾確實沒想到弘歷居然如此沉不住氣,她只是給了一個機會,讓弘歷見到自己的皇阿瑪,剩下的可什麼都沒做。
誰知道弘歷會因為皇帝的一句話而破防?
到底還是個小孩子,喜怒哀樂收斂的還不是很好,要是再大一點,謝綾今個這種招數非但沒用,反而還會成為弘歷的助力。
只不過謝綾和胤 一樣,默不作聲的坐在榻上,等著看弘歷的反應。
而弘歷雖然年紀小,但他不是個傻子,瞧見皇阿瑪和姝嬪的神色好像有些不大對,趕緊收斂了一下自己的表情,強笑道︰“兒臣久不見皇阿瑪,所以想給皇阿瑪請安,並無其他事。”
說完這話後,他又接著看向謝綾,“剛才在外頭依稀瞧見了乳母,兒臣斗膽問一句,是不是六弟?兒臣看見六弟,只覺得羨慕,六弟有額娘,也能時常見皇阿瑪,兒臣也想......”
弘歷說這話沒有其他意思,只是想借著姝嬪和六阿哥的事讓皇阿瑪能想起自己來。
說不定皇阿瑪顧念幼子,觸景生情,心里能生出對自己的憐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