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也未有難為這斥候校尉,此人追隨其多年一直從事著偵查、斥候的事情,很是得力。
“起來吧!”
“事出突然,我們軍倉促變更登陸之地多少有所疏忽、也不能全怪你!”
張休說道。
“大將軍,如此劉金會在一日之後得到消息,而他的騎兵最慢也會在兩日之內就能折返荊山防線,我們要是不能以三日之內奪下荊山,那很可能受到漢軍南北兩面夾擊。”
陸遜說道。
“整個個荊山方向漢軍守兵也就八千人,三日時間奪下他們防線足有可能。”
“大軍不必再做隱蔽全速殺向荊州漢軍,再不濟也要解掉當陽之圍逼劉金撤兵。”
“諾!”
隨著陸遜兵馬快速前進。
在天黑之後,陳平拖著受傷的身體也跑回了漢軍于當陽的大營。
“敵襲、吳軍襲我後路!”
“將軍,敵襲、吳軍襲我後路!”
隨著陳平被人帶回營內,劉禪听過之後立時臉色大變。
“好啊,我說陸遜怎麼半個月未有一兵一卒前來增援當陽,原來他是想要斷我大軍後路。”
“之前司馬師從大海之上南下襲擊了建業,今日他陸伯言引兵北上漢水繞我之後斷我後路。”
這時趙統說道。
“我們于當陽城下等了半月有余,難道就這樣放棄當陽,撤兵北歸。”
劉禪猶豫了一下說道。
“不然還能怎麼樣!”
“現在不撤,我們後路荊山守軍只有不到一萬人很容易被對方攻佔。”
“不撤就有全軍被圍的風險!”
“到時大軍軍糧若斷後果不堪設想!”
劉禪說著氣的一刀砍在帳內大案之上。
他也是極不甘心。
本想以當陽引陸遜大軍北上,再以騎兵襲擊于野外滅掉對方主力,如此江陵可得。
可未有想到對方卻以水路漢水北上斷他後路。
現在不撤兵劉禪也是無有他法。
正在此時姜維走上前,不動聲色的對著劉禪先是一拱手。
接著從懷中摸出一封密信交到劉禪手中。
“陛下,前兩日丞相來信說他令兵馬南下策應陛下。”
“丞相還說讓陛下放心用兵,他來護衛陛下後路!”
說著姜維將書信交到劉禪手中。
劉禪半是懷疑的看著姜維手中書信。
隨之打開一看,本已是心念盡失的劉禪、雙眼立時放光看向姜維。
“相父到了襄陽之南的荊山,姜維啊姜維你還是做了耳報神,不過這次朕給你記上一功。”
一旁的趙廣輕聲問向劉禪說道。
“陛下,我們還撤軍嗎?”
“撤什麼撤,相父已到荊山一帶,後路還需要朕來擔心嗎。”
劉禪隨之一把拔出剛才砍在大案上的戰刀說道。
“相父說了,讓朕從容用兵就可,無需擔心自己後路。”
“現在大軍從圍點打援變為實攻!”
“大軍給我圍三缺一猛攻當陽陸瑁所部。”
“陸遜不是不支援當陽,想斷我軍後路嗎。”
“那我們就先奪了他的當陽再說。”
隨著劉禪開始猛攻當陽城池之時,陸遜偷襲荊山的兵馬卻被一支漢軍部隊攔住去路。
只見那漢軍戰旗之上打著一個大大的諸葛二字。
“陸大將軍,魏延有禮了!”
“我家丞相已在此已等候多時,請大將軍出陣一敘!”
陸遜看到對方打出的戰旗一開始還以為是荊山駐軍故布疑兵,打出諸葛亮戰旗嚇唬他們。
可看到對方來將竟是于關中坐鎮的魏延,陸遜眉頭一皺。
再看向對方那于平原之上拉開架勢的兵馬,知道這是漢軍精銳兵馬。
陸遜心中也開始拿不準!
一旁的張休說道。
“大將軍,之前我們得到關中的情報說諸葛亮正在關中坐鎮,他怎麼會突然出現在此處,難道他十多天前就已從關中出發。”
“要不要讓謝旌他們領兵沖陣試上一試!”
陸遜正要說話。
卻看到漢軍陣中一四輪車之上坐有一人被人推到陣前。
“諸葛亮!”
陸遜心中大驚,當年于夏口、吳地之時見過做為聯盟使者的諸葛亮。
只是當時陸遜還未展露頭腳,可他卻是見過諸葛亮本人。
雖相隔較遠卻還是一眼就認出諸葛亮。
隨之止住想要派兵沖陣的張休。
“是諸葛亮沒錯,當年我于建業見過此人!”
“他能來此相必是做了萬全準備!”
“對陣已是不易!”
“後軍改前軍,馬上撤軍登船南撤!”
隨之陸遜對著對方陣中的諸葛亮大聲喊道。
“丞相!”
“建業一別已過二十幾載,當年丞相以天下大勢舌辯說退張昭等人讓其無言以對,促成孫劉聯盟以抗曹賊,當年丞相氣壓群儒之風采、遜至今記憶猶新,多年不見丞相別來無恙乎!”
而在漢軍陣中諸葛亮看著陸遜侃侃而談。
隨之對著魏延說道。
“陸遜在拖延時間,他想撤軍。”
“進攻!”
隨著諸葛亮手中羽扇一揮,魏延率領大軍立向對著陸遜軍陣正面開始沖殺。
陸遜本以為故人多年不見,諸葛亮怎麼也會與其客氣客氣。
可未有想到對方一言未發直接大軍前壓、開戰!
吳軍無法。
謝旌、李異等將領兵對戰魏延進攻,以為大軍爭取撤軍時間。
陸遜只能帶著主力兵馬原路撤向漢水之邊。
而就在陸遜剛剛登上戰船之時,漢軍的水師在向寵帶領之下也由漢水南下殺到。
陸遜面對水陸兩面夾擊,只能是邊戰邊撤。
現在已無法奪取漢軍的荊山,想要再斷劉金後路已無可能,他只能領兵先行南撤。
此時魏延帶著本部精銳已打敗謝旌、李異二將,帶著兵馬殺到漢水之邊。
謝旌負傷逃走,而李異卻在與魏延交戰之時被魏延大刀斬于馬上。
吳軍斷後部隊大亂。
漢軍趁機追殺。
陸遜拼力頂住漢軍水師進攻之後,接應到部隊只能領水師向著南方而行。
而就在此時諸葛亮卻是下令停止進攻。
魏延、向寵二人來到諸葛亮面前說道。
“吳軍無力對抗我軍,丞相何故此時收兵。”
向寵也是說道。
“我軍水師正要趁敵撤退之時追擊吳軍,現在收兵豈不是眼看著陸遜逃離南歸!”
諸葛亮對著二人說道。
“我軍強于陸戰,而弱于水師!”
“文長所部戰力強過吳軍卻無法下水,無法配合水師追擊吳軍,巨違你的水師若要獨自出戰卻又遠弱于陸遜水師,陸遜能北上漢水必有準備,追擊恐中其埋伏,故而收兵!”
“唉……!”
諸葛亮嘆了口氣說道。
“看來我們水師若想追上陸遜的荊州水師、還需時日訓練。”
“陸遜也是看出我漢軍這一短處,這才一時以手中水師為主戰力量襲擊陛下之身後。”
向寵問道。
“接下來我們當如何做?”
諸葛亮說道。
“即然陛下已決意對江陵動武,那就打到底,先拿下江陵和夷陵之地將蜀地與我荊州之地連為一片也方便以後用兵。”
“現在陸遜與孫權之間有隙,而且孫權正在領兵向東進攻梁軍,只要我們夠快在孫權反應過來之前先奪下江陵也不失為一良策!”
“現在巨違水師防守于漢水之上。”
“文長隨我南下當陽去見陛下!”
“諾!”